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优秀5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学方法: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一. 教材分析《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
本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告诉我们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教材安排这篇诗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有时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未能深入体会到诗歌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同时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主题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歌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七年级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理解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暂时的,鼓励学生保持乐观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4. 应用与拓展: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朗读并背诵诗歌。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意义。
2.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情感体验的教学氛围。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对生活中困难挫折的应对能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精选9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要求:1.反复诵读,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三)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五)精要讲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
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八)当堂检测: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抽同学背,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1.课后补充练习。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学内容: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歌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2023_2024学年部编人教七下语文第五单元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一. 教材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会遇到挫折,但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本诗的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又能给学生以启示,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一方面有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了解普希金的相关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诗中的情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中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内容,了解普希金的生平事迹。
2.学生准备:预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询问学生对普希金的了解,以及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诗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研讨,理解诗的内容。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课之前,我想请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生活欺骗过你吗?【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由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然后引入课文】二、诗人简介俄国诗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三、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注意节拍1、请一位朗读能力一般和较好的同学对比朗读,得出朗读要注意节拍。
2、教师将划分好节拍和重音的诗歌打在屏幕上,全班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研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一下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个题目有何寓意?(明确: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难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人教版七年级课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背景及主旨内容。
2.能掌握文中的一些高频词汇和句型,并通过相关练习加深记忆。
3.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背景和主旨。
2.掌握高频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视听法4.课外辅导四、教学准备:1.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文章相关的资料及课本2.小组讨论时用到的黑板、笔等3.视听材料及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不公平的事情,事后又是怎样解决的?”2.在让学生自由回答后,引出今天主要讲授的文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询问学生对这篇文章是否有过接触和了解。
二、阅读文章1.阅读文章。
2.回答老师提问和学生之间互问。
3.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高频词汇和句型课文中的高频词汇:1.欺骗:deceive2.失败:failure3.挫折:setback4.困境:predicament常用句型:1.不要轻易放弃,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惊喜。
2.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不怕失败。
3.生活中并非都是美好的事情,我们需要从挫折中学习并成长。
三、小组讨论1.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章内容,提炼出文章中的主旨。
2.进行整合讨论,在全班面前展示每组讨论出的点。
四、视听环节1.播放课外资料并询问学生意见。
2.根据课外资料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自我心态调整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进一步探讨学生对于自我心态的构建和整合。
五、课后辅导1.下发家庭作业,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回去自行思考和探讨,并在下次课堂反馈。
2.老师关注每位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对于学生作出的努力给与鼓励和表扬。
六、思考与反思在这堂课所教授的学习宝贵经验和技巧方面,我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和视听环节以及课后辅导等形式,学生不仅仅只是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开阔了思路和思维,更加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七年级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诗句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2. 通过诗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好景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美好和值得珍惜的地方。
引出课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让学生进行背诵,帮助记忆和理解课文。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景物和情感,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来描绘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并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面对困难的方式。
鼓励学生保持乐观和坚强的意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生也能够通过诗句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0分钟)教师推荐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风格相近的诗歌,如普希金的其他诗作或同主题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2)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3)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3)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普希金的生平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3)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2)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5. 情感教育:(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保持乐观的心态;(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享;(2)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实践。
2. 作业评价:(1)诗歌背诵和理解;(2)诗歌鉴赏和分析。
3. 综合评价:(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参考资料:普希金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指南等;3. 多媒体设备:课件、音乐、视频等。
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寓意的研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诗歌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普希金及其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生活”、“欺骗”等。
(2)引导学生理解意象背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思想和个人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初一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哲理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希望传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分析作者语言表达的深意;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准确、简洁、流畅地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的全文理解和词汇的掌握;2.教学难点:本课中的典型句式和意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授课计划、板书笔、课本;2.学生:笔、纸。
四、教学过程A、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一幅图片来导入本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B、理解篇章1.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分析文本,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传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3.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通过讨论,进行篇章解析和思考。
C、重点难点讲解针对全文阅读和词汇掌握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难点讲解。
D、典型句式分析1.给学生谈谈作者在本文中采用的典型句式有哪些;2.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句式搭配的特点和运用。
E、意象分析1.通过分析本文中的意象,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主题思想;2.启发学生用意象分析的方式来解读文本。
F、写作实践通过课内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
G、总结提高通过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并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五、课后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一篇短文。
主题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或“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的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时1课型
教学目标⏹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学情分析
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自觉性差,不爱背诵,品味语言的能力
较低。
学法指导思考、讨论、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
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走近作者1.(出示课件1)在我们的学习和生
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你是怎样对待的?
2.(出示课件2)
1.怎样阅读诗歌?
2.小结(出示课件3)
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背诵诗歌
1.你知道普希金吗?
2.小结(出示课件5—9):亚历山
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
1、思考
2、发言
1.思考
2.小组交流
3.发言
1.小组交流
2.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说法不一
c
学生不太了解作者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品味语言感悟诗意六.问题探究
七.背一背、写一写人、小说家;
3.此诗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吗?(出
示课件10)
1.范读(出示课件11—13)
2.题目“生活欺骗”啥意思?(出
示课件14—15)
3.理清结构(出示课件16—17)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出示
课件18)
1.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出示
课件19)
2.怎样理解“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
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
临”。
?(出示课件20)
3.怎样理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
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
成为亲切的怀恋”?(出示课件21)
1.问题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
给了你怎样的叮嘱?(出示课件22)
2.问题二、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
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
人?(出示课件23)
1.看谁背得快
2.看谁默写好
3.仿写句子(课件25,26)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认识生字词
2.自读、个别读、齐读
3.思考、小组交流、发
言
1.思考
2.小组交流
3.发言
4.有感情朗读
1.思考
2.小组交流
3.发言
1.自己读背
有学生朗读不好
一些学生感悟诗句不
到位
部分学生背写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