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元宵节》精品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元宵”、“花灯”、“团圆”等词语。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手抄报或小灯笼,增强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团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描述元宵节氛围的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手抄报或小灯笼的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元宵节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元宵”、“花灯”、“团圆”等词语,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理解。
3.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让学生感受元宵节的热闹氛围。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围绕课文中描述的元宵节习俗、家庭团圆等主题进行讨论。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手抄报或小灯笼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元宵节的感受,以及如何珍惜团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学生制作一道关于元宵节的亲子作业,如制作小灯笼、品尝元宵等,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课文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制作手抄报或小灯笼,增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一年级北师版语文《元宵节》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学习元宵节相关的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元宵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二、学习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1.老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
2.学生讨论元宵节的习俗,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等。
3.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元宵节的习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三、学习元宵节相关的诗词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如:“千门开锁万灯明,只有正昏钟不鸣。
”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繁华的景象。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四、实践活动1.老师出示一些元宵节的灯谜,让学生猜一猜。
2.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花灯,展示自己的创意。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灯谜活动,猜中者奖励小红花。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与家人共度一个愉快的元宵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诗词,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元宵节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
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
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
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
用“觉得”造句。
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理解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增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教学时间:6—7课时第一课时元宵节教学目标:理解10个生字,能准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10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10个生字,并能准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学生练读课文。
(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3.学习生字。
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1)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师指导理解方框儿。
(3)谁愿做小老师。
(4)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板书设计:元宵节窗外/月儿/圆又远,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
基本上都能掌握理解的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2.学习偏旁“方框”教具:生字卡片、幻灯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能够试着背一背。
元宵节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了解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和拼音识字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
身体洁白如玉,心里花花绿绿。
白沙滩上打滚,清水池中沐浴。
(打一食品)孩子们,我们通常在什么时候吃汤圆?你知道元宵节还有那些习俗吗?师: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
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
二、朗读感悟1、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说说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3、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4、挑战读课文。
5、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6、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
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三、学习生字。
1、对着生字条,借助拼音读生字,并组词。
2 、同桌互相检查并交流识字方法。
3、班长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生字和词语,并进行抢答和开火车练习。
4、字卡游戏:抢字5、多音字分辨。
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他正在吃早饭。
(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6、挑战读儿歌《元宵节》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四|、拓展学习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不仅我们喜欢过,古代人也喜欢过,而且古代的诗人还留下了许多写元宵节的古诗,接下来我们就来读一读。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六、课外拓展: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优秀教学设计1 元宵节·元宵节【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认识“宵、汤”等4个生字;会写“欢、团”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和元宵节的习俗,体会儿歌中所表达的亲情。
3、体会并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认识“宵、汤”等4个生字;会写“欢、团”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和元宵节的习俗,体会儿歌中所表达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学生练读课文。
(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3.学习生字。
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学生C:正的笔顺是:……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欢“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吃“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团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三、课堂作业:1.完成拼音田字格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1·达标测评参评人数()项目内容达标人数达标率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教学反思学生参与程度教学目标达成度经验积累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语文一年级下北师大版1《元宵节》导学案(第二课时)
1、出示生字卡片。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吃、庆、团、圆。
3、按结构分类学习生字。
4、拍手书空“正”字的笔顺。
5、重点指导“欢、吃、团”三个字的书写。
(1)“欢”和“吃”左窄右宽。
“口”字要写小一些。
(2)“团”字要先画门框,再写里面;外面“方框儿”距田字格上下、左右的距离要相等。
认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偏旁“口”。
观察“吃”与什么有关?“团”笔顺是什么?
三、巩固记忆生字
1、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球队
2、读对联;
3、你还知道哪些对联,说给大家听听?
四、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3、教师示范写生字。
4、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效果测评
1、学生自由背儿歌。
2、认读生字。
3、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
5、注意“欢、吃、团”三个字的结构和笔顺。
6、词语接龙。
7、自由交流。
8、观看课件演示。
9、认真书写生字。
10、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一年级下册《元宵节》篇1教学目标: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
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
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
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
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
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
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
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
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
①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
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
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
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
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奖励:“顶呱呱”奖章。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元宵节》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in the second volu me of grade one of Beishi Edition编订:JinTai College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元宵节》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元宵节》教案2、篇章2: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元宵节》教案篇章1: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元宵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活动过程: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
生:汤圆。
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
(会的帮不会的)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语文一年级下北师大版1《元宵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二、读文学字
1、出示儿歌: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文,要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要用自己喜欢的生字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练习读:(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会读的孩子从老师的手中领走生字。
(2)喊字游戏:指名喊带生字的词语,持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3、你会用这个生字扩词或说一句话吗?
4、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5、出示新偏旁“方框”问: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今天学习的生字中,哪些字是带“方框”的?
三、熟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在过元宵节的?
2、说一说你过元宵节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课文,应该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1) 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自由交流,元宵节的活动有看花灯、放鞭炮、吃汤圆等。
3) 用手指读课文。
4) 学习生字。
5) 游戏识字。
6) 在小组内讨论识字。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