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_以美国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实践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4
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有效的绿化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措施。
一、加强城市规划中的绿化设计城市规划中的绿化设计是提高城市绿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合理配置绿化资源,避免局部过度密集或缺乏绿化的现象。
其次,要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绿化资源,保留老树,修复生态景观,形成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
最后,要注重绿化的景观性和功能性,通过引入生态景观、水景等元素,提升城市绿化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益。
二、加大城市绿化投入要提高城市绿化环境的质量,需要增加绿化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化的财政支持,增加绿地建设的投资,提高维护和管理的经费。
其次,可以引入社会力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形成政府、市民、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共同推动城市绿化环境的改善。
最后,可以建立绿化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和私人投资者参与城市绿化项目,提高绿化的资金来源。
三、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地是城市绿化环境的核心要素。
为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措施,需加强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绿植品种,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提高绿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其次,应加强绿地建设和养护的技术力量,提高绿化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同时,要加强绿地的巡查和维护,防止绿植的病虫害和恶劣天气对绿化环境的破坏。
最后,要注重绿地的开放和利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绿地活动,提高城市绿地的使用率和亲和力。
四、推广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提高城市绿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首先,可以推广绿屋顶技术,将屋顶改造为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质量。
其次,可以推广垂直绿化技术,将高层建筑外墙改造为垂直绿化系统,增加城市的垂直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观赏价值。
绿化效益提升措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绿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绿化环境能够带来许多好处,比如净化空气、改善气候、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等等。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的效益呢?本文就为大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1. 加强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态修复。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已经被破坏了生态环境,需要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手段来使其得到改善。
同时,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 推广绿色植被覆盖绿色植被对城市绿化的效益非常重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假绿化”,即一些绿化带埋怨很多石头、水泥等构成,这样的绿化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应该推广绿色植被的覆盖,例如植树、植草等。
这些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起到更好的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等作用。
3.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绿化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这些公园可以起到很好的环保作用,尤其是对于城市的水资源保护。
湿地公园可以起到收集、过滤城市污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吸附大量的沉积物,减少地面渗透。
4. 提高绿化率提高绿化率也是城市绿化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建立绿色廊道、绿化带等手段来提高城市绿化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绿色屋顶等手段将建筑物也进行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率。
5. 加大保护力度城市的绿化环境往往受到一些外来的干扰,例如工地、减少空间等。
因此,在增加绿化率的同时,也要加大绿化环境的保护,确保绿植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的效益提升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通过生态修复、绿色植被覆盖、城市湿地公园、提高绿化率和加大保护力度等方式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城市绿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引入植物,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气候、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展开讨论。
一、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有效的城市绿化需要从规划阶段就引入,通过合理划定绿地范围和面积,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首先,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确保绿地的合理分布,将绿地纳入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并在规划中明确各个绿地的功能定位,如公园、花坛、绿化带等。
其次,要划分不同的绿地类型,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如生态保护型、景观欣赏型、休闲娱乐型等,以满足城市不同层面的需求。
二、增加城市植被覆盖面积植被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空气污染物,维持城市空气质量。
为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可以在城市道路两侧、屋顶、立交桥等空地上进行绿化植栽。
此外,还可以建设立体立交绿化,将道路与绿地相结合,提高城市绿化率。
三、培育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品种在城市绿化中,要选择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品种,能够抵御污染和恶劣气候的侵害。
这些植物品种通常具有对空气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强、耐干旱和耐盐碱的特点。
此外,还需注意植物的离子辐射、抗病虫害等方面的耐受性,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城市环境中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四、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绿化过程中,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绿化的效果。
对于城市下水道、河道、湖泊等水域,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使之达到生态环境要求。
