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与出路:穆图系列案的法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5
体育法治文化困境及出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体育法治已成为体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实现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提升体育法治建设水平的基石[1]。
我国《体育法》于2016年进行修改,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
同时,国务院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17年修订)》等,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体育法治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制约了体育的法治化水平,以至于体育法治实践中,“由于理想化的心态,提出一些无法在具体的运动竞赛和体育教育,以及社会体育的操作层面落实或贯彻的规章制度。
”[2]甚至,僵化的体育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下体育伦理缺失、行为越轨和道德失范等问题频发[3]。
可见,我国的体育法治不仅需要制度上的改进,还需重视文化建设,弘扬体育精神,为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体育法治的文化困境体育法治旨在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但现实中,即便建立了规范体系、提出了体育法治之构想,体育法治也未必取得实效。
体育法治的文化困境成为其中的一大障碍。
1.1体育法治的认同度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对体育活动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体现得不充分。
一方面,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继而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体育法律法规的内容过于抽象、概括,对现实中的体育活动很难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引与评价。
体育法治规范基础之弊,致使人们对体育法治的认同度大打折扣。
“中国体育人对法律不是无认知而是无认同。
究其根由,既内因于信人不信法之国统的默化,无信仰实践之桎梏;又外因于唯成绩论的考核体系,法体二分的教育方式,以及封闭垄断的救济体制。
”[4]体育法治文化缺乏认同主要体现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对体育法治内容不重视,甚至在出现法律纠纷与问题时,不会自觉选择通过法律路径予以化解;体育治理中未将法治作为重要的解决途径,普遍采用人治为主、道德与社会评价为辅的模式;在体育教育与政策制订上,也未对体育法治给予应有的关注。
体育赛事组织者的纠纷处理工作总结一、引言体育赛事作为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组织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体育赛事过程中,纠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本文将对体育赛事组织者的纠纷处理工作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组织者的纠纷处理能力。
二、明确责任与义务1. 组织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包括但不限于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确保赛事的安全有序、维护参赛者和观众的合法权益等。
2. 组织者应当与参赛者、合作伙伴、政府部门等建立明确的合同关系,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预防纠纷的措施1. 严格管理赛事过程,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性。
组织者应当建立健全的竞赛规则,严格执行,并保证裁判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2.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组织者应当制定细致的安全管理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赛事期间的安全和秩序。
3. 加强与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合作关系的良好运作,以减少潜在纠纷的发生。
四、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1. 及时响应和处理。
组织者应当及时发现纠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公正公平。
组织者应当在纠纷处理过程中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确保每个参与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3. 合法合规。
组织者应当依法处理纠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纠纷处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五、纠纷处理的具体工作步骤1. 纠纷调查与核实。
组织者应当收集相关证据,对纠纷事件进行认真调查核实,以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2. 协商解决。
在纠纷处理过程中,组织者应积极主动地与各方进行协商,寻求妥善解决的方式和途径。
3. 提供证据支持。
组织者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支持,以提高纠纷处理的说服力。
4. 寻求第三方调解或仲裁。
如果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组织者可寻求第三方调解或仲裁,以达成公正公平的解决方式。
5. 纠纷善后处理。
纠纷得到解决后,组织者应及时跟进善后工作,处理相关事宜,并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以便今后的纠纷预防与处理。
六、纠纷处理的案例分析1. 运动员参赛资格的争议。
体育行业中的纠纷解决方法工作总结一、引言体育行业作为一个充满竞争和争议的领域,常常面临各种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涉及运动员合同纠纷、违约纠纷、赛事规则争议等。
解决这些纠纷对于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体育行业中常见的纠纷解决方法,并提出优化方案。
