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虾,想要爱你不容易——投苗量增大,虾价存不确定性
- 格式:pdf
- 大小:161.73 KB
- 文档页数:2
把握好冬棚投苗的两个技术关键点提高投苗成活率投苗开头第一天至第七天的意思,简称“头七”,也就是如何做好投苗后一周的关建性养护管理工作,以有效提高投苗成活率,保障对虾幼苗得以正常健康生长。
做好“头七”的管理环节工作很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幼苗进入养殖池水体后的成活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保证幼虾迅速适应养殖池的水体环境变化状况,安全渡过投苗后的“亚适应性应激期”,从而得以正常脱壳生长。
冬棚投苗过程有两个关键性的过渡:一是营养源过渡;二是对虾赖以生存生长的水体环境过渡。
营养过渡是指白虾幼苗在标粗苗场转向养殖池对营养源改变的适应性;水体过渡是指幼虾对从标粗苗场水体转向养殖池水体盐度、水温、溶解氧、PH值等各项理化指标改变的适应性。
两个过渡决定对虾幼苗将产生两种过渡性应激反应:即营养源转换应激反应和水体环境改变应激反应,如这两方面的过渡性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及消除或缓解应激反应的措施不得当,将直接决定幼苗进入养殖池一周后的成活率。
冬棚养殖投苗一般是先在露天进行的,约在11月初~11月中旬,这个时段,水温、盐度和水体的硬度对投苗影响比较大;由于已气候已由深秋转入初冬,标粗苗场的水温比较恒定,约在28-32℃,一般比养殖池水温高,露天养殖池在初冬有阳光的下午水温约为25度左右,水温变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应激源;其次是盐度,盐度淡化是投苗的一个最基本的步骤工作,一般标粗苗场的盐度为18‰,而投苗时比较合适的养殖水体盐度为8‰-12‰,所以通过抽淡水调节养殖池水体的盐度是一个基本的调节工作;水体的硬度是稳水和幼苗得以正常脱壳生长的重要保障,一般水体的硬度都比较低(尤其是酸化老化的养殖泥底池塘),所以投苗前要注意调节好水体的硬度;水硬度在对虾养殖中很重要。
根据研究结果证实,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和Mg2+浓度范围分别为24.92~280.66mg/L和34.5~344.9mg/L,育苗场出苗率较高的条件满足Ca2+和Mg2+的含量范围为170~244mg/L与300~440mg/L;从日增长率、日增重率和成活率指标看,水体中Mg2+含量为410.96mg/L、Ca2+含量为189.44mg/L,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较好。
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的特点和技巧一.冬棚养虾的特点1.难养、养殖周期长,但利润高冬棚养虾环境独特,投资成本高,风险性大,养成功赚大钱,养失败亏大钱!就像当地养殖户常说:“养虾不养冬棚,一年白忙活!”所以,冬棚只要养殖成功,绝对就有高收益,高回报。
养殖时应注意预防:要多检测水质指标、多观察水色是否变化、多观察虾吃料是否正常、多看虾体和内脏是否有变化,要定期解毒、养水、护底,保证溶氧充足,防止底质腐败,滋生有毒有害的物质,防止对虾交叉感染;拌喂营养性东西(如保肝促长灵、清源、活性蒜宝、本草大康、金肽康、酶解多糖、金多维、健长灵等),保肝健肠胃、增强免疫力及抵抗力。
2.光照弱、温度低,棚内、外温差大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棚的胶纸破损或棚的倒塌,保持棚内合适的温度和生长环境。
3.气压低、棚内空气对流差因为盖了棚后,棚内需要保温,棚内空气对流肯定差,气压相对偏低,所以,一定要注意水质变化和缺氧,要多开增氧机或人为补充外源氧(如泼洒降解灵+离子对钙,可以消除水面张力,使大分子水转化成小分子水,增强水体载氧能力,使水体通透活爽,从而防止倒藻和鱼虾缺氧浮头等)。
如果棚内温度较高、天气很好、光照适宜,可以适当的把棚的两侧掀开。
气温高,天气晴好,两侧掀开面积大些;一般情况,掀开面积小些;如果持续低温或有冷空气,则全部封闭,多开增氧机和人为补充外源氧。
4.水体和底层溶氧低、水体易分层、水体交换能力差①多开增氧机和耕水机:滚动和震动水体,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防止溶氧、水温分层,工作基本点必须围绕溶氧说话,我们知道:增氧机并不产氧,而是起到活络水体和输送氧的作用,70%以上的溶氧是依靠藻类光合作用生产提供的,可见适时适量培藻,保持藻类新陈代谢非常重要。
