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11年江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修改:“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解析: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修改:“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修改: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修改:“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解析:从历年的病句命题来看,今年的病句都“病”得有特征,因而相对而言,就很容易判断。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高考复习。
越是高考冲刺阶段越是高三学生查漏补缺的黄金时机,别人不学了,你还在努力的学习,那么你的成绩肯定比别人要好。
高考宝典特地精编了历年一些高考复习资料。
这些高三复习资料都是一些经典高考试题,这些题经典,特别适合冲刺阶段使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答案及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答案:A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 励精图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公布试题结构微调2011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公布试题结构微调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1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作为江苏2011年50万考生的备考“圣经”,高考考试说明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1(江苏卷)说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以及《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1(选修科目)说明》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及物理、化学、生物6科。
高考江苏卷试题结构微调在公布的考试说明中,语、数、外三科最为引人瞩目,因为根据江苏2011年高考规则,这三科是按照分数计算成绩,而其他科目都是按照等级来作为评价标准。
记者细细核对2011年三科说明与2010年的考试说明,发现在试卷结构方面,变化非常有限。
数学、外语基本上延续了去年的试卷格局,仅在具体措辞上有所变化。
例如,外语科目中,在考试内容要求方面,2010年的阅读第七小点指出,“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而在2011年的阅读第七小点中,则是“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关键词语转换”;再如在2010年的书面表达要求中,提出“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使用英语语法和词汇”,而在2011年的书面表达要求中,提出“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使用英语语法,选用恰当的词汇”。
此外,2011年的英语新增词汇比去年的164个有所减少,大约在100个。
2011年的数学科目在结构上没有很大的变化。
必做题部分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
其中填空题14小题,约占70分;解答题6小题,约占90分。
附加题部分由解答题组成,共6题。
其中,必做题两小题,考查选修系列2(不含选修系列1)中的内容;选做题共4小题,依次考查选修系列4中4-1、4-2、4-4、4-5这4个专题的内容,考生只须从中选两个小题作答。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试题难易比例方面:必做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大致为4:4:2;附加题部分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大致为5:4:1。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主要内容江苏省兴化中学戎文建2010-12-13 12月9-11日,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在南京华江饭店召开,张光芒、朱芒芒、王奎礼、喻旭初、吴锦等江苏高考研究和命题专家对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的说明和复习备考的工作一一作了报告,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一、今年考试说明的最大变化最实质性的是“考试形式即试卷结构”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和分数分配的变化上,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择题”,全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从既往的23分调整为20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由过去的15分调整为18分。
吴锦教授指出,调整的最明显导向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后面的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同等重要,都要重视。
二、考试说明的其他变化(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
新的考试说明说“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这一表述不仅理顺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和地方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也明确的告诉我们江苏高考语文的命题将进一步地与新课改精神紧密地联系,深化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将努力地做到“教学”与“评价”的连贯与统一。
(二)“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
在“F探究”层级,增加了“有创新”这三个字。
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层面的考查要求,这对考生的要求提高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
1、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里特别增加了“访谈”这一类。
2、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
这两者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前者是我们过去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块,后者则可能是在既往考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地影响了考生作文得分的问题;(四)“加考内容”部分“材料阅读”题在“要点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这一新的要求。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满,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 )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答案:A 。
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励精图治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B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 解析:A “不断改善”和“切实保障”不合逻辑;C “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它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评卷专家组
1.平稳为主,稳中有变
整个试卷来看,题型没有多少变化,基本延续去年的题型,非常平稳。
考点和考试内容,都有变化。
(1)语知的考查,去年考的是语音和成语,今年仅考查成语中文字的使用,难度降低。
