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学习目标1.获得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课堂探究主题学习探究过程提升素养自主学习【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间的关系。
2.人们常常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 、 等其他形式的能量,用于生产、生活和科研。
3.原电池:利用 反应将 直接转化成 的装置。
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情境引入 【思考】日常生活离不开电,那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没有电后的生活吗?【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目前我国用的最多的是火力发电。
大家思考一下,火力发电都有哪些弊端?1.通过发现生活中需要用电的物品,使学生感受电能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火力发电用到的原料,原料来源,能源利用率,环保等,形成分析这类问题的思维模型。
一、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回顾】1.电流的实质是什么?2.哪一类反应最有可能实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想? 【实验1】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锌片、铜片相连接,使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用石墨棒代替铜片进行上述实验。
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电极材料 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解释锌片、铜片锌片、石墨棒【思考1】锌片、铜片用导线相连接,为何电流表指针依然不偏转?1.观察宏观外在现象。
2.思考微观本质原因。
3.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实验2】将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插入铜片,观察现象;取出铜片,插入石墨棒,观察现象。
电极材料实验现象解释锌片锌片、铜片锌片、石墨棒【思考2】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为何无电流产生?。
续表主题学习探究过程动提升素养二、组装原电池【实验】根据上面总结的原电池构成条件,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以及稀硫酸、导线和电流表,组装原电池,试验其能否产生电流,并作出解释。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高度为h 时的速度为v,恒有mgh=错误!m v2。
故只需借助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间隔T内下落的高度x n-1和x n+1(或用h n-1和h n+1),然后由公式v n=错误!或由v n=错误!可得v n(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此时电源开关应为断开状态。
2.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若选第1点O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错误!m v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第1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不为零造成的(如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等错误操作会造成此种结果)。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错误!m v错误!-错误!m v错误!=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以选用。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实验一:魔法饮料材料:透明杯、水、溶液A(酸性溶液)、溶液B(碱性溶液)、红、蓝、黄三种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 在透明杯中倒入一杯水。
2. 将红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3. 将蓝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4. 将黄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5. 分别将溶液A和溶液B滴入不同的杯中,观察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1. 当加入红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红色。
2. 当加入蓝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蓝色。
3. 当加入黄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黄色。
4. 当将溶液A滴入杯中时,若溶液A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A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5. 当将溶液B滴入杯中时,若溶液B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B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实验二:水的沸点材料:温度计、烧杯、火源、水实验步骤:1. 将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用火加热水。
4. 在水受热的过程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参考答案:1. 当水开始受热时,温度会逐渐上升。
2.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3. 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完全蒸发。
4.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三: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图钉、纸夹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在导线的末端连接小灯泡。
3. 用图钉将另一端的导线固定在纸夹上。
