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设计题解法“六步曲”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生物实验题解答六部曲第一步:审实验目的①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②有些试题要求写出实验研究课题,就是要求写出实验目的,可套用“探究×××对×××的×××”第二步:做实验假设①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即实验原理。
②提出一种实验原理,用陈述句表述第三步:辨析材料用具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是符合实验要求(科学性)、取材容易(简便性)、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性) 第四步: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①取材分组:将若干生长状况、大小等相同的材料(用具)均分为若干组,并用A、B、C……进行标号②材料处理: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设为对照组;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或是相互对照组);控制无关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试剂等量)③观察记录:反应(生化反应类)或培养(生理实验类)相同时间后,观察指标(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记录数据此三步骤并不是绝对的,有的实验材料的获得比较麻烦,有的需要在实验变量之前要有前测,有些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有些实验结果的处理比较麻烦,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基本上离不开这三个大的方面。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还要注意操作过程的细节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否则也会造成很大的失分。
如:(1)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加热?(2)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3)在用酒精溶解叶绿素时,酒精要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要隔水加热?(4)使甲状腺制剂、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5)不同的情况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等第五步:实验结果与结论(一)描述型①一般采用讨论法,即“如果……(实验结果),则……(实验结论)”,常见三种情况:实验变量有利、促进—正相关;实验变量不利、抑制——负相关;实验变量无影响——无关②先假设出可能的实验结论再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反过来写,即反推正写法③如果要求“预测最可能的结论”,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论即可(二)图表型(注意题目要求)第六步:回归检验看看自己设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
初三上学期期末生物实验题解题方法生物实验题是初中生物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旨在考察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介绍解决生物实验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和材料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和提供的材料,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过程。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实验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解答。
二、分析实验要求和材料在分析阶段,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实验要求和提供的材料,注意其中的关键信息。
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和材料中的数据、图表、文字描述等,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为后面的解题提供依据。
三、确定解题思路在确定解题思路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和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一步需要灵活运用科学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和已知的信息,尝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进行实验分析根据确定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进行实验分析。
这一步主要是利用已知的信息和实验原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准确性,同时要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五、得出结论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验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准确表达实验结果。
在写结论时,我们可以直接回答实验要求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加上一些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总结:解决生物实验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和材料,分析实验要求和材料,确定解题思路,进行实验分析和得出结论。
在每一步中,我们都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以解决实验问题。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以上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初三上学期期末生物实验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设计题是一种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题型。
在解题时,你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阅读题目并确定实验的目的。
这通常包括测量某种变量、探究生物体内的过程或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
2.规划实验的方案。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控制变量。
3.确定实验的控制组和对照组。
控制组是实验中所有变量保持不变的组别,用来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对照组是实验中的参照组,它的条件与控制组相同,但是研究的变量是不同的。
4.确定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观察到的结果、测量的数据或其他相关信息。
5.在进行实验之前,记录实验的假设和预期结果。
这将帮助你在解题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解释。
6.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往安全操作规范,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结果。
7.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使用统计学方法或图表来帮助你理解。
8.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应基于实验数据,并与假设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9.对实验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提出可能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10.总结实验,并进行报告。
将实验的目的、方案、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并对实验进行总结。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作者:刘丽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30期生物高考实验试题的考查主要题型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题型。
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
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方法:一、实验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
