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X线特征分析与中医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71.86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了解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标准是非常关键的。
一、临床症状。
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明显外伤史、股骨颈部位剧痛、疼痛明显加重活动时、局部压痛、肢体短缩、畸形、活动受限等。
在进行初步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外伤史以及症状表现,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影像学检查和确诊非常重要。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X线片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线的走向、移位情况等,对于初步判断骨折的情况非常有帮助。
此外,CT检查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骨折的情况,对于复杂的骨折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三、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影像学检查,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骨密度检测等辅助手段来帮助诊断股骨颈骨折。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可能性,骨密度检测则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老年人群中的股骨颈骨折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骨质状况等因素,最终进行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一般来说,明确的外伤史、X线检查显示股骨颈部位骨折线,以及与临床症状相符合,可以做出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五、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时,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比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折等。
此外,对于老年人群中的股骨颈骨折,还需要注意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骨折愈合的可能性,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正确的诊断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手段,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所述的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提高对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股骨颈骨折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本病属于中医“杵骨骨折”的范畴。
二、诊断【西医诊断】1.外伤史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有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明显,尚能站立和行走。
3.体征(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痛: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压痛,大粗隆部有叩击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3)肿胀:囊内骨折无明显肿胀,囊外骨折且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肿胀出现。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行走和骑自行车。
4.辅助检查(1)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部分患者受伤后X线检查可呈阴性。
(2)CT和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I检查,已明确诊断。
【西医分型】1.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的Garden分类: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州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2.按照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颈皆在骨折远:头颈型:骨折面一部分在股骨头下,一部分在股骨头上,一部分在股骨颈部;经颈型:全部骨折面通过股骨颈;基底型:骨折面位于颈干交界面上。
前三型为囊内骨折,第四型为囊外骨折。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营血不调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气血两虚证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医治疗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应按骨折的时间、类型、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等决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多发生于老年人,易继发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诊断依据1.1病史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亦可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转子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儿童骨折少见,其骨折特征是:①常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②常合并他处骨折,甚至内脏损伤。
③骨折易愈合,但股骨头坏死率比成人高。
1.2症状和体征患髋疼痛,多不能站立或行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症状明显,活动受限,呈患髋内收、轻度屈曲、下肢外旋、短缩畸形。
大转子上移并有叩击痛,股三角区压痛,患肢功能障碍,拒按;叩跟试验(+),骨传导音减弱。
嵌插型骨折和疲劳骨折,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肢无畸形,有时患者尚可步行或骑车,易被认为软组织损伤而漏诊,如仔细检查可发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对老年人伤后主诉髋部疼痛或膝部疼痛时,应详细检查并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以排除骨折。
1.3特殊检查Nelaton线、Bryant三角、schoemaker线等均为阳性,Kaplan交点偏向健侧脐下。
1.4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应注意的是某些线状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可能不显示骨折,2~3周后应再次进行X线检查,因骨折部发生骨质吸收现象,如此时确有骨折,骨折线可清楚地显示,X线片在排除骨折之前严禁下床。
因而临床怀疑骨折者,可申请CT检查或卧床休息2周后再拍片复查,以明确诊断。
2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髋关节脱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相鉴别。
3 分类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I型不完全骨折。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股骨颈骨折中医诊方案股骨颈骨折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好发于老年人。
3、患侧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关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骨折分型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采用Garden分型。
I型:不全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
III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IV型:骨折完全错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并外旋。
三、中医治疗1、复位与固定⑴、“丁”字鞋固定或皮套牵引:适应证:①Garden I型;②老年患者对伤肢功能无要求者;③中风瘫痪者的偏瘫侧;④不愿行骨牵引者。
