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宅设计规范》主要注意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候梯厅深度不宜大于轿厢深度篇一:担架电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xx,中的担架梯现在电梯轿厢一般在1.4米,井道深度2.2米,候梯厅深度1.8米就可以了。
而医梯的轿厢深度最小为2.4米,候梯厅又不能小于轿厢深度,又要加大不少。
差不多要增加1米多。
专门供住宅使用的小进深单架电梯.......各个电梯公司给的都不一样,我看了下日立电梯给过一个数据最小:井道进深2500,宽2300.轿厢进深2000,宽1200我追问一个问题:这个担架电梯到底是按普通住宅电梯考虑呢,还是按医梯考虑?规范为何不明确呢?如果按医梯考虑,根据《通则》表6.8.1,那候梯厅的深度就是1.5b了。
医用:1000kg的,洞口:2100x2800,轿厢外尺寸1150x24001600kg的,洞口:2400x3000,轿厢外尺寸1450x2600这种担架叫铲式担架,是急救车上的标准配置,可伸缩,最长到两米二,最短到一米六,就算缩到最短依然不能够在电梯中平放。
在实际接诊过程中,急救人员就曾遇到过病人家属提前雇搬家公司把病人抬下高层的真实事例。
根据现行住宅电梯标准:载重量为320公斤和400公斤的电梯,轿厢只允许运送人。
载重量为630公斤的电梯,轿厢允许运送童车和残疾人员乘坐的轮椅。
载重量为1000公斤的电梯,轿厢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
而我们住宅小区的电梯基本都是载重1000公斤以下的电梯,担架是不能平放的。
如果碰到骨折或心血管急症病人,用不上担架或只能靠搀扶或背送下楼,很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
对此,北京市政协委员沈小红认为,高层住宅应完善电梯配置,方便抬担架运送病人,并将此列入北京新建高层建筑的强制性规范。
铲式担架是由左右两片铝合金板组成。
有别于一般的担架,它可以分别将两块板插入到病人身体下面,扣合后抬起。
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执行《住宅
设计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2.11.26
•【字号】新建标函[2012]40号
•【施行日期】2012.11.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村镇建设
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执行《住宅设计规
范》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建标函[2012]40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设局,各地、州、市建设局(建委),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各有关单位:
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已于2012年8月1日起实施,为做好该规范第6.4.2条“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执行,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经济型电梯轿厢可选用1600mm宽、1500mm深,中开门宽度为900mm以上或选用1600mm宽、1400mm深,门宽1000mm的轿厢。
井道尺寸建议设计为
2100mm×2100mm或2200mm×2150mm。
二、有条件的或有特殊要求的住宅可选用1100mm宽、2100mm深的轿厢,井道尺寸建议设计为2000mm×2500(2600)mm。
三、两台电梯选用不同尺寸轿厢时,需结合单元户型灵活设计,合理布局,
满足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需求。
四、施工图中建议增加电梯设置专项说明,明确电梯吨位、轿厢尺寸、井道尺寸、机房要求及电梯井顶层和地坑尺寸等相关数据。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年11月26日。
《住宅设计规范》对暖通空调的要求及相关问题《住宅设计规范》对暖通空调的要求及相关问题《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已于1999年3月24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自1999年6月1日起实施。
笔者作为规范编制组成员,在建设部4有关单位举办的多次宣贯活动中,介绍新规范中建设设备部分的内容,现将对暖通空调方面的要求整理成文,并涉及一些发展可能性的相关问题,供学习和贯彻和新规范的参考,但仍应以规范及其条文说明为准。
1987年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名称改变为《住宅设计规范》,以其强调对多专业的要求,特别是强调对建筑设备的要求。
新规范根据提高住宅功能质量的要求,建筑设备的条文从原规范的7条,增加为37条,是各部分中条文增加得最多的。
其中,有关暖通空调方面的条文从原规范的2 条,增加为12条。
1、新规范建筑设备部分编写的主导思想 1.1 居住者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住宅建筑设备的需求。
1.2 针对较普遍存在的、较明显背离居住者期望的问题作出规定。
1.3 适应住宅作为商品的特征。
1.4 反应和利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改进住宅建筑设备提供的物质条件。
1.5 处理好关于适度超前性和现实独立式供暖系统,但由于总体能源结构、能源的总效率、供暖质量、环境保护、防火和安全保障、卫生条件、建筑造价和采暖费用等诸多因素,以城市热网、区域热网或较大规模的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暖系统,仍应是城市住宅供暖方式的主体。
而且,即使采用电力、燃气作为供暖热源,也可设置不同供热规模(例如一幢或数幢住宅)的集中系统。
3 、关于单户独立式供暖方式和集中系统直接相关是单户独立式方式,对此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主要是具备燃气或电力供应的地区,被许多房地商所看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种“热潮”。