二、仲裁作为常见纠纷解决方式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被广泛运用于体育行业。
仲裁的特点在于高效、迅速以及对商业机密的保密性。
参与仲裁的各方可以选择仲裁员,一般都是熟悉体育行业法律和纠纷特点的专业人士。
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需要严格履行仲裁裁决。
此外,仲裁可以在国际商事纠纷或跨国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调解的重要作用调解,作为另一种纠纷解决方法,强调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体育行业中的纠纷往往包含较多的口头争执和情感因素,调解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增加双方合作的机会。
调解的好处在于快速、低成本以及维护了体育行业的良好形象。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调解机构,为体育行业纠纷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
四、法院诉讼的保障措施在一些严重的纠纷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选择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法院诉讼具有公正、公正和法律保障的特点。
体育行业的纠纷法律程序相对复杂,需要依法审理,并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当事人可以通过律师代理,并享有适当的上诉权利。
法院诉讼作为一种有力的手段,对于公正处理涉及重大利益的争议具有重要作用。
五、建立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行业纠纷解决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加强法律意识教育:体育从业人员应加强对体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
2.培训专业人才:需要建立健全的体育行业仲裁员和调解员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解决纠纷的能力。
3.建立行业自律机构:应建立体育行业纠纷解决的自律机构,规范行业纠纷解决的程序和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则和规范。
4.推动信息互通:建立体育行业纠纷解决的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专业、及时的纠纷解决信息,促进各方间的有效对话。
多层次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中人民法院主管边界的审查路径李非易;刘子娴【期刊名称】《体育科研》【年(卷),期】2024(45)3【摘要】2022年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确立了我国由各体育协会内部争议解决机构、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等主管主体共同构建的多层次体育纠纷解决体系,为体育纠纷专业、高效化解提供了多元救济途径。
然而,当下对各解纷机制受理纠纷的逻辑关系缺乏梳理,造成当事人救济选择困惑、各机制定位混乱、争议解决效益折损。
以一起界定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间主管边界的司法案件为引,分析各机制的法律属性和裁决效力,厘清各机制间的主管边界,确定主管权的审查规则。
从人民法院角度,判断体育纠纷的个案主管权,应当以鼓励体育自治为导向,尊重体育纠纷处理专业性、封闭性的特点与效率要求,同时以司法保障当事人救济权益为底线,确保体育纠纷专业、高效、终局性解决。
体育协会内部争议解决的约定不产生排除法院主管权的效果,当事人可就相关纠纷直接提起诉讼。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仲裁的约定可排除法院主管权,仲裁合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关规定的,法院应裁定驳回起诉。
【总页数】6页(P39-44)【作者】李非易;刘子娴【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相关文献】1.医疗纠纷解决中的"瓶颈"及其路径畅通——ADR机制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价值2.论\"一带一路\"建设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以人民法院调解为中心3.违宪审查机制在解决法律纠纷和社会矛盾中的作用4.中国残疾青少年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问题审视和路径优化——基于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案例的考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法律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报告选取一起典型的体育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体育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案件名称:某足球俱乐部与球员甲劳动合同纠纷案案件简介:球员甲与某足球俱乐部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球员甲在俱乐部效力期间,俱乐部有权对球员甲进行管理和约束。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因球员甲转会事宜发生纠纷,球员甲要求俱乐部支付违约金,而俱乐部则认为球员甲违反了合同约定,拒绝支付违约金。
二、案件分析(一)案件争议焦点1. 球员甲是否违反了合同约定?2. 俱乐部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3. 《足球协会职业联赛转会规定》(三)案件分析1. 球员甲是否违反了合同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球员甲与俱乐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球员甲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未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擅自提出转会,因此,球员甲的行为构成违约。
2. 俱乐部是否应当支付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同时,《足球协会职业联赛转会规定》也明确规定了违约金的支付标准。
本案中,球员甲违反了合同约定,俱乐部有权要求球员甲支付违约金。
因此,俱乐部要求球员甲支付违约金符合法律规定。
