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介绍(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方向介绍(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传播学专业()1.理论传播学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
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2.应用传播学方向(1)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传播学”之下的研究方向。
媒介经营管理主要研究大众传媒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国外传媒集团先进的媒介运营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传媒经营管理案例;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法,对媒介市场的描述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研究。
介绍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稿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介绍一、学院概况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教学科研院校之一。
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所特有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学科背景,动画学院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教学科研方面现已形成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的整体特色与优势。
机构设置动画学院目前设有动画系、数字艺术系、游戏设计系和艺术基础部四个教学机构,并设有动画研究所、数字技术与艺术研发中心、《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亚洲动漫研究中心、中国动漫艺术陈列馆等众多研究机构,以及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德国波茨坦影视学院、加拿大谢里丹学院、法国高布兰学院、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美国高科思科技大学、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央视动画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水晶石等国内外动画教学和实践机构所搭建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动画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制作于一体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创作环境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四千余平米,软硬件资金投入数千万元,其中包括动画制作实验室、互动艺术实验室和CG实验室三个211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先进的媒资管理系统、数字影视制作创作室、网络多媒体创作室、游戏设计创作室、虚拟演播室、数字合成机房、数字录音棚、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实验室、苹果联合实验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传媒大学定格动画联合实验室、移动多媒体与NGN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数字动画创作室、手绘动画创作室、动画声音创作室、动画表演创作室、数字高清实验室、动画生产车间、动画渲染农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教学、创作设施。
二、师资队伍德才兼备、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动画学院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现已经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授课对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概念和职业特点;2. 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播音主持概述- 播音主持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播音主持的职业特点- 播音主持的就业前景2. 播音主持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语音、语调、节奏的运用- 播音主持中的情感表达第二课时:1. 播音主持实践- 模拟主持节目,锻炼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主持技巧- 分组讨论,分析优秀播音主持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 播音主持礼仪- 播音主持人员的职业道德- 播音主持过程中的礼仪规范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播音主持的基本概念、技巧和礼仪规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播音主持案例,让学生了解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和职业特点。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主持节目,锻炼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主持技巧。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播音主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播音主持技巧:教师详细讲解播音主持的口语表达能力、语音、语调、节奏的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等技巧。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播音主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技巧和艺术特点。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主持节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主持技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优秀播音主持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播音主持基本概念、技巧和礼仪规范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模拟主持节目中的表现,包括现场应变能力和主持技巧;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九、教学资源:1. 播音主持教材;2. 优秀播音主持案例视频;3. 模拟主持节目场景布置;4. 教学PPT。
1.公共关系理论方向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方向力争使我国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能指导并反映业界实践的飞速发展。
该研究方向以公共关系学术思想、观念、流派与创新点为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是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及业界最新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该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或前往学校等教学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就业于政府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
目前,该方向的导师有一名,和公共关系专业其他方向的导师共同组成了优质的导师团队。
在课程设置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的课程版块。
专业必修的课程包括:传播研究方法、公共关系理论与历史、广告学综合研究、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研究、企业形象与声誉管理、组织传播、市场营销、媒体关系研究、广告主营销传播趋势研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研究;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前沿问题研究、营销公关与发言人策略研究、新媒体危机应用、危机管理与传播策略研究、品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运作研究、媒介数据应用研究、形象传播、健康传播、公共关系案例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
2.公共关系实务方向本研究方向的研究使公共关系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丰富公共关系理论,推进公共关系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为公共关系实践的工具、技术、技巧与策略,及其在各类组织机构中的应用。
该研究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前往各类企事业单位供职;也可以继续深造,或前往学校等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
目前,该方向的导师有两名,和公共关系专业其他方向的导师共同组成了优质的导师团队。
在课程设置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的课程版块。
专业必修的课程包括:传播研究方法、公共关系理论与历史、广告学综合研究、战略管理与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案例研究、企业形象与声誉管理、组织传播、市场营销、媒体关系研究、广告主营销传播趋势研究、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研究;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前沿问题研究、营销公关与发言人策略研究、新媒体危机应用、危机管理与传播策略研究、品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运作研究、媒介数据应用研究、形象传播、健康传播、公共关系案例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
《制片管理》大纲-蒲剑作者:蒲剑来源: 被阅读次数:562《制片管理》教学大纲第一讲:电影、电视剧生产、发行的基本过程第一节电影生产、发行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电视剧生产、发行的基本过程第二讲制片是跑腿的吗?第一节制片的概念第二节出品人、制片人、制片主任第三讲谁“蒙”谁?第一节如何编制预算第二节如何签定各种合同手续第四讲制片是不是“事儿妈?”第一节制片的基本职责第二节如何制定生产进度计划表第五讲谁管谁?第一节制片的管理艺术第二节如何协调各部门的矛盾与冲突第六讲如何制止黑钱?第一节财务票据管理第二节财务帐目管理第七讲亲兄弟,明算帐第一节后期制作的生产安排第二节费用结算作业:内容:编制一部电影的制片方案。
目的:训练学生编制制片方案的能力。
要求:包括资金预算和生产进度表参考书籍:(1)《影视制片进度计划》[美] 拉尔夫·S·辛格莱顿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2)《独立制片》[美] 格·古德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制片管理》教案(1)-蒲剑作者:蒲剑来源: 被阅读次数:575《制片管理》教案(1)教学内容:第一讲影视剧生产发行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影视剧生产发行的基本过程2、理解影视剧作为文化商品的基本特性教学重点:全章重点教学方法:讲授、观摩授课内容提要:第一节电影生产发行概述一、电影生产发行过程1、剧本创作、筹集资金阶段。
聘请剧作家编写剧本,或者购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进行改编。
筹集资金的方式:自有资金、寻找国内外合作伙伴、银行贷款、政府资助等。
2、组织拍摄阶段。
电影摄制的具体过程,涉及导、表、摄、录、美、服、化、道、制等各部门环节。
3、审查通过、获得发行资格阶段。
我国实行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只有通过电影审查,获得发行放映许可证,才能进入发行放映环节。
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4、发行放映阶段。
发行放映是收回电影投资,获取利润的阶段。
发行方式:委托专业发行公司发行、自主发行。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创作基础理论课件一、引言播音创作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播音领域的创作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播音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创作基础理论课件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创作概论、创作技巧和创作实践。
通过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播音创作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1 创作概论本模块主要介绍播音创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学生将学习播音创作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播音创作在传媒行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创意思维和创作构思,为后续的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创作技巧本模块将重点介绍播音创作的技巧和要素。
学生将学习如何合理运用声音、语速、音调等方面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语言组织和修辞手法来提升创作的效果。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运用音乐、音效和背景音等因素来增强创作的艺术感染力。
2.3 创作实践本模块将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写作、录音以及现场演讲等方式来练习和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播音创作的全过程,并获得反馈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播音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了解播音创作的定义和分类。
2.能够进行创意思维和创作构思,形成独立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声音、语言和音乐等艺术手段,提升创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具备一定的创作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播音创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5.发展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演练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