这种更适合于分散的别墅类建筑供暖方式,如应用于多层甚至高层住宅,应有较深层次的全面论证,并制定完整、可靠的设计技术措施,例如:(1)解决好占用空间、防火和安全保障等问题,以及采用燃气时进气和烟气排放。
设计知识设计规范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标签:换行]设计规范最常见的几个问题1. 设计规范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总是出现问题和错误后才开始拟定和修改规范,缺乏预见性;规范制定出来后,执行不到位,缺乏力度和奖惩措施,监督控制节奏拖沓缓慢;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对设计规范做进一步的修订,甚至之前出现的错误也不去改正;完全教条的根据设计规范设计,比如有些团队做的还是通用设计规范,很多设计师就照着里面的要求重复设计类似的页面,类似的广告,类似的动画,完全豪无特色,没有差异化。
- 用心的话,你可以看看现在各个互联网产品的相似程度有多少?我不得不说,那些恶劣的设计规范要负一定的责任。
2. 设计规范最常见的错误让部门领导者制定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是共同讨论出来的,在迭代中改进修正,由于国内设计师大多数有“领导恐惧症”,因此这样的规范就算制定出来也是空头支票,甚至有不少领导是很少参与一线工作的。
照搬国外成功团队的设计规范- 这样的事情多半发生在喜欢“洋为中用”的设计团队中,国内外的设计环境差异很大,产品差异很大,面对的市场差异也很大,所以不要照搬,更不要直接翻译。
把设计规范打印出来贴在座位旁边- 这是“大字报”,还是“表决心”啊?从我认识的设计师朋友来说,经常看座位旁边的东西只有2种,一是日程表,二是检查手机电池是否充满了。
3. 设计规范的本质是做好人的工作在我看来,中国的企业只要是有设计部门的,做这个设计规范,最重要的是要和企业管理,团队文化建设绑定到一起,做人的发展建设工作。
我们的设计师老实说没那么成熟,也没有过多的设计锻炼,整个不良的规范在哪儿杵着只会让设计师更加不愿意沟通- “有啥好聊的?不是有规范么,照着做就行了”设计部门如果真的沟通紧密,在设计过程中有共同价值观,这一个设计的流程是顺水推舟的,也是自然就形成的“规范”,不需要过多的文字描述。
我还见过某些公司的设计规范中赫然写着:“一旦出现上述设计制作中A-C问题,设计师个人考评-5分”,OMG,原来你家的产品原来就值5分。
《住宅设计规范》关于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 (一)2009-10-10 10:27《住宅设计规范》5-65.1 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5.1.1 阳光是人类生存和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居室内部环境中能获得充足的日照是保证居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及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条规定在不同套型的住宅中,冬天应有一定数量的居住空间获得日照。
在具体设计中,应量选择好朝向、好的建筑平面布置以创造具有良好日照条件的居住空间。
5.1.2 本条对有日照要求的房间规定了日照质与量的要求,并对不同气候区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住宅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有效日照标准和最低时数,具体要求和说明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5.1.3住宅建筑采光应以采光系数最低值为标准。
本条应按国标《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在住宅方案设计阶段,应按5.1.3条对有关各种房间窗地面积比指标进行采光估算。
以确保居室内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光照度。
本表按Ⅲ类光气候区单层普通玻璃钢窗为计算标准,其它光气候区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窗地面积比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执行。
本条规定适用于侧面采光,其采光面积以有效采光面积为准计算。
离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其光线照射范围低而小,所能获得的有效照度极小,故不计入采光面积之内,以保证有效的天然光照度;窗洞口上沿离地面刻度不宜低于2m,以避免居室窗口上沿过低而限制光照深度,影响室内照度的均匀性和房间一定深度达到的要求,当采光口上有深度大于1m以上的外廊和阳台等遮挡物时,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面积的70%计算。
采用水平天窗采光者,其有效采光面积将增大,采光口面积按采光标准计算。
5.1.4 住宅卧室、起居室(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在住宅设计中应合理布置上述房间外墙开窗位置、方向,有效组织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自然风。
1、名词定义—住宅、公寓等2、与“强制性条文”及《住宅建造规范》的关系3、小套型与低限面积4、住宅设置凸窗的有关问题5、窗台与阳台的防护高度6、从“可踏面”的规定看与《民用建造设计通则》的关系7、关于高层住宅配置可容纳担架电梯8、日照计算与住宅套型设计1、底层公建(商住楼)合用标准?2、净尺寸及窗地比指标的计算方法?3、住宅的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住宅的设计?4、电线回路截面与负荷匹配?(相关标准改版)5、开敞式厨房与燃气安装技术条件?6、本规范的“实施时间”问题?1、名词定义—住宅、公寓等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造。
住宅的两个关键概念“房子”和“家庭”。
《住宅设计规范》的定义说明:规范主要是按照家庭的居住使用要求来规定的。
未成家前或者离散后的单身男女以及孤寡老人作为家庭的特殊形式,居住在普通住宅中时,其居住使用要求与普通家庭一致的。