⑵、胫骨结节骨牵引:适应证:①Garden I、II型;②老年患者对伤肢功能无要求者;③中风瘫痪者的偏瘫侧;④对皮牵引治疗不配合者。
患者入院后,患肢置于布朗氏架或者下肢垫上,在外展中立位行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1/10。
对不稳定性骨折牵引的要求是:①牵引重量约占体重1/7;②先采用中立位牵引,牵引2-3天后,逐渐将患肢改外展,微内旋位;③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均应超过8-12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
2、按骨折三期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①早期:骨折后2周内主症:患髋疼痛,肿胀,大便不通,或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尾10g,牛膝10g,生地15g,云苓10g,川芎10g,三七粉6g,赤芍10g,甘草6g。
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10g(后下),枳实10g。
②中期:骨折3~4周内主症:患髋疼痛减轻,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生地15g,红花6g,地鳖虫6g,骨碎补12g,煅自然铜10g,续断12g,乳香6g,没药6g。
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治疗作用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被认为是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出现的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如若股骨颈骨折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与其他类型的骨折相比较,股骨颈骨折极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患者年龄普遍较高、骨折愈合率较低且易出现股骨头塌陷等并发症。
由此可见,股骨颈骨折俨然已经成为了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主要因素。
如何更好地实现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俨然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重点问题。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升,关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式也逐渐趋于完善。
中医与西医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发挥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中西医关于股骨颈骨折均有着与之对应的治疗手段。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中西医均可实现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好的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应当尽可能使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创伤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实现对身体健康的维护。
基于此,对中西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作用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
如若患者出现股骨颈骨折,则应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关于股骨颈骨折应当始终秉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在骨折发生内发生36小时以内应当进行应急症手术,最迟不应超过两周。
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第一步就是应当进行骨折复位。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进步,关于股骨颈骨折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故而骨折复位的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复位过程中,应当使患者在牵引台上保持仰卧位的体位,并将双足于牵引架上固定,插一木棒将会阴部顶住,伸直双下肢,并各向外展30度,对患者进行牵引力的施加,使两下肢保持等长。
而后将患者的患肢与健肢。
各向内旋20度,使患者的患肢内收至中立位,最后对大粗隆进行扣击使骨折嵌插。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绝大部分骨颈骨折患者的复位。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所以骨折恢复时所需时间较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全面解析!股骨颈骨折的影像表现及治疗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
多发于老年人,尤以女性较多(骨质疏松)。
今天,就从解剖、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四个方面来详细了解股骨颈骨折影像表现。
Singh指数
•Singh和同事认为,这些初级及次级骨小梁结构的存在与否是判断骨质缺乏的标准,他们调查了35例患者的髋部X线片和髂骨活检的组织切片。
从这些评估里,Singh根据没有骨折的髋部正位片把骨质疏松分为6个等级。
Ⅵ~Ⅰ级,Ⅵ级是指所有的5组骨小梁结构都存在,Ⅰ级是指严重的骨质丢失,有证据表明所有的骨小梁组均有丢失,包括一部分初级压力骨小梁组。
以后的研究发现,骨折稳定的失败与低Singh指数分级之间有联系。
•《骨与关节损伤》上有讲到其中3级和4级之间过渡很重要,因为主要抗张力骨小梁的不连续使得内固定的效应大为降低,有人用尸体试验并通过临床证明:骨的机械强度在4级以上者,内固定成功率为80%,3级以下者则为20%。
因此手术前拍摄质量合乎要求的正位X片,对骨小梁的分布进行分析,是有临床实际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事项:
1.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多见,往往预后较差(特别是囊内骨折),言明预后:①死亡率高;②骨折不愈合率高;③股骨头坏死率高。
2.对于股骨颈骨折,无论是移位还是无移位,目前主张早期内固定,利多弊少,内固定以闭合复位为主,尽量不要采用切开复位。
3.为防止股骨头坏死、塌陷,目前主张下地负重时间推迟,必须到骨折牢固愈合,才可弃拐行走,时间往往6个月到1年。
本文来源于影领学苑,仅做知识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股骨颈骨折形态评估方法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骨骼密度减小、韧带弹性降低等原因,使得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增加。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形态评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通常分为内翻型、屈曲型和外展型三种类型。
内翻型是最常见类型,占股骨颈骨折的70%左右,这种骨折的特点是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较大的角度,相对而言,股骨颈骨折外展型则非常罕见,占比不到1%。
二、影像学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关键。
传统的普通X线平片可以显示出股骨颈骨折的类型、程度及位置,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有脊柱侧弯或者有关节病),股骨颈骨折的X线影像质量较差,这就需要更具有优势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三、CT检查CT检查可以明确股骨颈骨折中的碎骨、部位、程度和受累的关节,可以提供全面的三维图像信息。
对于一些必须强调髋臼关系的巨大股骨颈骨折,CT检查可以减轻手术风险。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多软组织信息,特别是与骨折有关的肌肉韧带和骨骼肌的病变程度,可以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测骨折愈合时间提供依据。
五、超声波骨质密度检查(QUS)随着业界对股骨颈骨折研究的不断深入,QUS检查也逐渐成为评估骨质密度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非常快速地测量骨折部位的骨质密度。
六、总结目前,股骨颈骨折形态评估方法比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对于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估方式,以确保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确保患者得到最大的治疗效益。
总之,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形态评估旨在找出更确切的骨折类型、获取更全面、详细的信息,以为治疗提供依据。