三、案件处理结果经法院审理,认定球员甲违反了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俱乐部与球员甲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球员甲支付违约金。
四、案件启示1. 加强体育法律知识普及。
体育工作者、俱乐部管理人员、球员等应加强体育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完善合同条款。
俱乐部在与球员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违约责任、转会等条款,以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第1篇一、引言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体育法律案件频发,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体育竞赛的公平性。
本文将以某知名运动员涉嫌兴奋剂事件为例,对体育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体育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某知名运动员A在参加国际比赛期间,被检测出尿样中含有违禁药物成分。
经调查,A承认在比赛前服用过违禁药物。
此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体育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案件分析1.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反兴奋剂条例》规定,运动员在比赛期间服用违禁药物,属于违法行为。
在本案中,A在比赛前服用违禁药物,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构成兴奋剂违规行为。
2. 违法责任承担根据《反兴奋剂条例》规定,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违规使用违禁药物,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A因兴奋剂违规行为被处以禁赛、取消成绩等处罚。
3. 运动员权益保护本案中,A在禁赛期间,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保障运动员的合法权益,我国体育管理部门在处理兴奋剂事件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运动员的过错程度:根据《反兴奋剂条例》规定,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违规使用违禁药物,应根据其过错程度进行处罚。
在本案中,A承认在比赛前服用违禁药物,过错程度较大。
(2)运动员的悔过态度:运动员在发现违规行为后,能否积极配合调查、悔过自新,也是判断其过错程度的重要因素。
本案中,A在调查过程中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
(3)运动员的赔偿能力:运动员在禁赛期间,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
为保障运动员的基本生活,体育管理部门在处理兴奋剂事件时,应考虑其赔偿能力。
四、案件启示1. 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本案反映出我国部分运动员对兴奋剂危害的认识不足。
为提高运动员的法律意识,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兴奋剂的危害。
2. 完善反兴奋剂法律法规本案暴露出我国反兴奋剂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足。
为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体育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反兴奋剂法律法规,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竞技体育活动纠纷解决机制现状与若干思考——以职业足球为视角《体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
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办法和仲裁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但迄今为止,国务院尚未出台相关办法设立专门体育仲裁机构,导致我国竞技体育活动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单项运动协会内部仲裁机构、国际体育仲裁院、人民法院“三足鼎立”的现状。
笔者因平日较为关注竞技体育活动纠纷,略有所思所想,作此小文,以职业足球为视角粗略描绘我国竞技体育活动纠纷解决机制现状,并提一二浅显拙见,供交流切磋。
一、我国竞技体育活动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一般情形下,我国竞技体育活动纠纷由单项运动协会的内设仲裁机构管辖。
《中国足球协会仲裁委员会工作规则》第二条规定“中国足球协会仲裁委员会是中国足球协会处理行业内部纠纷的仲裁机构”,《中国足球协会章程》第五十四条进一步规定“除本章程和国际足联另有规定外,本会及本会管辖范围内的足球组织和足球从业人员不得将争议诉诸法院。
”中国足球协会仲裁委员会处理纠纷案件实行一裁终局,但如果是重大或特殊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将案件提交中国足球协会主席会议处理。
对于涉外竞技体育活动纠纷,则由国际足联等国际体育联合会管辖。
《中国足球协会章程》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争议各方或争议事项属于本会管辖范围内的为国内争议,本会有管辖权。
其他争议为国际争议,国际足联有管辖权。
”即,国内争议由中国足球协会仲裁委员会管辖,国际争议由国际足联管辖。
如果不服国际足联等国际体育联合会的处理结果,可上诉至国际体育仲裁院(CourtofArbitrationforSports,简称CAS)。
国际体育仲裁院是国际体育界最权威的解决争端的机构,主要处理普通仲裁和上诉仲裁,普通仲裁处理竞技体育相关商事合同纠纷、民事责任纠纷,上诉仲裁主要处理不服体育行会决定产生的纠纷。
2013年轰动一时的“魔兽”德罗巴与上海申花欠薪案,即先由国际足联处理,然后上诉至国际体育仲裁院。
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体育纠纷一般由行为人违反体育规则、体育纪律或法律法规的行为引起,并导致体育秩序的混乱。
既然有了纠纷,就应该有解决纠纷的机制,以恢复正常的体育秩序。
体育纠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解决机制。
随着现代体育的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使体育关系日趋复杂,由此引发的体育纠纷也纷繁多样,准确定性体育纠纷的性质,有助于选择正确的纠纷解决途径。
