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1996)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施工工艺标准目次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材料要求 (1)5 施工准备 (1)6 操作工艺 (2)7 质量控制 (3)8 质量标准 (3)9 成品保护 (5)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施工。
2 引用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 术语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通过挤压力使连接用的钢套筒产生塑性变形,使其与被连接的带肋钢筋紧密结合成整体的接头。
套筒——连接钢筋用的连接件。
4 材料要求4.1 钢筋直径为16㎜~40㎜的HRB335(Ⅱ级)、HRB400(Ⅲ级)热轧带肋钢筋,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标准的要求。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没有裂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4.2 钢套筒原材料选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标准的要求。
套筒表面没有裂纹,没有严重的锈蚀。
5 施工准备5.1 主要机具超高压泵、超高压油管、压钳、钢筋挤压模具、吊具、角向砂轮、砂轮切割机、卡尺、卡板、钢丝刷等。
5.2 材料准备5.2.1 钢筋、钢套筒的材质均经过复验, 符合本标准的材料要求。
5.2.2 钢筋端面平整、与轴线垂直、没有马蹄形或挠曲现象。
5.2.3 钢套筒和钢筋端部清理干净,钢套筒和钢筋规格一致。
5.3 作业条件5.3.1 参加作业人员已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5.3.2 油泵经检查、调试,试压正常,技术参数满足使用要求。
5.3.3 按连接钢筋规格和套筒型号选配压模,压模上有相对应的连接钢筋规格标记。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衔接1范畴本工艺规范实用于产业与民用修建、修建物的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衔接施工。
2施工预备2.1资料及要紧机具:钢筋的级不、直径〔l8~40mm〕必需契合计划请求及国家规范,应有出厂品质证实及复试讲演。
出口钢筋需对挤压衔接进展型式测验,契合功能请求后运用。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冷静钢,其机器功能应满意请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从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长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年夜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及格证,分批验收。
要紧机存在: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悬挂小车、均衡器、角向砂轮、划标记东西及反省压痕卡板卡尺等东西。
注:带肋钢筋挤压衔接是将两根需衔接的钢筋拔出钢套筒,应用压钳沿径向紧缩钢套筒,使之发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衔接的钢筋严密联合全体的衔接办法。
2.2功课前提:参与挤压讨论功课的职员必需通过培训,并经考察及格前方可持证上岗。
去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年夜者,应先改正或用手砂轮修磨,制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年夜局部。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记跟反省标记,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记距钢筋端部的间隔为钢套筒长度的1/2。
反省挤压装备能否畸形,并试压,契合请求前方准功课。
3操纵工艺3.1工艺流程:→→→→3.2钢筋应按标记请求拔出钢套筒内,确保讨论长度,以防压空。
被衔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坚持统一轴线,避免公平跟弯折。
3.3在压接讨论处挂好均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理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而后将下压模卡板翻开,掏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启齿拔出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衔接套中,插回下模,锁逝世卡板,压钳在均衡器的均衡力感化下,瞄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操纵挤压机换向阀进展挤压。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是钢筋连接方式中快速、简便的一种施工工艺。
为公路和工民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在此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我在现场施工中所得经验浅谈一下此项工艺。
1.挤压接头的性能与应用1.1挤压接头按静力学的单向拉伸性能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划分为A、B两个性能等级;其中两个性能等级的划分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1.2接头挤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且小于15mm。
连接套筒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1.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倍;1.4不同直径的带肋钢筋可采用挤压接头连接,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1.5当砼结构中挤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20℃时,宜进行专门的试验。
2.对套筒的使用要求2.1对Ⅱ、Ⅲ级带肋钢筋钢筋挤压接头所用套筒材料应选用适于压延加工的钢材。
2.2套筒尺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2.3套筒应有出场合格证,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应按不同规格的堆放,不得露天堆放,以防止锈蚀和油污。
3.挤压接头的施工3.1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挤压前应将钢筋端头的锈蚀、泥沙及油污等清除干净,并将钢筋进行试套,如果钢筋端头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的情况,要预压矫正或用砂轮打磨。
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串用。
3.2认真检查挤压设备状况是否正常,进行试压,并制作试件进行检查,确定挤压技术参数,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3.3挤压操作时要在钢筋连接端画出明显定位标记,按标记来检查钢筋插入查筒内深度,钢筋端头需查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mm。
3.4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依次向两端进行,并使挤压机与钢筋轴线保持垂直。
3.5挤压机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禁止对高压油管进行严重拖拉或弯折;在高压进行挤压操作时,必须遵守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挤压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及验收4.1工程中应用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一、作业条件:二、1、按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
