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也”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8 KB
- 文档页数:3
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父延寿,和平中, 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寇洛传周书列传阅读答案《周书•列传第七》寇洛,上谷昌平人,累世为将吏。
父延寿,和平中,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
洛性明辨,不拘小节。
正光末,以北边贼起,遂率乡亲避地于并、肆,因从尔朱荣征讨。
及贺拔岳西征,洛与之乡里,乃募从入关。
破赤水蜀,以功拜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别将,封临邑县男,邑二百户。
又从岳获贼帅尉迟菩萨于渭水,破侯伏侯元进于百里细川,擒万俟丑奴于长坑。
洛每力战,并有功。
加龙骧将军、都督,进爵安乡县子,累迁征北将军、卫将军。
于平凉,以洛为右都督。
侯莫陈悦既害岳,欲并其众。
时初丧元帅,军中惶扰,洛于诸将之中,最为旧齿,素为众所信。
乃收集将士,志在复仇,共相纠合,遂全众而反。
既至原州,众咸推洛为盟主,统岳之众。
洛复自以非才,乃固辞,与赵贵等议迎太祖①。
魏帝②以洛有全师之功,除武卫将军。
太祖至平凉,以洛为右大都督。
从讨侯莫陈悦,平之,拜泾州刺史。
魏孝武西迁,进爵临邑县伯,邑五百户。
寻进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大统初,魏文帝③诏曰:“往者侯莫陈悦远同逆贼,潜害故清水公岳,志在兼并。
当时造次,物情惊骇。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泾州刺史、大都督、临邑县开国公寇洛,忠款自心,勋诚早立,遂能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
见危授命,推贤而奉,此而不赏,何以劝励将来?可加开府,进爵京兆郡公。
” 封洛母宋氏为襄城郡君。
又转领军将军。
三年,出为华州刺史,加侍中。
与独孤信复洛阳,移镇弘农。
四年,从太祖与东魏战于河桥。
军还,洛率所部镇东雍。
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
①太祖:西魏权臣宇文泰为北周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正式建国后,追尊宇文泰为文王。
庙号大祖。
②魏帝:北魏孝武帝元修。
③魏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世为将吏累:连续B.潜害故清水公岳潜:暗中C•勋诚早立诚:诚实D.洛率所部镇东雍镇:镇守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洛忠于朝廷的一组是①以良家子镇武川②率乡亲避地于并、肆③从尔朱荣征讨④收集将士,志在复仇⑤当时造次,物情惊骇⑥纠合义军,以待大丞相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洛一生征战,屡建功勋,多次加官进爵,爵位从男、子、伯晋升到公。
2020年湖北武汉中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的一组是()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新词语,有些被时光的河流所______,有些则______下来,______与生动了平稳的语言之湖,更能______新时代的观念与行动方式。
A.冲散沉淀丰富贴合B.冲刷沉淀丰富适合C.冲散沉没丰厚贴合D.冲刷沉没丰厚适合的一项是()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A.中央对武汉的政策支持,为疫后经济重振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动力。
B.北斗系统在其“收官星”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
C.疫情期间严格而专业的信息发布制度,第一时间有效地回应了公众关切和社会共识。
D.为解决因管网“肠梗阻”导致的渍水问题,我市一批排水明渠的改造工程相继上马。
的一项是()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
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雪花六角,晶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
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雪者,天下之奇也。
C.风大起来了,湖畔的树木花草开始摇动起来。
树叶的摩擦声响起来,一直响到整个世界都充满它们的喧哗、呼啸。
D.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缤纷多姿的。
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①我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浩如烟海,书虽多,有价值的还是少数。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③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
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
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把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读的古典著作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河北邢台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解析)2017~2018学年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
两极之间,多有争议。
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
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
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
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
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
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
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
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
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
河北省衡水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帽子给我戴正了刘正权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冲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局长正就警容警纪警风做训示呢。
陈大华努力去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儿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儿沮丧。
队长是知根知底的,队长在分配陈大华执勤点时安慰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像鸟儿归巢,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全部回来了,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
主要是查酒驾、醉驾。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毕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络络骂一句,陈大华你狗东西啥时眼睛近视了?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说狗东西的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小县城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
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镇守的街道在哪儿,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
偏偏,网在那儿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
简直是自投罗网,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被抓了现行。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4课新题(含解析)不分版本〔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第04课新题一、〔四川省达州市XXXX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
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
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
〞少年强请,乃许。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
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
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
〞令校长斩之。
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
〞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
楚命萧公角将其南越,越大破楚军。
汉王二年春,与魏王的及诸侯东南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
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
〞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
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
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之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
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之,可致之;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
项籍已死。
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
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高祖怒,使人让梁王。
梁王恐,欲自往谢。
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那么为禽矣。
不如遂发兵反。
〞梁王不听,称病。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
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
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通篇领会文章的内容。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通读文章,揣摩一下要断的句子,本着“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来断句。