作为特殊人群,居住在单身公寓或者老年公寓时,应另行考虑其特殊居住使用要求,在《住宅设计规范》中不特殊考虑。
公寓:为特定人群提供独立或者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建造。
普通以栋为单位配套相应公共服务设施。
公寓时常以其居住者的性质冠名。
学生公寓;运动员公寓;专家公寓;外交人员公寓;青年公寓;老年公寓。
公寓中的居住者的人员结构相对住宅中的家庭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周期中较少发生变化。
住宅的设施配套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配套的,而公寓普通以栋为单位甚至可以以楼群为单位配套。
例如,不必每套公寓设厨房、洗手间、客厅等空间,而且可以采用共用空调、热水供应等计量系统。
不同公寓之间的某些标准比公寓与住宅之间的差别还大。
如老年公寓在电梯配置、无障碍设计、医疗和看护系统等方面的要求,比运动员公寓要高的多。
因此,不应编制通用的公寓设计标准,必要时可分别制定相应的专用公寓设计标准。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公寓标准,某些设计项目如果准备不执行《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则应执行相关公建设计标准的规定。
如:酒店公寓应执行《旅馆建造设计规范》。
新《住宅设计规范》主要注意的问题2012年6月15日至17日,我受派参加《住宅设计规范》学习,讲课的是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科院林建平和王贺,讲的比较细,也比较透彻,现将学习的一些应主要注意的问题列示出来,虽然我们不是设计单位,但我们也要懂得对与不对,指导我们的施工。
1、套型总建筑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全楼的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2)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3)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这种规定明确了住宅楼的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
2、阳台无论是否封闭都应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
3、可踏面只有高度小于0.45m规定,取消了大于0.22m的宽度要求,要求较《设计通则》严格,也就是说,栏杆下只要有低于0.45m的台,就是可踏面,再窄也不是理由,在法律上不支持。
另外,阳台栏杆的高度是指栏杆本身,把窗户中横作为栏杆高度的一部分是不允许的,这对于内开的平开窗来说,一定要注意栏杆的高度,防止栏杆高度够了,窗户开不了。
4、楼梯井净宽由原来不大于0.22m改为0.11m,大于0.11m要有防攀滑措施。
施工时要注意采用栏杆在楼梯井内,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5、从节能和安全方面考虑,设计凸窗的行为不被鼓励。
下一步对设计凸窗的工程在图审方面要严格起来。
6、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通过相邻墙面开洞采光是不允许的。
7、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换句话说,下一步外墙要有防水设计,有防水设计的外墙渗漏保修期为5年,无防水设计的外墙渗漏保修期为2年。
8、设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这是强条,但在条文解释时,提出采用每户按装热量表和在热力入口设表按户分摊都作为是分户热计量,换句话说,在国家层面上,对每户都设热量表的要求没有强制性,遵循各地区要求。
住宅设计规范GB1介绍住宅设计规范GB1是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一项重要的建筑设计标准,旨在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
该规范涵盖了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总平面、单体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消防设计、安全疏散等。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室外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范要求建筑规划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简洁,避免干扰。
同时,要求室外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活动设施丰富,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单体设计进行了规定。
要求建筑造型简洁大方,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要求。
建筑立面要美观大方,色彩协调,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同时,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要求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用安全可靠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地震、风载、雪载等自然因素,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机电设计也进行了规定。
要求机电设备配置合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要求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同时,要求建筑内部的装修材料符合消防标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也进行了规定。
要求建筑内部的安全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安全出口明显易见。
