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 基础医学 系 组织胚胎学 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
《组织胚胎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组织胚胎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2 组织的定义和分类解释组织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基本组织和特殊组织的类型及功能第二章:细胞结构与功能2.1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2 细胞的代谢与分裂理解细胞代谢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第三章:组织形成与发育3.1 组织的形成探讨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了解细胞凋亡在组织形成中的作用3.2 组织的发育学习组织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调控机制第四章:基本组织类型4.1 上皮组织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4.2 结缔组织了解结缔组织的种类和功能4.3 肌肉组织学习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4.4 神经组织掌握神经组织的特点和功能第五章:器官与系统5.1 器官的概念和类型解释器官的概念和组成介绍不同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2 器官发育与疾病探讨器官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了解器官疾病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组织胚胎学教案》课件第六章:上皮组织6.1 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讨上皮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机制6.2 常见上皮组织类型学习不同类型的上皮组织,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立方上皮等第七章:结缔组织7.1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结缔组织的分类和特征探讨结缔组织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7.2 主要结缔组织类型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缔组织,如骨骼组织、血液、脂肪组织等第八章:肌肉组织8.1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学习肌肉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探讨肌肉组织的功能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8.2 肌肉组织的发育与调控了解肌肉组织的发育过程掌握肌肉组织生长的调控机制第九章:神经组织9.1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探讨神经组织的发育和再生机制9.2 神经冲动的传导与调节学习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第十章:器官与系统10.1 器官与系统的关系探讨器官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10.2 器官与系统疾病学习器官与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组织胚胎学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内分泌组织与器官11.1 内分泌组织与器官的概念解释内分泌组织与器官的概念和特征探讨内分泌组织与器官在机体中的作用11.2 主要内分泌腺体学习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垂体、胰岛等的结构和功能第十二章:生殖系统12.1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讨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生殖过程12.2 生殖系统疾病学习生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探讨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三章:消化系统13.1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消化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营养吸收中的作用13.2 消化系统疾病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四章:呼吸系统14.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讨呼吸系统在机体中的重要作用14.2 呼吸系统疾病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与血液15.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探讨心血管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15.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学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探讨血液疾病的分类和影响因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掌握各类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器官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组织与胚胎学教案教案标题:组织与胚胎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细胞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
3.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细胞组织类型以及胚胎发育的主要事件。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是如何组织成组织的。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组织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主体:3. 介绍细胞组织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4. 分别介绍每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
5.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它们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
6. 介绍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包括受精、分裂、胚胎层的形成和器官的发育等。
7. 利用图表或动画展示胚胎发育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关键事件和机制。
8. 引导学生思考胚胎发育与细胞组织的关系,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总结:9. 总结细胞组织和胚胎发育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10.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身体和周围环境,进一步探索和了解细胞组织和胚胎发育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2. 图表或动画展示胚胎发育的过程。
3. 相关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教学评估: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项目,来研究细胞组织或胚胎发育的某个方面。
2. 课堂小测:出示一些细胞组织或胚胎发育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辨认和描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细胞组织和胚胎发育的前沿领域和相关研究成果。
2. 提供更多实验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细胞组织或胚胎发育的实践探究。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他们提问和思考。
2.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组织胚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组织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1.2 组织胚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组织胚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组织胚胎学的重要发现和突破1.3 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组织胚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了解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技巧第二章:细胞学基础2.1 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2 细胞增殖与分化了解细胞增殖的方式和周期掌握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2.3 细胞信号传导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细胞信号传导的途径和作用机制第三章: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1 上皮组织了解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上皮组织的分类和特点3.2 结缔组织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结缔组织的分类和特点3.3 肌肉组织了解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肌肉组织的分类和特点3.4 