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
- 格式:ppt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31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
个零件组成。
2.机器和机构
(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
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如带传动机构、齿轮机
构)。
(2)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
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
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不同点:机器能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工或实
现能量转换,机构只能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不能做功或实
现能量转换。
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构件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四、运动副
1.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形式
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
根据接触情况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1)低副:两构件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
根据运动
特征分为转动、副移动副和螺旋副。
(2)高副:两构件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按接
触形式不同分为滚轮接触、凸轮接触和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1)低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小,传力性能好,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效率低。
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a)转动 (b) 移动副 (c) 螺旋副。
中等职业学校备课教案《机械基础》(2学期共160学时)第一学期教案(80学时)科目机械基础教师专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班级二O 年期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80学时)(配套课件已上传百度文库)章节緒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第二节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备注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的定义及机器的组成2、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用途及对零件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课型新授课技能目标能判别常见机器的类型,对工程材料有简单认识。
学时 3日期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对机械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模型机零实物重点机器的定义及组成难点材料类别、零件的强度问题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引导教师自我介绍:导入新课:你能说出你见过什么样的机器吗?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用来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
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用来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以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
机器的定义:(1)是人工的实物组合;(2)各部分之间有确定的运动关系;(3)能实现功能转换。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整顿秩序想一想下列产品那些可称为机器?机器的组成:动力部分、传动部份、执行部份及控制部分。
二、机器的结构机器由若干机构组成;机构由若干构件组成,能实现功能转换;构件由若干零件组成;是机器中最小的运动单元。
零件是机器中最小的制造单元。
三、机械的类型机器的类型: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主要分类有:教材分类:动力机械、加工机械、运输机械、信息机械等。
按行业分还有工程、矿山、建筑、化工、食品、农业、医疗机械等等。
第二节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一、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选用1.常用材料主要分类有:钢、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材料的选用原则 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性。
1) 使用要求 零件有工作要求和受载的要求,有零件尺寸、质量的限制,还有重要程度不同。
机械基础结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运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
A. 平移运动B. 旋转运动C. 振动运动D. 往复运动答案:A2. 机械系统中,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元件是()。
A. 齿轮B. 轴承C. 弹簧D. 联轴器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传动的特点?()A. 传递运动B. 传递动力C. 改变运动方向D. 储存能量答案:D4. 机械设计中,为了减少摩擦和磨损,通常采用()。
A. 润滑油B. 增加接触面积C. 减少接触面积D. 增加摩擦系数答案:A5. 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
A. 最高应力处B. 最低应力处C. 应力集中处D. 材料最薄弱处答案:C6.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不包括()。
A. 断裂B. 变形C. 腐蚀D. 过载答案:D7. 机械设计中,为了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零件的尺寸B. 减少零件的表面粗糙度C. 增加零件的重量D. 减少零件的材料强度答案:B8. 机械零件的静强度计算中,通常不考虑()。
A. 材料的屈服强度B. 零件的最大应力C. 零件的尺寸D. 零件的工作条件答案:C9. 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通常指的是()。
A. 正应力B. 剪切应力C. 弯曲应力D. 复合应力答案:B10. 机械零件的疲劳寿命与()有关。
A. 材料的强度B. 零件的尺寸C. 零件的形状D. 零件的工作条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速度、加速度、位移2. 机械系统中,_______用于连接两个轴,传递运动和动力。
答案:联轴器3. 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_______。
答案:应力集中处4.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包括断裂、变形和_______。
答案:腐蚀5. 机械零件的静强度计算中,需要考虑零件的最大_______。
答案:应力6. 机械零件的接触应力通常指的是_______。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教案0.1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课题名称】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的组成2、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一、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掌握机械的组成特点,以及满足使用条件下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尺寸和形状。
二、教学要求1、了解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掌握机械的组成特点2、了解机械的基本知识,使设备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教学重点】磨擦分类中的边界磨擦与混合磨擦的形成。
磨损种类中的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和本科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难点分析】机械的材料,失效、的强度定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法。
【教学安排】3学时(135分钟)【学生分析】学生对机械了解得很少,讲课时要注意联系学生所见到的实用机械,分析机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爱上本课程,是讲好本课程的根本目的。
所以,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是讲好本课程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教材中图0-1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一)机器的组成1.机器的组成如图0-1所示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
得出无论是哪一种机械,都是由4个组成的,即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2.机器的结构零件制造的最小单元。
构件运动的最小单元。
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但更多的是多个零件的组合。
零件组成构件,构件组成机器,完成预定的执行运动。
3.机器的类型按机器的的用途分为动力机械,如电动机、内燃机;加工机械,如加工机床、包装机械;运输机械,如汽车、飞机;信息机械,如复印机、传真机。
1、零件的常用材料常用作机械零件的材料有:钢、铸铁、铜合金、铝合金、工程塑料和橡胶。
2、材料的选用原则主要从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性几个方面考虑,尤其在市场经济、自由竟争、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机械零件的经济性更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2>第1章 机械概述[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的性能,机械零件的强度 [教材版本]李世维主编。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 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所包括的内容。
2、 了解机械零件失效和强度的内涵,内力和应力的定义。
3、掌握应力的常用单位380b MPa τ=的换算方法。
二、 能力目标1、掌握力学性能对金属材料所起的作用和工艺性能对加工的影响。
2、掌握应力对材料的强度的关系。
三、 素质目标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性能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2、了解失效、应力与零件强度的关系。
四、 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定义及应力和强度的含义。
2、掌握力学性能对机械零件强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力与强度的关系。
2、了解失效的含义。
掌握强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应力的常用单位。
[难点分析]强度的分类和应力的分类[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学生分析]1、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初中已多少学过,而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强度是新知识,可能比较陌生。
2、强度的种类较多,应多举例以示区别。
失效的含义较难,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应多做解释。
[教学资源]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吴联兴主编。
机械基础练习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教学安排]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穿插提问与设问,最后归纳小结。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常用的机器零件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关键零件,不仅要求寿命长耐用,而且机械尺寸精巧又要易于加工,价格还要低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性能,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
如坦克的履带和挖掘机的铲齿都要求材料不仅要硬,还要耐磨损;机床的齿轮不仅要求表面硬度很高,而且芯部要具有足够的韧性;飞机的零件不仅要求材料要轻,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气流的冲击。
XX工程职业学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综合课考试科目和技能考核项目及要点一、专业综合课考试科目及各科考试纲要(一)考试科目科目1:电工技术基础科目2: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科目3:机械基础(二)考试形式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题类型范围: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综合题。
(三)各科考试纲要《电工技术基础》考试纲要1. 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单位;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其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2. 简单直流电路。
常用电路基本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每一种状态下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电源等效变换;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两点间电压的分析和计算。
3. 磁场和磁路。
磁场主要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单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常用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4.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自感系数;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其串联。
5.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正弦交流电基本物理量的概念,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
6. 正弦交流电路。
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及纯电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功率,正弦交流电路中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阻抗、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等概念,RLC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7.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电压的产生及其表示方法,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三相对称电路功率的计算。
8. 变压器。
变压器的构造和作用,变压器变换电压、变换电流的基本关系及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