体育纠纷通常具有如下特征:首先,体育纠纷因体育社会关系失衡而引起,即一旦原有的体育社会秩序被打破,纠纷就不可避免;第二,体育纠纷的性质多元化,体育纠纷的当事人是体育社会关系的参加人,也是体育社会关系的主体[1],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不完全平等,权利义务也不尽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纠纷性质;第三,体育纠纷的类型繁杂多样,有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纠纷、涉及体育产业的商业纠纷、涉及教育的学校体育伤害纠纷、涉及体育权利的大众体育纠纷等;最后体育纠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2],它不仅仅表现在体育运动的范畴,而且已经辐射到涉及体育运动的其他领域,比如体育知识产权具有专业特殊性。
相对于如此多的体育纠纷,如何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纠纷解决途径,诉讼如何介入其中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纠纷的性质认识体育纠纷的性质,对于正确选择纠纷解决机制,维护体育社会关系主题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在体育社会关系中,既有横向的体育活动主体在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关系,又有纵向的国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领导、管理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体育管理社会关系[3],还有发生在体育社会团体内部管理与合作的社会关系等。
当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除了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以外还有一种纠纷,体育纠纷根据其特殊性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来单独对待。
根据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判断某一门法律是否有独立的法律关系,本质上是判其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因此判断“体育法”是否是独立的部门法,其根本在于判断体育法是否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及调整手段。
体育法学案例因国际体育运动引发争议,应当如何救济?案例9 因国际体育运动引发争议,应当如何救济?——中国王某等4名游泳运动员与国际游泳联合会兴奋剂纠纷仲裁案案情简介申请人:王某等4名游泳运动员被申请人:国际游泳联合会1998年1月8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国际游泳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泳联)对来自中国上海的四名游泳运动员王某等(女)进行赛前兴奋剂检验取样。
1月9日,王某等人的“A”样被送到国际奥委会认可的澳大利亚悉尼实验室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发现,王某等人的“A”样中含有氯苯喋啶(Triamterene)成分,这是被国际泳联规则禁止使用的一种利尿剂类物质。
于是,l月14日,国际泳联又通知这四名运动员准备对她们的“B”样进行检验。
2月5日,对B样的检验结果仍表明其含有氨苯喋啶成分。
2月14日,王某等人得到了检验结果呈阳性以及有权到国际泳联的兴奋剂小组进行听审的通知。
同日,国际泳联临时禁止她们四人参加比赛。
2月16日,上海游泳协会(以下简称上海泳协)写信给国际泳联,拒绝承认服用兴奋剂的指控,指出王某等人不可能为了不恰当的目的而使用氯苯喋啶,并且首次提出检验结果可能是由于服用另一种营养食品“爱维治(Actovegin)”造成的。
2月27日,王某等人表示愿意到国际泳联举行的听证会进行申诉。
但直到4月25日,国际泳联才举行听证会。
在听证过程中,王某等人始终拒绝承认服用了兴奋剂,并且指出她们没有服用氯苯蝶陡,只是服用了一种被称为“爱维治”的营养食品;她们同时认为,即使“爱维治”里确实含有氨苯喋啶成分,它既不是掩蔽剂,也不能产生提高比赛成绩的效果,而且她们也没有服用兴奋剂的故意。
不过国际泳联曾试图说服她们承认服用了兴奋剂,其根据是当日实施的临时性禁赛足以弥补其过错,这样运动员可以立即回到比赛场上进行比赛,但王某等人拒绝接受该提议,因为她们坚持自己没有服用兴奋剂。
同一天,因为有待进一步检验,对他们的禁赛被取消了。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多。
这些事件不仅涉及运动员、教练员、俱乐部等体育参与者,还涉及赞助商、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
本篇将分析一起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法律事件,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探讨体育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案件简介2018年,我国某足球俱乐部在一场比赛中出现严重违规行为,导致比赛结果被篡改。
经调查,俱乐部管理层涉嫌操纵比赛,并涉及多名球员。
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以下是该案件的详细分析。
二、案件分析(一)案件事实1. 比赛违规行为:在比赛中,俱乐部管理层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比赛结果,导致比赛失去了公平性。
2. 涉嫌人员:俱乐部管理层、部分教练员和球员涉嫌参与操纵比赛。
3. 后果:比赛结果被篡改,损害了比赛的公平性,损害了球迷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俱乐部的声誉。
(二)法律分析1. 违反体育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体育竞赛应当公平、公正、公开。
本案中,俱乐部管理层的违规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法规。
2. 违反体育道德:体育竞赛是运动员展示技艺、挑战自我的平台,运动员应当遵循体育道德,尊重对手,公平竞技。
本案中,涉嫌人员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体育道德。
3.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本案中,涉嫌人员的行为损害了球迷的知情权、公平竞争权等合法权益。
(三)案件解决途径1. 行政制裁:体育管理部门对俱乐部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赛、取消参赛资格等。