神经组织了解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神经组织的分类和特点第四章:胚胎发育与胚层形成4.1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胚胎发育的阶段和特点掌握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4.2 胚层形成与器官发生了解胚层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掌握器官发生的机制和规律4.3 胚胎干细胞了解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和特点掌握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和前景第五章: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5.1 显微镜技术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的方法和技巧5.2 组织切片技术了解组织切片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掌握不同类型的组织切片制作方法5.3 胚胎染色技术了解胚胎染色原理和常用染色方法掌握胚胎染色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组织胚胎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上皮组织6.1 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上皮组织的种类及其在人体中的分布探讨上皮组织的功能及其在维持身体稳态中的作用6.2 常见上皮组织的形态特征通过图片展示几种典型的上皮组织结构分析不同上皮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适应性6.3 上皮组织的与更新讲解上皮组织的过程探讨上皮组织的更新机制第七章:结缔组织7.1 结缔组织的种类与功能介绍结缔组织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结缔组织在人体中的功能7.2 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详细解析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组成分析结缔组织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7.3 结缔组织的生物学功能讲解结缔组织在人体中的生物学功能探讨结缔组织在疾病中的作用第八章:肌肉组织8.1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肌肉组织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肌肉组织在人体运动中的功能8.2 肌肉组织的生理特性讲解肌肉组织的生理特性及其机制分析肌肉组织生理特性在运动中的作用8.3 肌肉组织的与发育讲解肌肉组织的过程探讨肌肉组织的发育机制第九章:神经组织9.1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神经组织的结构及其特点探讨神经组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9.2 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详细解析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分析神经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9.3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讲解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探讨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第十章:组织胚胎学实验实践10.1 实验材料与设备介绍组织胚胎学实验所需的材料与设备分析实验材料与设备的选择标准10.2 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讲解组织胚胎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探讨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0.3 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介绍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的关系《组织胚胎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内分泌组织11.1 内分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内分泌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内分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1.2 内分泌腺体介绍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及其分布探讨内分泌腺体的分泌调节和激素作用11.3 内分泌组织的临床意义分析内分泌组织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内分泌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二章:淋巴组织12.1 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淋巴组织的定义和组成掌握淋巴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2.2 淋巴器官介绍淋巴器官的种类及其功能探讨淋巴器官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2.3 淋巴组织的临床意义分析淋巴组织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三章:血液组织13.1 血液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血液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血液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3.2 血细胞的发生与成熟介绍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和分化探讨血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13.3 血液疾病的临床意义分析血液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四章:生殖组织14.1 生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生殖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生殖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4.2 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介绍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成熟探讨生殖器官成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14.3 生殖组织疾病的临床意义分析生殖组织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生殖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十五章:组织胚胎学实验操作与分析15.1 实验操作流程讲解组织胚胎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骤探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15.2 实验结果分析介绍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结缔组织的种类与功能、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是组织胚胎学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掌握。
《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背景与思政目标《组织胚胎学》作为生命医学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思政元素、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其思政内涵,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医德、扎实专业基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医学人才。
思政教学目标包括: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培养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观,以及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详细案例案例名称:从胚胎形成到医学伦理的探讨授课章节:胚胎发育过程及医学伦理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组织集体备课,明确授课思路,挖掘思政元素。
上传预习资料至学习平台,包括胚胎发育过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医学伦理案例。
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学委汇总后提交给教师。
2.课中实施:引入阶段:播放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短片,从《易经》、《黄帝内经》中关于生命起源的描述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和伟大。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受精卵的形成、胚胎发育过程,强调生命从单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生物体的奇妙旅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引入“受精卵到健康胚胎的形成”案例,说明这一过程中激烈的竞争和筛选,引导学生感恩赋予生命的父母,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
思政融入:通过“万婴之母”林巧稚医生的医者仁心案例,讲述其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高尚情操。