三、2、清除杂物。
四、3、施工机具到位到位。
五、4、熟悉图纸,人员对工人作好技术交底。
六、材料要求:七、1、详见下面工序八、施工机具九、1、详见下面工序十、安全常识:十一、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禁止吸烟。
十二、2.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严禁酒后上岗,疲劳作业、带病作业。
十三、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十四、交底内容:十五、本文件是针对承德世纪新城小区专门编制用于指导施工、检查、资料、验收的工程技术文件。
承德世纪新城小区工程概况:位于承德市双桥区大石庙镇,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基形式为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加套筒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工程开工前,应由套筒挤压接头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型式检验报告必须记载送检试件的各项参数。
包括套筒长度、外径、内径、挤压道次、挤压力、压痕处平均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以便对挤压接头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3、钢筋挤压连接作业开始前,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接头工艺检验,以便检查接头技术提供单位所确定的工艺参数是否与本工程的钢筋相适应。
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4、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作业。
5、熟悉图纸。
(二)材料要求1、钢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
套筒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规定。
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等缺陷。
套筒在运输、储存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露天堆放,防止锈蚀和沾污。
2、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还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三)施工机具压接钳、超高压泵站、超高压油管、卡板等。
二、质量要求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工程质量要求参见本书“钢筋锥螺纹连接工程”章节中相应部分。
三、工艺流程钢筋下料→作定位标记→挤压→质量检查四、操作工艺1、清除钢筋端头的锈污、泥沙等杂物。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1. 引言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因其可保证连接强度、施工方便、成本低廉而受到广泛应用。
为确保该连接方式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
本文就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2. 条件与材料2.1 条件进行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时,需满足以下情况:1.筋材强度等级需符合设计要求;2.连接部位结构应满足轴向受力及刚度要求;3.筋肉应符合要求,且表面应清洁无锈蚀、腐蚀和油污;4.端部准备应符合以下要求:–筋端应不断裂、不扭曲;–筋端应圆滑,无锋利边角;–筋端应有适当的长度,一般不少于尺寸直径的2倍;–筋端粗糙度应符合要求;5.进行连接的筋肉应固定、支撑,以避免流动或抖动。
2.2 材料在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过程中,所需材料包括带肋钢筋、加劲套筒、挤压机等。
1.带肋钢筋: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2.加劲套筒:通常选用同级强度的带肋钢筋制作,表面应平整光滑,内径应略大于待连接钢筋的直径。
3.挤压机:应选用可满足实际施工需求的压力、行程较大、行程调节方便、强度高的挤压机。
3. 工艺步骤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步骤如下:1.加劲套筒的长度应不少于连接的两端钢筋直径之和。
钢筋应置于加劲套筒内,然后用钳子将套筒和钢筋平行固定,以防止加劲套筒和钢筋相对移动。
2.在连接的位置上向两端各压制3-4个齿,使连接位置更稳固。
连接部位应用锉刀把两侧的毛刺打平。
3.挤压机的膜压应根据钢筋的直径和强度等级进行选择。
挤压机应调好压力和行程,并调节好压头的位置,使其与所需连接的钢筋位置重合。
4.挤压前应将加劲套筒和钢筋固定好,同时将挤压机的活塞下降到顶端,将压迫头放置在套筒上面。
紧固好挤压机的螺母。
5.开始挤压连接,保持挤压时间和速度实际施工中应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挤压结束后,再对连接处进行检查,确认其连接是否稳固可靠。
4. 检验标准进行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后,需对连接处进行检验。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施工工法(企业工法)一、前言随着我国基本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热轧带肋钢筋的应用十分普遍。
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中,钢筋连接施工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进入八十年代末以来,采用机械连接方法在钢筋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已在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特种结构中成功使用。
由于机械挤压连接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建设部1997年4月1日发布了JGJ107-9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国家科委已将该技术列为“八五”、“九五”重点推广项目。
为了使该项技术成果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根据上述有关规程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以及我们试点应用情况,制定本工法,供总公司范围内各单位参照使用。
二、特点:挤压连接属于机械连接。
它是运用不同规格的特制套筒在相应规格钢筋的接头之处,使用专门的机具进行径向冷挤压,从而使钢筋连接起来。
它能很方便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的接长,满足运输及施工的需要,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不削弱钢筋的强度,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它与传统的绑扎搭接和焊接相比有如下优点:1、接头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对钢筋无可焊性要求;2、功效可快10倍;3、使用动力仅1~3KW,不受现场电源容量的限制,体积小、轻巧灵活,能多台设备同时使用;4、无易燃易爆气体生产,无火灾隐患,不受风雨、寒冷气候的影响;5、能缓解钢筋搭接处的拥挤现象;6、操作简单方便,连接质量不随操作者不同而波动;7、可与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直径差≤5mm);8、节省因搭接接头而增加的钢筋用量。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和对接头的可靠性与塑性要求较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为16~40的II 、III级带肋钢筋的径向挤压连接。
