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运算
- 格式:docx
- 大小:19.96 KB
- 文档页数:4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的乘积的顺序不影响结果,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的乘积可以根据不同的顺序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分配律是指乘法可以分配到加法运算中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整数a、b、c来说,有以下的乘法关系:
1.交换律:a × b = b × a
2.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3.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上述三个基本乘法运算法则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
掌握这些基本法则,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数学计算和推理。
- 1 -。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一、交换律:①加法:A+B+C=A+C+B 例子:9+6+1=9+1+6②减法:A-B-C=A-C-B 例子:15-9-5=15-5-9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④除法:A÷B÷C=A÷C÷B 例子:6÷2÷3=6÷3÷2二、结合律:①加法:A+B+C=A+(B+C)例子:6+9+1=6+(9+1)②减法:A-B-C=A-(B+C)例子:15-1-4=15-(1+4)③结合律:A×B×C=A×(B×C)例子:9×5×2=9×(5×2)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三、分配律:①乘法:A×(B+C)=A×B+A×C例子:5×(6+8)=5×6+5×8A×B+A×C=A×(B+C)5×17+5×3=5×(17+3)A×(B-C)=A×B-A×C例子:5×(8-6)=5×8-5×6A×B-A×C=A×(B-C)5×24-5×4=5×(24-4)②除法::(A+B)÷C=A÷C+B÷C 例子:(9+6)÷3=9÷3+6÷3A÷C+B÷C=(A+B)÷C 例子:9÷3+6÷3=(9+6)÷3(A-B)÷C=A÷C-B÷C 例子:(9-6)÷3=9÷3-6÷3A÷C-B÷C=(A-B)÷C 例子:9÷3-6÷3=(9-6)÷3四、去括号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A+(B+C)=A+B+C 例子:9+(2+1)=9+2+1A+(B-C)=A+B-C 例子:9+(2-1)=9+2-1②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 例子:9-(5-1)=9-5+1A-(B+C)=A-B-C 9-(1+8)=9-1-8③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A×(B×C)=A×B×C例子:3×(2×6)=3×2×6A×(B÷C)=A×B÷C 3×(6÷2)=3×6÷2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A÷(B×C)=A÷B÷C 例子:12÷(2×6)=12÷2÷6 A÷(B÷C)=A÷B×C12÷(6÷2)=12÷6×2。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被视为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涉及到数值的相乘和相乘的顺序。
在乘法的运算规则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分别是交换律和结合律。
1. 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其顺序无关。
换句话说,任意两个数的乘积是相同的,无论它们的位置如何。
这个概念可以用如下的式子来表示:a *b = b * a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乘以b的结果与b乘以a的结果相同。
无论a和b是整数、分数还是负数,交换律都成立。
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在购买商品时,乘法的交换律可以让我们无论选取哪个商品作为第一个进行计算,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个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
2. 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是指,在多个数相乘的情况下,无论怎样改变数的顺序,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以三个数相乘为例,结合律可以用如下的式子来表示:(a * b) * c = a * (b * c)换言之,无论先计算a和b的乘积,还是先计算b和c的乘积,最终再与a相乘,结果都是相同的。
结合律在代数运算中经常被用到,特别是在计算多项式的乘法时。
通过合理地应用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结合律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庭采购时,可以先计算两个商店的商品价格乘积,然后再将结果与第三个商店的商品价格相乘,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结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基本的乘法性质。
通过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在数学运算中更加灵活地处理乘法,并且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两个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有广泛的应用。
引用名言:数学是一种精确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爱因斯坦总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为数学乘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了解和熟练运用这两个性质可以在数学运算和实际问题中提高效率,并得到准确的结果。
无论是在学习数学还是解决日常问题中,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不可或缺的。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学习内容:第六单元第60~61页例3、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5题。
学习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导学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习过程一、沟通学习1、复习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效得为接下来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铺垫。
2、设疑引入在下列圆圈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5○8=8○5 (2○3)○5=2○(3○5)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加号,也可以都填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如果填乘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呢?(1)能根据加法中所学到的知识,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吗?(板书)(2)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些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猜测乘法中是否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自学】自学要求:列出算式。
自学形式:自学尝试。
【互学】互学内容(1)交流题目条件和问题。
(2)讨论列式依据。
互学方法:指着图,相互说一说,比划一下。
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展学】【台下展学】展学表达:1.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就是已知每组5人,3组有多少人,用乘法计算。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公式(a*b)*c=a*(b*c)也就是说,无论是先计算a、b相乘再和c相乘,还是先计算b、c相乘再和a相乘,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更多个数的相乘。
乘法分配律是指在进行加、减运算后再进行乘法运算时,乘法运算可以先对每个加、减项进行乘法运算,再将结果相加。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a*c(a+b)*c=a*c+b*c也就是说,可以先将b和c分别与a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也可以先将a和b相加,再与c相乘,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乘法交换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个数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两个数a、b,有:a*b=b*a也就是说,无论是先将a与b相乘,还是先将b与a相乘,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三个公式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了便利。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公式的应用。