4. 等待片刻,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参考答案:1. 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导线连接后,电流开始传导。
2. 如果小灯泡亮起,则说明电流成功通过导线传导到小灯泡,小灯泡发出光亮。
3. 如果小灯泡不亮或闪烁,说明电流无法正常传导,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或电池电量不足所致。
通过以上的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实验作业6一、(教材P200_8.14)数据集Table 8_5给出了美国1971~1986年的年度数据。
变量 Y :新轿车的销售量(千辆)X 2:新车消费价格指数,1967年=100X 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67年=100X 4:个人可支配收入(10亿美元)X 5:利率(%),金融公司直接支付的票据利率X 6:城市就业劳动力(千人)考虑下面的轿车总需求函数:u X B X B X B X B X B B Y ++++++=66554433221ln ln ln ln ln ln1)同时引入价格指数X 2和X 3的理论根据是什么?2)为什么在需求函数中引入“城市就业劳动力”?3)如何解释各偏斜率系数的经济意义?4)求上述模型的OLS 估计值。
5)该题中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你是如何知道的?6)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估计各辅助回归方程,并找出哪些变量是高度共线性的。
7)如果存在严重的共线性,你会删除哪个变量,为什么?删除一个或多个变量,可能会犯哪类错误?8)删除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后,最终的轿车需求函数是什么?这个模型在哪些方面好于包括所有解释变量的原始模型?9)你认为还有哪些变量(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汽车需求的变动?二、(教材P203_8.31)数据集Table 8_10给出了荷兰84家大型公司经理平均薪水(1000荷兰盾)、公司利润(100万荷兰盾)以及营业额(100万荷兰盾)的数据。
令Y=薪水,X 2=利润,X 3=营业额。
1)估计如下回归:u X B X B B Y +++=33221ln ln ln2)在5%的显著水平下,每个斜率系数各自都是统计显著的吗?使用什么检验?为什么?3)在5%的显著水平下,斜率系数是联合统计显著的吗?使用什么检验?为什么?4)如果3)成立,2)不成立,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如果怀疑存在共线性问题,那么将如何验证?使用什么检验?给出计算结果。
三、使用Data6_1中的数据,研究家庭收入与住房支出的关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电路实验题目:检波电路实验班级学号:1803030123姓名: 蔡域虎成绩: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 6 月16 日实验内容:1.掌握用包络检波器实现AM 波解调的方法。
了解滤波电容数值对AM 波解调影响;2.理解包络检波器只能解调m ≤100%的AM 波,而不能解调m> 100%的AM 波以及DSB 波的概念;3.掌握用MC1496模拟乘法器组成的同步检波器来实现AM 波和DSB 波解调的方法:4.理解同步检波器能解调各种AM 波以及DSB 波的概念。
实验目的:1.用示波器观察包络检波器解调AM 波、DSB 波时的性能:2.用示波器观察同步检波器解调AM 波、DSB 波时的性能:3.用示波器观察普通调幅波(AM)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和底部切割失真的现象。
实验仪器、设备:集成乘法器调幅·混频与同步解调(A6);中放AGC 与二极管检波模块A5;示波器;高频信号源;低频信号源简单原理:解调过程是调制的反过程,即把低频信号从高频载波上搬移下来的过程。
解调过程在收信端,实现解调的装置叫解调器。
一.普通调幅波的解调振幅调制的解调被称为检波,其作用是从调幅波中不失真地检出调制信号。
由于普通调幅波的包络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因此常用非相干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有两种方式,即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和大信号包络检波。
我们只介绍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1.大信号检波基本工作原理大信号检波电路与小信号检波电路基本相同。
由于大信号检波输入信号电压幅值一般在500mV 以上,检波器的静态偏置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下面以图6-1所示的简化电路为例进行分析。
图6-1大信号检波电路大信号检波和二极管整流的过程相同。
图6-2表明了大信号检波的工作原理。
输入信号()i u t 为正并超过C和LR 上的()o u t 时,二极管导通,信号通过二极管向C充电,此时()o u t 随图6-2 大信号检波原理2.检波失真检波输出可能产生三种失真:第一种是由于检波二极管伏安特性弯曲引起的失真;第二种是由于滤波电容放电慢引起的失真,它叫对角线失真(又叫对角线切割失真);第三种是由于输出耦合 电容上所充的直流电压引起的失真,这种失真叫割底失真(又叫底部切割失真)。
实验6 二元液系相图第次课 4 学时实验6 二元液系相图一、实验目的1. 用回流冷凝法测定常压下环己烷—异丙醇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制二元液系T~x 图,确定系统恒沸组成及恒沸温度。
2. 学会阿贝折光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在常温下,两种液态物质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系统为完全互溶系统。
在恒定的压力下,表示溶液沸点与组成的图称之为沸点-组成图。
完全互溶双液系恒定压力下的沸点-组成图可以分成三类:⑴溶液沸点介于两纯组分沸点之间(图6-1)⑵溶液存在最低沸点(图6-2)⑶溶液存在最高沸点(图6-3)。
t/ ℃ p=常数 t/ ℃ p=常数t/ ℃ p=常数g g gt1l llA xG xLxB→ B A xB→B A xB→ B图(6-1) 图(6-2) 图(6-3)图(6-2)、图(6-3)有时被称为具有恒沸点的双液系。
和图(6-1)根本的区别在于,系统处于恒沸点时气、液两相的组成相同。
因而不能象第一类那样通过反复蒸馏而使两种组分完全分离。
如果进行简单的反复蒸馏只能得到某一纯组分和组成为恒沸点相应组成的混合物。
如果要获得两纯组分需要采用其它的方法。
系统的最高或最低恒沸点即为恒沸温度,恒沸温度对应的组成为恒沸组成。
异丙醇-环己烷双液系属于具有最低恒沸点一类的系统。
为了绘制沸点-组成图,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化学方法和物理的方法,相对而言物理的方法具有简捷、准确的特点。
本实验是利用回流及分析的方法来绘制相图。
取不同组成的溶液在沸点仪中回流,测定其沸点及气、液相组成沸点数据可直接由温度计获得,气、液相组成可通过测定其折光率,然后由组成-折光率曲线中最后确定。
