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P论文(CAPP企业信息化制造)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制造业应用CAPP解决方案作者:来源于互联网应用摘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在国内发展的较为成熟,目前绝大部分企业CAPP的应用停留在一般的基本功能方面,虽然有效地提高了工艺设计的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但应用的深度还不够,距离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
例如,作为CAPP灵魂的工艺编码在国内几乎看不到应用;如何转换历史工艺数据的格式,使其能够导入到CAPP系统中,这也是CAPP应用的难题。
本文试图通过总结作者在组织天河CAPP在我公司实施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挖掘CAPP的潜在功能,使其更高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工艺设计过程。
应用领域制造方案内容一、用户需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广泛和迫切的实际需求。
因为CAPP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保证了工艺设计的一致性、继承性和规范化;更重要的是工艺设计数据是ERP系统的数据源,是指导企业物资采购、生产计划调度、组织生产、资源平衡、成本核算等重要的依据。
CAPP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工艺设计是优化配置工艺资源,合理编排工艺过程的一门艺术。
它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连接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的桥梁。
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的工艺规程是进行工装制造和零件加工的主要依据,它对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及改善劳动条件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是生产中的关键性工作。
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被加工零件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加工顺序,以便能按设计要求生产出合格的成品零件。
工艺设计处于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的接口处,必须分析和处理大量信息,既要考虑产品设计图样上有关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及批量等方面的信息,又要了解加工制造中有关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生产条件、加工成本及工时定额,甚至传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由于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工艺设计时必须全面而周密地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
南昌航空大学日期:2016年11月26日CAPP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摘要:CAPP与CAD的集成是实现CIMS的关键技术之一。
阐述了CAPP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角度对CAPP进行了分类。
在分析国内外CAPP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CAPP的“智能化”、“工具化”、“集成化”和“基于Internet全球化”等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智能制造系统、虚拟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系统的发展,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对CAPP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CAPP 智能化集成化全球化1、CAPP的概念CAPP从本质上说就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编制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的方式,自动生成工艺文件的过程。
所以,CAPP包括加工CAPP和装配CAPP。
CAPP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艺规程设计速度和质量,而且可以保证工艺设计的一致性、规范化和标准化。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导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制造系统模式如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全球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并行工程等不断出现,CAPP系统的研究成果必将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CAPP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CAPP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就开始了CAPP的研究与开发,最早研究CAPP技术的国家有挪威及前苏联等。
但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设在美国的国际性组织CAM于1976年开发的CAPP(CAMI5Automated process planning)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期,CAPP技术受到工艺界的重视钧_1985、1986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连续召开CAPP技术会议;1985、1987年国际生产工程研究会(CIRP)连续召开CAPP专题会议。
经过这几次在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议,使CAPP技术的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进而掀起CAPP技术的研究高潮。
国内CAPP技术的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国内最早开发的CAPP系统是同济大学的修汀式TOIJCAP系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成式BHCAPP系统。
探讨CAPP系统在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的实施与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capp系统的发展现状和中小型煤矿制造企业的工艺设计信息化现状,探讨了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实施capp 系统的主要步骤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capp 工艺设计制造企业1、capp系统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零件的设计制造逐渐实现了自动化。
而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还多数停留在手工编制阶段。
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工艺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重要的是工艺编制过程中好的经验无法得到传承。
近些年以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企业的迫切需要,capp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的功能来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艺设计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连接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桥梁和纽带。
