材料作文审题乌鸦、小孩、大人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1)服从材料的整体;(2)观点可能比较新颖;(3)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四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高考真题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梳理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五、求异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一)求同法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以上为多则寓意类的材料作文。
怎样写一篇高分议论文?见课件新材料作文审题典型例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分析: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牧羊人①盲目模仿乌鸦②缺乏自知之明③一味好高骛远④聪明反被聪明误孩子: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③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④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二、类型故事型: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漫画论说型: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片段事例型诗歌型具体方法关键词句法洛伦兹:迷信权威,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爱因斯坦: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以果溯因螃蟹: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青蛙:帮助别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综合: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道理升华情感倾向练习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火车战胜了马车、斯蒂芬逊在比赛失败后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充满了信心斯蒂芬逊失败后进行冷静思考分析,从而获得了新的认识,使火车得以不断改进火车本身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开始时虽不完善,但是它扔有巨大的发展前途1。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3)(9.9)一、教学目标学会采用因景分析法把握材料主旨二、教学重难点对原因的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三、教学过程(一)例题解析1、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从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于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XX年全国卷(乙卷)]2、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审题方法结构二、课堂练习3、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带,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每人栽下一段30厘米长的纸带。
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
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栽150厘米和50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
大家栽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足5%;15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为11%;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为11%;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个别的相差100厘米以上。
这个试验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4、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恶战中,带领第八十兵团进攻一个城堡,遭到敌人顽强抵抗。
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能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
”但没有一个士兵冲向城堡。
旁边一位军官见此情形对狄龙说:“长官,要是您不提悬赏,全体士兵都会发起冲锋。
关于乌鸦反哺的议论文4篇关于乌鸦反哺的议论文篇一大家知道,乌鸦虽然外表丑陋,但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当乌鸦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养老、敬老方面曾涌现过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黄香,彩衣娱亲的老莱子,舍身护父的潘综,锅巴奉母的陈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养老、敬老方面,早已远远超出了“反哺”的范畴,人们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更高层次发展。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受商品经济大潮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敬老、养老”在许多人思想上已日见淡薄,他们放弃了做人的起码道德,不仅不养老、敬老,甚至发展到虐待、杀害老人的地步,其行为之野蛮残酷令人发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
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里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为使孩子吃饱穿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多少父母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废寝忘食,忘我工作。
孩子长大后,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和孝敬父母乃顺理成章之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对父母行孝道应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焉能丧心病狂虐待老人呢?在我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基本上还是依赖自己的子女,这种居家养老的形式在客观上还受许多方面制约,子女的经济状况,子女的家庭变故,子女的道德修养都制约着老人能否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因而我们仍有必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光荣传统,使每一个子女时存感恩之情,对老人要物质上保障,精神上慰籍,竭尽全力地为辛劳了一生,养育了我们的父母营造一个金色的晚年。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法如: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了一只山羊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对乌鸦说:“你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乌鸦。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是乌鸦、小孩和牧羊人。
如果我们从乌鸦的一系列行为中:“看见”“羡慕”“模仿”“练习”“抓山羊”“被羊毛缠住”看到乌鸦太幼稚盲目而又不自知,于是对这则材料的主旨概括为“知人难,知己更难”,或“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或“不要盲目模仿”,或“不能一味好高骛远”等。
如果从牧羊人的言行“被牧羊人抓住”“你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来分析,这则材料的主旨概括为“人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或“人贵有自知之明”或“聪明反被聪明误”等。
若从孩子的这句评价“它也很可爱啊!”来立意,则为“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或“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或“…东施效颦‟未尝不可”等。
二、因果推导分析法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了几只小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这则材料中的渔翁在井里几天劳动的成果:第一天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捞了三条鲫鱼;第三天捞了几只小虾;第四、第五天一无所获。