四、工艺原理:挤压连接是在带肋钢筋需要连接的部位安装特制的套筒通过径向冷挤压的机械咬合作用,通过套筒将一根钢筋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2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3.3 在压接接头处挂好平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节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然后将下压模卡板打开,取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开口插入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连接套中,插回下模,锁死卡板,压钳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对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控制挤压机换向阀进行挤压。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1. 引言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简称挤压连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中。
该技术已被列入GB/T 29447-2012《钢筋机械连接器》标准中,并于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文旨在阐述该技术的操作规程,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使用该技术连接的钢筋直径范围为12-40mm。
3. 材料准备•带肋钢筋(按设计要求)•套筒(应符合GB/T 17395-2008标准)•润滑剂(应符合GB/T 3875-2006标准)•挤压机4. 工序1.润滑处理在套筒与钢筋的接触面上喷涂润滑剂,并利用手套将其均匀地推开。
2.钢筋锯断对需要连接的钢筋进行锯断,切口要光滑无毛刺。
3.套筒安装按设计要求在钢筋所在的构件上进行套筒的安装。
4.挤压端头用挤压机对钢筋进行端头加工,将其挤出至套筒齿部,即为挤压连接。
5.质量检查完成挤压连接后,对连接质量进行检查。
对于连接的钢筋进行拉力试验,拉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连接头表面不应出现明显裂痕、麻点或翘曲变形等现象。
5. 注意事项•进行挤压连接前,须将连接部位的油污、灰尘、锈皮等杂质清除干净。
•润滑剂应均匀涂布,不能出现涂面不均的现象。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应适用于同种规格的钢筋。
•不能使用过热或过冷的钢筋进行挤压连接。
•进行挤压连接前,检查挤压机的压力表和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压力不得超过机器的最大输出压力。
•进行挤压连接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6. 结论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已成为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本文针对该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16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1996)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Ⅰ~Ⅱ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2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1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和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1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钢筋端头压接标志→钢筋插入钢套筒→挤压→检查验收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结构设计资料: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技术外观
检查规定
1.接头不得有裂纹、折叠或影响性能的其它表面缺陷。
2.接头两端钢筋上显露出检查标志,但不显露定位标志。
3.接头的压痕小直径及总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接头的两端钢筋的轴线弯折角不得大于4度。
5.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采取补救措施或切除重新连接。
当不合格的接头超过检查数量的10%时,应对全部接头逐个进行检查,并对不合格接头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在这些接头中增加一组拉伸性能试验,检查结果若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外观不合格接头应切除重新连接。
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勺带肋U〜川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钢筋的级别、直径(18〜40mr)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U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T s>205N/mm2抗拉强度c b=335〜520N/mm2延伸率(T s > 20% 川级钢筋用套筒c s > 230N/mm2 c b=390〜520N/mm2 c s > 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 G20 G22 G25 G28 G32 G36 G4Q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2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 -钢筋端头压接标志 -钢筋插入钢套筒—挤压—检查验收3.2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钢筋挤压连接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细则一、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JGJ107-96《钢筋机械连接适用技术规程》JGJ108-96《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二)基本要求:1.按用途要求分为A、B、C三级,按重要性选用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横向净跨不宜小于25mm;接头应相互错开,纵向间距不小于35d区域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面积:受拉区不超过50%,受压区不限。
2、钢筋的外形应符合钢筋标准的要求。
3、钢套材质应采用低碳钢制作,易塑变且经冷作硬化而与钢筋匹配;套筒的厚度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连接用的模具形状、挤压道次、挤压变形量控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允许偏差:1.螺纹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可比验设计规定的最小厚度小5mm但不小于15mm。
钢筋间距不小于50mm o2、其余按钢筋施工误差考虑3、轴线倾斜应小于或等于±3mm,X、Y、Z三向位置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5mm。
二、风险分析:挤压联接质量好坏取决于钢筋的外形特征、套筒材料,几何尺寸及挤压变形诸多因素,因此每一工序均很重要,特别是套筒的材料和挤压变形量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不能安全使用。