讨论“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分析该事件逾越科研和医学伦理道德底线的危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伦理观,明白医学发展应以人类福祉为出发点。
结合当前新冠疫情背景,讲述医务工作者知重负重、勇毅前行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医学伦理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讲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增强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总结提升:教师梳理本节课重点难点,答疑解惑。
第1章绪论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2、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分类2、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与各类上皮的结构授课内容第1章绪论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
二、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为碱性染料,能将细胞核染成蓝色,这种结构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可将细胞质染成淡红色,这种结构称嗜酸性,与两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结构称中性。
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有些结构需加入还原剂后才能显色,称嗜银性。
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
分析透射电镜图象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荧光屏上图像暗,称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核酸分子杂交、放射自显影等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织培养方法概要。
PAS阳性的含义。
观察组织切片时,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断面形态的关系。
镜下常用长度单位:镜下观察常用的计量单位为微米(µm)、纳米(nm),1微米=1000纳米(nm)。
第2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都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被覆上皮的分类根据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在单层上皮中,又可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为单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和假复层纤毛柱状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根据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复层柱状和变移三种。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次课)3学时(理论)一、教学内容1、绪论2、上皮组织二、重点与难点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分类三、具体内容1、绪论1.1、组织的概念1.2、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简史1.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1.3.1、固定组织的观察石腊切片法的一般程序H、E染色1.3.2、活细胞观察1.3.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1.3.4、胞和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1.4、样学习组织学胚胎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2、皮组织2.1、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特征:①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呈明显极性分布③无血管分布,神经未销丰富④具有多种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等功能。
分类:被覆上皮上皮组织腺上皮感觉上皮2.2、被覆上皮2.2.1、单层扁平上皮①特征②内皮和间皮两概念③功能与形态的联系2.2.2、单层立方上皮①形态②功能2.2.3、单层柱状上皮①形态②功能③杯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①形态②三种细胞柱状细胞基底细胞梭形细胞③功能2.2.5、复层扁平上皮①形态:注意基底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的特点②分布③功能2.2.6、变移上皮①膀胱变移上皮的特征②表面细胞,深层细胞和中层细胞各自特征③分布2.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2.3.1、上皮细胞游离面①细胞衣a、电镜形态:茸样物质b、主要化学成分:糖糙、粘蛋白多糖c、功能②微绒毛a、电镜形态:指状突起。
b、立镜形态:纹状缘、刷状缘c、微细结构d、功能e、终囊网的概念③纤毛a、形态b、功能2.3.2、上皮细胞侧面主要是四种连接①紧密连接②中间连接③桥粒闭锁堤和连接复合体概念④缝隙连接以上四种连接的各自特征及功能2.3.3、基底面①基膜:a、概念b、功能c、电镜结构基板网板②细胞膜内③半桥粒2.4、腺上皮腺上皮的概念腺体或腺的概念腺上皮的功能2.4.1、外分泌腺2.4.1.1、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分泌部:腺泡、腺腔导管部电镜结构2.4.1.2、外分泌腺的分类(参考)2.4.2、内分泌腺(参考)2.5、感觉上皮(参考)2.6、上皮的再生和修复(参考)四、参考用图谱P6 图:单层柱状上皮不同方位切面图P15 图:32~36P16 图:37、38P17 图:43、44、45P18 图:46、47、48P19 图:49、50、51、52、53、54 P20 图:20P21 整页图(第二次上课)3学时(理论)一、教学内容固有结缔组织轻骨组织骨组织二、重点及难点疏松结缔组织的基质、纤维及细胞骨组织的结构三、具体内容3.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分类①结缔组织的概念②一般特征a、形式多样:游走、固定等均有。
医学院 基础医学 系 病理学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教师及职称胡虎副教授授课内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学时数3学时授课方式 理论课上课学期2007-2008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 05级临床医学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变。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形态特征。
熟悉动脉充血的概念。
栓子运行方向。
了解局部出血的原因和后果,梗死的原因。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教学用*注明)*1. 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 肝,肺淤血的概念。
3. 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的概念和栓子运行方向,血栓,栓塞及后果。
4. 梗死的概念,原因和病变。
20分钟35分钟35分钟35分钟15分钟重点1. 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理学特点。
2.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 梗死的形态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血栓形成的参与步骤和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专业词汇要求congestion, hyperemia, nutmeg liver, congestive liver cirrhosis, hemorrhage, thrombosis, prostacyclin, t-PA, embolism, anemic infarction, edema教具准备CAI课件、模型复习思考题1. 试述栓子的运行规律。
3. 试述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
要求自学内容出血的形态学。
教材及参考书1.李甘地 主编 来茂德 副主编:病理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2.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7th. ed. By Kumar-V, Cotran-R and Robbins-SL, Saunders Press,2003.London.教学网站网址教师授课课件:10.17.121.151/病理学网络学习课件: 10.17.121.151/病理学/病理解剖学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注解充血和淤血一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这是一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四章肌组织目的要求:掌握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及其与肌收缩的关系;心肌的超微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一、骨骼肌(45分钟)二、心肌(30分钟)三、平滑肌(15分钟)重点: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
难点: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授课单位:组胚教研室备注教学内容第六章肌组织一、骨骼肌(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骨骼肌纤维一般呈细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短的仅数毫米,长的可超过10cm;直径为10~100μm。
一条骨骼肌纤维有多个甚至几百个椭圆形的细胞核,位于细胞周缘,靠近肌膜。
细胞核染色质少,核仁明显。
肌浆内含有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纤细,直径1~2nm。