2. 刑事责任:涉嫌人员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3. 民事责任:受害者可以依法向涉嫌人员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三、案件启示1. 加强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体育参与者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法治观念。
2. 完善体育竞赛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赛事监督、举报、查处等制度,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3. 加强体育道德教育:引导运动员、教练员、俱乐部等体育参与者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
4. 提高体育法律援助力度: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论体育纠纷的解决机制-回复体育纠纷是在体育比赛或者体育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争议或者冲突。
解决体育纠纷是维护体育界的公平和秩序,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地解决体育纠纷,各国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
以下将逐步从体育纠纷的定义、体育纠纷的原因以及针对体育纠纷的解决机制进行探讨。
首先,体育纠纷是在体育比赛或者体育活动中,由于规则的解释、违反比赛规则、道德问题等引发的争议或者冲突。
体育纠纷可能涉及到运动员之间的争议、国家间的纠纷以及国际组织的争议等不同层次和范围的问题。
这些体育纠纷可能严重影响到比赛的公平性和结果的公正性,因此需要运用相应的机制进行解决。
其次,体育纠纷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类为规则解释、公正问题、药检问题以及各种外部干扰等。
规则解释是体育纠纷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的体育比赛中,规则都是由相关的组织或者协会制定和解释的,不同的解释可能导致运动员或者球队之间的不公平待遇和争议。
公正问题主要涉及到裁判或者评委的公正程度,如果存在人为的偏袒或者错误判断,就很容易引发争议。
药检问题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或者比赛期间使用禁药的现象,这是一种严重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将严重影响比赛的公正性。
外部干扰主要指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体育比赛的干扰,这些干扰往往会导致体育纠纷的产生。
针对体育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包括政府干预、国内体育组织调解以及国际体育组织仲裁等。
政府干预是指政府机构介入体育纠纷的解决过程。
政府可以起到引导和调解的作用,通过相关部门的介入,对于重大的体育纠纷可以进行调查和公正裁决。
国内体育组织的调解主要是指由相关的体育组织和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
在体育界经常设立专门的裁判组织,负责调查和仲裁各种体育纠纷,保护运动员的权益。
国际体育组织的仲裁主要是指由国际体育组织负责解决在国际比赛中产生的体育纠纷。
国际体育组织设立专门的仲裁机构,负责对各种国际性的体育纠纷进行调查和裁决,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和公正。
体育法律与纠纷解决是一个涉及体育和法律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现代社会,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体育法律涉及到各种方面,包括体育管理、体育赛事、运动员权益、体育赞助、体育场馆管理等,因此,体育法律与纠纷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体育法律对于体育赛事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场馆安全、观众管理、比赛规则、运动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体育赛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和不公平竞争也需要依法加以处理。
其次,体育法律对于运动员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运动员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可能面临各种问题,例如合同纠纷、禁药问题、伤害赔偿等,因此需要体育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另外,体育赞助也是体育法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体育赞助合同的签订、履行、纠纷解决都涉及到法律问题,需要体育法律的规范和指导。
此外,体育场馆管理也是体育法律关注的焦点。
场馆的安全管理、维护、租赁等方面都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以保障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权益。
在面对体育法律纠纷时,有效的解决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当事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其次,如果协商和调解无法达成一致,当事双方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在这个过程中,律师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为当事双方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双方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体育法律与纠纷解决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涉及到体育管理、赛事管理、运动员权益、赞助合同、场馆管理等多个方面。
有效的体育法律和纠纷解决机制对于体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才能够促进体育事业的稳健发展。
体育行业纠纷工作总结为了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体育行业中的纠纷,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并总结我们在过去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
本文将对体育行业纠纷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体育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的领域,纠纷时有发生。