但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设计1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1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些因素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
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
(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①找出两类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2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②确定对照类型。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增强了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生物实验】实验设计解题方法生物实验ShengWuShiYan实验设计的解题方法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第二步,明确实验原理;第三步,选择实验方法;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第六步,记录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一定要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和结论,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结论=单一性+结果”)注:关于“假设”“预期”“结果”与“结论”的辨析(1)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
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验证”的测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F1(Dd)产生配子时,因等位基因分离,使得F1产生含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且其数目相等。
”再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应为: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2)预期:预期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实验正式实施之前,根据假说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判断,是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即“假如假设成立,则应有何种结果”,如“孟德尔分离现象验证实验,假如假说成立则有测交的后代应出现Dd与dd为1:1的结果,即高茎与矮茎数量比应为1:1”,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假若假设成立,则应有处于高浓度(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因不断失水→质壁分离,而处于清水中的已分离细胞因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3)结果:结果应为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为“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高茎,34株矮茎,两种性状分离比为1:1”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处于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果真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处于清水中的已分离细胞果真发生了复原现象。
(4)结论:结论的得出须依据实验结果,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
生物实验的六个步骤I. 引言生物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探究生物现象、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生物实验的六个步骤,包括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得出和结果呈现。
II. 问题提出生物实验的第一个步骤是问题提出。
在这个步骤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问题可以是关于生物现象、生物过程或生物系统的,例如“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怎样的?”或“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受到光强的影响?”。
通过明确问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指导。
III. 设计实验在问题提出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实验来回答问题。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和测量方法。
实验变量是研究者有意改变的因素,控制变量是保持不变的因素,测量方法是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或技术。
例如,在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可以是不同的温度条件,控制变量可以是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测量方法可以是测量植物的高度、叶片的面积等。
IV. 数据收集实验设计完成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例如,在测量植物生长高度时,可以使用尺子或测量仪器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V.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或其他分析工具进行。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或差异,并进行统计验证。
例如,在分析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可以绘制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高度的折线图,以观察其变化趋势。
VI. 结论得出和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并将结果呈现出来。
结论应该回答研究问题,并基于数据的证据进行支持。
结果呈现可以通过报告、论文、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
在呈现结果时,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便他人理解和重现实验。
总结生物实验的六个步骤包括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得出和结果呈现。
2019年高考生物试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生物试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依据试验原理,选择试验器材、支配试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试验现象等。
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试验原理,是否具有敏捷运用试验学问的实力,是否具有在不怜悯境下迁移学问的实力。
试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
很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果。
解答高考试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一、细致审题,弄清试验目的和要求1.确定试验目的,找出要探讨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探讨、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探讨的问题,也就是试验目的。
2.对应试验目的,运用所学学问,找准试验原理。
3.要弄清试验类型,即要设计的试验是验证性试验还是探究性试验。
4.依据试验原理确定试验变量以及影响试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试验器材,对于生物试验题中已供应的试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行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运用或者自行确定试验材料和用具。
二、细心设计试验步骤书写试验步骤的“三步曲”: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试验组、比照组,其中试验组假如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假如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像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试验器具,也可以针对试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其次步。