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优势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墓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于老年人,女性为多;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6%。
以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优势:人体股骨颈处细小,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轻微的外力便可造成骨折,中青年人则多由车祸或高处坠落所致。
由于股骨颈部供血特殊,骨折后供血多遭到破坏,且老年人气血不足、血运不畅,如果治疗不当,复位不好,常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因此本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复杂,疗程较长,且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之法须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
骨折无移位者早期应卧木板床制动,以防出现移位;有移位者应及时复位,骨折复位好、日后愈合快、愈合率高。
本院自制的双柏膏局部外敷,是将药效直接从局部渗入到骨折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促进了骨折加速愈合。
内服中药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早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目的是行气活血、祛瘀生新。
中期瘀去肿消,但人体气血已伤、营血不和,运用四物汤加诸位续骨之品,旨在和营续骨。
恢复期由于肢体长期未动,肌肉萎缩,加上老年人久病卧床、体质渐虚、肝肾不足,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强筋壮骨之品,旨在滋肝补肾促“先天”,使筋骨强壮。
部分患者恢复期出现气血亏虚、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则用十全大补汤加强筋壮骨之品,补脾养血促“后天”。
第一,尽可能不采用手术,减小创伤对已损伤部位的破坏。
第二,早期活动、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僵硬。
第三,通过中医中药内服外敷扩张剩余毛细血管和修复破损毛细血管,促进血液供应,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到达病变部位。
通过三个方面综合治疗,疗效显著,而且从长期临床观察,股骨颈骨折越早按照中医治疗结合必要的手法整复疗法治疗,效果越佳。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股骨颈骨折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股骨颈骨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诊断: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发病时间、活动状态、是否有外伤等。
2.体格检查:运用旁听、望、触、拍等方法,观察患者的站立、坐位和行走姿势,针对患肢检查动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力量、关节功能范围、肢体长度和外伤等。
3.辅助检查:(1)X线检查:是股骨颈骨折诊断的关键,能够显示骨折部位、角度、移位程度等信息。
(2)CT扫描:可用于捕捉骨折线是否纵行或螺旋状、有没有关节面金属固定材料的状况等。
(3)MRI检查:可以了解损伤范围、软组织受损情况、有无血肿等。
二、治疗:1.闭合复位和固定疗法:对于不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以选择闭合复位和固定疗法。
通过麻醉或镇静使患者放松,然后进行复位,再使用外固定器、髋部腔镜等方法进行固定,以帮助骨折复位和愈合。
2.开放复位和内固定疗法:对于重度移位或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髋部腔镜下复位内固定术、骨科手术台上复位内固定术等。
手术后,通常还需要固定外固定器或内固定器,以保持骨折的稳定和愈合。
3.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未能行骨折内固定术或骨折愈合受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选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此种方法可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但需要注意术后康复和髋部活动的限制。
4.其他治疗方法:短腿矫形法、徒手或助助器具的肌肉功能锻炼术、药物治疗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对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全身状况等因素。
对于较轻的骨折,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和固定疗法,而对于较严重的骨折,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诊断要点】1 西医诊断判定标准1.1 有外伤病史。
1.2 伤后患者出现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活动困难并呈内收、外旋(45°~60)、短缩畸形。
伴有腹股沟中点处压痛、下肢纵向叩击痛。
1.3 无移位的骨折伤后局部疼痛轻微肢体活动不受限仍能够行走体检时体征很少除腹股沟中点处轻微压痛外缺乏其他骨折的确切表现数日后疼痛逐渐加重负重、行走出现困难。
此种情况常表明受伤时为稳定型骨折以后发展为移位型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甚至可无外伤史。
1.4 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
某些老年人股骨颈无移位的骨折难以立即在X线片上发现。
疑有骨折者应CT检查必要时卧床或避免负重1~2周后再次摄片检查。
2 中医症候判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 初期骨折开始的2周内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2.2 中期伤后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2.3 后期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一初期骨折开始的2周左右为初期此时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
治法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方药活血止痛汤新伤续断汤七厘散云南白药五灵丹等。
二中期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
治法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接骨丹五灵丹等。
三后期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
治法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方药: 壮筋养血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健步虎潜丸归脾丸等。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据有关资料统计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题仍有许多患者残留一定的功能障碍。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致伤的程度骨折的类型。
中医正骨能解决绝大多数股骨颈骨折但对于移位较大并且伴有股骨头营养血管损伤最好借助于现代医疗中的放射线及手术切开治疗。
股骨颈骨折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髋部疼痛。
髋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
患肢外旋、短缩,髋关节屈曲、内收。
髋部前方压痛。
大粗隆上移,叩痛阳性。
下肢轴心叩痛阳性。
2.X线表现股骨颈部分或全部连续性中断,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常发生股骨头后倾。
当X 线片未发现明显骨折而病人症状、体征均阳性时,当嘱病人卧床两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明确诊断。
另外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有一定的漏诊率,应予注意。
【治疗原则】
1.新鲜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1)解剖复位;
(2)牢固内固定。
2.无移位(GardenⅠ、Ⅱ型)
对于无移位或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可采取保守牵引治疗或手术治疗。
由于无移位骨折虽然对位关系正常,但稳定性较差。
而嵌插型骨折骨折端松质骨内其稳定性也不可靠。
牵引治疗中有8%~20%发生再移位。
因此,目前主张如无手术禁忌证,对于无移位股骨颈骨折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3.移位型(GardenⅢ、Ⅳ型)
无手术禁忌证者均应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