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合同争议、违约行为、知识产权问题等。
在处理这些纠纷时,我们必须保持公正、客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各方的利益。
二、纠纷解决的重要性及时解决体育行业纠纷对于行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纠纷的持续存在会对运动员、俱乐部、赞助商和整个行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拖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因此,解决纠纷是体育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纠纷处理的原则在处理体育行业纠纷时,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1.公正:我们要始终保持公正的原则,对待各方的利益要公平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
2.依法处理:纠纷处理的过程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相关责任。
3.妥善协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鼓励各方通过协商达成解决方案,尽量避免纠纷进一步升级。
4.权益保护:我们要积极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公平和合理的赔偿。
四、纠纷处理的工作方法在体育行业纠纷处理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1.调查取证:在纠纷发生后,我们会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取证工作,以确保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具备充分的证据支持。
2.协商调解:对于一些较为简单和争议较小的纠纷,我们鼓励各方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尽可能避免进一步的法律诉讼。
3.专业评估:在一些涉及技术性或专业性问题的纠纷中,我们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以确保我们做出的决策是基于客观和准确的信息。
4.法律途径: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和争议较大的纠纷,我们会依法采取法律途径进行解决,确保公正和公平。
五、纠纷处理经验总结通过长期的纠纷处理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重视预防:及时发现和排除导致纠纷的潜在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发生。
国际体育纠纷的种类、国际体育仲裁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及解决途径Rui Botica Santos[葡萄牙];姜熙(译)【摘要】Conflict is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the critical problem is how to resolve them. Sport disputes is special, the resolution of sports disputes, other than in the context of the sports community, would give rise to contradictory decisions, significant inequalities and a lack of legal certainty with regard to the validity efficacy and enforcement of some decisions. CAS was born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independent of any sports organization or local government, which provides services to facilitate the Settlement of sports- related disputes through arbitration or mediation by means of procedural rules adapt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sports world. It gradually recognized as the fairest, most effective, speediest and most cost effectiv, model for the resolution of sports disputes.%摘要:生活中必有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1篇摘要:穆嵩案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重大金融犯罪案件,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
本文从案件事实、法律适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穆嵩案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金融犯罪案件的审理提供借鉴。
一、引言穆嵩案件是一起典型的金融犯罪案件,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
案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案件事实、法律适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穆嵩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金融犯罪案件的审理提供借鉴。
二、案件事实1.穆嵩,男,某省某市人,曾任某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
2.2013年至2015年,穆嵩利用其担任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务,以公司名义,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虚假项目投资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3.穆嵩在吸收存款过程中,编造虚假项目,虚构资金用途,骗取投资者信任,实际并未进行项目投资,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个人挥霍。
