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筋伤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总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麻痹,又称腓总神经压迫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部处受压引起的临床症状。腓总神经在腘窝上从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股二头肌腱深侧向外下行,绕过腓骨颈至其前方,分成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前者分布到小腿外侧及足趾皮肤,后者支配小腿外侧肌群。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较为固定,且位于皮下,其深面是腓骨,因此容易受压而致损伤。

【病因病理】

局部外来或内在的压迫均可使腓总神经麻痹。外来压力,如下蹲极度屈膝位劳动时间过长,长时间盘膝打坐和卧床病人下肢体位不当,以及石膏固定或绷带包扎的局部压迫等;内在受压主要来自外伤骨折、腓骨颈部肿瘤、局部软组织肿瘤或囊肿等,这些均可压迫腓总神经而致神经麻痹和支配区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本病有时起病缓慢,但多数是在一次局部受压后,发生足下垂症状,同时出现腓骨颈部疼痛,小腿乏力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逐渐发生小腿肌肉萎缩等症状。

【检查】

1.腓骨颈外局部有时可能摸到血肿或块状物。

2.踝关节背伸减弱或消失,足呈跖屈下垂畸形。

3.母趾背伸力减弱或消失。

4.小腿前外侧及足背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5.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萎缩。

6.肌电图检查,可显示小腿前外侧肌肉纤颤,腓总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活血祛瘀。

2.推拿治疗

(1)手法:按揉、攘、擦诸法加被动运动。

(2)取穴: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丘墟穴。

(3)操作要求:①患者取仰卧位,下肢略屈曲,医者先施按揉法子腓骨颈处,随后按揉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丘墟诸穴,以痰胀为度。②患者取侧卧位,医者施羧法于胫骨颈部及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至足背,配合躁关节背屈被动运动。③患者仰卧位,踝关节跖屈,医者施擦法于足背及小腿前外侧,重点在腓骨颈处,以热为度。④作膝关节伸屈被动运动。

【注意事项】

1.腓骨颈处如触及肿块者应予手术切除。

2.因神经压伤严重,损害部位已形成瘢痕者,可做神经移植术。

3.避免下蹲位劳动。

1.患侧下肢保暖。

腓骨肌肌腱滑脱

腓骨肌位于小腿外侧,超于腓骨体的外侧面,并向下行于踝后沟之中。自踝以下,则向前斜行于跟骨的外侧面,分为两条肌腱,腓骨短肌肌腱抵止于第五跖骨基底的背侧,而腓骨长肌肌腱斜跨足跖部,抵止于第一跖骨基底的外侧面。在踝关节外侧,有上下两支持带悬架子外踝与跟骨之间,以防止肌腱向前滑脱。临床上往往因外伤或踝关节强力背伸时,引起腓

骨短肌肌腱向外踝的前方滑脱。

【病因病理】

本病多在运动中损伤,如滑雪、滑冰和踢足球时,当足处于轻度内翻位,突然受到强力背伸之外力,引起腓骨肌猛力地反射性收缩,使腓骨肌腱冲破上支持带的限制而滑向外踝前方。急性损伤时常伴有上支持带断裂或外踝后沟外侧缘发生撕脱性骨折。腓骨肌肌腱滑脱后,常可因踝跖屈时自行复位,由于损伤后上支持带未能愈合,每当踝背伸时又发生滑脱,形成腓骨肌腱习惯性滑脱。另外由于解剖结构变异如外踝发育不良,踝后沟管变浅,支持带松弛或完全缺如等先天缺陷,可以减弱对腓骨肌腱的限制作用,面经常产生滑脱。有时还可伴有创伤性腱鞘炎。