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许多相间排列的明带和暗带,相邻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整齐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整条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在普通染色的标本上,明带着色浅称I带,暗带着色深称A带。
在暗带中有一浅染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较深的M线,在明带中部有一条较深的细线,称Z线。
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称肌节,一个肌节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和与A带相邻的两个1/2 I 带,长约2~2.5μm。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徽结构1.肌原纤维在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由许多细而密的平行排列的粗、细两种肌丝所组成。
(1)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所构成,称肌球蛋白肌丝,位于A带中,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
(2)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所构成,称肌动蛋白肌丝,它起自Z线,位于I 带并伸向A带中。
当肌纤维收缩时,粗肌丝牵拉细肌丝,细肌丝向A带中的H带方向滑行,使I 带和H带宽度同步缩窄,所以肌节也随之缩短;当肌纤维舒张时,肌节伸长,相邻两Z线间距增大,I 带和H带相应地增宽;A带宽度在舒缩时均不改变。
2.肌膜与横小管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小管,称为横小管,又称T小管。
组织胚胎学教案范文教案:胚胎学教学目标:1.理解胚胎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掌握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对环境的敏感性。
3.了解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胚胎学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2.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胚胎发育期间的主要器官形成与功能发育。
4.胚胎的环境敏感性及其意义。
5.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 胚胎学的定义与发展历史(20分钟)介绍胚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重点强调胚胎学对于生物科学的贡献和医学的重要性。
Step 2: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30分钟)讲解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子受精、胚胎分裂和组织器官形成等阶段,并介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如基因表达调控和信号转导。
Step 3: 胚胎发育期间的器官形成与功能发育(30分钟)讲解胚胎发育期间主要器官的形成和功能发育,例如心脏、大脑和肾脏等器官。
Step 4: 胚胎的环境敏感性及其意义(20分钟)探讨胚胎对环境的敏感性,介绍胚胎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可能结果,并强调胚胎环境敏感性对于人类发育和健康的重要性。
Step 5: 胚胎学的应用(30分钟)介绍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生殖医学、干细胞研究和胚胎毒理学等方面。
Step 6: 实验演示(3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或探究胚胎对不同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胚胎样本和相关实验器材。
Step 7: 小组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胚胎学的应用和意义,并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
教学资源: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实验材料和器材。
1.王岐山,陈步友.胚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2. David L. Denning. 胚胎发育及其应用[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2、了解常用研究技术,如H.E.染色法、PAS反应;3、了解组织胚胎学的新知识新进展;二、教学重点:重点:1、H.E.染色法;2、常用的单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1、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本课程学习内容,目的要求与学习方法;2、联系原有的细胞学知识,引伸组织学概念,强调细胞学有关知识的重要性。
四、思考题:1、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有那些?2、细胞与组织的关系?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三版刘贤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组织学与胚胎学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参考资料:1、组织学与胚胎学进展续集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组织学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组织学彩色图谱郭志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现代组织学成令忠等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5、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六、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
细胞(cell)是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的构成基础。
不同的细胞有各自的亚细胞结构(也称超微结构)特点。
组织学不仅使人们能深入了解自身的结构,也是生理学和病理学的重要基础。
二、常用的组织学技术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的基本程序为:取材、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最常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嗜碱性和嗜酸性;若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则称中性。
2.电镜技术①透射电镜术:用戊二醛与锇酸两次固定,脱水后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后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电子染色。
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目的要求: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组成、结构和功能。
熟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和功能。
了解结缔组织的起源、分布、结构特征、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一、疏松结缔组织(60 分钟)二、脂肪组织(15 分钟)三、网状组织(10 分钟)四、致密结缔组织(15 分钟)重点: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组成、结构和功能。
难点:分子筛的构成。
授课单位: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学内容第三章固有结缔组织60/、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结构疏松,类似蜂窝,故又称蜂窝组织,临床所说的蜂窝织炎,指的是这种组织的炎症,疏松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很广,常见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及器官内部,其结构特点是纤维排列松散,基质含量较多。
疏松结缔组织具有连接、防御、保护、营养和创伤修复等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一)纤维1.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数量最多,新鲜时呈乳白色,故又称白纤维。
纤维粗细不等,直径1〜12pm, HE染色片上呈粉红色,胶原纤维常被粘合在一起构成胶原纤维束,粗细不等,呈波浪形,互相交织分布,电镜下可见它是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由于构成胶原原纤维的蛋白分子呈规律性错位排列,形成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致使胶原纤维也显横纹,胶原纤维由胶原蛋白构成。
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较差,胶原纤维是使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作用的物质基础。
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纤维,HE染色片上,染成浅红色,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别,用特殊染色方法可以显示。
弹性纤维常分支交织成网。
弹性纤维由均质状的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束组成,弹性纤维韧性差,弹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会逐渐减弱。
3.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纤维细短而分支较多,常相互交织成网,HE染色片上不易着色,故不能分辨,电镜下,可见类似胶原纤维的周期性横纹,一般认为它是胶原纤维的幼稚阶段,用每条纤维表面都含有较多的酸性蛋白多糖,所以,银染色法很容易使它染成黑色,故又你嗜银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