三、仪器和试剂蒸馏瓶 1套;调压器 1台;温度计( 50~100℃,1/10) 1支;阿贝折光仪 1台;长取样管 1支;短取样管 1支;25ml移液管 3支;电吹风机 1台;环己烷(A.R) 1瓶;异丙醇(A.R) 1瓶四、实验步骤1.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纯环己烷、异丙醇及标准混合物样品的折光率。
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实验日期室温大气压成绩实验题目:看门狗错误喂狗产生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掌握对ARM7.0软件和EasyJTAG仿真器的使用,以及进一步熟悉EasyARM2131开发板硬件结构,掌握各引脚功能和接线。
2、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看门狗的相关原理及方框图。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看门狗出现错误或者是不完整的喂狗时产生复位或使能的功能,并且掌握看门狗的喂狗过程及其错误喂狗产生的中断的功能。
二、实验仪器:装有ADS1.2及EasyJTAG仿真器的计算机一台、ARM7开发板一块三、实验原理(一)具有如下特性:(二)结构如下:(三)寄存器描述:四、实验程序及结果:#include "config.h"#define BEEP 1 << 7// P0.7控制蜂鸣器BEEP,低电平蜂鸣#define WDT 0// WDT中断号#define LED2 1 << 17 // P0.17控制LED2,低电平点亮#define KEY1 1 << 16// P0.16连接KEY1void DelayNS (uint32 dly){uint32 i;for ( ; dly>0; dly--)for (i=0; i<50000; i++);}/********************************************************************************************** ************** 函数名称:WDT_Int()** 函数功能:看门狗中断服务程序** 入口参数:无** 出口参数:无*********************************************************************************************。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一)实验题目: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常温水一杯 、60--80摄氏度的水一杯 实验题目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实验实验器材两个标有磁极的条形磁铁2个 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 1分 不检查不得分2用温度计测量常温水的温度。
3分把温度计的液泡浸入水中 。
温度计不贴住杯壁或抵住杯底。
3 读出温度 2分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液体。
5 测量热水的温度 3分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液体。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实验题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器材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色水、冷、热水、大烧杯2个 1 检查实验器材 1分 不检查不得分2磁铁同极接近会有什么现象3分S---SN---N接近会有什么现象 3磁铁异极接近会有什么现象3分N---SS---N接近会有什么现象 5 实验现象及结论 2分磁铁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顺序 操作步骤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1检查实验器材1分不检查不得分2给烧瓶中的液体加热并观察现象。
3分 把红线放在红色液面处,用热水给烧瓶里的液体加热,并观察变化现象3给烧瓶中的液体降温,并观察现象。
3分 用冷水给烧瓶里的液体降温,并说出现象。
实验题目:观察铜球(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实验器材: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水槽﹑水﹑酒精灯﹑火柴 实验题目让小灯泡亮起来5 实验现象及结论 2分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顺序 操作步骤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1检查实验器材1分不检查不得分2 让铜球通过铁环2分 让铜球通过铜环。
中学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
实验1: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题目:
设计一个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答案:
1. 准备配制醋酸(酸性)和氢氧化钠(碱性)的溶液。
2. 将醋酸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3. 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4. 缓慢地将氢氧化钠试管中的溶液滴加到醋酸试管中,并观察实验过程。
观察现象:
醋酸溶液变得逐渐淡化,直至无色,同时放出一些气泡。
解释:
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醋酸(酸性)和氢氧化钠(碱性)反应生成乙酸盐和水。
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醋酸中的氢离子(H+)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2:金属与酸反应的观察
题目: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
答案:
1. 准备盐酸溶液。
2. 分别取小块铁、镁和锌金属。
3. 将每种金属依次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4. 分别将少量盐酸加入每个试管中,并观察实验过程。
观察现象:
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镁与盐酸反应同样产生气泡,但反应更激烈;锌与盐酸反应同样产生气泡,但反应比镁慢一些。
解释:
这是金属与酸的反应。
盐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可以与酸中的氢离子(H+)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和反应强度有所不同。