例子1:乘法结合律假设有三个数a=2,b=3,c=4,我们来验证乘法结合律。
左边:(a*b)*c=(2*3)*4=6*4=24右边:a*(b*c)=2*(3*4)=2*12=24可见,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24,乘法结合律成立。
例子2:乘法分配律假设有三个数a=2,b=3,c=4,我们来验证乘法分配律。
左边:a*(b+c)=2*(3+4)=2*7=14右边:a*b+a*c=2*3+2*4=6+8=14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14,乘法分配律成立。
例子3:乘法交换律假设有两个数a=2,b=3,我们来验证乘法交换律。
左边:a*b=2*3=6右边:b*a=3*2=6左右两边的结果都是6,乘法交换律成立。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简化计算,提高效率。
总结起来,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基本的数学规律,它们在代数运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计算和问题求解。
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运算,很多人在学习乘法的时候都会遇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
乘法交换律表明了在乘法中,交换相乘的因数不会改变乘积的结果;而乘法结合律则指出在进行多个数的乘法时,无论括号如何分组,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证明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乘法交换律的含义和证明1.1 含义乘法交换律的含义是指在两个数相乘时,交换相乘的顺序不会改变其乘积的结果。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都有a乘以b等于b乘以a,即a * b = b * a。
1.2 证明要证明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基础步骤:取a为1,b为任意实数。
则1 * b = b,而b * 1 = b。
由此可见,基础步骤成立。
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命题a * n = n * a成立。
归纳步骤:我们需要证明对于n+1,命题也成立。
即证明a * (n+1) = (n+1) * a。
根据归纳假设,我们可以得出a * n = n * a成立。
那么(a * n) + a = (n * a) + a也成立。
化简得到a * (n+1) = (n+1) * a。
由此可见,根据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乘法交换律得到了证明。
二、乘法结合律的含义和证明2.1 含义乘法结合律指的是,在进行多个数的乘法时,无论括号如何分组,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都有(a * b) * c = a * (b * c)。
2.2 证明为了证明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分配律的性质进行证明。
假设任意的实数a、b和c,我们需要证明(a * b) * c = a * (b * c)。
首先,我们展开左边的式子,得到(a * b) * c = (a * b) + (a * c)。
然后,我们再展开右边的式子,得到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a×b=b×a例子1:简化计算:3×4×5×2利用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3×4×5×2=2×3×4×5然后,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3=66×4=2424×5=120所以,3×4×5×2=120乘法结合律是指,在三个乘数相乘的运算中,可以先任意两个乘数相乘,再将积与第三个乘数相乘,结果不变。
即一个运算式的结果不受乘数结合顺序的影响。
数学表达式形式如下:(a×b)×c=a×(b×c)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当我们遇到一个有多个乘法运算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优先计算其中的部分乘法运算,以简化整个表达式的计算。
下面是一个示例:例子2:简化计算:(2×3)×(4×5)根据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将表达式简化为:(2×3)×(4×5)=2×(3×(4×5))然后,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3×4=1212×5=602×60=120所以,(2×3)×(4×5)=120例子3:简化计算:(2×3)×(4×5)×(6×7)×(8×9)首先,按照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将乘法表达式任意分组:(2×3)×(4×5)×(6×7)×(8×9)=((2×3)×(4×5))×((6×7)×(8×9))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2×3)×(4×5))×((6×7)×(8×9))=((4×5)×(2×3))×((8×9)×(6×7))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4×5=202×3=620×6=1208×9=726×7=4272×42=3024最后,将两个积相乘:通过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我们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进行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一、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乘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性质,指的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均有a×b=b×a。
乘法交换律在数学运算中非常常见,不仅适用于整数、分数和小数,还适用于向量、矩阵等更高阶的数学概念。
乘法交换律的简单表达方式是“翻转不变性”,即将乘法操作中的两个数交换位置,最终的结果保持不变。
二、乘法交换律的证明乘法交换律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首先,考虑乘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相乘时的情况,即a×b=b×a。
当a和b均为0时,显然等式成立。
当a为0时,无论b取任何实数值,等式也成立。
同样地,当b为0时,无论a取任何实数值,等式也成立。
接下来,我们假设乘法交换律对于k个数的相乘也成立,即a₁×a₂×…×aₖ=b₁×b₂×…×bₖ。
那么,乘法交换律对于k+1个数的相乘亦成立。
也就是说,a₁×a₂×…×aₖ×aₖ₊₁=b₁×b₂×…×bₖ×bₖ₊₁。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乘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个数的相乘都成立。
三、乘法交换律的应用举例乘法交换律在实际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举例:1. 计算器乘法运算在计算器中,用户可以输入两个数进行乘法运算。
无论用户以什么顺序输入,计算器最终都会按照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并给出相同的结果。
这使得计算器的使用更加方便和灵活。
2. 矩阵乘法矩阵乘法是线性代数中一项重要运算。
在矩阵乘法中,乘法交换律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通过交换乘法中的两个矩阵的位置,可以减少运算量,得到相同的结果。
3. 科学计算和物理实验在科学计算和物理实验中,有时需要对多个变量进行乘法运算。
乘法交换律使得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进行计算和实验时,不需要过于担心乘法的顺序,可以更加专注于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知识点总结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
其中,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是乘法运算中最基本的两个性质。
本文将对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总结和解释。
一、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乘以b的结果与b乘以a的结果相同。
换句话说,乘法的交换律允许我们改变乘法操作数的顺序而不改变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a乘以b等于b乘以a,即ab=ba。
这就意味着2乘以3等于3乘以2,结果都是6。
乘法的交换律在实际应用中很常见。
比如我们在计算物体的周长或面积时,交换乘法操作数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二、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无论先计算哪两个乘法操作,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乘法的结合律允许我们改变乘法操作的顺序而不改变结果。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a乘以b)乘以c等于a乘以(b乘以c),即(ab)c=a(bc)。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括号内的乘法先进行,然后再进行外部的乘法,结果是一样的。