②水质好坏决定溶氧高低:藻相的好坏决定了水色的,水色的好坏可以判断溶氧的高低,所以冬棚养殖一定要养护良好的水质,才能保证溶氧充足。
需对水质不定期的修复和保养,千万不要等到水质变坏了才去调改,既花成本又很难调。
冬棚养虾模式的优势(一)利润空间大冬棚养虾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1. 搭建成本较低冬棚的搭建比较简易,而且成本低廉,每年大约只需要2000~4000元/亩(木材结构)。
2. 虾价较高对虾价格相对较高,且冬、春季节活虾少,冬棚养虾可以错开养虾高峰,错峰投苗、错峰上市,作为高档水产品应节上市,虾价还会比其它季节的虾价高出1倍以上,养殖收入非常可观,大约能比常规养殖高出70%以上。
(二)水温易控棚内水体无需人工加温,水温就能保持在16℃以上,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实际意义;再加上水质稳定,水温低,微生物的活跃度低,水体藻相也比较稳定。
(三)发病率低发病率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有害细菌少冬天气温相对较低,与夏天相比,有毒有害细菌繁殖和滋生速度较慢,且冬棚相对密闭,敌害较少,隔离了外界传染源,因而细菌感染病少发。
2. 养殖环境稳定养殖环境稳定,冬棚环境相对密封,受外面气候的影响变化比较小,因此虾子不易因多变的环境而产生应激,发病率也相对降低。
冬棚养虾模式的弊端(一)养殖周期长,养殖难度高(一长)冬棚如果养得好,有“赚钱如卖白粉”之说。
但是冬棚要养的好,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冬棚养虾的环境比较独特,养殖周期比较长,投资成本高,风险性也大,因此,虾农间有“养成赚大钱,养败亏大钱”之说。
(二)通风差、光照差,空气交换量少(二差)冬棚养殖通风条件相比外塘较差,且冬季光照条件差,水体藻类等光合作用较弱,产氧能力比较低,再加上不通风,空气交换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很容易造成缺氧现象发生。
(三)气压低、溶氧低、水温低(三低)盖了棚后,棚内需要保温,棚内空气对流差,因此气压也会相对偏低。
如果棚内温度较高,天气很好、光照适宜时,可以适当的把棚的两侧掀开,加强空气对流,从而适当增强气压。
视具体天气情况而定:比较好的天气棚两侧可以掀开面积大一些,一般天气可以掀开小一些,如果是有冷空气,则需要密闭,但要注意开增氧机以及人为增氧。
冬季大棚养虾技术用大棚养虾,可以和正常的上市时间错开10至20天,从而达到更好的效益。
但因为冬季水温较低、大棚透光性差,所以在冬季养虾,容易出现虾病,要适当调整养殖技术,避免虾类出现应激反应,现将冬棚养虾技术详解如下:一.水质管理1.控制水位:冬棚虾一般不宜换水,采用全封闭养殖。
冬棚内外水温差异大,因为换水,可能引起应激反应。
在正常养殖季节,许多本来正常的虾塘,一旦换水,特别换水量超过1/5时,常会出现应激,导致虾发病。
控制水位,即在冬棚养殖前,在安全前提下,一次性把池塘水位加到最高。
水位达到最高有两个好处,一是在放苗密度相同条件下,虾生存空间更大,更快生长;二是水位高,更能保持水质稳定,减少应激。
在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水位越高,水容量越大,浮游生物就越多,供给饵料生物就越多,产生的氧气就越多,水质就越优良,抗应激的能力就越强,更容易避免由于水体应激而导致发病的可能性。
2.肥水培藻,保健养苗:放苗前的培藻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中后期对虾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肥水即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藻相的作用:一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由藻类提供的);二是吸收水中有害物质,净化水体;三是虾苗喜食的天然饵料。
由于冬季温度低,冬棚的透光度较差,严重影响藻类生长,必须提前一个星期肥水。
六抗培藻膏或藻幸福根据藻类在低温期对营养的要求,把氨基酸、多糖及藻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浓缩成膏状,克服低温、冬棚弱光肥水困难的缺点,肥料全水溶性,不耗氧,营养成分能够充分被吸收,能够保持水质新嫩。
肥水推荐使用方法:用1包酵素钙肥+1桶六抗培藻膏或1桶藻幸福混合浸泡一夜后泼洒,可用6亩。
也可配合黑金神、新利生素同时使用。
