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识经纬网
- 格式:doc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19
地球和经纬网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仪:地轴是地球自转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两极,在北边的是北极,在南边的是南极。
北极是地球最北的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的点。
3.经线及经度:经线也叫子午线,联结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征:(1)汇集两极,等长(半圈)(2)指示南北方向(3)相对经线,经度和为1800 ,形成经线圈(4)任一经圈平分地球经度:当地子午线平面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的度数(二面角)。
特征:(1)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0经线(2)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东经1800和西经1800重合。
东半球:200W 001600E西半球:200W 1800 1600E技巧1:判断东西经向东增大东经,向东减小西经。
(东大东,东小西)技巧2:判断东西半球东经比160,西经比20,大西半球小东半球。
技巧3: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同东经,大在东,小在西。
同西经,大在西,小在东。
异经度,和=180,不分东西,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和>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4.纬线及纬度: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特征:(1)自成圆圈,圆心在地轴上(2)相互平行,且与经线垂直相交(3)指示东西方向(4)经线圈,长度不等,由赤道(4万千米)向两极(0)递减。
纬度:球面上的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特征:(1)以赤道为0度(2)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度。
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以S表示。
南北极为900南半球:00向南至900S;北半球:00向北至900N高纬:600-900 中纬:300-600 低纬:00-300技巧4:用自转判断东西方向同转向东,逆转向西。
技巧5:判断南北纬(南北半球)向北增大北纬,减小南纬;技巧6:判断南北极看自转,逆北顺南,看形状,海北象南。
地球和经纬网知识点经纬网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坐标系统,它是地球表面的一道网状线条,由纬线和经线组成。
纬线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沿着赤道平行地画出的一系列线条,而经线则是连接地球两个南北极的线条。
通过纬线和经线,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准确位置,了解地理、气候、季节等信息。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地球和经纬网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微扁平,极却稍微突出。
因为地球的自转,造成了这样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圈,这被称为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
地球还同时绕着太阳公转,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3. 纬线:纬线是连接地球两个旋转轴的线条,也被称为纬度线。
最重要的纬线是赤道线,它的纬度为0度。
赤道线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两个大区域。
除了赤道线,还有南纬极圈(纬度为-90度)和北纬极圈(纬度为90度)。
4. 经线:经线是连接地球两个南北极的线条,也被称为经度线。
最重要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它通过英国伦敦市格林尼治天文观测台,并且经度被定义为0度。
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逐渐增加,最大经度为180度,然后又从本初子午线向西逐渐减小,最小经度为-180度。
5. 经纬网的作用:经纬网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个点的准确位置。
利用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理位置,测量距离和方向,导航和航海。
经纬网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季节变化、时间差等信息。
6. 经纬网的划分:除了纬线和经线,还有一些特殊的划分线被添加到地球的表面上,以帮助更加准确地测量位置。
这些划分线包括:热带圈、南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点和南极点等。
7. 时区和日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
为了统一时间,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宽度约为15度经度,相邻时区之间的时间相差1小时。
地球知识——经纬网(计算距离比较面积大小)
经纬网是一种地球表面的坐标系统,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的位置。
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通常是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基准,沿着赤道方向划分的360度线。
纬度是以赤道线为基准,从赤道向两极方向划分的。
通过经纬网,可以计算地球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这种计算常用的是大圆距离公式。
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差异,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弧度,然后通过地球半径来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另外,经纬网也可以用来比较地球表面的大小。
可以通过计算经线和纬线之间的距离来测量面积大小。
将地球表面划分成小块,并计算每个小块的面积,然后将这些面积相加,即可得到整个地球表面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所以使用经纬网计算的距离和面积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同时,在计算面积时还需要考虑到地球的曲率,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章 地球知识——经纬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所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1-1-1地球的大小地轴、两极和赤道1-1-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
地轴的两端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正对北极星的点为北极,另一点为南极。
地球表面同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赤道..,赤道全长约4万千米。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弧线叫经线..。
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上标注的度数叫经度..。
1-1-3经线和东西经度的划分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起始,向东和向西各划分为180︒,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简称东经和西经。
东、西经180︒是重合的一条经线。
以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读图思考:1-1-4经线与地轴1-1-5东西半球的划分1-1-6东西半球图经度1︒的长度在赤道上约为111千米,向两极逐渐缩短,极点为0;在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1°的长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纬线和纬度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小成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叫纬度..。
1-1-7纬线和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为0︒纬线,向北为北纬度,向南为南纬度,简称南纬和北纬。
南、北纬各划分为90︒,北极点为北纬90︒,南极点为南纬90︒;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通常把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1-1-8南北半球的划分1-1-9南北半球图1-1-10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在任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距离都约为111千米。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称为经纬网...。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第二章地图知识[最新考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解读] 1.掌握经纬网特点,能够熟练判读从不同角度绘制的经纬网图。
2.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3.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
4.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及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5.掌握等值线图的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赤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
2.两极:地轴穿过(),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4.经度和纬度5.(1)概念:在地球仪上,( )和( )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确定对称点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 )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②关于( )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③关于( )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三、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等于(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四、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点一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1.(2010·大纲全国文综Ⅱ)下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提示:sin 45°≈0.71)()A.1 300 km B.1 800 kmC.1 000 km D.2 100 km【预测展望】1.利用区域经纬网计算两地间距离。
2.经纬网图的其他应用:判断两地位置、寻找对称点、确定最短航线及两地间最短距离等。
经纬网图的应用是以经纬网图的判读为基础的,非常广泛。
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和定最短航线是常见的内容。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如图1中A在B的西北(2)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如图2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A、B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如图3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3中AC。
(3)图3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3.定“范围”(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定“最短航线”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如图4所示。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如图5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如图6中的两段劣弧。
1.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位于北京的()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2)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A.180千米B.1 800千米C.400千米D.4 000千米考点二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应用2.(2010·天津文综)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预测展望】根据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坡度大小,确定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及某区域面积;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实际,考查比例尺的具体应用等。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
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规律内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2)规律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4.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5.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2.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________厘米()A.20 B.40 C.60 D.80考点三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3.(2010·浙江文综)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1)~(2)题。
(1)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2)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预测展望】在正确判断等高线的前提下,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与景观图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域等高线图进行自然区域特征分析及农业、工业及交通布局等。
等高线的计算也是近年经常出现的考查点。
主题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这主要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2.判读地貌类型(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3.判读地形部位4.(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 >A >D >B 。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D >A >C 。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C >D >B 。
(3)坡的类型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