2.设置试验组(有单一变量)和比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比照原则、各比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实验题是历年高考题中的重难点题,根据考试大纲对生物实验题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注重实验设计的细节,学会设置对照实验,逐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
其目的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一、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遇到有关实验题时,先阅读所给条件,分析题意,回答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
(2)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设计的类型。
(3)确定实验思路,组织实验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遵循实验设计原则)。
(5)预测实验结果。
(6)得出实验结论。
二、其他需要注意的内容:
1、实验顺序和步骤一定要合理,方法要简便易行,效果要明显。
2、如果实验中用到几组器材或需要分几组实验,要进行编号。
3、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要简洁明了。
4、题目中给的器材一般都要用上,如果有器材没有用上,那就表明
可能答案有问题。
5、完成实验步骤后,审视该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出现实验结
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6、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分析及答题技巧总结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01实验目的1.验证性实验:寻找题干信息,一般写有“验证……”,即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探究性实验:首先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此类实验的实验目的一般书写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探究‘自变量’的作用”等等。
例1.在复习“细胞膜”相关知识时,小明同学想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于是他在家中挑选相关的厨房用品作为实验用具,进行了以下的实验验证,请你按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补充完整小明同学的后续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和用具:4株大小、状态相似的苋菜,2只瓷碗,1个茶杯,1个电热水壶。
(3)实验步骤:①:将2个相同的碗,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碗中倒入一满杯清水,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02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就是依据你要研究的对象或者说是研究目的作出推测假设通常有一种或几种答案或解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有理论依据的去提出假说,因为此类题目一般伴随着开放性问题,比如“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的答法:“如果……现象,则……结论”。
例1.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方法一、生物实验题在高考中的地位近几年随着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要求的提高,以及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因此,近年高考生物试题实验分所占比例很重:2005年(26分)占36%,2006年(30分)占41.6%,2007年(21分)占29.2%。
所以生物实验题做的好差将严重影响生物高考的成绩。
二、生物实验题的类型1.实验完善题: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结果、实验步骤等内容完善。
2.实验改错题:一般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材料等的错误改正。
3.实验分析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设计题:(1)补充实验设计;(2)完整实验设计。
实验分类:(1)验证性实验即已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唯一,实验按正确实验结果的方向设计;(2)探究性实验即实验结果未知,预测结果多种,一般采用对照实验探究。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1.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即要探究或验证的生物学事实。
一般是实验题目或实验题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其就是实验的目的。
还要注意确定实验目的显示和检测方法。
2.明确实验的原理。
实验的原理即完成该实验步骤(操作)所需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道理。
如“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原理是: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加热煮沸出现砖红沉淀。
3.明确实验条件。
完成实验必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设备、药品等。
通过分析实验材料,启发得出实验分组数、实验目的显示检测方法。
4.确定实验设计思路(1)操纵好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变量即引起实验目的要达到结果的变量。
控制好实验变量,使实验变量单一,研究的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只能唯一。
(2)检测反应变量。
反应变量(因变量),即实验的结果,根据原理或实验材料去检测。
(3)控制好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即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非实验变量,该变量也要控制好,否则也将影响反应变量。
5.设计实验步骤:(一般为三步)(1)控制相关变量(实验变量),并编号。
生物实验计划六个步骤一、提出问题。
做生物实验嘛,就像探索一个小秘密一样。
最开始得有个问题呀,比如说“为啥植物在黑暗里就长得没在阳光下好呢?”这就像你好奇为啥猫总是爱睡觉一样,是整个实验的小种子。
这个问题得是你真心想知道答案的,不能随便瞎想一个哦。
就像你要是对小动物感兴趣,那就可以从动物的行为或者生理方面去想问题。
二、作出假设。
有了问题,就得猜一猜答案啦。
这就是作出假设。
还拿植物在黑暗里长得不好这个事儿来说,你就可以假设“因为植物在黑暗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长得不好”。
这就像是你猜谜语一样,先给个自己觉得靠谱的答案。
不过这个假设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是没关系呀,这就是实验好玩的地方,像一场小冒险。
三、制定计划。
这一步可重要啦。
就像你要去旅行,得计划好路线一样。
在生物实验里,你得想好要用啥材料。
如果是研究植物的实验,那可能就需要植物幼苗、花盆、不同的光照设备之类的。
还要想好怎么操作,是把植物幼苗一部分放在黑暗里,一部分放在阳光下呢,还是有其他的办法。
这一步就像是搭建一个小舞台,让你的实验能顺利进行。
四、实施计划。
哈哈,到了动手的时候啦。
按照你制定的计划,小心翼翼地去做。
要是种植物呢,就好好地把幼苗种到花盆里,然后按照规定的光照条件摆放好。
这个过程要细心哦,就像照顾小宝贝一样。
如果不小心弄错了,可能结果就不准确啦。
这一步就像是你在舞台上开始表演节目啦。
五、得出结论。
等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就可以看看结果啦。
如果按照前面的假设,在黑暗里的植物真的长得不好,那可能就说明你的假设是对的呢。
这就像你解开了一个小谜题一样,心里会特别有成就感。
不过要是结果和假设不一样,也不要灰心,这说明还有新的东西等着你去发现。
六、表达和交流。
最后呀,你得把你的实验结果告诉别人。
可以是你的小伙伴,也可以是老师。
就像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样。
你可以说说你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怎么做的实验,得到了什么结果。
说不定别人还能给你一些新的想法或者建议呢。