(2)自2004年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人物传记,或与人物传记类似。
今年的选文浅近,考点明确,难度较之去年持平。
(3)诗词鉴赏题今年选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语言浅显,诗意显豁,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2.关注生活,贴近时代
(1)整份试卷没有直接出现时事性题目,但试卷多处涉及当下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
语言运用题围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网页写按语,25个字是网页标题的字数限制,题目既有现实意义,又与当下网络语言使用相合,颇有匠心。
(2)成语中的错别字选用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咳不容缓”,也是对现实语言现象的关注。
(3)概括题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日本的地震海啸,但给出的材料与地震海啸有关,既关注了生活,也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3.作文立意较好,容易入手
“拒绝平庸”,命题立意较好。
要求考生在平凡、平庸之间进行区别,引导人们在平凡人生之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作文时,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平庸”的概念,从而在“拒绝平庸”的题旨下,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
由于“拒绝平庸”本身是一个较为通行的观念,所以,考生在立意上还是容易入手的。
这个题目,也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体现在:一、考生要较好地把握“平庸”、“平凡”这两个概念。
二、这个命题要写出新意,有一定的难度。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答案:A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励精图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A解析:B应为“重要的是包含了对人……”;C“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它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具体解答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精美绝伦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修改:“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解析: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状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动身,运用此招,应当有必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A.不断改善并实在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进步国民的华蜜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的。
修改:“改善并实在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实在改善民生”,“进一步进步国民的华蜜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当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结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工程最多的国家,这一成果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获得的。
修改:句式杂糅,去掉“获得的”或“靠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竞赛将于7月1日实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指导也将登台参与竞赛。
修改:“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指导”有歧义。
解析:从历年的病句命题来看,今年的病句都“病”得有特征,因此相对而言,就很简洁推断。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觉,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更,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考试说明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评卷专家组
1.平稳为主,稳中有变
整个试卷来看,题型没有多少变化,基本延续去年的题型,非常平稳。
考点和考试内容,都有变化。
(1)语知的考查,去年考的是语音和成语,今年仅考查成语中文字的使用,难度降低。
(2)自2004年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人物传记,或与人物传记类似。
今年的选文浅近,考点明确,难度较之去年持平。
(3)诗词鉴赏题今年选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语言浅显,诗意显豁,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2.关注生活,贴近时代
(1)整份试卷没有直接出现时事性题目,但试卷多处涉及当下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
语言运用题围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网页写按语,25个字是网页标题的字数限制,题目既有现实意义,又与当下网络语言使用相合,颇有匠心。
(2)成语中的错别字选用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咳不容缓”,也是对现实语言现象的关注。
(3)概括题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日本的地震海啸,但给出的材料与地震海啸有关,既关注了生活,也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3.作文立意较好,容易入手
“拒绝平庸”,命题立意较好。
要求考生在平凡、平庸之间进行区别,引导人们在平凡人生之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作文时,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平庸”的概念,从而在“拒绝平庸”的题旨下,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
由于“拒绝平庸”本身是一个较为通行的观念,所以,考生在立意上还是容易入手的。
这个题目,也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体现在:一、考生要较好地把握“平庸”、“平凡”这两个概念。
二、这个命题要写出新意,有一定的难度。
2011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读——兼谈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措施赣州一中黄运华一、(2010-2011)《考试说明》比较解读2011年,江西高考将步入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届高考,因此,各方对“游戏规则”《考试说明》的关注较往年有较大的不同。
从最近出台的《2011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来看,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较之2010依旧体现了高考的平稳性和连续性。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考试说明》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变。
下面结合2010年《考试说明》对2011年《考试说明》的明显变化归纳如下:(一)考试性质不变,命题指导思想微调考试性质仍定义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命题指导思想仍坚持“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只是提法上改为“回归教材,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表达更严谨,把“回归教材”放在第一位,更加强调了教材在应考中的作用。