3.在养殖期间常见的一些水质问题:(1)冬棚早期肥水,容易产生青苔。
由于肥水阶段,如果生石灰消毒不彻底和放苗前没有肥好水,透明度过大,或在养殖过程中营养成分被虾消耗掉而没有及时追肥,通常会引起青苔的大量繁殖,严重的会造成池水有多深,青苔有多深,池水有多大、青苔面有多大的状况。
冬季大棚养虾技术用大棚养虾,可以和正常的上市时间错开 10 至 20 天,从而到达更好的效益。
但由于冬季水温较低、大棚透光性差,所以在冬季养虾,简洁消灭虾病,要适当调整养殖技术,避开虾类消灭应激反响,现将冬棚养虾技术详解如下:一.水质治理1.掌握水位:冬棚虾一般不宜换水,承受全封闭养殖。
冬棚内外水温差异大,由于换水,可能引起应激反响。
在正常养殖季节,很多原来正常的虾塘,一旦换水,特别换水量超过 1/5 时,常会消灭应激,导致虾发病。
掌握水位,即在冬棚养殖前,在安全前提下,一次性把池塘水位加到最高。
水位到达最高有两个好处,一是在放苗密度一样条件下,虾生存空间更大,更快生长;二是水位高,更能保持水质稳定,削减应激。
在面积一样的条件下,水位越高,水容量越大,浮游生物就越多,供给饵料生物就越多,产生的氧气就越多,水质就越优良,抗应激的力量就越强,更简洁避开由于水体应激而导致发病的可能性。
2.肥水培藻,保健养苗:放苗前的培藻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安康状况,还关系到中后期对虾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力量,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肥水即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藻相的作用:一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水体中 70%左右的氧是由藻类供给的〕;二是吸取水中有害物质,净化水体;三是虾苗喜食的自然饵料。
由于冬季温度低,冬棚的透光度较差,严峻影响藻类生长,必需提前一个星期肥水。
六抗培藻膏或藻幸福依据藻类在低温期对养分的要求,把氨基酸、多糖及藻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元素浓缩成膏状,抑制低温、冬棚弱光肥水困难的缺点,肥料全水溶性,不耗氧,养分成分能够充分被吸取,能够保持水质嫩。
肥水推举使用方法:用 1 包酵素钙肥+1 桶六抗培藻膏或 1 桶藻幸福混合浸泡一夜后泼洒,可用 6 亩。
也可协作黑金神、利生素同时使用。
3.在养殖期间常见的一些水质问题:(1)冬棚早期肥水,简洁产生青苔。
由于肥水阶段,假设生石灰消毒不彻底和放苗前没有肥好水,透亮度过大,或在养殖过程中养分成分被虾消耗掉而没有准时追肥,通常会引起青苔的大量生殖,严峻的会造成池水有多深,青苔有多深,池水有多大、青苔面有多大的状况。
冬棚虾管理细则,稳藻相,控氨氮亚盐,保肝护肠,一茬顶两茬南美白对虾冬棚养殖已经陆续开始啦。
冬棚虾养了这么多年,成功率一路走低,但不乏部分地区、部分人收获成功。
反季节,把不可控的天气,变为受控的因素,养虾成功也就伴随着高收益,冬棚虾是连年亏损养殖户的希望。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管理冬棚虾,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一、水温冬棚最易控的是水温,适宜温度22℃-26℃。
在南方这个相对容易达到,盖上薄膜,注意通风,基本不用锅炉加热。
温度有保障,虾应激少,吃料就快。
养虾:幼虾培育之幼虾收获二、培藻与稳定藻相培藻和稳藻,在冬棚虾养殖特别重要,饲料投喂,长时间粪积聚的氮源,主要通过藻类去吸收利用。
在棚里,培藻应以EM菌和氨基酸配合使用,藻类快吸收没有残留。
具体用法:EM菌1瓶+肥水宝1袋,兑水泼洒8-10亩,视藻类情况,一周使用一遍。
三、氨氮亚盐高,有害物质处理有害物质主要有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
即便前期工作都做得再好,中后期难免也会出现这些问题。
处理这一类问题,靠单一某个产品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往吸附内底改治标不治本,单一芽孢耗氧厉害。
解决方案:强氧化底改,配合有机酸,菌类调控。
具体方法:第一天用爽水宝+氧宝II,降氨氮亚盐,增加底部溶氧;第二天,用护水宝解毒爽水,,稳定水体,第三天用护底宝和氧宝II防氨氮亚盐反弹。
四、疾病预防与保健1、脱壳期保健虾脱壳是为了生长,脱壳需要能量和钙镁等元素,冬棚日常要注意虾脱壳情况,适当补充所需物质,虾蟹活力宝可解决这类问题,一周用一遍,视情况而定,还有出虾前两三天使用虾蟹活力宝,虾色明显变好,活力更好。