此外,要合理配置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五、加强城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城市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城市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城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通过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生态景观,设立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推动城市绿化倡议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化是指通过增加绿地面积,种植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推动城市绿化倡议并增加绿地面积成为了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推动城市绿化倡议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1.提高居民绿化意识城市绿化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因此提高居民绿化意识至关重要。
社区和居民组织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绿化活动,并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向居民普及绿化知识。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绿化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绿化活动,共同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2.增加绿地建设为了提高城市绿地面积,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开展绿地建设。
首先,可以通过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用地的比例来推动绿地建设。
其次,可以对绿地建设给予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开发商参与到绿地建设中。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动绿地建设,实现多方共赢。
3.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城市绿化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还需要加强管理,确保绿地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投入,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绿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地使用和保护的监管力度。
4.积极推广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一种以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为主要目标的建筑形式。
它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建筑的扶持力度,推广生态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引导开发商和建筑师将生态建筑纳入规划和设计中。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市民购买和居住在生态建筑中。
5.加强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教育的投入,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生态教育活动。
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对策1、发展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作用,一般在各类建筑物的屋顶、墙面以及可利用的空间进行多层次的美化效果。
它包括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像国外的一些国家提出"生态墙"的方式进行城市的绿化,这样可以再短时期内达到绿化效果,对于环境以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像空中花园的出现就可以利用屋顶或者阳台进行层次性的绿化,立体绿化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同时对于噪音以及隔热都有很大的作用,是园林工程中发展的重点项目。
2、注重乔灌木结合,增大绿化量目前的城市绿化形式逐渐以草坪发展为主,但是却忽略了生物多样的保护,像学校、军区都是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建设,某些地方将有些大树被草坪代替,这是不科学的绿化方式,因为草坪的密度大,厚度薄,绿化量只是局限于地层表面,生态功能较弱,而乔灌木属于厚度很高的植物,有很明显的绿化量级别,对于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在绿化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将草坪的绿化与乔灌木相结合,这样才能均衡的发展,将绿化面积不断地扩大。
3、绿化大环境,发展城郊森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绿化的面积一定要扩大。
目前园林的工程已经在城市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绿化,但是这种封闭式的空间难以改变城市环境的需求。
所以必须要将界限扩张,对于城郊也要进行大环境的绿化。
只有将绿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有组织的管理系统,才能在更大的空间发展园林工程,将人与环境进一步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制定好园林规划做好园林规划是城镇绿化的基本要求,在城镇绿化是一定要满足一下几点要求。
首先要保护好城镇本身的面貌,对于有很大绿化基础的山体以及水体要重点加以保护,才能确保城镇自然面貌的完整。
其次在工程建设中要提前将绿化面积规划出来不能忽视生态的建设。
最后在城镇的的美化环境中,要以绿化环境为主,不要因为注重环境的美而忽略了绿化的意义,真正体现出园林的绿化效益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绿地优化提升方案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和调节城市气候。
在城市化进程中,常常出现建设面积扩大而绿地面积减少的情况,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造成了威胁。
因此,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城市,我们需要提出绿地优化提升方案,以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绿地质量、提高绿地使用效益。
增加绿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是优化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式。
利用屋顶空间建植绿化在城市中,很多建筑物都拥有平顶,这些屋顶空间可以用来建植绿化。
在屋顶上建造花园、小型公园等绿地,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绿化的屋顶还可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发展城市林业城市林业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城市的绿化工作与林业相结合,通过种植、养护城市森林,达到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城市林业可以利用城市空地、路旁绿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进行植树造林和推广绿化。
通过城市林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拆迁旧建筑改建公园绿地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旧建筑逐渐不能满足城市功能要求,拆迁旧建筑改建公园绿地是一个有利于绿地扩容的举措。
通过拆迁旧建筑,建设公园、绿地等,可以有效地增加绿地面积与绿化率,并提高城市空间质量。
改善绿地质量除了增加绿地面积外,改善绿地质量也是优化城市绿地的重要措施。
采用合适的植物种类在绿地建设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非常重要。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植物来适应。
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绿地的功能和用途,选择相应的植被。
例如,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不适合种植高大的乔木,而矮型灌木或草皮则更加适合。
采用合适的土壤改良技术城市中往往存在土地质量差、污染严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提高绿地景观质量。
例如,有机改良土壤、石粉改良土壤、膨润土改良土壤等,均可以提高绿地土层营养水平和水分传输性能。
提高绿地维护保护力度在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加强绿化维护和管理,确保绿地质量长期保持良好。