(二)考试能力要求新增一个层级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探究”是新增的能力层级,目的是适应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分别如下: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2011年高考说明解读令千万考生及家长瞩目的2011《高考说明》业已出炉,按照校领导指示,日前我们教科室组织了六安一中高三一线的各科部分优秀教师认真研究了2011《高考说明》,并带来了他们深入独特的解读,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启迪。
他们是高级教师:解正宝、王绍锋、李梅、姚新潮、刘杰、何传如、杨明国、熊宗成、聂勇。
据参加过安徽高考说明修订及评分细则制定的特级教师、教科室主任杨永明老师建议,广大师生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埋头拉车,而是抬头看路。
希望广大师生抓紧全面研究考纲、仔细吃透考纲、真正把握考纲。
尤其要了解各科的整体框架,特别注意今年的微调动态,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复习迎考策略,努力提高第三轮复习应考的效率。
在最后两个月里,大家只要方向对头,每天都是机会,每天都能创造奇迹,每天都能改变自己。
这也是我校2011高考再创辉煌的重要途径。
希望广大师生认真阅读这批稿件,从中汲取所需的知识。
教科室2010.3.12数学注重基础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六安一中高级教师王绍锋2011年的安徽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公布于世,通过与去年考纲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今年安徽考试说明的主基调是“总体稳定,局部微调,逐步完善,日趋科学”,因而基本对策也应是注重基础,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一、总体感觉2011年安徽考试说明基本内容未变,仍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形式、题型示例部分,与去年比较,只删除了个别考点,题型示例部分做了调整。
由此可见,2011年高考命题仍坚持稳定发展,坚持对基础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坚持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考查的基本原则未变,应该说这既符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实现中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变化情况与2010年比较:文科数学,只是作了一处变动,在考试范围中删减了的“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理科数学,在考试内容和范围中删减了“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这一要求;文理科对必修3中的“几何概型”都没有提及,这一情况也比较少见;另外文理科也都没有增加新的考试内容。
吴锦12月20日于徐州解读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第一部分一、考试说明的重要性1.是我们高三复习迎考的依据,即在内容、题型、结构、分值方面做出了规定。
2.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二、考试说明的不做大的方面的修改1.依据国家考试大纲制定本次考试说明,不需要大改。
2.考虑高考的稳定性,也考虑了社会的稳定性。
3.语文位于第一场考试,如果改动过大,势必会影响后面的考试。
4.本考试说明可操作性很强,不需要大改。
所以,2010年和2011年考试说明基本一致。
三、考试说明的改动部分1.现代文的论述类、实用类由15分改为18分,恢复到08年的分值。
2.题型,去掉选择题,改为三道主观题。
3.文学类文本的分值由23分降至20分。
(现代文不适合出主观题)4.各个题型应地位一致,不应在分值上差距太多。
故此,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这三类文本应一视同仁。
但客观上讲,在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这样的变动使得考查难度上升了一些。
因为考生应对选择题较为容易,而且在应对主观题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来组织答案。
不过从命题上来看,11年的高考,小阅读的第一题应简单一些,以便考生适应第一年考查。
四、高三复习现状及建议1.在复习迎考中,不能单纯做模拟题,应兼顾教学,而当下不少学校中实行的确实3年高中,一年迎考,必修五个模块所用时间应为1.25,而选修的课程开设不足,远低于1.75。
2.选修中的专题教学,散文,小说,论述类,实用类,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专题,按照教学的模式进行,可以做部分的调整。
3.认真阅读考试说明,重视读写能力,一手拿课程标准,一手拿考试说明(把课程标准具体化了)。
4.课程标准中特别是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以及对应题型得分低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包含如下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思想内容,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作品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强调学生的感悟作用,提倡互动——合作,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主动思考、学习意识。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券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答案】A【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解析】 B.胜券在握 C.相形见绌 D.刻不容缓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 A.应先保障民生,再改善民生。
C.“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
D.“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评卷专家组
1.平稳为主,稳中有变
整个试卷来看,题型没有多少变化,基本延续去年的题型,非常平稳。
考点和考试内容,都有变化。
(1)语知的考查,去年考的是语音和成语,今年仅考查成语中文字的使用,难度降低。
(2)自2004年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人物传记,或与人物传记类似。
今年的选文浅近,考点明确,难度较之去年持平。
(3)诗词鉴赏题今年选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语言浅显,诗意显豁,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2.关注生活,贴近时代
(1)整份试卷没有直接出现时事性题目,但试卷多处涉及当下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
语言运用题围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网页写按语,25个字是网页标题的字数限制,题目既有现实意义,又与当下网络语言使用相合,颇有匠心。
(2)成语中的错别字选用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咳不容缓”,也是对现实语言现象的关注。
(3)概括题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日本的地震海啸,但给出的材料与地震海啸有关,既关注了生活,也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3.作文立意较好,容易入手
“拒绝平庸”,命题立意较好。
要求考生在平凡、平庸之间进行区别,引导人们在平凡人生之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作文时,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平庸”的概念,从而在“拒绝平庸”的题旨下,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
由于“拒绝平庸”本身是一个较为通行的观念,所以,考生在立意上还是容易入手的。
这个题目,也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体现在:一、考生要较好地把握“平庸”、“平凡”这两个概念。