capp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工艺编制的效率及质量并将工艺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还提高了工艺文件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标准化的工艺文件更加适合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环境,方便企业应用pdm,erp等系统。
2、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的工艺设计信息化现状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企业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制造业的信息化主要包括cad、capp、pdm、与erp等,其中capp是cad/cam与erp等的连接纽带,是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目前,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工艺人员往往根据个人经验以手工方式进行工艺设计,不仅效率低,工艺也很难实现规范化。
因此,目前如何实现工艺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工艺文件的编制质量和效率;如何规范工艺文件中产品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并使之得到有效的综合运用,这些都是中小型煤矿设备制造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capp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可充分解决这些问题。
CAPP的原理及应用(一)发表时间:2011-2-27关键字:CAPP CAPP原理CAPP应用工艺设计信息化调查找茬投稿收藏评论好文推荐打印社区分享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的功能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作为辅助工具,依据产品设计所给出的信息,对产品的加工、装配等制造过程进行设计。
一般认为,CAPP包括毛坯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序设计、工艺路线制定和工时定额的计算等。
其中,工序设计又可包含工装夹具的选择或设计、加工余量分配、切削用量选择以及机床、刀具的选择、必要的工序图生成等。
概述工艺设计是制造企业技术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其设计效率和质量对生产的组织、产品质量、生产率、产品成本、生产周期等有着极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工艺人员根据个人的经验以手工方式进行工艺设计,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以下的缺陷:① 设计效率低。
工艺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工艺方案的设计,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计算、查阅手册、填写表格、工艺数据的统计等繁琐重复性的工作。
② 设计质量不稳定、标准化程度差。
工艺设计是经验性很强的工作,设计质量、所用术语、工艺习惯因人而异,难以统一标准与优化,且随着工艺设计人员的变动使工艺设计经验难以继承。
③ 不能实现信息集成。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采用CAD,CAM,ERP等先进的设计、制造与管理技术。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进一步要求实现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CAD/CAM以及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而手工工艺设计已不能满足系统信息集成的要求。
1、CAPP的基本结构尽管CAPP系统的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结构都离不开系统控制与人机界面、零件信息描述与输入、工艺决策、工艺数据/知识库、工艺文件管理与输出等五大部分。
(1)系统控制与人机界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与协调系统各模块的运行,是用户的工作平台。
它通过包括系统菜单、工艺设计的界面、工艺数据/知识的输入和管理界面、以及工艺文件的显示、编辑与管理等人机界面实现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
关于CAPP技术应用的探究随着计算机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进行工艺的辅助设计已成为可能,CAPP的应用将为提高工艺文件的质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并为广大工艺人员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选取一个适宜本企业生产及管理环境的CAPP系统不但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优越性,更能为企业数据信息的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CAPP的概念;CAPP的原理;CAPP的类型;CAPP技术的意义;CAPP的现状一、CAPP基本概念及原理CAPP的开发、研制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在制造自动化领域,CAPP 的发展是最迟的部分。
世界最早研究CAPP的国家是挪威,始于1969年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个CAPP系统AUTOPROS;1973年正式推出商品化的AUTOPROS 系统。
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的是CAM-I于1976年推出的CAM-ISAutomated Process Planning系统。
取其字首的第一个字母,称为CAPP 系统。
目前对CAPP这个缩写法虽然还有不同的解释,但把CAPP称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已成为公认的释义。
我国对CAPP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为止,在国内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的CAPP系统已超过50个,但被工厂、企业正式应用的只是少数,真正形成商品化的CAPP系统还不多。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原理正是基于人工设计的过程及需要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第一,产品零件的数据信息应能利用,并建立零件信息的数据库;第二,工艺人员的工艺经验、工艺知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第三,制造资源、工艺参数等以适当的形式建立制造资源和工艺参数库;第四,充分利用标准工艺生成新的工艺文件。
二、CAPP系统的分类(一)派生式CAPP系统建立在成组技术(GT)的基础上,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零件的相似性即相似零件有相似工艺规程。
一个新零件的工艺规程是通过检索系统中已有的相似零件的工艺规程并加以筛选或编辑而成的。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概述摘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人员,以系统、科学的方法确定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技术过程,即工艺规程。
是连接CAD系统和CAM系统的桥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整个过程的重要角色。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的CAPP的发展历程,CAPP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工艺决策,成组技术1.CAPP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人员,以系统、科学的方法确定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技术过程,即工艺规程。
通常是指机械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文档编制。