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分析造林绿化是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途径来推动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1. 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和规范造林绿化工作,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政策法规要明确责任机构,明确造林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激励政策,以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2.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积极参与造林绿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经济或荣誉奖励,同时对环境恶化或破坏生态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进行生态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技术支持,相关科研院所和技术机构应加强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造林绿化效果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造林绿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大众的参与意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全社会普及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5.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造林绿化项目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规范要求,避免过度砍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大对非法盗伐和非法采矿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6. 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造林绿化工程的资金投入,提高造林造林绿化的规模和质量。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建设的经济支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7.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是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和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推动生态建设的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宣传教育、强化监管和执法、加大投资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可以有效推进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美国城市绿化工程与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城市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美国城市绿化工程的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美国城市绿化工程注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园、公园和绿地。
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树木被精心布置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这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美观度,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工程注重种植多样性,努力恢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以促进动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其次,美国城市绿化工程注重可持续发展。
美国政府和社会机构在城市绿化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广水资源利用的循环系统,如收集雨水、污水处理和灌溉系统的优化。
还有大规模推广绿屋顶和绿墙,这些措施不仅能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还能减少雨水径流和化学物质的排放。
此外,美国城市绿化工程还注重废物的减量化和再利用,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和剩余材料,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再次,美国城市绿化工程注重社区参与和教育。
美国的城市绿化工程不仅仅是政府和相关机构的事情,它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为了鼓励社区参与,美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如植树节、百花争艳等,以提高市民对城市绿化的认识和兴趣,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此外,美国城市绿化工程注重环境教育,通过课堂教育、社区讲座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环保知识,提倡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
最后,美国城市绿化工程注重科技创新。
在绿化技术方面,美国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实践,以提升城市绿化的效果和效率。
例如,美国研发出一种名为“生态磁”系统的绿化技术,通过磁力技术和光能激光等手段,能使城市中的绿化物生长更加茁壮和快速。
此外,还有一些智能化的城市绿化系统,如自动灌溉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它们能够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的需求自动调节,提高绿化的效果和节约资源。
绿地保护与利用方法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提供休闲、温和的气候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绿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绿地保护与利用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一、合理规划与管理合理规划是绿地保护与利用的基础。
城市规划者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与保护。
绿地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定期巡查绿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缮和维护。
二、促进植被恢复植被是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气候、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土壤等。
为了促进植被的恢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绿地的覆盖率和生态功能。
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并注重树种的多样性,以增加绿地的稳定性和生态价值。
2.草坪养护:草坪是城市中常见的绿地形式,对地表温度的调节和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
定期修剪、施肥和浇水,可以促进草坪的生长和恢复。
3.湿地保护: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水质净化、防洪调蓄等功能。
应加强湿地的保护,控制湿地的开发,确保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水是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地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
为了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降低水的使用量,同时避免水分的浪费。
合理选择灌溉时间和方式,例如选择滴灌或喷灌,减少蒸发和径流损失。
2.雨水收集: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
在建设和改造绿地时,可以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四、开展环境教育和生态文化建设环境教育是绿地保护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公众对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可以向公众普及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培养公众对绿地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此外,通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弘扬绿地保护与利用的理念,促进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认同。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共识。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许多城市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部分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现实原因,过于关注各类具体的绿地指标,而对居民实际的使用需求和绿地的使用效率等情况却不太关心, 特别是一些绿化政绩工程,建设时不计成本, 大干快上,虽然绿地指标提高了,但建成后却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而在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很大的中心城区,由于土地成本、拆迁等各种现实原因,建成绿地的数量和面积却反而很少。