二、这个命题要写出新意,有一定的难度。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江苏省高考语文评卷专家组
1.平稳为主,稳中有变
整个试卷来看,题型没有多少变化,基本延续去年的题型,非常平稳。
考点和考试内容,都有变化。
(1)语知的考查,去年考的是语音和成语,今年仅考查成语中文字的使用,难度降低。
(2)自2004年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人物传记,或与人物传记类似。
今年的选文浅近,考点明确,难度较之去年持平。
(3)诗词鉴赏题今年选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语言浅显,诗意显豁,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2.关注生活,贴近时代
(1)整份试卷没有直接出现时事性题目,但试卷多处涉及当下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
语言运用题围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网页写按语,25个字是网页标题的字数限制,题目既有现实意义,又与当下网络语言使用相合,颇有匠心。
(2)成语中的错别字选用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咳不容缓”,也是对现实语言现象的关注。
(3)概括题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日本的地震海啸,但给出的材料与地震海啸有关,既关注了生活,也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
3.作文立意较好,容易入手
“拒绝平庸”,命题立意较好。
要求考生在平凡、平庸之间进行区别,引导人们在平凡人生之中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作文时,需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平庸”的概念,从而在“拒绝平庸”的题旨下,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
由于“拒绝平庸”本身是一个较为通行的观念,所以,考生在立意上还是容易入手的。
这个题目,也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体现在:一、考生要较好地把握“平庸”、“平凡”这两个概念。
二、这个命题要写出新意,有一定的难度。
. . 。
. .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主要内容
江苏省兴化中学戎文建
2010-12-13 12月9-11日,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在南京华江饭店召开,张光芒、朱芒芒、王奎礼、喻旭初、吴锦等江苏高考研究和命题专家对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的说明和复习备考的工作一一作了报告,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今年考试说明的最大变化
最实质性的是“考试形式即试卷结构”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和分数分配的变化上,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择题”,全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从既往的23分调整为20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由过去的15分调整为18分。
吴锦教授指出,调整的最明显导向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后面的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同等重要,都要重视。
二、考试说明的其他变化
(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
新的考试说明说“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这一表述不仅理顺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和地方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也明确的告诉我们江苏高考语文的命题将进一步地与新课改精神紧密地联系,深化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将努力地做到“教学”与“评价”的连贯与统一。
(二)“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
在“F探究”层级,增加了“有创新”这三个字。
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层面的考查要求,这对考生的要求提高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
1、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里特别增加了“访谈”这一类。
2、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
这两者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前者是我们过去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块,后者则可能是在既往考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地影响了考生作文得分的问题;
(四)“加考内容”部分“材料阅读”题在“要点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这一新的要求。
这一增加提高了对文科生阅读的要求。
因为文理科分科划线,使得语文加试的学生得分不要与数学加试得分相平衡。
在这一块的命题上,命题者现在完全放得开手脚。
三、复习备考的主要收获和建议
(一)语言文字应用部分
1.重点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反复训练,逐一过堂,特别要关注中下层面的学生。
2.教师要总结常见题型的做题方法和注意点,把该讲的讲透,不能一味题海战役。
(二)文言文阅读部分
1.选材已突破了“二十四史”,平时训练题,不能太单一。
2.三道选择题得分总体较高,要多关注翻译题的训练。
(三)古诗词鉴赏
1.总体得分较低,上升空间较大,做诗词鉴赏题时,要多挖掘,不宜局限于做题,要让学生读懂,领会。
2.对诗词情感的准确把握是重点,高考题分析得较细。
3.重视文本,归纳题型,规范答题。
(四)现代文阅读
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学生不好好读文章就匆忙答题;二是学生读不清题目,抓不住关键信息,特别是限制语;三是答题不规范,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利于得分。
(五)作文
吴锦教授强调了以下几点:
1.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2.力避主流,有能力就创新;
3.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4.深入考虑,清楚表达;
5. 文体意识要强;
6.重视议论文,这是世界主流;
7. 不要用文言文写;
8.作文要按学生作文水平分类辅导。
喻旭初强调,作文要在四个点上下功夫,一是审题训练,二是文体训练,三是立意训练,四是思路训练。
通过逐点训练,确保学生在写前心中有数:“写什么”落到实处,“怎样写”精心谋划,“为什么写”深入挖掘。
力求在作文得分上更上一层楼。
(六)加试题
1.文言文阅读要重点训练文言断句,选材以议论类为主。
2.名著阅读的题目较为简易,不要复习得太难。
王奎礼说,变化无疑是告诉我们,2011年,在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语文高考要更多地考虑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质的要求。
那么,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质的要求是什么呢?考试说明上提及的所有能力要求都是,除此而外,我们以为考生们更要注意自己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重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与写作训练。
总之,考试说明也许是年年在变,又年年没变。
变的只是“量”;不变的是“质”,就是以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为主。
高三语文复习应该扎扎实实地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样,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永远掌握高考语文复习的主动权。
(戎文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