处理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一、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在解答关于实验设计的题目时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②明确实验原理;③确定实验对象和条件;④确定实验思路;⑤设计实验步骤(考虑对照组);⑥预期实验结果;⑦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1.实验的材料和用具:①家兔 ②生理盐水 ③酒精棉 ④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 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 ⑥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2.实验步骤和结果:第1步:在A 、B 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第2步:……………问题:设置B 管的目的_______。
(答案:作为A 管的对照)[分析](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此实验的目的、要求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2)明确实验的理论原理:此实验的原理是①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②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3)确定实验的对象和条件:对象是兔血;条件是常温常压。
(4)确定实验的思路:根据目的、原理确定本实验思路,观察血液中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情况下,血液的凝固情况,以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作用。
同时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还需要创造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条件。
(5)设计实验的步骤(考虑对照组):根据实验思路,结合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本题中已经给出第一步,明显看出A、B两只试管是一组对照,所以在以后的几个将要设计的步骤中要注意有关事项,如试剂用量、控制条件。
本题设计步骤如下: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注射器和家兔,用注射器取家兔的血液;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第四步: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生物实验题解题思路及步骤一、解题思路1. 先通读题目当拿到一道生物实验题的时候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整个题目。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呀!你得知道这个实验是关于什么的,是探究某种生物现象呢,还是验证某个生物学原理。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有点长,但一定要耐心读完。
我就经常告诉自己,这是解题的第一步,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呢!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呢?2. 找出实验目的读完题目后,要努力找出实验目的。
这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哦!实验目的就像是灯塔,指引着你后面解题的方向。
比如说,是要观察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还是要测试某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呢?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候题目会把目的隐藏得比较深,需要你仔细分析。
我通常会在这个环节花多一些时间,确保自己真的理解了实验目的。
3. 明确实验变量知道了实验目的之后,接着就要明确实验变量啦。
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人为改变的因素,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因素,无关变量呢,就是那些我们要控制不变的因素。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
如果变量找错了,那后面的解题可就全错啦,这可就麻烦大了!二、解题步骤1. 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题目中一般会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
这时候呢,你要思考这些材料和用具与实验目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给了植物幼苗、不同颜色的玻璃罩等材料,那你就要想到玻璃罩的颜色可能与光照这个自变量有关。
这一步其实还蛮简单的,但有时候我也会不小心漏掉哈哈。
不过没关系,如果后面发现有遗漏,再回来看看就好啦。
2. 设计实验步骤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步骤啦。
一般来说,要包括分组、设置对照、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操作等环节。
- 分组: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合理分组。
比如可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数量要合适,不能太少,不然结果可能不准确。
这一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稍作调整,不必完全照搬我的方法。
- 设置对照:对照组的设置非常重要哦!它是用来和实验组作对比的,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生物设计实验题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是指在解决生物设计实验题时,采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
1. 理解题意: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目标。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有一些隐含信息,要有耐心地分析和理解。
2. 列举关键因素:确定实验中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即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例如,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实验中,可能需要考虑到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3. 设计对照组: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设计对照组,用来对比实验组的结果。
对照组是一个没有接受实验处理的组,可以用来评估实验组的效果。
4. 合理控制变量: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这可以通过合理设定实验条件和使用控制组来实现。
5.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判断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这可以帮助我们得出准确的结论。
6. 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要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可以获得,并且实验方法可以被有效实施。
7. 参考相关文献和经验:在解决生物设计实验题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和经验,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和解题。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希望对你解答生物设计实验题有所帮助。
祝你成功!。
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实验设计题的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
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1)明确实验目的→(2)分析实验原理→(3)找准实验中的变量→(4)设计实验步骤→(5)预期结果与分析→(6)得出实验结论。
(一)明确实验目的1.确定实验类型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把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型。
验证性实验是已知原理,现象和结论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证明相应的生物学现象的实验方法。
探究性实验是在不明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用己有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结论的实验方法。
例如: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验证性实验在题干中往往会出现“验证”或“证明”等字样。
探究性实验的题干中往往会出现“探究”字样。
2.明确实验目的无论是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题目都会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即要你探究什么或验证什么,这就是实验目的。