要求建筑内部的应急照明设施齐全有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引导居民安全疏散。
住宅设计规范GB1是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
该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和质量,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
压力表上的读数可以用来直接计算出压力的大小。
()温度计上的读数可以用来直接计算出温度的大小。
()如果一个压力表的读数为0,那么它一定没有压力。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专题论证报告、答疑专题简介:1、名词定义—住宅、公寓等2、与“强制性条文”及《住宅建筑规范》的关系3、小套型与低限面积4、住宅设置凸窗的有关问题5、窗台与阳台的防护高度6、从“可踏面”的规定看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关系7、关于高层住宅配置可容纳担架电梯8、日照计算与住宅套型设计典型问题答案:1、底层公建(商住楼)适用标准?2、净尺寸及窗地比指标的计算方法?3、住宅的无障碍设计与无障碍住宅的设计?4、电线回路截面与负荷匹配?(相关标准改版)5、开敞式厨房与燃气安装技术条件?6、本规范的“实施时间”问题?1、名词定义—住宅、公寓等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住宅的两个关键概念“房子”和“家庭”。
《住宅设计规范》的定义说明:规范主要是按照家庭的居住使用要求来规定的。
未成家前或离散后的单身男女以及孤寡老人作为家庭的特殊形式,居住在普通住宅中时,其居住使用要求与普通家庭一致的。
作为特殊人群,居住在单身公寓或老年公寓时,应另行考虑其特殊居住使用要求,在《住宅设计规范》中不特别考虑。
公寓:为特定人群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建筑。
一般以栋为单位配套相应公共服务设施。
公寓经常以其居住者的性质冠名。
学生公寓;运动员公寓;专家公寓;外交人员公寓;青年公寓;老年公寓。
公寓中的居住者的人员结构相对住宅中的家庭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周期中较少发生变化。
住宅的设施配套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配套的,而公寓一般以栋为单位甚至可以以楼群为单位配套。
例如,不必每套公寓设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空间,而且可以采用共用空调、热水供应等计量系统。
不同公寓之间的某些标准比公寓与住宅之间的差别还大。
如老年公寓在电梯配置、无障碍设计、医疗和看护系统等方面的要求,比运动员公寓要高的多。
因此,不应编制通用的公寓设计标准,必要时可分别制定相应的专用公寓设计标准。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公寓标准,某些设计项目如果准备不执行《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则应执行相关公建设计标准的规定。
住宅施⼯图审查常见问题—《住宅设计规范》及其他规范涉及内容住宅与百姓⽣活息息相关,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应受到保护,住宅设计必须严格执⾏⼯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住宅设计规范》及有关⽆障碍、防⽔、门窗玻璃、室内环境等的其他规范共有60余条建筑专业必须满⾜的强制性条款。
本⽂结合施⼯图审查中的⼯程案例对部分易错、易忽略条款进⾏解析,帮助设计师理解规范,并将规范条款落到实处。
住宅项⽬施⼯图审查涉及内容多,⾯⼴量⼤。
但住宅功能并不复杂,只是内容冗杂、琐碎,设计⼈员只有熟悉所有相关规范条款,才能保证施⼯图的设计质量。
《住宅设计规范》有41条与建筑专业相关的强制性条款,部分条款为专属,部分条款与民⽤建筑统⼀设计标准、⽆障碍、消防、采光、隔声、室内环境污染等规范重复;其他规范涉及的强制性条款约20余条,因为这类规范被重视的程度不够,甚⾄有的设计师不熟悉相应条款,易造成疏漏。
现针对这两个板块,结合⼯程案例分别进⾏解析。
⼀《住宅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款部分:1.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第5.4.4条核查上层住户的卫⽣间是否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上⽅。
【案例解析:左图⼆层住户卫⽣间位于右图⾸层住户客厅上⽅,判定违规。
】2.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第5.6.2条核查阳台栏杆设计是否采⽤防⽌⼉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第5.8.1、6.1.1条核查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及楼梯间、电梯厅等共⽤部分的外窗,窗台距楼⾯、地⾯的净⾼低于0.90m时,是否设置防护设施。
4.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第5.6.3条核查阳台栏板或栏杆净⾼,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
5.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第6.1.2条核查公共出⼊⼝台阶⾼度超过0.70m并侧⾯临空时,是否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不应低于1.05m。
住宅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随着行为建筑学在居住建筑中的运用,住宅的平面组合在空间的设计上也更加细化。
本文简要谈谈住宅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标签:住宅;平面组合;设计住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要求。