他的收获一天天地减少的原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我们就从这些原因中得到启示:“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 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或“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等。
三、找关键词句法如:燕子是一种侯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一、寓言性材料,“抓手”即是详细描述寓意的语句针对寓言性材料,除了要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要找准隐藏寓意的句子。
如下面的作文模具:乌鸦因羡慕乌鸦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练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训练。
一天,乌鸦其实自己练得很棒了,水边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进去,想抓住骆驼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呼啸不起来,结果被无名氏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雉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在这则寓言材料中所,隐藏寓意的单词是句子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雉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
它旨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急功近利模仿别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会遭到失败。
二、评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议论抒情的语句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前,构成总分式;或在叙述性文字之后,构成分总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的审题关键。
如下面的材料: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在一次实验中管壁碰落了一个导管,结果发掘出烧瓶并没有碎,他发现这只烧瓶里放着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这种溶液会在玻璃这样表面形成一种薄膜,使玻璃不会破碎。
由此,他发明了绝不会碎的玻璃,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挡风玻璃等。
可见,创新不是十分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十分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掘出。
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复合材料,其议论性环氧树脂句子是树脂的最后一句:“创新不是十分神秘的东西,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十分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是你要用心发掘出。
”抓住这一句即可一段话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三、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多半有些描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加试时我们重点应该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或前提的语句进行分析。
衡水中学材料作文乌鸦材料作文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
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直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说:“它也很可爱呀!”正文谁是生活的智者有一个故事:乌鸦看到一只老鹰轻松抓走了一只小羊,很羡慕,于是自己勤学苦练,有天,它像老鹰那样去抓羊的时候被牧羊人抓到,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问,谁是生活的智者?是老鹰吗?不是,它的胜利靠的是它的本身资源,因为它生来就是一只赢,抓一只羊来美餐,对它来说并不是为难的事情。
是乌鸦吗?更不是,一只乌鸦居然傻到模仿老鹰去抓小羊,真是可笑!是牧羊人吗?似乎是的,你看他说的话,:“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多么富有哲理,一眼就洞穿了乌鸦的痴傻,道破玄机。
孩子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它也很可爱啊!” 看到这里,每一个人读懂的人都应该感动的。
在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眼里,众生平等,他不觉得一只乌鸦来抓羊是可笑的,也不觉得老鹰来抓羊是邪恶的。
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一只鸟,他审判鸟的标准就是可爱与不可爱。
这让人想起了安徒生那个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结尾恰恰也是一个单纯的小孩子道破了天机,自诩聪明的皇帝、大臣、全国的老百姓都被裁缝蒙蔽了。
要我说,这个故事里面,最大的智者恰恰是这个小孩子。
牧羊人自以为老道又含义深刻的回答看似聪明,其实他忽略了乌鸦学习老鹰的过程,这一点是没有必要全盘否定的。
乌鸦是傻的,但是他的精神没有必要完全否定,不能说天生是乌鸦就不能有别的追求。
自负和善于挖苦的牧羊人并不是智者。
把这个故事类推到生活当中,就能更一步看清智者与他人的悬殊。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材料审题示例一、(2006全国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www.整理)(评分:基础等级内容和表达各20分共40分,发展等级即特征20分)[文题诠释]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
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
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
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
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
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
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
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
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
所以考生的写作自主权更大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高中材料由于题材新颖众多,语境具体明确,较能考察学生的分析、提炼、领悟材料的能力,所以备受出题专家的青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篇1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作文: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主要描写了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牧羊人:否定。
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
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意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同,话题作文的立意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甚至不用。
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它必须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就是要扣紧材料;作文的主旨必须就是材料的主旨,只不过考生们可以各自选取不同的角度。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这一点至关重要。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有时候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紧扣材料的主旨;③选择适合的角度(自己有话可说)(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材料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60 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方法举例1、横向立意法:寻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从中分析出主旨,确定立意。
对象内容立意乌鸦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知之明小孩“它也很可爱啊!”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2、由果析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主观)或外在(客观)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
