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秋九年级英语全册Unit7(第2课时)SectionA(3a_3c)教案(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英语九年级 Unit 2 第2课时 Section A (3a-3c)(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英语九年级 Unit 2 第2课时 Section A (3a-3c)》这一课时主要围绕“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对于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般过去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和短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喜好,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教师通过PPT展示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般过去时。
3.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通过例句让学生加深理解。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5.巩固:教师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听力、口语和笔头的训练。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和用法。
初中英语九年级 Unit 7 SectionA(1a-2d)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7 Section A (1a-2d),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一对父子在讨论关于是否应该给老人和小孩让座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日常交际用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日常交际用语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困难,如词汇量不足、语法掌握不牢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朗读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英语交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熟练朗读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英语交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关于让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让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前预测:学生浏览文章标题和图片,预测文章内容。
3.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回答简单问题。
4.精读:学生细读文章,回答细节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交际用语。
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章中的场景,进行实际操作。
6.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英语交际。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8.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英语交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纲,另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日常交际用语。
设计说明:
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
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
4.构成:包括四部分:(一)学习目标的设置(二)评价任务的设计(三)教学设计(四)作业/拓展设计。
5.操作方法: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
Unit7 SectionA(3a-3c)优质课教案Prepare for the poemI. Who is the person?II. Free talk:1.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 in your daily life?2. When you are happy,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3. When you are unhappy,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III. What do these pictures remind you of?IV. Reading:The writer ______ Mom’s love.The writer ______ Mom’s love.The writer ______ Mom’s love.Part1:1. What did the mom do when the writer was a baby and a small child?2. Why did mom do these things?3. If you were the writer, how would you feel?Make more similar sentences:When I was sick, my mom …When I was sad, my mom …When I first learned to walk, …When I first called “Mom”, …When I was three playing in the park, …Part2:Make sentences: When I was …, she said… But I talked back loudly, “I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Part3:1. What happened when he refused mom’s advice?2. What did the writer regret when he grew up?3. What did the writer understand at last?V Read the poem: Mom knows bestⅥRetell the story:Important Expressions:1. think back2. a tiny baby3. stay by sb.’s side4. run through the field5. keep...from...6. give sb. a hug7. lift sb. up8. talk back9. think back10. have awful dreams11. be late for school12. regret doing sth.Fill in the blanks:The writer is ______ ______ ______ those times: When he was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all night, his mom sang to him and stayed by his side. When he was tw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she made sure he was safe and kept him from danger. When the writer fell and hurt himself, she gave me ______ ______ and ______ ______ ______ .When he was seven ______ ______, she said no ice-cream for him. When he was nine watching scary movies, she said it’d give him ______ ______. When he was a teen going out with friends, she told him to be back by ten. But he ______ ______ ______. He _______ talking back, not listening to Mom because he thinks Mom knows best, and for him she wanted only the best!。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第二课时 Section A (3a -3c )
教学目标 stay by my sid mom sang to me
th friends 难点:培养想象力及观察事物的能力。
面对难题,用积极的态度去解
Step 1 自主学习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When the boy saw his mom ,he gave her a warmly __hug__(拥抱).
2.I had an __awful__(很坏的) dream after I saw that scary film l ast night.
3.Jim is upset now because he __regrets__(后悔) fighting with his best friend.
4.My brother liked to read the __poems__(诗) wr itten by Li Bai when he was young.
5.The little boy dreams of being a hero in the sports __field__(场地).
Step 2 情景导入
参考案例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称颂母爱的诗歌;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教师可准备几个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邀请几位同学就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
(4分钟)
Questions :
1.Does your mother love you ?How do you kn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ow does your mother care about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at bad things did you do to be against your m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带着问题去学习诗歌,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积极阅读诗歌,理解母爱的内涵。
Step 3完成教材3a-3c的任务
【操作案例】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熟知大意,并完成课本3a的任务,然后邀请几位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全班一起学习讨论。
(3分钟)
2.先邀请几位同学阅读诗歌(可一人一段),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音,给予必要的朗读指导。
然后播放录音,全班同学一起跟读。
(3分钟)
3.诗歌内容巩固练习。
教师可给出一篇改写了的短文,将一些重点的表达方式空出。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全短文。
然后邀请若干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
(4分钟)
4.完成教材3b的任务,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诗歌,回答3b中所提到的问题。
(5分钟)
5.想一件你做的一件你父母不让你做的事,把你的故事和你的同伴分享。
(3分钟)
设计意图:将听、说、读、写的任务结合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巩固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学习、识记和运用。
知识点拨
▲keep (away) from sb./sth.
意为“避免接近某人或某事;远离某人或某事”。
该结构中介词from不可省略。
【拓展】
stop… (from) doing …意为“阻止……去做……”,此处的from可以省略。
巩固提升
Step 4完成《名师测控》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Section A (3a-3c)
Words:tiny,cry,field,hug,lift,awful,regret,poem
Phrases:stay by my side,run through the field,keep me from danger,give me a hug,lift …up,talk back,think back to…
对于本节课的阅读,我让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熟知大意,并完成课本3a的任务,接着我将诗歌改写成短文,将一些重点表达方式空出,从而完成了第二次的理解,最后通过完成3b的任务,将听、说、读、写的任务结合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巩固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学习、识记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