因此,如何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有效地增加城市绿地,如何提高城市绿地的使用效率等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美国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但其在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利用效率方面还是涌现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建设实践和范例,值得参考与借鉴。
谈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以美国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实践为例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Gree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Space Use—Case Study of the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Practices of Some U.S. Cities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部分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居民实际的使用需求和绿地的使用效率等情况却不甚关心。
有些对绿地需求较强的城市中心区因用地紧张等现实原因绿地面积反而很少,而有些花费巨资建成后的绿地却少人问津。
促进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促进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1. 提倡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指在建筑物外墙或阳台等垂直表面上进行植物绿化。
这种绿化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能改善建筑物的环境质量。
通过垂直绿化,城市中的建筑物可以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噪音污染,提供清新空气,并且美化城市景观。
2. 开辟屋顶绿化空间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屋顶绿化可以通过建造花园、种植草坪等方式实现。
屋顶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屋顶绿化还能够吸收阳光热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3. 建设公园和绿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园和绿地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多样化的公园和绿地,充分利用城市的空地资源。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对公园和绿地的保护和维护,使之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推广居民参与绿化居民参与绿化是促进城市绿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绿化行动。
居民可以在自家阳台、小区花坛等地种植绿植,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居民还可以组织社区绿化活动,共同参与城市的美化和绿化工作。
5. 加强城市规划与绿化设计在城市规划和绿化设计方面,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地建设。
城市规划应合理划定绿地用地,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绿化设计应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以保持城市绿化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
同时,应合理规划和开发城市景观资源,打造具有生态、人文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望见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促进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增加绿量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摘要】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进入快发展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改善并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一、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增加城市绿量是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
我国绿化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绿化面积设定的,这些指标主要是绿地总面积、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等。
这种指标体系实际上只考虑了绿地量的问题,需忽视了绿地的质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绿量这个不仅能反映量的概念,还能反映质的概念。
即:一是城市“总绿量”既城市绿化的总叶片面积,它反映了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总的生态效益能力,二是“绿地单位绿量”既城市绿地每平方米上所载负的绿量,它反映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质量。
三是“人均绿量”既城市中每人所能分摊的绿量,它能反映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2.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前各地都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这种发展前景需要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做出适应发展的科学决策。
如何积极而合理地增加绿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目前在园林建设当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增加绿量有两个途径,第一积极扩大绿地面积,以发挥其生态效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要解决一个绿量问题。
要使得城市的空间同园林绿化形成的自然空间协调共存;第二,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建设的科学性,重视生态效益的统一,重视绿量结构。
改善现在绿地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的质量和水平。
总的来说,面积的扩充和水平的提高,是抽调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于提高城市绿量的问题,首先应从提高绿地的单位面积绿量做起,不同类型的绿地,在生态效益的量化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按照平均每一公顷绿地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包括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蒸腾、吸热、滞尘、减菌和吸收有害气体等等)综合的量化指标,现有绿地中公共绿地为最高,第二位是单位附属绿地,第三是道路绿地,第四是居民绿地。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尤其是缺乏绿化。
高楼大厦,水泥森林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城市环境越来越单调乏味。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本文将从增加绿地面积、推广植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景观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一、增加绿地面积要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首先需要增加绿地的面积。
绿地是城市的肺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因此,政府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的比例。