CAPP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完成产品设计信息向制造信息的传递、是连接CAD与CAM的桥梁。
CAPP就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优势,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技术,帮助工艺设计人员完成工艺设计中的各项任务,如选择定位基准、拟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艺尺寸和公差、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装置、确定切削用量、确定重要工序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计算工时定额、编写各类工艺文件等,最后生成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文件和数控加工编程、生产计划制定和作业计划制定所需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生产管理与运行控制系统执行的基础信息。
CAPP是将产品设计信息转换为各种加工制造、管理信息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联系设计和生产的纽带,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是企业信息交换的中间环节。
在企业生产中,工艺设计处于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的接口处,必须分析和处理大量信息。
既要考虑产品设计图样上有关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及批量等方面的信息,又要了解加工制造中有关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生产条件、加工成本及工时定额、甚至传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工艺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
CAPP的应用与发展田洪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针对企业开展CAPP技术应用问题,简述CAPP的发展及应用状况,探讨了CAPP技术应用发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探讨了CAPP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APP 工艺过程设计信息化数据管理1 CAPP的发展简述1.1 CAPP的含义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即CAPP.工艺过程设计是为实现工艺过程而制订详细工作计划所进行的活动,它确定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所需的制造资源,是连接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的桥梁,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环节。
CAPP被公认为是CAD/CAM真正集成的关键,是许多先进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之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CE)、智能制造系统(IMS)、虚拟制造系统(VMS)、敏捷制造(AM)等先进制造系统的发展,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对CAPP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2 CAPP的发展史自从1965年Niebel首次提出CAPP思想,迄今30多年,CAPP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期间经历了检索式、派生式、创成式、混合式、专家系统、工具系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涌现了一大批CAPP原型系统和商品化的CAPP系统。
在CAPP工具系统出现以前,CAPP的目标一直是开发代替工艺人员的自动化系统,而不是辅助系统,即强调工艺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但由于工艺设计领域的个性化、复杂性,工艺设计理论多是一些指导性原则、经验和技巧,因此让计算机完全替代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设计的愿望是良好的,但研究和实践证明非常困难,能够部分得到应用的至多是一些针对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甚至是特定零件的专用CAPP系统,还没有能够真正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实用的CAPP系统。
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内部分公司提出了CAPP工具化的思想:CAPP是将工艺人员从许多工艺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的一种工具;自动化不是CAPP唯一的目标;实现CAPP系统的以人为本的宜人化的操作、高效的工艺编制手段、工艺信息自动统计汇总、与CAD/ERP/PDM系统的信息集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集成性是工具化CAPP系统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主要目标。
企业信息化中CAPP的实现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公司内部网络的逐步完善,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为全面应用CAPP技术并实现整个公司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二十一世纪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现代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制造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为顺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竟争能力,就必须努力缩短工艺技术准备周期,提高艺工艺设计质量及工艺快速反应能力。
而提高工艺设计质量及工艺快速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全面应用CAPP技术,走工艺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CAPP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的简称,它是以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s Data Management)为数据来源进行工艺设计与管理,并为产品制造、成本管理等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的工艺信息化工作平台。
因此,我们在CAPP系统的规划实施时不仅仅是要求解决工艺的设计与管理问题,同时还要求它能解决与其它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集成的问题,是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信息集成的关键性环节。
方案背景:长期以来,我们的信息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产品设计及工艺大多依靠手工完成。
产品设计人员与工艺设计人员基本依靠纸质文件来传递信息,工艺设计数据不能直接利用产品设计数据,工艺人员之间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共享,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随着公司产品的不断提升及市场的不断变化,原有的那种工作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公司产品快速反应的需要。
至本世纪初,我们也曾利用CAD、WORD、EXCEL、WPS、V fox等软件进行过大量的工艺规程设计,积累了一些数据基础,基本实现了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甩图板”的要求。
