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各地考题分类练习卷 化学探究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442.00 KB
- 文档页数:18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 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 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 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 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 就会致人中毒, 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 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并不断搅拌, 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 并不断搅拌, 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 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 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 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 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 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 她很好奇, 浑浊液体是什么? 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 得到滤液和固体, 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 且不与盐酸反应), 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D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①氯化钙或CaCl2②红【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CO↑+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2学式错误扣2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19.(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9,分值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垂要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
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
(如下图所示)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猜想1及理由:______________;猜想2及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察与思考一:(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2)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观察与思考二:20.7;(1分)16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猜想1 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猜想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导致燃烧剧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选填“V1﹣V2”、“V1﹣V3”或“V2﹣V3”)。
2.(2018•上海)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用二氧化锰操作正确的是(选填编号如图1)。
②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氧气体积分数(%)30406070带火星的木条不变稍亮复燃复燃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
③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
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色。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双氧水分解反应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步骤现象结论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3.(2018•衢州)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专题三、科学探究题选择题2. (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2题,2分)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 D.归纳【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了科学方法包括猜想、实验、推理和归纳A会不会是大理石,属于猜想。
B将其放入食醋中,动手操作,属于实验。
C依据实验现象退出可能是碳酸盐,属于推理。
D没有归纳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填空题22.(2017陕西省,题号22,分值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 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色。
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①氯化钙或CaCl2②红【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CO↑+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2学式错误扣2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19.(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9,分值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垂要方法。
化学探究专题1.【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中考】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l)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__。
【答案】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2KClO 32KCl+3O 2↑ 将MnO 2与KClO 3的混合物加热 对比(或对照等) 比较MnO 2在KClO 3分解前后的质量 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固体是否能加快KClO 3的分解 2.【安徽省2018年中考】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 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入20.0g Ca(OH)2 80.0g H 2O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一、选择题:1.(2013镇江市)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A.收集H 2 B.O2验满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D .除去CO 中的CO22.(2013佛山市)分别向a 、b 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 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 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 .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NaOH溶液 浓 H 2SO 4 CO(CO 2)带火星 的木条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3.(2013广东省)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5. (2013百色市)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6.(2013邵阳市)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D)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D .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7.(2013株洲市)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ﻩA.ZnSO4溶液B.NaOH溶液ﻩC.稀硫酸ﻩD.CuSO4溶液8.(2013株洲市)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9.(2013吉林省)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10.(2013北京市)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11.(2013泰州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12.(2013苏州市)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
专题分类:科学探究1.(2018 自贡)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或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析】猜想一是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是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4)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如果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2.(2018重庆B 23)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1)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既有CO又有CH4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2018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三)2018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部分专题一图标类试题01.(2018河北7)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答案C【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
故选C。
02.(2018呼和浩特)9.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的氢气一样多,但是最终金属镁生成的多,故正确;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D。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1.(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解答;(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解答】解:(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答案:(1)糖类;(2)N2(3)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点评】本题趣味实验为背景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 (2018•江苏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专题分类:科学探究1.(2018自贡)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或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析】猜想一是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是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4)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如果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2.(2018重庆B23)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1)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H4猜想3:既有CO又有CH4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选择题1.【2018年广东省】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答案】B【解析】A、是节约用水的标志,错误;B、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正确;C、是禁止饮用的标志,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错误。
故选B。
2.【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答案】B3.【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C.量取5.5mL液体 D.称量10.05g固体【答案】B【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正确;C、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原则,量取5.5 mL的液体不能用50 mL的量筒,应该用10mL的量筒,错误;D、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置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错误。
故选B。
4.【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D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悬浊液 B.测溶液pHC.夹试管 D.添加酒精【答案】A【解析】A、过滤操作基本要求是一帖,二低,三靠,故A正确;B、测溶液pH,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试纸上,不应直接放入待测液中,故B错误;C、夹试管应从下往上,故C错误;D、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D错误。
6.【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中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正确;D、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操作错误。
课时1.空气氧气一、选择题2. (2018 邵阳,2,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34%,二氧化碳占0.034%,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占0.002%, A.氮气占78%,故A选项错误;B.氧气占21%,故B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占0.934%,故C选项错误;D. 二氧化碳占0.034%,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2018湖南省,题号2,分值3)下列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A. 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用途。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而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都不能供给呼吸,故B正确。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5. (2018广西省玉林市,题号5,分值2)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体积分数)大约是A. 78%B.50%C.30%D.10%【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本题选A o【知识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 (2018河北省,题号3,分值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霓虹灯B.氧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以做光源,制造霓虹灯。
A选项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食品防腐,B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含量升高可以导致温室效应,但是它不是空气污染物,C选项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是氧气主要的来源,选项正确;故本题选择C选项。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专题三、科学探究题选择题2. (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2题,2分)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 D.归纳【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了科学方法包括猜想、实验、推理和归纳A会不会是大理石,属于猜想。
B将其放入食醋中,动手操作,属于实验。
C依据实验现象退出可能是碳酸盐,属于推理。
D没有归纳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填空题22.(2017陕西省,题号22,分值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 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2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
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各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
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①氯化钙或CaCl2②红【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CO↑+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2学式错误扣2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19.(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9,分值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垂要方法。
化学探究专题1.【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中考】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各步骤结论总结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_______________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l)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_______。
【答案】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2KClO32KCl+3O2↑ 将MnO2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对比(或对照等) 比较MnO2在KClO3分解前后的质量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固体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2.【安徽省2018年中考】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质量/g水饱和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浓溶液氯化钙溶液1天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D Ca(OH)2+CO2=CaCO3↓ + H2O CaCl2不饱和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不能。
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
a的取值范围:4.00<a<5.30。
(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普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
(3)通过对比实险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
【答案】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经充满氧气; 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或注射器内的氧气体积减少) 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4.【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中考】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I:只含KOH;假设II:含KOH和K2CO3;假设III:只含K2CO3。
(进行实验)(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答案】2KOH+CO2=K2CO3+H2O I 产生沉淀变红钾肥5.【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被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SO4猜想二: Na2SO4和NaOH猜想三:____________猜想四: Na2SO4、CuSO4和NaOH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現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溶液为无色猜想_____不成立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 猜想_____成立(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答案】硫酸钠和硫酸铜四 2 NaOH+ CuSO4= Na2SO4+Cu(OH)2三溶液不变为红色一能6.【广东省2018年中考】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蒸馏水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右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焰d比c先熄灭。
d 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
“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燃烧不燃烧着火点先于 CO2密度比空气大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占据烧杯的上方,上方氧气含量较低“小火燃烧”的原因是:因为堆积的面粉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比较剧烈,空气受热膨胀,发生爆炸7.【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
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点燃的硫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
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浓盐酸;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答案】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化合+4 溶液中都有H+④8.【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A卷)】 (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
某同学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①反应物的浓度②反应物的状态限选试剂:A.稀盐酸 B.浓盐酸 C.块状石灰石 D.碳酸钠溶液 E.粉末状石灰石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控制速率的方法所选用的最佳试剂灭火器反应原理①______和DCO2的实验室制法_____________ A和C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_____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成______色。
实验二: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② Na2CO3+2HCl=2NaCl+CO2↑+H2O > 红产生淡黄色固体9.【四川省达州市2018年中考】无论在化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