以上是中学化学实验题目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4月13日姓名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200900140177 同组者于潜科目生物化学实验题目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仪器编号105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DNS-氨基酸的制备和鉴定的原理2.掌握制备Dansyl氨基酸和聚酰胺薄膜层析法的操作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荧光试剂5-二甲氨基-1-萘磺酰氯(dansyl-Cl,简称DNS-Cl)在碱性条件下与氨基酸(肽或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成带有荧光的DNS-氨基酸(DNS-肽或DNS-蛋白质),DNS-氨基酸再经酸水解可释放出DNS-氨基酸,其反应式如下:图1:DNS-氨基酸生成反应机理图2:单项层析结果示意图DNS-Cl能与所有的氨基酸生成具荧光的衍生物,其中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等氨基酸可生成双DNS-氨基酸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相当稳定,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微量分析,灵敏度可达10-10~10-9mol水平,比茚三酮法高10倍以上,比过去常用的FDNB 法高100倍。
将Edman法和DNS法结合起来(称为Edman-DNS法)应用于蛋白质结构的序列分析上作,可以提高Edman法的灵敏度及其分析速度。
DNS-Cl在pH过高时,水解产生副产物DNS-OH,即:图3:DNS-Cl在pH过高水解产生DNS-OH在DNS-Cl过量时,会产生DNS-NH2,即:图4:DNS-Cl过量产生DNS-NH2DNS-氨基酸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黄绿色荧光,而DNS-OH和DNS-NH2产生蓝色荧光,可彼此区分开。
DNS-氨基酸可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在薄膜上检测灵敏度为0.01ug(相当于10—10mol)。
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合物的分析。
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即各组分所受的固定相的阻力和流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验六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验证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关系的理论;2.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3.了解用电容器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4.学习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为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和减少供电线路的损耗,往往采用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的方法,来进行无功补偿,以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
日光灯电路为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一般在0.3~0.4左右,在本实验中,利用日光灯电路来模拟实际的感性负载观察交流电路的各种现象。
1.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如图6-1所示,日光灯电路由荧光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三部分组成:(1)灯管:日光灯管是一根玻璃管,它的内壁均匀地涂有一层薄薄的荧光粉,灯管两端各有一个阳极和一根灯丝。
灯丝由钨丝制成,其作用是发射电子。
阳极是两根镍丝,焊在灯丝上,与灯丝具有相同的电位,其主要作用是当它具有正电位时吸收部分电子,以减少电子对灯丝的撞击。
此外,它还具有帮助灯管点燃的作用。
灯管内还充有惰性气体(如氮气)与水银蒸汽。
由于有水银蒸汽,当管内产生辉光放电时,就会放射紫外线。
这些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就会发出可见光。
(2)镇流器:它是绕在硅钢片铁芯上的电感线圈,在电路上与灯管相串联。
其作用为:在日光灯启动时,产生足够的自感电势,使灯管内的气体放电;在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限制灯管电流。
不同功率的灯管应配以相应的镇流器。
(3)启辉器:它是一个小型的辉光管,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并装有两个电极:一个是固定电极,一个是倒“U ”形的可动电极,如图6-3所示。
两电极上都焊接有触头。
倒“U ”形可动电极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金属片制成。
点燃过程:日光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的联接电路如图6-1所示。
刚接通电源时,灯管内气体尚未放电,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启辉器上,使它产生辉光放电并发热,倒“U ”形的金属片受热膨胀,由于内层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大,双金属片受热后趋于伸直,使金属片上的触点闭合,将电路接通。
实验六动态测试1提交期限和方式期限:第16周周三(2015-6-17)23:59 pm方式:由学习委员收集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以电子档的形式提交给任课教师(发邮箱:)。
2实验目的和内容2.1实验目的结合黑盒与白盒测试技术,编写驱动程序,掌握基本模块的动态测试是如何实现的。
2.2实验内容通过账单优惠计算问题,综合使用黑盒和白盒测试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并编写模块的驱动程序,完成基本模块的动态测试。
3案例实践:账单优惠计算问题的动态测试3.1问题简述问题描述如下:账单优惠计算问题主要是根据账单的消费数额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但当账单上的消费数额无效时,程序应提示消费数额无效。
程序代码如下:3.2编译执行首先对该段程序进行编译,由于没有语法错误,因此编译通过。
接着运行程序,输入数值600,按回车。
观察程序执行结果,输出为600,符合预期结果。
3.3静态测试单元测试不应仅针对程序来测试,那样只能证明代码是可以运行的。
单元测试的首要任务是对照被测对象的详细设计,查看程序是否按照详细设计的功能来实现。
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账单优惠计算问题缺少详细的折扣优惠政策,也并未明确说明什么条件下消费数额无效。
因此,程序代码中所展示的折扣无从考证,不知是否正确。