但此类工艺文件格式不一、分布零乱,而且大多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公司无法对工艺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公司内部网络(Intranet)的逐步完善,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为全面应用CAPP技术并实现整个公司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CAPP 软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数字化革命。
计算机辅助制造工艺(CAPP)软件作为数字化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
本文将从CAPP软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CAPP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制造工艺(CAPP)软件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辅助制造工艺规划、优化和自动编程的软件系统。
在CAPP系统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输入产品CAD数据,选择材料和工艺等参数,完成产品制造的各项工艺规划和流程优化,同时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CAPP软件的分类根据功能和应用领域不同,CAPP软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逐步类型CAPP软件(Step-wise CAPP software):逐步类型CAPP软件是CAPP软件的最早形式,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逐步分解和优化工艺的过程,逐步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这种类型的CAPP软件在传统的离线编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2. 特征类型CAPP软件(Feature-based CAPP software):特征类型CAPP软件是基于产品特征的工艺规划软件,其中特征(Feature)指的是产品的基本几何和物理特征。
设计师在输入产品CAD数据时,软件会自动识别和提取产品的特征信息,根据特征库中的工艺知识和规范,自动生成对应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程序。
这种类型的CAPP软件在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领域应用广泛。
3. 框架类型CAPP软件(Frame-based CAPP software):框架类型CAPP软件是基于工艺框架的工艺规划软件,其中工艺框架(Process Plan Framework)指的是经验和知识的整合和归纳。
具体来说,CAPP系统会通过对生产线上的过往经验和工艺数据的收集和归纳,构建出一套符合特定行业和领域需求的工艺框架,用于指导今后的工艺规划和流程优化。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99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信息全球化的时期,在这个信息时代里,通信技术网络发展非常迅速。
现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大量普及中,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也在发展之中。
在笔者看来,信息技术渗入到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通讯手段的增多和网络发展的速度。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考验,为了增加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引入新型技术就是必然结果。
这种新技术可以从生产方式、加工方式、管理方式着手,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工艺信息化的发展对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和交货时间、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有关,还和其他职能部门有关联,是企业的信息数据中心。
1 CAPP系统的特点在运用CA P P系统时,需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支撑,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计算、判断问题并进行推理逻辑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目标。
利用C A P P系统,可以提高手工生产工艺的工作效率、统一了生产规格、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问题。
正是因为CA P P系统的特点,它常被用于机械生产制造业中。
2 在制造业中运用CAPP系统的必要性实现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需要。
在没有运用CA P P系统之前,编制制造业的生产工艺规程需要结合相关的图表资料,和加工专业的特点来制定生产流程。
在同一个专业中,参考的图标资料不同、时间不同,也会导致使用段的不一样。
这种情况让生产操作员和工艺员在填制表格时较为困难,会直接影响制定出的工艺文件质量。
同一个数据运用在不同的程序中,就会有产生不同的名字,会产生“二异性”的状况,对汇总设定进和统计信息工作产生了阻碍作用。
手工生产工艺在实践过程中,不易保证生产工艺信息和工艺文件信息的一致性。
CAPP在企业信息化制造中的
作用与发展前景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人员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制造方法,是将企业产品设计数据转换为产品制造数据的一种技术,它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桥梁,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在制造型企业中应用,通过计算机进行工艺的辅助设计已成为可能,CAPP的应用将为提高工艺文件的质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并为广大工艺人员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选取一个适合本企业生产及管理环境的CAPP系统不但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工艺世纪的优越性,更能为企业数据信息的集成及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机械制造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当今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要求,特别是CAD/CAM系统向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也就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一、CAPP在信息化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CAPP技术一直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对CAPP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
近10年来,CAPP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应用程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CAPP是设计信息生成制造信息的桥
梁,是连接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的纽带。
企业在建立了集成的CAPP系统以后,将有效地提高企业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效率,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CAPP的功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与CAD的信息交换。
CAPP来自CAD的产品的几何、结构、材料信息以及精度、粗糙度等工艺信息,作为CAPP的原始输入,同时向CAD反馈产品的结构工艺性评价。
(2)与CAM的信息交换。
CAPP向CAM提供零件加工所需的设备、工装、切削参数、装夹参数以及反映零件切削过程的刀具轨迹文件,并接收CAM反馈的工艺修改信息。
(3)CAPP向工装CAD提供工艺规程文件和工装设计任务书。
