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9章-单选
- 格式:xls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的题目是(C)。
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2、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3、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予以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D)。
A、彭德怀B、邓小平C、薄一波D、刘少奇4、1979年4月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B、“改革、稳定、充实、完善”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改革、发展、创新、提高”5、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决议是(C)。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6、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7、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被概括为(A)。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一化三改”C、“一体两翼”D、“三步走”8、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讲话,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B)。
A、创新的关键在人才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充分保证人民依法享受人权D、“高增长,低通胀”9、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在全党具有指导地位的理论是(A)。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简答题汇总-2020年自考本科考试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简答题汇总-2020年自考本科考试,科学宅家,高效备考!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答: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依据。
2、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答: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的时间更长的时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3、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是,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部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判-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5、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答:(1)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活活泼的政治局面。
(2)、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B. 俄国C. 美国D. 英国正确答案:俄国2.【单和鼠B. 牛和猪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A. 兔羊D. 鸡和鼠正确答案:兔和鼠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A. 帝国主义太弱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二章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A. 《盛世危言》B. 《劝世良言》C. 《资政新篇》D. 《天朝田亩制度》正确答案:《劝世良言》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A. 汉阳铁厂B. 轮船招商局C. 安庆军械所D. 福州船政局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D. 轻敌所致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三章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B. 光复会C. 华兴会D. 兴中会正确答案:兴中会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B. 驱除鞑虏C. 恢复中华D. 平均地权正确答案:创立民国3.【多选题】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人有()。
A. 宋教仁B. 熊秉坤C. 章太炎D. 吴兆麟正确答案:熊秉坤###吴兆麟4.【判断题】中山装一共有四个兜()。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1911年辛亥革命D.1919年五四运动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C )A.1839年10月1日B.1840年1月25日C.1842年8月29日D.1843年7月22日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A.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B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 )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A.19世纪40至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7.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属不正确的是( D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C.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8.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A.振兴实业B.政体变革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改革教育制度9.中国封建社会的时间段是( A )A.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 B.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至1840年C.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949年 D.自1849年至1949年10.中国封建政府阻碍商品发展的政策是(D)A.重商抑农政策 B.土地兼并政策 C.土地私有制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11.中国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是(D)A.皇权与宗教的相结合 B.家长制 C.伦理纲常 D.族权与政权的相结合12.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A.儒家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 C.佛学思想 D.君权、夫权与父权的相统一的思想13.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间是(B)A.地理大发现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 D.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14.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是(B)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5.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 B ),把数千居民枪杀。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76年D、1978年2、1956年2月召开的进一步暴露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缺点和错误的大会是〔〕。
A、苏共十大B、苏共十五大C、苏共二十大D、苏共二十二大3、1956年4—5月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1956年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要坚持的方针是〔〕。
A、“合作发展,共同进步”B、“联合执政,充分民主”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1956年9月,中共八大确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1956年9月,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在加速发展中前进C、坚决反对“左”倾冒进D、跨越式发展7、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
A、理论和实践、计划和生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经济和文化、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D、革命和建设、改革和稳定之间的矛盾8、1952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是〔〕。
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
A、“一平二调”B、统筹兼顾C、公私兼顾D、“一大二共”10、在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刘少奇B、邓小平C、彭德怀D、林彪1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 B3. C4. D5. D6.C7. C8.D9. B 10. C11.C 12. D 13.C 14. A 15. B 16.B 17. C 18.B 19.C 20.A二、多项选择题1、ABD2、CD3、AD4、ABD5、ABC6、ABCD7、ABCD8、AB9、ABCD 10、AB三、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思想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简述《论十大关系》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章重点1、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和正确的理论判断(八大路线、毛泽东两篇重要文章)。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实践上的“左”的偏误以及在实践中的一系列纠偏努力。
3、社会主义时期所犯错误的性质、主客观原因及其评价。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和意义。
本章提示正确分析和看待文化大革命。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内容:阐述了经济政治十方面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反右派斗争:1957年,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攻,中央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将主要矛盾判断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偏离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5、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6、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大”指规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平”指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调”指对原属个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财产无偿调拨)。
结果:脱离农村生产水平,伤害社员和小集体利益。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简答题:一、《论十大关系》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十大关系。
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内容:1.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基本精神: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陆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改革。
2.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3.提出了“双百”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为中国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作为八大的指导思想。
二、简述中国八大中,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三、简述中共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2)但其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的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四、简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答案:C2、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 )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论断。
A、陈云B、陈毅C、李维汉D、周恩来答案:D3、( )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答案:A*4、“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C、“五一六通知”D、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答案:B5、在( )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了“四人帮”。
A、中共九大B、中共九届二中全会C、中共十大D、中共十一大答案:C6、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或发射了( )A、第一颗原子弹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第一枚中远程导弹D、第一颗氢弹答案:D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1969B、1970C、1972D、1971答案:D8、中共九大闭幕后,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全国开展了( )运动。
A、四清B、批林批孔C、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D、斗、批、改答案:D9、( )的发表标志着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的全面展开。
A、《这是为什么?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答案:A10、中共( )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A、九大B、九届二中全会C、十大D、十一大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不要四面出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参见教材P128。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双百”方针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
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参见教材P128。
3、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A、邓子恢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中共八大还专门安排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方面代表作大会发言。
在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参见教材P129。
4、1957年春夏开展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A、反对官僚主义B、反击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团结--批评--团结【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这次整风运动,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参见教材P130。
5、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这一年是()。
A、 1958年B、 1959年C、 1960年D、 1961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㈠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汉族1956年进入)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㈡各民族共同繁荣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杰出的支援西藏的好干部孔繁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①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②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国民经济;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也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包括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纺织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㈢统一战线的发展⑴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族协商的政治制度。
⑵1956年,社会主义改革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国民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统一战线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⑷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㈠国际环境二战后的世界格局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九章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一、抗日战争的爆发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成立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日军假借柳条湖事变,向中国全面宣战,中国正式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二、中国各个方面的准备和发展1.政治准备: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津抗日同盟会策反日本人、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等,为全面抗战打下了基础。
