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艺术硕士mfa考研笔记:魏晋南北朝美术
- 格式:pdf
- 大小:232.33 KB
- 文档页数:3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特点,并扩展描述,使文章达到800字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以人物画为主导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物画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且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画家通过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姿态和服饰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状态。
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和景色。
他们通过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山水之间的气势磅礴和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之美。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捕捉自然界中的变化和流动,通过描绘水的流动、云的飘动等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流转不息。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慕和追溯。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关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将其作为绘画的题材。
他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场景,展现了历史的庄严和悲壮。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通过描绘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艺术创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忆。
第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个性和思想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式和题材,而是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题材内容。
这种个性化和思想化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以人物画为主导、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慕和追溯以及对个性和思想的追求等新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传艺术硕士mfa考研笔记:魏晋隋唐艺术(一)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隋唐的绘画艺术(一)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阎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学而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
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
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
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
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
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
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
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二)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
(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
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
原因在于: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
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
美术学科笔试魏晋南北朝画家考点介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美术学科笔试魏晋南北朝画家考点介绍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美术教师招聘考试,整理了魏晋南北朝画家考点:一、曹不兴1.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2.称赞他的画技“落墨为蝇”。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6学时)(公元220——589年)[知识点提示]:(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及理论贡献;(二)谢赫的“六法论”;(三)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四)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砖等。
[重、难点提示]:着重阐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介绍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各民族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关系,阐述这一时期绘画的长足进步及主要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美术概述一、历史概况:魏晋南北朝是史称“三百六十年大混乱”的时期。
265—316)十六国(318—420)三国(220—265)317年)东魏北齐北方: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南方:东晋宋、齐、梁、陈二、社会思潮的转变:由于晋室南迁,南北各民族经济、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
文化中心的南移,造成了“江左风流”的文艺时代。
1、在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玄学”:①这个时期两汉以来的儒学受到极大冲击,“老庄哲学”受到没落文人的重视。
②“玄学”形成出世隐遁,在生活上追求旷达放荡的魏晋风度,另一方面也导致逻辑思辨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③“玄学”促成了抒情诗的流行和人物画的新面貌,也促成山水画的独立。
2、在宗教方面:佛教的广泛传播促使佛教艺术空前盛行。
三、美术发展的概况1. 美术题材的演变及发展:①人物画发达,山水画独立,花鸟画萌芽②形成了有影响的新画种:佛教绘画样式③石窟造像与石窟壁画2. 专业美术家的形成和专业队伍的扩大: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历史上第一批专业画家。
3. 重视技巧表现,形成多种绘画风格4. 出现了绘画史的评述和理论总结:①顾恺之的《论画》及“传神论”②谢赫的《古画品录》及“六法论”③宗炳的《画山水序》④王微的《叙画》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一、重要画家及理论上的贡献1. 顾恺之的绘画及艺术主张:①生平:(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
时人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与陆探微、张僧繇被称为“刘朝三杰”。
魏晋南北朝美术——⾼频考点2021年年9⽉月7⽇日二、简述题1.简述四大石窟的艺术特征 *****2.简述吴道子的绘画特点***二、论述题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发展状况 **2.谈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一、名词解释1.谢赫“六法论”*****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3. 以形写神 **4.迁想妙得**5.“二王” **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魏晋风度)**7.顾恺之 *****8.《女史箴图》**9.《洛神赋图》***10.《列女仁智图》**“曹⾐出⽔”风格造像《⼋⼗七神仙卷》“吴带当风”风格3.以形写神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
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
“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但“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以达到形神兼备。
4.迁想妙得**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
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迁想”比“联想”更为广泛更有目的性,画家的想象力出于“迁想”也是画家“神思”的基础。
一、名词解释1.谢赫“六法论”*****①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
②六法论:“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③“六法”的提出是对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
④“六法”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和绘画技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向中世纪的转变过程。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美术和绘画技法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艺术的发展历程、创新和技法三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和绘画技法。
一、艺术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道教、佛教的影响,表现手法更为灵活。
中国的美术和绘画技法也因此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和创新,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早期的古典风格也逐渐演变为新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画家们不仅在表现人物形象中进行了探索,而且还涉及到风景、花鸟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的艺术风格。
二、创新一方面,在绘画的技法上,尤其是在山水画的表现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们,对于景物的描画更加细腻入微,更加贴近自然,塑造的山水形象更加逼真。
在绘画材料的运用上,这一时期的画家们还采用了水墨、宣纸等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的运用,使得绘画表现更加生动,而且画面的表现力和美感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时候,强调了心态和情感的表现。
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他们不再局限于面部的描写,而是加大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在人物角色和情感表达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技法在这一时期的绘画技法中,范宽、顾恺之、王羲之等人的影响非常大。
他们的绘画风格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后世的中国美术艺术。
其中,范宽的画作,既突出了动物的特点,又表现了自然的美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书法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温润、流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成为后世书法发展的重要演变。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和绘画技法,尤其是在山水画上的表现,为中国美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画家们探索了许多技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中传艺术硕士mfa考研笔记:魏晋南北朝美术
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06年山大硕考
(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
)山水画开始萌芽(3。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
)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
)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
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
谢赫“六法”
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六法”。
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
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
《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
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
“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
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
(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
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
(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
(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
气韵生动2。
骨法用笔3。
应物象形4。
随类赋彩。
5。
经营位置。
6。
传移摹写。
“六朝三杰”指谁?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
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
张僧繇、吴道子属于“笔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体”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