(4)与MIS(管理信息系统) 的信息交换。
CAPP向MIS 提供工艺路线、设备、工装、工时、材料法额等信息,并接受MIS发出的技术准备计划、原材料库存、刀夹量具的状况、设备变更等信息。
(5)与MAS(制造自动化系统) 的信息交换。
CAPP向MAS 提供各种工艺规程文件和夹具、刀具等信息,并接受由MAS 反馈的刀具使用报告和工艺修改意见。
(6)与CAQ(质量保证系统) 的信息交换。
CAPP向CAQ 提供工序、设备、工装等工艺数据,以生成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检测规程,同时接收CAQ反馈的控制数据,用以修改工艺
规程。
(7)向MRPII、ERP 提供工艺数据或这些系统直接从CAPP的工艺数据库中提取所需数据。
二、CAPP在信息化中应用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CAPP的应用研究。
90年代中后期,CAPP的实用化问题引起研究者和企业技术工作者的重视,使得CAPP的开发从注重工艺过程的自动生成,转向为工艺设计人员提供辅助工具,同时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CAPP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实践,CAPP系统内部各类功能的实现思路已基本达成共识:工艺规划内的选择决策功能较宜采用知识基系统(即专家系统)实现;加工参数的设定、优化和控制则宜采用基于技术和限制的算法实现;对大搜索空间的工艺生成树的优化宜采用基因算法;定量地处理面向相互冲突的多个不精确目标的工艺计划优化选择问题,则采用模糊集理论较好;安装和装夹的配置可望通过公差配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获得更好的解决。
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尤其在回转体零件的工艺规划方面,有不少的系统已得到实际应用,一些系统的功能正逐步扩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但是,目前大多数CAPP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很窄,尤其突出的是CAPP 系统的工厂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美国机械制造业的数控率较高,但它只有不到10%的企业使用CAPP,而且成功率不大。
在
我国,真正形成商品化的CAPP系统还不多,被企业正式应用的系统只是少数。
原因在于:
(1)工艺的“制造环境”特定性很强而且影响因素很多。
派生式CAPP系只能在一定范围应用。
一些工具化CAPP 系统,未提供与企业常用软件集成运行的支撑环境,仅提供一个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工作的工具。
企业应用前期的CAD、CAPP技术的基础数据不能实现集成化和信息重用,致使信息的重复录入不一致,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障碍。
过分强调工艺决策自动化的CAPP系统,其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且系统的通用性差、适应性差,难以推广应用。
大多数CAPP系统面向设定的制造资源环境,没有考虑生产部门实时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反馈,设计出的工艺规程不能实时变化,影响预定规划的顺利执行。
(2)当前的CAPP系统无法与CAD、CAM、PDM实现无缝集成,产品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不支持CE的产品开发模式,不具备DFM功能等。
特别是目前的集成技术多是通过数据交换方式或通过构建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和数据库系统,这两种方法都是面向数据库。
由于关系型数据库存在面向记录,不支持CE以及缺乏协调机制等不足,导致它们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形、文档等) 时显得力不从心,系统工作量大,系统实施与扩展也较困难。
面对产品需求多样化、更新快速化的趋势,作为CIMS的工程分系统的CAPP必须具有统一的数
据管理和过程管理环境。
而PDM是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
它是产品在并行环境下的关键性能技术。
在我国,以PDM为集成框架的CAPP 正在研究之中。
三、CAPP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工艺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工艺资源包括企业的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工艺手段、典型工艺等任何可供共享和重复使用的工艺数据、工艺知识,企业的工艺资源是编制工艺文件的基础。
工艺设计就是优化配置工艺资源、合理安排工艺过程的一门艺术,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工艺资源缺乏管理,使得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不能实现工艺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二是缺乏权限管理。
由于工艺设计是由许多不同性质的子任务组成,它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这就需要工艺软件提供一种角色和权限机制,提供产品级的工艺编制功能和零件级的工艺编制功能。
三是对CAPP系统化、实用化、工程化研究不足,缺乏对CAPP系统实用化、工程化的研究,缺乏各种技术之间、技术与组织管理之间、人与技术之间的集成与协调,使得各种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在CAP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
同时,作为开发CAPP系统基础的工艺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CAPP
缺乏良好的理论和坚实的科学基础,难以开发出高水平的CAPP系统。
四、CAPP发展前景
未来的制造是基于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敏捷制造和全球化、网络化制造;未来的产品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的产品。
(1)通用化和实用化
即从工艺基本数据结构及基本设计功能的普遍性、通用性出发,研究出能适应大多数企业的、可在其上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工具化CAPP。
新一代CAPP工具系统应是“一个以整个产品为应用对象,以产品工艺数据为中心的集工艺过程设计、工艺信息管理为一体的交互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开发平台,通过融合检索、修订、创成等技术,逐步实现工艺设计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
”
(2)智能化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糊理论、几何推理等方法的发展,将为CAPP专家系统提供决策工具。
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来构造智能化CAPP系统,使其具有从实例数据自动产生规则和知识框架的可能,且可以并行地进行知识推理,从而增加CAPP获取、表达、处理知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3)集成化、网络化和开放性
通过分布式网络和数据库,CAPP应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潜力交互式在线处理系统,提供完备的工艺文件,为CIMS各部
门提供信息服务。
五、结束语
CAP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之一,其在企业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对企业CAPP应用现状及开发思路的分析研究,将为开发适合企业生产环境的CAPP 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优越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CAPP在制造业中的不断深化应用,使CAPP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和企业。
借助CAPP系统,企业实现了工艺设计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工艺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与企业其它应用系统的集成。
CAPP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