2.军事准备:国民政府成立国防委员会,加强军队建设,以刘峙等将领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崭露头角。
3.经济准备:实行抗战经济,采取多种措施筹集军费,如发行金圆券、实行粮食控制等。
三、抗日战争的进程和成果1.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抵制外敌的保守局面被打破。
2.长期的战争:抗战战场广阔,难度巨大,军民伤亡惨重。
抗战形势经历了艰苦的抵抗、决战、反攻阶段。
3.人民战争的奏响: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发动了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群众运动。
4.国共合作: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倡导下,国共两党在长征途中进行了坚实的联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有效发挥了共产党的力量。
5.硝烟弥漫的胜利:这个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的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四、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斗争精神的培养:全体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挺身而出,战争爆发后,全国上下爆发了爱国热潮,培养了斗争精神,激发了民族主义情感。
2.中国现代化的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奠定了基础。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吸取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持续不断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练习18.【单选题】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A.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B. “攀登科学技术高峰”C. “向科学进军”D. “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答案:C解析: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P19121.【单选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在讨论《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双百”方针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
即毛泽东提出的:“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故本题选A。
P19122.【单选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A. 加强团结,共同发展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 和平共处,同舟共济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论十大关系》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P1910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A.1956年4月毛泽东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B.1957年2月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C.1956年9月刘少奇所作的《八大政治报告》D.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P19144.【单选题】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 独立自主,艰苦创业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概要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九章概要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1、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1956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2、(1956年),毛泽东等人听取了国务院多部门的工作汇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5月份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3、4、★★体现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的是(《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论十大关系》)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形成)7、1956年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的是(刘少奇)8、★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9、1956年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的是(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0、《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1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12、★1957年,整风运动全面展开的标志是(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13、1957年整风运动的形式是(开门整风)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历史背景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我们首先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马克思主义从此传入中国。
序号题干1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2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3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家报纸曾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已进入4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51963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多少事,从来急,天地6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7"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8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9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10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1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1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指( )13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14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15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 )16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17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 ) 18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19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20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2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2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2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开展了两次整风运动,这两次整风运动都提出了"反241957年整风与延安整风相比,内容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发展体现的时代特25邓小平说,1957年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 )26对"七千人大会"的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27"左"倾思想由指导国家政治生活扩展到经济领域始于( )28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不包291958年,中共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3020世纪60年代,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紧张,给中国政府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3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的32系统提出"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的是( )33从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是( )341960年中共的八字方针主要是纠正( )领域的错误35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36对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全面而正确的评价是( )37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38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391956年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趋势是( )4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41"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老421976年"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悼文、挽联。
"五·四运动43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4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45"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46"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这首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①誓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信息②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呼声③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决心④彻底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志47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有诗云:"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这里"豺狼48"雄碑耸云霄,金字照人寰。
花放千堆雪,哀动万重山。
诗文凝血泪,默首49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501962年,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加强51"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A B C D答案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有利于尽快实现A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D长江流域洪灾频繁"大跃进"运动中人口急剧增长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D经济工作中的浮农业生产的发展,将使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农忽视生产力发展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要加强民族凝聚力,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A受此影响,中共这反映了毛泽东同志急于求成受此影响,中共中央受此影响,中共中央提出了孙建国周跃进李援朝钱红卫B"调整、巩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 "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1949年1956年1966年1978年D农村经济体制改A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忽视生产力发展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要加强民族凝聚力,C经济建设缺乏经验自然灾害迅速蔓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苏联政府背信弃A从1987年十三大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从1966年5月"文化大A《论人民民主专政》《再论无产阶级《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A中共八大的召开开展党内整风运《论十大关系》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A打倒帝王将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工农兵占领文化艺术武台A.纠正了"反右倾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局面而团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肃清了"左"倾错误的D在探索中曲折前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善于改革崇尚节俭乐于奉献勇于创新C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大亚湾核电站建C巩固发展三大改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开展整风运动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资本主义复C警惕阶级敌人糖衣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巩固了人民政权进行了整风运动A消灭了国内敌对阶级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C艰苦奋斗的作风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事求是的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宗A中国共产党开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中国已不存在阶级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完全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整风运动的开始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C为反右倾斗争中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国民经济三年困难社会主义总路线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8年社会主义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路线和经济指导方针要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D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发动文化大革命C对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中苏两党关系中断,美国扩大侵越战争,威胁中国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利用、限制、改造团结、教育、改造长期共存、互相中央五一六通知D毛泽东的大字报姚文元文章的发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C城市农村党的建设文化大革命BD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比C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代主观愿望是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定固定是"左"倾错误形成发注重市场机制坚持工业和农业A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C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晶牛胰岛素研兰新、包兰铁路的正式通车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的建成B整个十年,经济初期问题严重,中期逐渐纠正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初期后期较好,中期中共十一届三中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B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党的领导机关中A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C经济建设缺乏经验自然灾害迅速蔓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苏联政府背信弃C延安大生产运动农业合作社高潮"大跃进"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②③DB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左"倾错误路线"文化大革命"运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四·五运动五·二○运动C 1949年1956年1966年1978年D反右倾斗争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农村中的"左"倾错误"二月逆流""四五运动"红卫兵运动批林批孔运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