2、肠道肝胰腺保健消化器官发育好坏关系到虾成败,从一开始就应该重视。
平时,护肝宝拌料投喂,连用3-5天,停两三天再继续,肠道变粗,上料快。
3、疾病预防做好预防,这是一个大方向。
虫害:纤毛虫、孢子虫、彻底清塘、定期杀虫。
细菌感染:清塘彻底消毒,养殖一定时间需要用相对温和的碘宝或渔安宝消毒,内服中药以及一些维C等,注意适时补充有益菌。
大棚养虾可行性分析引言大棚养虾是一种新型的虾养殖方式,利用温室大棚的优势,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环境,以提供虾类生长的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市场需求、投资成本、技术可行性等方面对大棚养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评估这个行业的潜力。
市场需求分析虾类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高品质、绿色、健康的虾类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大棚养虾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控制虾类生长的各个环节,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虾类产品。
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大棚养虾能够提供全年稳定的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大棚养虾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投资成本分析大棚养虾的投资成本包括土地租赁或购买、大棚搭建、设备采购、种苗购买等。
具体成本因地区而异,但相对传统养殖方式,大棚养虾的投资成本较高。
然而,大棚养虾具有较高的产出量和质量,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投资成本可以逐渐收回。
另外,大棚养虾还可以与其他农作物种植相结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技术可行性分析大棚养虾的技术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控制:大棚养虾可以通过调节水质、增氧设备等方法,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使虾类保持健康生长。
2. 温度控制:大棚养虾可以根据虾类的生长需要,调节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加快虾类的生长速度。
3. 养殖管理:大棚养虾可以通过养殖管理系统,监测虾类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等,及时调整养殖条件,以获得最佳的产出效益。
风险与挑战在大棚养虾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与挑战需要注意:1. 技术风险:大棚养虾涉及到水质控制、温度调节等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支持。
如果技术不过关,可能会导致养虾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失。
2. 市场风险:尽管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但是市场竞争也相对激烈。
如果不能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3. 自然风险:养虾过程中,自然灾害如水质变化、病虫害等都可能对养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冬棚养虾主要养殖要点总结鉴于以往生产经验,冬棚养虾给养殖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虾农对冬棚养殖热情和专注度都较白水虾偏高。
近年来,除了广东、福建等地冬棚养虾较为普及外,浙江、江苏等区域也有不少养殖户尝试搭棚养冬虾,部分虾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南美白对虾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量越来越大,虾价持续坚挺,估计将会有更多的人尝试冬棚养殖。