4.2015年,穆嵩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法律适用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法律责任1.穆嵩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穆嵩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穆嵩的非法所得被依法没收。
五、案件启示1.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穆嵩案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
第1篇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法律案件也日益增多。
这些案件涉及体育竞赛、运动员权益、俱乐部经营等多个方面,对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一起典型的体育法律案件,总结其特点、成因及处理结果,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案件背景某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甲队”)与球员乙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乙在甲队效力期间不得参加任何与甲队同级别的其他俱乐部组织的比赛。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未经甲队同意,私自参加了另一家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乙队”)组织的比赛。
甲队认为乙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约定,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二、案件分析1. 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乙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以及甲队是否有权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体育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维护体育形象,不得从事与体育活动无关的活动。
”3. 案件特点(1)合同性质明确:本案中,甲队与乙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明确的性质,即双方当事人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2)违约行为明显:乙在未经甲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参加其他俱乐部组织的比赛,明显违反了合同约定。
(3)损失确定:乙的违约行为给甲队带来了经济损失,甲队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具有合理性。
三、成因分析1. 运动员个人因素(1)追求高额收入:乙参加其他俱乐部组织的比赛,可能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
(2)个人荣誉:乙可能希望通过参加其他比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俱乐部管理因素(1)合同条款不明确:甲队与乙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给乙留下了可乘之机。
(2)监管不力:甲队对乙的日常管理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乙的违约行为。
四、处理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乙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构成违约。
DOI :10.14036/j .cnki .cnll -4513. 2017. 05. 007首都侦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第29卷第5期/2017年9月V o l. 29 No.5 /Septem ber 2017411〜415国际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与出路:穆图系列案的法理分析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 for International Sports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A Jurisprudential Analysis of M utu Case肖江涛XIAO Jiangtao摘要:穆图系列案件是国际体育纠纷解决的经典案例,该系列案件前后持续了 11年,经历了一个完 整的国际体育纠纷解决过程。
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国际体育纠纷机制存在的困境进行法理分 析,即国际体育纠纷解决机构管辖权的交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缺位、体育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与 体育仲裁自治及体育特殊性冲突、体育纠纷解决机构的决定和裁决的执行不力;并提出对策:1)应先 用尽体育行会的内部救济,再根据事先或者事后订立的仲裁协议申请体育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者调 解;2)应完善通知制度和案件关联性审查制度,以保证“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有效节约司法资源, 提高国际体育纠纷解决的效率;3)司法审查与体育特殊性和体育仲裁自治的冲突,司法审查必须在尽 量尊重体育特殊性和体育仲裁自治的前提下,审慎地进行公共政策方面的审理;4)必须采用经济惩罚 手段与纪律处罚方式相济的方式,保证国际体育纠纷解决机构决定和裁决的权威性。
关键词:国际体育纠纷;国际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体育仲裁;管辖权;一事不再理;司法审查;法理分析; 执行中图分类号:G 80-05文章编号:1009-783X (2017)05-0411-05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 The series of M u tu Cases is a kin d of classic case of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ts disp u te settlem en t , w h ich lasted fo r 11 years , a n d experien ced a com p lete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ts disp u te settlem en t p rocedu re . F ro m th e p erspective of case analysis , th e p resen t research m akes a legal