于是,首先应补充账单优惠计算的详细功能说明如下:账单优惠计算的具体折扣优惠规则为:♦当账单上的一次性消费数额为负数或零时,返回负数表示消费数额无效;♦当账单上的一次性消费数额在800元到1800元之间时(含1800元),为九折;♦当账单上的一次性消费数额在1800元到4800元之间时(含1800元),为八折;♦当账单上的一次性消费数额在4800元以上时(不含4800元),一律为七折。
接着,对照缺陷检查表和编码规范,发现程序中没有任何注释,应补充必要的注释。
同时发现一处代码错误,即FuncRevenueAccount()函数中的第2条语句,在该逻辑判断表达式中仅考虑当amount小于800的情况,却为考虑应将amount <=0(无效的数据输入)与amount>0(有效的数据输入)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区分开来。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以下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三、程序中使用的函数说明
四、程序流程图
五、实验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要求附程序代码(可以打印)
实验6多通道用户界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见的多通道用户界面。
2、查找资料,熟悉一种多通道用户界面并写出综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要求上网查找资料,熟悉一种多通道用户界面并写出综述,可以是眼动跟踪、手势识别、三维输入、语音识别、表情识别、手写识别等。
2、实验内容
(1)借助图书馆的中英文参考文献资料以及网络,确定出一种多通道用户界面;
(2)完成对该多通道用户界面的综述(包括定义、发展历史、当前的应用、主要的研究方法分类、以及发展前景以及中英文参考文献(至少各5篇))
三、预备知识
为适应目前和未来的计算机系统要求,人机界面应能支持时变媒体,实现三维、非精确及隐含的人机交互,而多通道人机界面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80年代后期以来,多通道用户界面成为人机交
互技术研究的崭新领域,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
综合采用视线、语音、手势等新的交互通道、设备和交互技术,使用户利用多个通道以自然、并行、协作的方式进行人机对话,通过整合来自多个通道的、精确的和不精确的输入来捕捉用户的交互意图,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多通道用户界面主要关注人机界面中用户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以及计算机对用户意图的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1)交互的自然性
使用户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日常技能与计算机交互,降低认识负荷。
2)交互的高效性
使人机通讯信息交换吞吐量更大、形式更丰富,发挥人机彼此不
同的认知潜力。
3)与传统的用户界面特别是广泛流行的WIMP/GUI兼容。
(1)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基本特点
使用多个感觉和效应通道
允许非精确的交互
三维和直接操纵
交互的双向性
交互的隐含性
(2)涉及的主要技术
1)多媒体
使用多种表示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人机交互技术最终要向着更接近于人的自然方式发展,使计算机具有听觉和视觉,以更自然的方式与人交互。
多媒体技术引入了动画、音频、视频等动态媒体,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表现信息的形式,拓宽了计算机输出的带宽,提高了用户接受信息的效率,使人们可以得到更直观的信息,从而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扩展了应用范围。
2)虚拟现实
又称虚拟环境,虚拟现实系统向用户提供沉浸和多感觉通道体验。
在虚拟现实中,人是主动参与者,复杂系统中可能有许多参与者共同在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虚拟环境中协同工作。
虚拟现实系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
3)眼动跟踪
与视觉有关的人机交互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视线的控制。
如果能通过用户的视线盯着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便“自动”将光标置于其上,人机交互将更为直接,也省去了上述交互过程中的大部分步骤。
4)手势识别
一个简单的手势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人与人可以通过手势传达大量的信息,实现高速的通信。
将手势运用于计算机能够很好地改善人机交互的效率。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笼统地认为手势是人的上肢(包括手臂、手和手指)的运动状态。
5)三维输入
许多应用(如虚拟现实系统)需要三维空间定位技术,三维空间控制器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六个自由度,分别描述三维对象的宽度、深度、高度、俯仰角、转动角、偏转角。
通过控制这六个参数,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平移三维对象或光标,也可沿三个坐标轴转动三维对象。
在三维用户交互中必须便于用户在三维空间中观察、比较、操作、改变三
维空间的状态。
6)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是计算机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文件或命令的技术。
语音识别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声学、语音学、语言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紧密相连。
7)表情识别
面部表情是人体语言的一部分。
人的面部表情不是孤立的,它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各种情绪变化以及对冷热的感觉都是非常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如何感知、记录、识别这些变化过程是表情识别的关键。
8)手写识别
发展手写识别技术并嵌入到各种设备中,将是手写识别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联机手写识别技术的优点是不需专门学习与训练、不必记忆编码规则、安装后即可手写输入汉字,是最简单方便的输入方式。
同时符合人的书写习惯,可以一面思考、一面书写,不会打断思维的连续性,是最自然的输入方式。
9)数字墨水
数字墨水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技术,它借鉴手写识别技术的同时,克服了它的许多局限性。
数字墨水在数学上是通过三阶贝塞尔曲线来描述笔输入的笔迹,它的记录格式与图像和文本格式都不同。
这种存储方式使得数字墨水文件的大小很小,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