在新建项目中,要合理规划绿地区域,并确保它们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现有的城市区域,可以考虑将一些废弃土地或者工业废弃物处理厂改造成绿地,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绿色空间。
二、推广植物多样性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水平,我们不仅要关注绿地的数量,还要注重绿化植物的多样性。
推广植物多样性可以使城市更有生机,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
政府和居民应该鼓励使用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引入更多的乡土植物,同时保护和恢复当地特有的植物物种。
此外,引进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观赏植物,可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建设生态景观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我们应该注重建设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美观的景色,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人们与自然的互动。
政府和社会企业应该合作推动生态景观建设,设计和建造以生态为导向的公园、花园和绿地。
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恢复,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要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使生态景观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四、加强绿地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不仅需要增加绿地面积和推广植物多样性,还需要加强绿地的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明确绿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要加强绿地的养护和维护工作,保持绿地的整洁和美观。
给予市民更多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到绿地管理的行动中来。
绿地优化提升方案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面积不足、分布不均、品质参差不齐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绿地优化提升方案,以期为城市绿地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绿地面积增加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绿地的面积应该根据城市人口密度、居住面积、道路面积等因素来合理规划。
在新建城市的过程中,应考虑增加绿地比例,而在老旧城区,则应优先考虑绿地改造和升级。
二、绿地分布均衡提高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是重要的,但它应该更加注重绿地的分布均衡。
一些大型公园或绿地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被边缘化。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城市中心或其它繁华地区之外,对周边地区的绿地增加投入,达到分布均衡的目的。
三、提高绿地覆盖率城市绿地的覆盖率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质量紧密相关。
提高绿地覆盖率可以改善城市热环境,净化空气,促进空气流通等。
因此,我们应尽最大努力通过减少建筑物和道路的覆盖面积来增加绿地覆盖率。
四、提高绿地品质城市绿地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绿地的认知和评价。
提高绿地品质应从美化环境、提高植被质量、改善景观和增强绿地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着手,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五、提高绿地使用率城市绿地的使用率是评判绿地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绿地使用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绿地观光、体育运动、文化展览等方式来实现。
加强绿地服务功能的开发,包括提供互联网服务、WIFI信号等,也有助于提高绿地的使用率。
六、社区自治参与城市绿地的改造和管理不是单纯的政府职责,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能够通过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等方式,推进城市绿地的改造和维护。
政府也应该鼓励社区自治机构和居民组织参与绿化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七、开展宣传教育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却常常被忽视。
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建议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率的提高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优化城市规划、加强公共绿地建设、推广植物墙等方面提出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建议。
一、优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基础,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为绿化提供更多的空间。
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和分布。
首先,应合理确定绿地的位置,使得绿地分布均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居民区。
其次,应优化绿地的规划,将其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有效结合,比如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建设具有生态功能的湿地公园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监管,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落实和维护。
二、加强公共绿地建设公共绿地是城市中供市民休闲娱乐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公共绿地建设对提高城市绿化率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需要增加公共绿地的数量。
政府可以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在建设住宅小区时增加绿化面积,同时也可以在市区内新建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
其次,要注重公共绿地的质量。
政府应严格控制绿地建设的质量,并加强对其后期维护的监管。
另外,可以引入更多的绿色科技手段,如智能灌溉系统,以提高公共绿地的可持续性和景观品质。
三、推广植物墙植物墙是一种垂直绿化手段,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提高绿化率。
植物墙的建设可以在建筑物外墙、路边、市政设施等地方进行,不占用地面空间,同时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环境和视觉效果。
推广植物墙除了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外,还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调节城市气候。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提供经济支持,鼓励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植物墙的建设。
四、倡导居民参与提高城市绿化率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居民种植绿植的活动,在社区、学校等地方设立种植基地,引导居民种植绿植,增加绿化面积。
同时,还可以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高市民对绿化的认识和意识。
倡导居民参与城市绿化,可以让大家共同关注和关爱城市绿化环境,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
增绿植绿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覆盖率逐渐下降,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
重的破坏。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增绿植绿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城市绿地建设的投入。
通过增加对城市绿地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绿地建设规模,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城市绿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确保绿地布局合理,绿化植被丰富多样,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其次,我们将推动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