an alysis o n th e d ilem m a of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 ts disp u te m echan ism , n am ely , th e overlap p in g ju risdiction of th e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ts d isp u te settle m e n t m echan ism , th e lack of th e "n o n b is in idem ” principle , th e con flict b etw een th e judicial review of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 ts a rb itra tio n , sp o r ts a u to n o m y a n d sp o rts specificity a n d th e w eak e n fo rcem en t of th e a rb itra tio n s o r decision s m a d e by th e sp o r ts disp u te settlem en t bodies , a n d p u ts fo rw a rd th e fo llo w in g co u n term easu res : 1) in te rn a l rem ed y of sp o rts asso cia tio n s sh o u ld be exh au sted b e fo re th e app lication of a rb itra tio n o r m e d ia tio n in sp o r ts a rb itr a tio n in stitu tio n s accordin g to p rio r o r su bsequ en t a rb itra tio n agreem en t ; 2) th e n o tifica tio n syste m a n d th e rela ted case review system sh o u ld b e im p ro ved to e n su re th e app lication of "n o n b is in idem ” p rin ciple a n d effective u se of judicial resou rces , a n d to im p ro ve th e efficien cy of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ts disputes ; 3) th e con flict b etw een judicial review a n d sp o r ts specificity a n d sp o r ts a rb itra tio n a u to n o m y sh o u ld b e con sidered , a n d judicial review sh o u ld con du ct p ru d en t tria l of th e public policy issu es o n th e p rem ise of sp o rts specificity a n d resp ect th e a u to n o m y of sp o r ts a rb itra tio n ; 4) th e co m b in atio n of econ o m ic p u n ish m en t a n d discipline p u n ish m en t sh o u ld b e a d o p ted s o a s to gu a ra n tee th e a u th o rity of th e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 ts d isp u te re so lu tio n m ech an ism in th e decision s a n d verdicts .Keywords :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ts disputes ; in te rn a tio n a l sp o r ts disp u te settlem en t m echan ism ; sp o rts a rb itra tio n ; jurisdiction ; "n o n b is in idem ” principle ; judicial review ; legal analysis ; e n fo rcem en t2003年8月,英超联赛切尔西足球俱乐部(Chelsea F ootb all Club ,以下简称切尔西俱乐部)从意甲联赛帕尔马俱乐部签入罗I n s titu te o f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L a w , S c h o o l o f L a w , W u h a n U n iv e r s ity ,药检测中发现违禁物质可卡因,俱乐部于10月28日宣布终止国际体育法学,E -m a il :jia n g ta o .x ia o @w h u .e d u .cn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收稿日期:2017-04-17第一作者简介:肖江涛(1987—),男,籍贯湖南省郴州,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尼亚籍球员阿德里安•穆图(A drian M utu ,以下简称穆图),转 会费共计2 250万欧元,双方签署为期5年合同,合同至2008 年6月30日。
2004年10月1日,英格兰足球协会(English F oo tb all A ssociation Lim ited ,FA ,以下简称“英足总”)在对球员禁W u h a n , H u b e i 430072, C h in a .与穆图的合同。
2004年11月4日,英足总纪律委员会给予穆图第29卷第5期/2017年9月Vol.29 No.5/Septembe「2017体育与社会发展首都怖育学院学报第29卷禁赛7个月并罚款2万英镑的处罚。
2004年11月10日,穆图 将俱乐部终止球员合同的决定上诉至英超联盟(F ootball Associa tio n P rem ier League Lim ited)理事会,2005 年 1 月 26 日,穆图与 切尔西俱乐部达成协议,将球员是否违反雇用合同及俱乐部终 止合同是否基于正当理由等问题,提交英超联盟上诉委员会 (FAPL's A ppeals C o m m ittee)。
2005 年 4 月 20 日,FAPLAC裁定,穆图①在合同保护期内无正当理由违反合同义务。
2005年4月29日,穆图不服英超联盟上诉委员会的裁决,以切尔西俱乐部为被申请人上诉至国际体育仲裁院(C o u rt o f A rb itra tio n fo r Sports,以下简称 CAS),2006 年 12 月 15 日,CAS 裁决驳回了穆图的上诉[1]。
2006年5月11日,切尔西俱乐部根 据英超联盟上诉委员会4月20日的决议向国际足联争议解决 委员会(FIFA D ispute R esolu tion Cham ber,以下简称“DRC”)申请 穆图赔偿。
10月26日,DRC以没有管辖权为由,裁定拒绝了切 尔西俱乐部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