首先,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对要断的句子的语境能正确理解,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句子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断,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一、读文段,通文意。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方可动手把句断。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要断的语句。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一段话的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二、标词性,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
《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
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2021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社科文阅读:完成5~7题。
门神俱乐部殷罗毕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
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日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日郁垒,主阅领万鬼。
”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魑魃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
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
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
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
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
”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
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
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挑符”。
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
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
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
江苏省扬州中学暑期练习高三语文2024.8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
《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
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共38分)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
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隙:隔阂 B.非独.当世之务独:只,仅仅C.数顾.大臣问治道顾:顾虑 D.过.故相李谷第过:拜访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才智”的一组是()(3分)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②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③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
【高中文言文阅读】“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也”文言文阅读试题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也。
绚少?傥有志气。
仕齐为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余悦服。
绚宽和少喜惧,见人如不能言,号为长厚。
宜轩县,宜轩县,增兵。
天健元年,他被授予南阳县男性的头衔,除了金陵县长。
左魏亲王率百兵出战,并将小靖领进了殿堂。
“华丽”号有八英尺长,外观极佳。
虽然她地位显赫,但她仍在学习武术。
兴德阳宫戏马、射马、抚摸琴弦,令人赏心悦目。
那天,画家把这幅画画得很华丽,并派中国特使去问华丽:“你知道这幅画吗?”他的亲戚就是这样。
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
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
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
于钟离南起浮山,北抵?石,依岸筑土,合脊于中流。
一一月,魏派杨大雁将军攻破堰,玄命令军队从营地撤退并等待。
派儿子岳去挑战并杀死咸阳王府魏家司马徐方兴和魏军小阙。
第15年的4月,该堰完工。
它长9英里,下宽140英尺,上宽45英尺,高20英尺,深19英尺。
它被一条堤坝夹在中间,有树木和柳树。
士兵们封锁了它,并在上面排列。
它的水很干净,可以俯瞰城市的坟墓,很明显,它们都在它下面。
或说华丽:“四天亵渎,故节宣其气,不能久封。
凿秋冬注,波宽而缓,堰不破。
”华丽、开放的秋冬音符。
他还对魏说:“梁怕开秋。
”魏认为,这种水果把山凿成了五英尺深,并打开了一张秋贝纸条。
初,堰起徐州界,刺史张豹子谓己必尸其事。
既而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由是谮绚与魏交通。
帝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
寻除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
华丽的招牌还豹而不筑堰,直到秋天的淮河暴涨,堰断。
它坠入大海,导致数万人死亡。
它的声音像雷声,闻起来有三百英里远。
水中的怪物随水流而落,或头鱼身,或龙马头。
他们很奇怪,连名字都没有。
在国家任职三年后,宣彻底改革了城隍制度,并称之为严格的城隍制度。
普通元年,除卫尉卿,未拜,卒,时年五十七。
舆驾即日临哭。
谥曰壮。
在该省,每个寒冷的月份,看到衣衫褴褛的省级官员的人经常被遣送出境?衣服很容易送人。
江苏省扬州中学暑期练习高三语文2024.8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
《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
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
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
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
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
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
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
”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
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
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
自是洛阳震恐,堿门昼闭。
恂归颍川。
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
盗贼清静,郡中无事。
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B.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C.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D.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大司马,古代官名。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
祖赞,魏南雍州刺史。
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
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
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
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
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
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
以母忧不拜。
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
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
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寺成,又极壮丽。
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
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
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
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遂以地还史底。
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
民俗荒犷,多为盗贼。
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
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
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
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
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
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
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选:量才授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性又廉恕廉:清廉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行:品行C嘉隽守正不挠挠:阻止D于是梁人惮焉惮:害怕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财物无所取B其雅志如此劝其耕桑,C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欲以田给椿D家人曾卖物与人有志与力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⑥于是梁人惮焉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后汉书—寇恂传》“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
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
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
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
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
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
”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