通过加强对城市绿化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提高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绿化植被的成活率。
同时,我们将注重对城市绿化工程的养护与管理,保持绿化植被的健康生长,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
此外,我们将积极推进城市景观绿化工程。
通过对城市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城市景观绿化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景观绿化的质量,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城市绿地保护制度,加强对城市绿地的监测与评估,确保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城市绿地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持绿地的整洁与美观,提升城市绿地的使用效益。
综上所述,增绿植绿实施方案将通过加大对城市绿地建设的投入,推动城市绿
化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城市景观绿化工程,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提高公园绿地利用率的新途径探讨关键词:公园绿地、分类、公园城市指数、人气、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整体公园观客观地讲,在城市规划专业技术领域熟知公园绿地具体概念的人甚少,非专业领域更是寥寥无几。
公园绿地不是简单地公园和绿地的叠加,而是所有类公园属性的绿地的总称,具有公共开放性、相对独立兼顾休闲游憩功能,属于城市建设用地范畴。
相较于国内,国外公园绿地更多是用“开放空间”或“开敞空间”(open space)这一概念来替代。
而世界各国对于开放空间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典型的英美两国为例,有英国文献把开敞空间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以及林地“。
美国则将除国家公园外的绿化空间统一纳入开敞空间范畴,即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风景区或者为调节城市建设而预留下来的土地。
我国公园建设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公园已逐步演化出多种分类,按功能可以分为郊野(自然)公园、主题公园、社区公园;按面积大小又可以分为邻里性小型公园(2 公顷以下)、地区性小型公园(2~20 公顷)、都会性大型公园(20~100 公顷)、河滨带状型公园(5~30公顷)等。
可以说比较灵活多变。
2022年7月6日,在银川市举办的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对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进行发布。
《公园城市指数》是测量城市是不是健康、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基本的工具。
通过这个工具,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衡量城市。
据介绍,《公园城市指数》包括“1-5-15”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是指1个总目标: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
“5”是指5个重点领域,分别为“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
5个重点领域细化出15项指数,其中“品质生活”领域从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生活吸引力角度构,建了“城园融合、田园生活、人气活力”3个指数,强调了消解城乡、园城的二元分隔,以公园为中心、绿道为网络、串联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蓝绿网络的无边界渗透,促进城乡功能相互延伸,同时重视市民的多元需求,让市民出门即公园,园中享生活的丰富精彩的生活场景。
提高绿视率公园案例咱今儿个就来说说纽约中央公园这个超酷的公园,它在提高绿视率方面那可真是有一手啊。
一、大面积绿化布局。
1. 广阔的草坪。
一走进中央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大片大片的草坪。
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毛毯,从这头铺到那头。
人们不管是在上面野餐、晒太阳还是躺着发呆,满眼都是绿色。
这些草坪可不是一小块一小块拼凑的,而是大面积连贯的,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绿视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2. 茂密的树林。
公园里的树林那叫一个茂密。
各种树木,像橡树、枫树啥的,密密麻麻地站在一起。
夏天的时候,树叶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都是星星点点的光斑。
走在树林里,不管你往哪儿看,都是层层叠叠的绿色,简直就像被绿色的墙壁包围了一样。
从远处看,那一片树林就像是一片绿色的小山丘,和草坪相互映衬,让整个公园绿得更加立体。
二、巧妙的景观设计。
1. 蜿蜒的小径。
中央公园的小径设计得特别巧妙。
它们蜿蜒曲折地穿梭在草坪和树林之间,就像绿色画布上的一条条浅色线条。
人们沿着小径漫步的时候,视线不断被周围的绿色所吸引。
小径的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走在小径上就像在绿色的隧道里穿梭。
而且小径的布局不是那种横平竖直的呆板样子,这样就使得人们在走动过程中,绿视率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因为总能看到新的绿色角落。
2. 错落有致的植物层次。
公园里的植物可不是随随便便种的,那是有着精心安排的层次。
最下面是矮矮的灌木丛,像冬青之类的,它们就像绿色的小卫士一样,环绕在树木和草坪的边缘。
中间是各种各样的花卉,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在绿色之中,虽然花朵很美,但也不会抢夺绿色的主导地位,反而让绿色更加生动。
再往上就是高大的树木了,这种从低到高的植物层次,让绿视率在垂直方向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管你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眼睛看到的都是满满的绿色,一层又一层,就像绿色的蛋糕一样,层次丰富极了。
三、水域与绿色的融合。
1. 湖泊与周围植被。
中央公园里面的湖泊那也是提升绿视率的小能手。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的共识。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许多城市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部分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现实原因,过于关注各类具体的绿地指标,而对居民实际的使用需求和绿地的使用效率等情况却不太关心, 特别是一些绿化政绩工程,建设时不计成本, 大干快上,虽然绿地指标提高了,但建成后却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而在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很大的中心城区,由于土地成本、拆迁等各种现实原因,建成绿地的数量和面积却反而很少。
因此,如何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有效地增加城市绿地,如何提高城市绿地的使用效率等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美国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但其在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利用效率方面还是涌现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建设实践和范例,值得参考与借鉴。
谈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以美国部分城市绿地建设实践为例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Gree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Space Use—Case Study of the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Practices of Some U.S. Cities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部分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居民实际的使用需求和绿地的使用效率等情况却不甚关心。
有些对绿地需求较强的城市中心区因用地紧张等现实原因绿地面积反而很少,而有些花费巨资建成后的绿地却少人问津。