乘法的结合律在多项式展开、矩阵运算等领域中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应用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还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利用交换律与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证明数学定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代数和数论中,交换律与结合律是进行变量替换、化简表达式和推导等重要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也非常常见。
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格,无论物品的价格和数量怎样排列,最终的总金额都是一样的。
又如在做饭时,调整菜谱所需的食材数量时,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调配材料,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麻烦。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交换律与结合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电路设计中,根据交换律可以更灵活地安排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优化电路性能。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一篇: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0-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规律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归纳理解能力及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习题图。
复习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简便计算:282+47+153+18895-103395-(72+95)144-98+56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生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二、合作探索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是否能使计算简便呢?让我们试一试好吗?出示:125×7×8,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学生发言交流:先算125和8相乘,会使计算简便。
师:这种算法运用到了什么规律?现在你觉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会让计算简便呢?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三题。
先指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算式怎样算起来比较简便。
对于15×12×25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计算?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交流。
2、自主练习第四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深入理解题意,并进行交流并列式计算。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习惯。
3、第五题,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相互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来回”的含义。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一下算法。
4、第七题。
出示四组算式。
师:这些算式跷跷板哪边“轻”哪边“重”?为什么?(两边的算式得数一样)那你能发现每一组算式间的关系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全班交流。
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
x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也就是又称为交换公式,指的是在四则运算中,任意两个相同类型的数的乘积不变,即a*b = b*a,这个公式也可以简写为ab = ba,其中a、b都可以代表任意实数、有理数或复数。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也称为分配公式,指的是在四则运算中,当我们要将一个乘积分配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分开处理的,这个公式可以简写为a(b + c) = ab + ac,其中a,b,c都可以代表任意实数、有理数或复数。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也就是结合公式,指的是在四则运算中,当我们要将两个乘积进行结合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写成一个乘积的,这个公式可以简写为(ab)c = a(bc),其中a,b,c都可以代表任意实数、有理数或复数。
- 1 -。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四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二、教学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1-6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
这两个运算定律,跟学生前面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
乘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
因此,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律性知识进行探讨,自觉应用中,并在应用加以巩固。
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研究、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四、教学方法成功的数学教学策略应该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教本课时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时,我通过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情景,找出生活中常见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联系的,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法:在推导乘法交换律环节时,我让学生用小石子或火柴,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法:在巩固知识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计了游戏教学法,找朋友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引言在数学中,乘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法则。
在乘法运算中,有两个重要的法则: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表示将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后得到的结果是相等的;而结合律表示在进行多个数的连续乘法运算时,其结果与改变运算顺序后得到的结果是相等的。
本文将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a与b的乘积等于b与a的乘积。
换句话说,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 * b = b * a。
这一法则使得乘法运算具有可交换性,可以改变因子的位置而不改变结果。
数字的交换律数字的交换律是指对于任意两个数字a和b,a与b的乘积等于b与a的乘积。
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满足交换律。
例如: - 2 * 3 = 3 * 2 = 6 - 1.5 * 2.5 = 2.5 * 1.5 = 3.75 - 1/2 * 3/4 = 3/4 * 1/2 = 3/8代数表达式的交换律代数表达式的交换律也成立。
对于任意的代数表达式a和b,a与b的乘积等于b与a的乘积。
例如: - (x + y) * (x - y) = (x - y) * (x + y) - (2a + 3b) * (4c - 5d) = (4c - 5d) * (2a + 3b)实际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购买多个商品的总价时,可以使用乘法的交换律来简化计算过程。
无论商品的顺序如何,最终的总价都是相同的。
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实数a、b和c,a与(b与c)的乘积等于(a与b)与c的乘积。
换句话说,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
这一法则使得多个数进行连续乘法运算时,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而不改变结果。
数字的结合律数字的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字a、b和c,a与(b与c)的乘积等于(a与b)与c的乘积。
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满足结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