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
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
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
恂归颍川。
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
盗贼清静,郡中无事。
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司马,古代官名。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文言文阅读答案二、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觥等盛兵据洛阳。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怕捕得系狱。
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
卒有变,足以相当。
”恂曰:“不然。
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贾复勒兵欲追之, 而吏士皆醉,遂过去。
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
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
”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金等围之,一岁不拔。
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
若峻不即降,引耿金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 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
愉怒,将诛文。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
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福建省201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及答案(2012年04月27日)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2),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牡《阿房宫赋》)(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6),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也。
父凤,晋州长史。
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
义旗建,高祖擢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
及轨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为轨谘议参军。
后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馀人,唯耀清白独免。
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事,迁相府掾。
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
诸有赐给,常使耀典之。
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
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帝夜还,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
帝驻跸门外久之,催迫甚急。
耀以夜深,真伪难辩,须火至面识,门乃可开,于是独出见帝。
帝笑曰:“卿欲学郅君章也?”乃使耀前开门,然后入,深嗟赏之,赐以锦采。
出为南青州刺史,未之任。
肃宗辅政,累迁秘书监。
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咸见亲待,未尝有过。
每得禄赐,散之宗族。
性节俭率素,车服饮食,取给而已。
好读《春秋》,月一遍,时人比之贾梁道。
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求服虔、杜预之纰缪邪?”耀曰:“何为其然乎?《左氏》之书,备叙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
故厉己温习,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
”天统元年,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
帝下座临视,呼数声不应。
帝泣曰:“岂失我良臣也!”旬日卒,时年六十三。
诏称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
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曰贞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也。
父凤,晋州长史。
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
义旗建,高祖擢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
及轨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为轨谘议参军。
后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馀人,唯耀清白独免。
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事,迁相府掾。
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
诸有赐给,常使耀典之。
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
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帝夜还,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
帝驻跸门外久之,催迫甚急。
耀以夜深,真伪难辩,须火至面识,门乃可开,于是独出见帝。
帝笑曰:卿欲学郅君章也?乃使耀前开门,然后入,深嗟赏之,赐以锦采。
出为南青州刺史,未之任。
肃宗辅政,累迁秘书监。
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咸见亲待,未尝有过。
每得禄赐,散之宗族。
性节俭率素,车服饮食,取给而已。
好读《春秋》,月一遍,时人比之贾梁道。
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求服虔、杜预之纰缪邪?耀曰:何为其然乎?《左氏》之书,备叙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
故厉己温习,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
天统元年,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
帝下座临视,呼数声不应。
帝泣曰:岂失我良臣也!旬日卒,时年六十三。
诏称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
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曰贞简。
【选自《北齐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少:年少
B.摄仓、库二曹事摄:兼管
C.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勒:勒令,约束
D.故厉己温习厉:严厉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张耀为官守正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②唯耀清白独免。
③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④于是独出见帝
⑤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
⑥好读《春秋》,月一遍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高祖树起义旗之时,张耀就曾经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之后,又让张耀做韩轨的谘议参军。
B.显祖曾经外出时,让张耀留在城中驻守,可是等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故意勒令兵士严加防备,不马上开门,自己好能亲自出城迎接。
C.张耀履行职责恭谨勤勉,不曾有失,侍奉的几代君王都对他亲近优待,而他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
D.张耀讲自己读《左传》是因为《左传》叙事详备,通过读它可以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余人,唯耀清白独免。
(3分)
(2)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
(3分)
参考答案:
2.(3分)D(厉通励,激励、勉励之意)
3.(3分)C(①是张耀年轻时的品行和能力;③是显祖让张耀留守京城的事实;⑥是张耀好学的事情。
)
4. (3分)B(张耀不让开城门是由于天黑看不清来人是谁。
)
5.(6分) (1)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左右的人因贪赃之罪触犯刑法的有100多人,只有张耀清白独自得免。
(3分。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挂关键词各1分)
(2)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
(3分。
意思对、语句通畅1分;临奏关键词各1分)
参考译文:张耀,字灵光,是上谷昌平人。
父亲张凤,曾任晋州长史。
张耀年少而守正恭谨,很懂得做官的职责。
刚开始做官担任了给事中,又改任司徒水曹行参军。
高祖树起义旗之时,提拔张耀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
等到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又让张耀做韩轨的咨议参军。
后来韩轨被御史弹弹劾,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左右的人因贪赃之罪触犯刑法的有100多人,只有张耀清白独自得免。
征召做丞相府仓曹。
显祖接掌父业时,张耀升任相府掾。
北齐天保初年(高洋建立北齐,为文宣帝,即文中显祖),赐给他都亭乡男的爵位,统管仓、库二曹的事务。
各种赏赐、供给之事,常让张耀主管。
改任秘书丞,又升迁尚书右丞。
显祖曾因到近处外出,令张耀在城中驻守。
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没有立即开门,勒令兵士严加防备。
皇帝在城门外停留了很长时间,催促非常急迫。
张耀因为夜深,真伪难辨,要火照到脸上识别,城门才可以打开,于是独自出城去见皇帝。
皇帝笑着说:你想学郅君章吧?就让张耀前面开门,然后进入城中,非常赞赏他,赐给他锦缎彩帛。
出任南青州刺史,没有到任。
肃宗辅佐政事,张耀接连升迁任秘书监。
张耀历事几代君王,履行职责恭谨勤勉,都被亲近优待,不曾有过失。
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
性情节俭简仆,车马、服饰和饮食,能满足日常需用就够了。
喜欢读《春秋》,每月一遍,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贾梁道。
赵彦深曾对张耀说:您研究《左传》,难道是要找服虔、杜预的错误吗?张耀说:怎么能为这些呢?《左传》之书,叙事详备,恶者可以引以为戒,善者可以效法。
因此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
天统元年,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
皇帝离开座位亲临省视,叫了数声没有答应。
皇帝流泪说:难道要失掉我的良臣吗?十天后去世,当时常63岁。
皇帝下诏书称赞张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号为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