解题时,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要明确该实验是要验证什么生物学事实或现象,或探究什么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例如:为了探究光的有无对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
可能用到的主要材料和商品;缺N的“完全培养液”,适宜浓度的3溶液,测定溶液中离子含量的有关器材,生长状况一致的蕃茄幼苗。
本实验的目的是?(二)分析实验原理弄清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也就是弄清实验目的)后,接着就要想做这件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即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有的包含在实验题干的叙述中,有的需要联系课本中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提取出相关的实验原理,也就是说书本知识是我们做题的依据和支撑。
实验原理是选择实验材料、药品,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的依据。
例题1.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过关演练-17一、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理论指导]1.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明确实验类型,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能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2)确定并设置实验变量。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同时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且应尽量避免对实验因素的干扰。
(4)确定实验观察的对象或实验检测的指标。
(5)构思实验步骤,并用语言准确表达(注意实验操作顺序的合理安排)。
表述实验步骤的三步曲:分组编号、实验处理、结果观察。
(6)记录实验现象,依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1)打草稿或腹稿,做到心中有数。
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大致的流程图或拟一个纲要,排一排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认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一般来讲,分三步骤:分组、处理、观察。
(2)组织语言,准确描述。
要注意体现“等量原则”的词语的准确使用,如“等量”、“等温”、“生长状况相同”等。
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要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
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图来表示,但应当加入适当的文字说明。
(3)依实验类型,分析实验结果。
假如题目中出现了“有无”、“是否”、“能否”等语气不确定的词,在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时,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甚至从中立的方面分析。
如“探究光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就可能出现3种情况: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没有影响。
但是,如果题目要求写出最可能的一种结果,则根据所学的知识确定一种即可。
(4)依据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
从实验现象中获得结论,而结论往往同实验目的相呼应。
如果实验目的不够明朗,则应加入自己对该实验的理解,尽量利用课本中的语言来回答。
例析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类题的解题技巧1.了解实验材料和器材在设计实验前,首先要了解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确保实验材料的新鲜度,器材的完整性,以及实验的可行性。
此外,还要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所需的技术要求。
2.实验步骤的把握1.首先,要详细阅读实验步骤,把握实验的大致流程,熟悉实验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2.其次,要把握实验材料的使用范围,以及实验的操作时间;3.然后,要把握实验步骤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操作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4.最后,要把握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把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3.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观察是实验的重要环节,要求有系统的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
观察实验结果时,要注意客观认识,不要有主观偏见,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以便做出正确的解释。
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概括,要求有系统的分析,深入挖掘,以便得出有效的结论。
4.实验结论的归纳:实验结论的归纳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实验设计的最终结果。
归纳实验结论时,要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概括出实验的结果。
归纳实验结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实验结果,不要把实验结果误解或者曲解;二是要结合实验结果,把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三是要正确概括实验结果,把实验结果概括出来,以此来得出实验的结论。
实验报告的书写:1.实验报告的书写应遵循实验报告的格式,包括标题、摘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的书写应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要求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3.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注意实验步骤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4.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要求表达清楚,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
5.实验报告的书写应注意文字的格式,要求文字格式统一,字体大小一致,段落间距均匀,表格格式统一等。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及示例在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中,实验设计题是最具体、最充实的内容。
它需要学生从实际领域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器材和方法,综合分析数据,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认真钻研解题技巧,了解实验设计题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完成率。
一、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1.阅读题目信息,全面理解题意。
实验设计题的阅读是最重要的步骤,只有全面把握题目中蕴含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
2.分析题目,明确实验目的。
在实验设计题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题目进行分析,提出实验的实质内容,自行给出目的,是解题的基础。
3.确定可靠的实验条件。
实验设计的灵活性很大,但必须确定可靠的条件。
实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只要实验过程规范,数据准确,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4.采用有效的实验方法,合理操作器材。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实验步骤,合理使用器材,操作中要考虑实验技术和安全因素,正确运用常见的实验方法,以确保实验中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二、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示例1.示例一:实验设计“研究饮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含盐量不同的饮料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空瓶、水、白糖、盐实验步骤:1)准备5-6空瓶,将它们放进抽水机,抽水机的水尽量控制在4℃的温度;2)接下来,将白糖和盐各加入不同的比例,其中假设有A、B、C三种比例,分别把水各加入到空瓶中;3)将盆中播种植物,然后把不同比例的水分别浇至植物上,每日观察结果并记录下来;4)最后,按照实验结果,得出不同含盐量的饮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结论。