因此,如何满足居民实际需求,有效地增加城市绿地,如何提高城市绿地的使用效率等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虽然美国在土地利用方面有诸多的弊端和不足,但其在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方面还是涌现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建设实践和范例,值得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绿地;挖潜增绿;使用效率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7-0063-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3-27; 修回日期:2012-06-25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 landscaping has been flourishing,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is in the ascendant, and urban eco-environment and livable quality have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While making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space planning in some cities, citizens' actual needs and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space use are less concerned. In some city central areas that have strong needs of green space, the shortage of land makes the green space area being very small instead, while some green space that cost much are seldom visited after being constructed. So how to meet citizens' actual needs and effectively increase urban green space area,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green space use a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and research.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ny deficiencies and shortcomings in terms of land use, there are still many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examples in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gree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reen space use, which could be of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 space;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green; potential of use陈战是 / CHEN Zhan-shi 1 美国部分城市挖潜增绿和提高绿地使用效率的方法与实践1.1 复层利用土地增加城市中心区绿地①在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心区,由于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较为稀缺,绿地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美国一些城市常常通过复层利用土地的竖向空间来增加绿地,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
由于在城市中心区周边的人流密集,对绿地等开放空间的需求较强,所以这类绿地一旦建成,就能得到大众的青睐,使用效率较高。
1.1.1 停车设施上建设城市绿地将公园绿地与停车设施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这种方法既可以在土地昂贵的城市中心区拓展城市绿地,又可以将对城市景观和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停车场地布置在地下。
波士顿邮政广场公园(Post Office Park)可以算作这种方法建设城市绿地最为成功的实践之一。
它占地约0.7hm 2(1.7英亩),原是一块停车用地,现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花架下玩耍的孩子,草地上休憩的情侣,使该公园看上去① 广义上来说,拓展城市绿地较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屋顶绿化。
根据百度词条定义,屋顶绿化是指在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这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许多较为成功的实践范例,因已由不少文献对它们做过非常详尽的论述,所以在此不作过多的赘述。
而本文所述重点为绿地与周边自然土层相连,而地下为其他城市设施的土地利用方式。
国外风景园林国外风景园林图1 西雅图高速公路花园(下面为5号高速公路)图2 纽约州立河畔公园(地下为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厂“转变”成一处居民喜爱、使用效率很高的滨水社区公园,赢得了众多的赞扬和褒奖(图2)[3]。
1.2 城市绿地与公共设施用地的混合使用①通常认为土地的混合使用具有激发城市活力、提高土地效率、减少交通距离、提升环境质量、缓解交通压力等作用。
土地混合使用一般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相同土地使用类型,如具有不同容积率或者不同类型的居住用地的混合;第二类是相兼容的土地混合使用,这种混合往往能产生互补的作用;第三类则是不相兼容的土地混合使用[4]。
城市绿地与公共设施用地的混合使用就属于第二种(相兼容的土地混合使用),它们在用地性质上相互兼容,使用功能上互为补充,互有裨益。
一方面,由于这些公共设施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精神文化方面需求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也相应地提高了绿地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这些公共设施和绿地中的其他景点相互辉映,或互为借景,或独立成景,成为公园中或周边重要的人文景观,也成为绿地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绿树鲜花环绕中的博物馆对大众无疑更具有吸引力;而位于绿地中的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客观上也提升了绿地的使用功能和价值。
因此,在美国许多城市绿地建设中,特别是那些综合性公园绿地,这种混合使用的方式和布局得到了较多的实践和应用,也出现了不少成功的经典范例。
1.2.1 城市绿地与文化展览设施的混合旧金山市金门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也很受当地居民和游人的喜爱,使用率颇高。
其中,公园内的迪扬美术馆(De Young Museum)和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 Art Museum)、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以及网球场、马球场(Polo Fields)等文化体育设施,使金门公园在发挥生态游憩功能的基础上,兼具了文化教育、博览展示、体育健身等多元功能和价值。
不但使金门公园成为旧金山中心区不可或缺的城市“绿肺”,而且也成为大众享受文化、欣赏艺术、和普通的城市公园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实际上绿地下还拥有7层可供1 400辆汽车使用的地下停车场。
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不但增加了城市绿地,而且有效利用了公园的地下空间,满足原有用地社会停车的功能,成为在土地昂贵的商业中心区获得绿色空间较为成功的范例[1]。
这种增加城市绿地的思想和建设理念获得了无数殊荣,被誉为“完美的公园”,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
类似的这种建设实践中比较著名的还有旧金山联合广场(Union Square)和洛杉矶的潘兴广场(Pershing Square)。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停车库的收入还可以用作地上绿地的日常维护费用。
1.1.2 公路设施上建设城市绿地一般来说,当高速公路穿越城市后往往会影响公路两侧城市用地的沟通和联系,而通常的处理方式是采取道路立交和架设人行天桥等方式来解决两侧的交通联系。
但西雅图则采取了另一种巧妙的方式,其在高速公路上方建造了一片面积约为2hm 2(5英亩)的长方形公园绿地(Freeway Park),不但将由高速公路割裂的中央商务区和其邻近的商业用地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在建筑密集区创造了一片让人向往的绿洲[2]。
公园里流动的水景和瀑布,绿色的树木花草,带给人们清凉舒适的感觉,成为周边上班族和居民放松身心的休憩平台和联系沟通的绿色通道,特别深受两侧摩天大楼里的办公室人员的喜爱,成为他们午间休息的首选场所(图1)。
1.1.3 市政设施上建设城市绿地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些必需但景观形象却“不太讨人喜欢”的市政设施,那么将其建在地下或者半地下,在地面上建设城市绿地的方式不但很好地处理了这个矛盾,而且也有效地拓展了城市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