住宅不应仅仅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应更注重其舒适性、适应性、经济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在住宅平面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核心,更加贴近生活细节,设身处地为住户着想。
下面简要探讨住宅平面组合设计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1 错层和跃层在住宅中的运用为了制造丰富的立面效果,强调使用功能空问,可以适当在平面设计中采用错层和跃层的设计手法。
跃层式住宅一方面将公共活动空间和私人空间从楼层上分开,以满足现代人对私密性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给底层和顶层的住户提供了小花园和屋顶花园,较好地解决了售楼过程中底层和顶层难出售的问题,可谓双方受益。
跃层式住宅设计重点在室内楼梯的组织。
考虑到跃层式住宅卧室数量能够保障,室内楼梯的布置尽量占用下层卧室,楼梯的尺度既要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又不能占用过大空间,宽度宜控制在800~900mm,踏步面宽应大于220mm,高应低于200mm,且应留有足够的家具搬运空间(如留梯井,上层留过厅、阳光厅等)。
错层式住宅是一种介于普通套型和跃层式之间的套型,它让用户投入不多却能体验到与跃层式类似的丰富空间。
为满足视觉心理的要求,高差一般宜在600~900mm之间,其形式有客厅低,其余部分高;或者客厅、餐厅、厨房等公共部分低,家庭厅、卧室等私密空间高两种。
由于设计与施工比跃层简单,错层式在中等以上户型中使用效果较好。
然而跃层和错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使用,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并不适用,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是不可取的。
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较大居住隐患,同时还增加了工程造价,人为地造成室内交通面积增加。
新《住宅设计规范》主要注意的问题
2012年6月15日至17日,我受派参加《住宅设计规范》学习,讲课的是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科院林建平和王贺,讲的比较细,也比较透彻,现将学习的一些应主要注意的问题列示出来,虽然我们不是设计单位,但我们也要懂得对与不对,指导我们的施工。
1、套型总建筑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全楼的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
2)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
3)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
这种规定明确了住宅楼的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
2、阳台无论是否封闭都应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
3、可踏面只有高度小于0.45m规定,取消了大于0.22m的宽度要求,要求较《设计通则》严格,也就是说,栏杆下只要有低于0.45m的台,就是可踏面,再窄也不是理由,在法律上不支持。
另外,阳台栏杆的高度是指栏杆本身,把窗户中横作为栏杆高度的一部分是不允许的,这对于内开的平开窗来说,一定要注意栏杆的高度,防止栏杆高度够了,窗户开不了。
4、楼梯井净宽由原来不大于0.22m改为0.11m,大于0.11m要有防攀滑措施。
施工时要注意采用栏杆在楼梯井内,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5、从节能和安全方面考虑,设计凸窗的行为不被鼓励。
下一步对设计凸窗的工程在图审方面要严格起来。
6、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通过相邻墙面开洞采光是不允许的。
7、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
换句话说,下一步外墙要有防水设计,有防水设计的外墙渗漏保修期为5年,无防水设计的外墙渗漏保修期为2年。
8、设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这是强条,但在条文解释时,提出采用每户按装热量表和在热力入口设表按户分摊都作为是分户热计量,换句话说,在国家层面上,对每户都设热量表的要求没有强制性,遵循各地区要求。
9、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
这是强条,这一点要切实注意,因为有些工程室外部分往往建设单位分包,如果不按照这条要求,验收优良直接没戏。
10、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这是作为强条出现的,施工时要注意这点,如果设计没有,我们要提出。
11、单元进户门的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015m,并应以斜坡过渡。
这也是强条,也就是说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是单元进户门是没有门槛的,这点是强条。
因为门往往在后期由甲方定制,很容易出问题。
12、共用部位应设置人工照明,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装置和节能控制措施。
当应急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时,必须采取消防时应急点亮的措施。
这是强条,换句话说楼梯间内只有声控开关照明是不够的。
13、套内安装在1.80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所谓安全插座,就是在插孔内带安全门(舌头)的插座。
14、此规范在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8月1日后图审中心就按照此规范操作,所以说现在我们在建的工程,还没有通过图审的,要督促建设单位抓紧图审,否则,8月1日后将造成很大麻烦。
付汝锋
20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