2.示例二:实验设计“研究玉米水稻等高密度播种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实验目的:研究玉米、水稻等高密度播种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实验材料:玉米、水稻、租杆、土壤分析仪实验步骤:1)先在农田中准备租杆,并将玉米与水稻分别播种,其中有正常播种密度和高密度两种;2)播种后,观察播种地的物候特征,接着测量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最后使用土壤分析仪对植物根际土壤的肥力进行分析;3)将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玉米、水稻等高密度播种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论。
生物实验设计题解法“六步曲”
作者:赖万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5期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侨育中学 364112
摘要: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来看,实验试题已经成为每年必考的稳定题型,且所占分值稳定在30%以上。
笔者结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高考理综实验瘦素
【中图分类号】I25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5-0099-
一、实验设计的程序
(一)明确实验目的
通过仔细审题,弄清该题要验证或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生物学事实。
即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目的。
有些实验需要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
(二)作出假设
“假设”也称假设或猜测,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
)。
如果你的基本预测是否定的,你的假设就是否定的假设。
(三)确定实验原理
就是完成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需要分析实验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知识、方法以及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另外提供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也应考虑在内。
此
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储备知识独立分析、运用。
对所学知识运用要求较高,这是完成实验设计题目的关键。
(四)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用具等
大多数题目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这是学生束手无策失分较多的地方。
总结下面一条书写模式,能够使书写条理,思路清晰。
1.分组标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器材,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如: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两组,也可分若干组,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是1、2、3,总之让人一看对实验组一目了然。
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2、实验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
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
后面步骤中要用到的东西,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则必须在前面的步骤中准备好,如实验中要用蔗糖液,而题目中只给出蔗糖,我们就要先配制好蔗糖液;题目中如果已经给好(如给的是配好的试剂),则不必再配制了。
3、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对于植物实验和某些动物实验,分别进行实验处理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出现结果。
而有些实验进行实验处理之后,就可以观察出现的现象。
要仔细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的差异,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五)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实验结果即在该实验特定的变量作用下,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经过科学的分析和推理,给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验证性实验是“不需要”预测实验结果的,因为实验结果是“已知的”。
探究性实验一般有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或“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
例如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这个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时,有以下3种可能: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的催化效率;②Fe3+的催化效率高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③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Fe3+的催化效率基本相同。
根据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①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六)分析实验,经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是实验所得到的直观现象,如测得的有关数据,实验对象呈现的特殊颜色、气味、形态、生理方面的变化,因此实验结果应是对实验现象的直接陈述。
而实验结论是在实验
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知识的合理迁移,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的关于生命现象最本质的认识。
如“鉴定葡萄糖是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共热煮沸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实验结果,“葡萄糖是可溶性还原糖”则是实验结论。
二、专题精析
例题:新华社2007年8月12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中一种重要激素,即所谓的“瘦素”,能够控制人的食欲,注射后,食欲会下降,从而对人体是否发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是否具有减肥作用,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验题目:“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是否具有减肥作用。
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步骤设计:(请简要写出)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实验。
其设计思路为取材、分组并编号,对照实验的设计,单一变量的处理,而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预测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探究性实验,因此结果不是唯一的,结论也不是唯一的。
【答案】第一步:选取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当的大鼠若干只,随即平均分成两组,并编号甲、乙;第二步: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如果甲组的大鼠食欲下降,体重比乙组轻,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具有减肥作用。
②如果甲组的大鼠食欲旺盛,体重比乙组重,说明“瘦素”能增强动物的食欲以及具有增肥作用。
③如果甲、乙组的大鼠食欲和体重差别不大,说明“瘦素”对动物的食欲无影响,对体重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