当混凝土工作条件温度低于-2(ΓC,接头应进行专门的试验。
挤压变形量又与挤压道次有关,常见通病分析:1.挤压道数不足或面积不足,主要是未按套筒上压接标记使钢筋和套筒就位,应补压接头。
2、压痕深度不足,系压力不够,应重新压接直至符合设计深度。
3、接头两侧钢筋弯折过大,系压钳就位没有与钢套及钢筋轴线垂直,应校正补压。
4、接头二端无检杳标记线,应切除重压。
5、接头上有劈裂,裂纹或其他表面缺陷,系钢套规格不宜或钢套原材缺陷所至,应换筒重压。
6、接头试件强度低于JGJIO7-96规定的抗拉强度值且断于套筒,系挤压过度,套筒材质不好,应切除重压。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2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 钢筋端头压接标志→钢筋插入钢套筒→ 挤压→ 检查验收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2.2.2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3.3 在压接接头处挂好平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节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然后将下压模卡板打开,取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开口插入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连接套中,插回下模,锁死卡板,压钳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对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控制挤压机换向阀进行挤压。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1.总则1.01 为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以下简称挤压接头),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钢筋直径为16~40mm的Ⅱ、Ⅲ级带肋钢筋的径向挤压连接。
1.0.3 用于挤压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l3014的要求。
本规程应与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96配套使用。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 挤压接头的性能等级与应用2.0.1 挤压接头应按静力单向拉伸性能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划分为A、B两个性能等级:2.0.2 A级、B级挤压接头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一通用规定》JGJl07中表3.0.5的规定。
2.0.3 A级、B级挤压接头的应用范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中第4.0.1条的规定。
2.0.4 挤压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
连接套筒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2.0.5 设置在同一结构构件内的挤压接头宜相互错开。
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l07中第4.0.3.1至第4.0.3.4款的规定2.0.6 不同直径的带肋钢筋可采用挤压接头连接。
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 。
2.0.7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其接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
当无专门要求时,其疲劳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中第3.0.6条的规定。
2.0.8 当混凝土结构中挤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一20℃时,宜进行专门的试验。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工艺标准(416-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20~40mm的带肋Ⅱ~Ⅲ级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的级别、直径(l8~40mm)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需对挤压连接进行型式检验,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 钢套筒的材质为低碳素镇静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
Ⅱ级钢筋用套筒屈服强度σs≥205N/m m2;抗拉强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
σs≥20%。
Ⅲ级钢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
直径差大于5mm,用变截面钢套筒。
套筒规格型号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2.1.3 主要机具有:超高压泵站、油管、压钳、钢筋挤压压模、吊挂小车、平衡器、角向砂轮、划标志工具及检查压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整体的连接方法。
2.2 作业条件:
2.2.2 参加挤压接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2.2 清除钢套筒及钢筋挤压部位的锈污、砂浆等杂物。
2.2.3 钢筋与钢套筒试套,如钢筋有马蹄、飞边、弯折或纵肋尺寸超大者,应先矫正或用手砂轮修磨,禁止用电气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 钢筋端头应有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保钢筋伸入套筒的长度。
定位标志距钢筋端部的距离为钢套筒长度的1/2。
2.2.5 检查挤压设备是否正常,并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准作业。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 钢筋端头压接标志→
钢筋插入钢套筒→ 挤压→ 检查验收
3.2 钢筋应按标记要求插入钢套筒内,确保接头长度,以防压空。
被连接钢筋的轴心与钢套筒轴心应保持同一轴线,防止偏心和弯折。
3.3 在压接接头处挂好平衡器与压钳,接好进、回油油管,起动超高压泵,调节好压接力所需的油压力,然后将下压模卡板打开,取出下模,把挤压机机架的开口插入被挤压的带肋钢筋的连接套中,插回下模,锁死卡板,压钳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对准钢套筒所需压接的标记处,控制挤压机换向阀进行挤压。
压接结束后将紧锁的卡板打开,取出下模,退出挤压机,则完成挤压施工。
3.4 挤压时,压钳的压接应对准套筒压痕标志,并垂直于被压钢筋的横肋。
挤压应从套筒中央逐道向端部压接,如φ32钢筋每端压6道压痕,最后检查压痕。
最小直径及压痕总宽度需符合规定,见图 4-35。
图4-35
3.5 为了减少高空作业并加快施工进度,可先在地面压接半个压接接头,在施工作业区把钢套筒另一端插入预留钢筋,按工艺要求挤压另一端。
成品保护
4.1 在地面预制好的接头要用垫木垫好,分规格码放整齐。
4.2 套筒内不得有砂浆等杂物。
4.3 在高空挤压接头时,要搭好临时架子,不得蹬踩接头。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要认真检查钢套筒的质量,材质不符合要求,无出厂质量证明书,以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钢套筒,不得使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6.2 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6.3 钢套筒合格证。
6.4 接头强度试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