冬棚虾是养殖户利润空间大的一造虾,如何提高虾苗下塘成活率,养殖投喂如何科学合理,生产管理如何行之有效,本文对此做简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一、虾苗放养前期准备在虾苗放养前一个月左右对原有的养殖池塘及大棚进行清整和修理,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水体进行消毒预处理,或进水后使用“强氯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待药效消失后,向养殖池塘注水40~50厘米,进水口时使用80~100目的筛绢网进行过滤入池,然后使用“黄腐酸钾”、“鸡粪”等施肥培育优质单胞藻类,经7-10天的培养,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检测水质理化指标,若水体氨氮含量偏高,建议使用“光合菌”、“芽孢杆菌”、“乳酸菌”进行降解。
(搭建大棚)二、虾苗选择与放养虾苗应选择体表透明、光滑、体形肥壮、形态完整,全身无任何附着物,虾体无损伤和畸形,肌肉饱满,胃肠充盈食物,弹跳灵活,对外来刺激反应十分敏捷,体长大于0.8厘米,经淡化处理,且规格整齐的优质虾苗,尽量选用正规大厂家的一代虾苗。
虾苗放养时保证大棚内的水温基本稳定在20度以上,放养密度根据养殖者管理水平,通常放养6~8万尾/亩。
(观察虾苗活力状况)三、水质调控南美白对虾养殖采用外源池塘水、井水、自来水等,选择井水养殖在放苗前需检测地下水的盐度,在放虾前井水入池后打开增氧机充分曝气,并动态监测氨氮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前期保持110厘米水位,控制30厘米的透明度,随着虾体的生长,水位逐渐调整至120-130厘米,塑料大棚内为保持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充足,必须24小时开起增氧机。
冬棚养虾存在的主要问题几年来,通过对广东珠三角、福建龙海等地冬棚养虾产业进行跟踪了解,目前的形势是:由于冬棚养殖环境的独特性,导致冬棚虾一年比一年难养,风险一年比一年大,养成赚大钱,养败亏大本,困扰和影响冬棚养虾因素也越来越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长:养殖周期长(一般比正造虾多养一个月) ;二差:通风差、光照差,空气交换量少;三低:气压低、溶氧低、水温低;四分层:水温分层、水色分层、溶氧分层、pH值分层;五高:亚硝酸盐偏高、氨氮偏高、硫化氢偏高、甲烷偏高、重金属偏高;六难:水难肥、苗难放、水难养、底难改、壳难硬、病难控。
这系列的问题是导致冬棚养虾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冬棚养虾效益的主要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多个“权威”冬棚养殖户,这些年来,他们的养殖成功率都在85%以上,养虾效率可观,现将他们成功养冬棚虾的经验整理如下,供大家分享。
1、犁底晒塘曝气:冬棚养虾属真正的全封闭养殖,受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前期的准备工作务必要做细致扎实。
建议9月份犁底晒塘,将塘底的有毒有害物质尽可能彻底的冲洗塘底,冲掉病菌滋生的有机腐殖淤泥及盐俭,若时间允许,要充分晒塘,曝气氧化,用充足的时间利用太阳紫外线杀灭隐含于泥中的病原,消除其残留隐患。
2、消毒清塘清除塘基杂草;虾塘通过犁底晒塘曝气后,准备消毒。
根据历年的经验,确定清塘的措施。
如该塘历来pH值偏低,消毒前可用适量的生石灰抛洒(通常每亩用5~6公斤石灰可使pH提高0.2~0.3),然后进水30公分,2天后再用强力氧化杀菌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或“鱼虾菌毒净”清塘,既可以高效消除病源,也可以缓解中后期pH偏低的影响。
3、生物分解除隐患消毒清塘3~5天后,全池泼洒底“底改酵素”和粉剂“活水益生素”(按产品说明使用),分解生物尸体,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将污染物转化成藻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为肥水培藻奠定基础。
1、施基肥:完成清塘步骤后,再进行肥水培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