如果我们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①从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立意。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故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②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
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中心事件结果原因乌鸦学老鹰抓小羊被牧羊人抓住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可以得出如下立意:1、正确认识自己(或:人要有自知之明)2、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小拭牛刀】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
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
”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象内容立意磨坊主人千里马【小试牛刀】中心事件结果原因可以得出的立意是:3、找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关键句,一般是些评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多在材料的末尾。
比如:①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可立意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②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可立意为: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小试牛刀】磨坊主人:“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可立意为:识才用才、伯乐应该是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
千里马:“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
”“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可立意为:摆对位置,才能成功三、反思提升以下为本次作文中部分同学的立意,你认为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⑵错过也许意味着新生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⑷认清自己,找准位置⑸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⑹发挥你所长,找到你所在⑺机遇成就梦想⑻失败是成功之母⑼与挫折面对面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⑾学会选择⑿等待机会⒀要正确地面对挫折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思考:你认为不合适的原因是四、合适的论据材料1.现在当红明星姚晨可谓家喻户晓,当她刚从北影毕业时,没有人找她拍戏,当她能换个剧组应聘时,总会被导演以“你长得很奇特,不适合这个角色”为由被拒之门外,但她没有灰心丧气,最终因成功塑造“郭芙蓉”这一形象而一夜蹿红。
她如同是千里马,终于被导演看中。
她的喜剧才能得以显现。
2、超级体育明星刘翔从一名普通的少年体校学生成长为世界冠军,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与发现这个明星苗子的教练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当年没有上海市第二少体校的跨栏教练方水泉教练的慧眼发现这棵跨栏“苗子”,如果不是孙海平两位教练,让“改行”后的刘翔将自身特点与潜力充分发挥了出来,也许刘翔就是一个成绩平平的跳高选手。
而正是这一位置的改变,结束了110米栏这个体育项目长年被非洲和加勒比黑人统治的历史,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一代体育名将。
3、锲而不舍是一种品质,而找准自己的位置却是一种智慧。
寻找自己准确的位置,如同在田野中深深扎根,唯有如此,才可获得累累硕果;寻找自己的位置,如同占拒一片接近云端的高地,唯有如此,才可获得更高更远的翱翔。
4、(柳永)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经历了数次科举的打击才发现,那黑暗腐朽的朝堂并不是自己合适的位置,忍把浮名看了,换来浅吟低唱,那朴实无华的市井生活,才是自己的归处。
因此,宋朝的历史上少了一个人死名灭的庸吏,升起了一颗璀璨的词坛巨将。
5、酷爱音乐,想做音乐家,不甘心在裁缝店时琐碎一生,鸿雁寄出,收到的却是一封绝望信:“你不适合音乐,专注于眼前吧!”这击碎了少年狂傲的心,可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他真的开始经营铺面,并且越做越好,蒸蒸日上,后来竟举世闻名,远销海外,衣服的品牌叫“皮尔·卡丹”,这也正是他本人的名字。
6、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
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
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
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
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名声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
”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
7. 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
对于梦想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五、例文认清自我,找准位置如果你有一对鳍,请在深海里呼吸;如果你有一对翅膀,请在天空翱翔;如果你有驰骋千里的才能,请成为千里马,勿做那头推磨的驴。
找准位置,才能绽放人生的精彩。
汽车的鸣笛在耳边鸣响,带我回归到福特身处的灿烂时代。
秉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信念的福特毅然离开了爱因斯坦的公司去开拓自己的天地宇宙。
周遭的嘲讽与不解如潮水般涌来,但福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将如潮的嘲讽与不解化为实现鸿鹄之志的催化剂,最后在汽车的辉煌舞台上创出一片天地,真正演绎了自己。
裴多菲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同是岁月漂洗过的数十载,福特的生命之花绽放了它最动人的色彩。
岁月使我们的双鬓染上了沧桑,脉动的血液里沉浮着突破的渴望,我们是否能像小仲马一样在认清自我中觅到茶花女的清香?父亲的威望如一座山压抑着他,私生子的身份又像水一样淹没着他,于是他徘徊于灯红酒绿,蛰伏于奢靡罗裳,繁华蒙住了他的澄澈的双眼。
然而在万花丛中他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他走过的幽径,他幡然悔悟认清了自己,《茶花女》雷然问世,他在文学的殿堂里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所在,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一抹光纤。
世间万物绝无二致,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无论是沧海日、赤霞城、巫山云还是潇湘雨、洞庭月、彭蠡烟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左传文、子长史、佑军帖、薛涛笺、摩诘诗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才情美,认清自己,找准位置才会歆享生命对自己的最高赞誉。
都门帐饮无绪,一望平川,烽火低沉咆哮,荒烟蔓草的足迹倾吐了运筹帷幄之中的子房之能、镇国抚民给馈饷的萧何之德、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之功……擦拭不去的历史荣光仿佛仍在吟唱着他们认清自我、在合适的位置上成功展现自我的歌。
阗静的水波在历史里脉脉,一缕水汽的轻烟袅袅升起,我于轻烟中看见霍金正于黑洞中遨游自己的思想,川端康成正于海棠花前凝视,岳飞正于南宋的战场上鏖战……他们不是同类人,但他们认清了自己,找准了位置,于是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了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美丽人生。
我们虽是学生,但我们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生活,在茫茫的书海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需要我们去认清自己,然后在高考的疆场上驰骋自己,做一匹驰骋千里的马。
莫放错位置千里马若被磨房的主人聘用,就是一头推磨的驴,但他被伯乐相中,终一日千里,物尽其用。
同样的马,不同的位置,自有不同的结局,人亦同理,找准位置,才能大展雄才,有所作为。
秦末,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笑到最后,拥有江山;而霸王项羽别过虞姬,舍弃宝马,自刎于乌江令人叹息。
然而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
刘邦虽无雄韬武略,但他却有识别千里马的能力。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有军师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有后盾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他有大将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