【临床表现】

1.患者多数有足踝部损伤史和外踝部有肌腱滑脱感。

2.外踝部疼痛,腓骨肌出现保护性痉挛。

3.外踝部肿胀,急性损伤时可出现皮下瘀血,或有大片青紫斑。

4.活动障碍,足踝不能作跖屈外翻和内翻活动。

5.当足踝背伸,腓骨肌腱滑走于外踝前方时,可出现肌腱弹响声。

【检查】

1.外踝后缘和后沟部及腓骨长短肌腱均有压痛。作足跖屈、外翻时疼痛尤甚。

2.急性损伤时软组织肿胀,以外踝后方为最明显,并有皮下瘀血斑。

3.活动障碍,足踝不能作内翻活动,主动外翻或抗阻力外翻明显受限。

4.弹响声慢性、习惯性滑脱时,每当踝部背屈可出现弹响声,同时肌腱滑向外踝前方。

5.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有时在外踝后缘能见到一小骨片。

【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

2.推拿治疗

(1)手法:按、揉、拔伸、拨、擦、摇诸法加热敷。

(2)部位:外踝及腓骨肌腱处、阳陵泉、绝骨、丘墟穴。

(3)操作要求:①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医者先施按揉法子踝部,接着拔伸踝关节,在踝关节跖屈时,把腓骨肌腱用拇指自前向踝后拨去,使向前滑脱位予以整复(急性期整复后立即包扎固定)。②摇踝关节(急性期不用)后再行按揉阳陵泉、绝骨和丘墟穴,以酸胀为度,最后用大鱼际擦法自外踝擦向小腿外则部。③湿热敷患部。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用手法治疗后,应将足置于轻度跖屈内翻位,使腓骨肌腱纳回至外踝后沟内,并用小块软垫压住外踝后方,用绷带和胶布固定。

2.患肢适当休息,踝部要高于患侧臀位,以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

3.局部保暖。

腓肠肌痉挛

腓肠肌为小腿后侧强有力的肌肉,起始于股骨内外髁的后侧,抵止于跟骨的后部,该肌常由于缺血、缺氧时产生痉挛,而痉挛可使小血管收缩更引起肌肉的缺血缺氧,如是恶性循环,导致痉挛经常性发作。

【病因病理】

由于长途跋涉或上坡坎,使踝关节经常在背伸状态下,使腓肠肌一直处于紧张收缩,其本身氧耗量增加,代谢物质积聚,这是引起腓肠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游泳时腓肠肌疲劳或受寒亦会即时发作。另外,因睡眠时被盖太重或受寒,也会引起痉挛抽痛。

中医认为,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血不养筋,故而引起筋掣。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腓肠肌在疲劳后或半夜受寒后出现腓肠肌痉挛抽痛,在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处可触及筋结状或条索状硬块,呈阵发性,多数经踝关节极度背伸后症状能自行缓解。少数病例因经常发作,使腓肠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站立过久或步履时胀痛,入晚尤甚,影响睡眠,最终发展至腓肠肌麻痹。

【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

2.推拿治疗

(1)手法:攘、按揉、扳、擦诸法结合被动运动加热敷法。

(2)取穴及部位: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及腘窝和腓肠肌腹部。

(3)操作要求:①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施攘法于腘窝,腓肠肌肌腹及跟腱部,上下三遍,手法由轻而重,主要于肌腹处,待肌肉逐渐放松后,结合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的被动运动。②按揉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以酸胀为度。然后作踝关节极度背伸扳法(此法也可于发作时即时操作)。③擦腓肠肌肌腹部,以热量深透为度。④湿热敷患部。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尤其不能久走久立。

2.晚上睡眠时被盖不宜太重,以免影响该部的血液循环。

3.患部切忌受寒。

4.发作时可自我保健,首先使踝关节极度背屈,然后按揉腓肠肌肌腹,最后湿热敷患部。

踝部筋伤

【解剖生理】

1.踝关节是由距骨与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构成,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胫侧副韧带或三角韧带),比较坚韧,不容易撕裂损伤,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又称腓侧副韧带),分为腓跟、腓距两支,而腓距韧带又分前后两支,比较薄弱,容易发生扭伤或撕裂。两组韧带可有效地防止距骨和跟骨从胫、腓两骨的下端向侧方脱出。踝关节运动主要是背伸和跖屈,还能作一定幅度的内翻和微小的外翻活动。由于外踝比内踝长,而内侧副韧带又比外侧副韧带坚韧,这些解剖特点,决定踝关节内翻活动要比外翻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跖屈时,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踝关节就较松动,可以有侧向运动,由于这一特点,踝关节常于跖屈时(下楼梯或下坡时)发生内翻损伤。而强力外翻,则易造成骨折或脱位,单纯的内侧副韧带即三角韧带损伤很少见。

2.跗管位于踝关节内侧,自内踝下方有屈腱支持带连到跟骨后内侧而形成的一骨纤维管沟,他的浅面为跨于胫骨内踝和跟骨结节间的分裂韧带,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管内有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母长屈肌腱)、血管(胫后动、静脉)、神经(胫后神经),通过胫后神经在出跗管时分出支配足底和足内侧的终末支(距内神经和距外神经),前者为感觉支,后者为运动支,跗管综合征即是跗管相对狭窄,使胫神经受压而出现足跟内侧及足底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