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奉亲书》与老年养生
- 格式:docx
- 大小:19.68 KB
- 文档页数:6
理论中的“五宜”一脉相承。
他还秉承了《内经》药食气味理论中“五过”、“五伤”及“五禁”的思想,提出饮食禁忌。
首先,就“五过”与“五伤”的思想,他提出《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说:“桃子多食,人热;仍不得入水浴,令人病淋沥寒热病。
”“梅多食坏人齿。
”“李不可多食,令人护胀。
”“林檎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等等。
其次,他就疾病过程中结合“五禁”思想,提出了病人的饮食禁忌,如《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说:“扁豆,寒热者不可食之.”又“病人不可食胡荽及黄花菜。
”他还论述了用药后的饮食禁忌,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对服用桂枝汤后的饮食禁忌说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以及《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对服用乌梅丸后的禁忌说明:“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金匮要略·禽收稿日期:2010-07-16作者简介:王莲芝(1961-),女,辽宁辽中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说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此段话,引用了《灵枢·五味》中的原文,可以看出,对于病患的饮食禁忌仲景继承了《内经》药食气味理论中的“五禁”思想。
总之,仲景在完成《伤寒杂病论》过程中,撰用《内经》等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虽是基于辨证立法的基础上组合而成,但与其独到的用药经验也密不可分,做到准确的使用每一药物,堪称后世用药之楷模。
由此可见,《内经》药食气味理论在临床用药方面意义之重大。
参考文献[1]刘渡舟.伤寒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何任.金匿要略语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曹宁.《伤寒论》药食关系初探[J].现代中医药.2005,3:14-15.《养老奉亲书》的老年养生观探要王莲芝(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卫生所,辽宁沈阳110035)摘要:宋·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也被称为“世界现存最早之老年保健医学专著”,该书对我国古代养生学发展影响颇大。
116第13卷 第12期 2011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2 Dec . ,2011北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较西方1724年弗罗杰所著的《老年保健医药》约早6个世纪[1]。
《养老奉亲书》中提及:“其身体劳倦,头目昏眩,风气不顺,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热,此皆老人之常态也”,指出大便不调是老年人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
《养老奉亲书》中对老年人摄养之道及食药之方均有记载,对老年人大便不调亦有论及。
1 老年人大便不调之发病特点老年人大便不调主要表现为便秘、泄泻、痢疾等症状。
老年人群身体衰弱,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功能较差,加之自身活动减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长期卧床等原因,常发生便秘[2]。
陈直言:“凡人疾病,未有不因八邪而感。
所谓八邪者,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老年人大便不调也不外如是。
1.1 决之于老年生理特征高年之人血气已衰,具有“真气耗竭,五脏虚弱”的生理特点,尤其“肠胃虚薄,不能消纳”,若调养不慎,极易造成肠道传导失司,出现秘、泄、痢之大便不调症状。
老年人真气已衰,而有虚阳气盛者,得虚阳之气所助,“充于肌体,则两手脉大,饮食倍进,双脸常红,精神康健”,虚阳气乃是源于老人阳虚气盛之体,由后天水谷之气不断衍生,进而生化无穷,维持生命旺盛的一种内在阳气,既非阳虚,亦非实义[3],其在与老年人体内衰退的真元共同温养机体的同时,亦会出现“烦渴膈热,大腑秘结”的热象,但老年人的热结非有实火,若“频用转泻之药通利,苦冷之药疏解”,就会“多生冷疾,无由补复”。
1.2 发之于后天因素大便不调多与日常生活调节不当所致。
陈直认为“盛夏之月,最难治摄”,多暴泄之患,因盛夏之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终会损伤脾胃而生泄泻。
“若素知宿患……秋终多发,或秘泄劳倦……”,秋天为旧疾多复发的季节,大便不调也会在秋天出现或者加剧。
《寿亲养老新书》老年情趣养生法述要
老年生活养生法是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未来老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支撑。
根据《寿亲养老新书》,养生法的实施有三个要素: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疗法和服用药物。
首先,针对老年人,应该在生活方式上作出调整,具体调整内容包括经常有益
性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打太极拳、跳氈等,以求调节自身情志,平衡身心,使身体无忧使心境平和;同时,加强良好的心理疏导,最大程度减少烦恼,达到如影随形的精神状态;另外,增加合理的休息时间,尽量化解疲劳,以免成为伤害健康之源。
其次,在老年人生活当中,饮食疗法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表现主要有
三点:一是多吃新鲜、有机的果蔬和海产品,以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相关食物;二是少摄入高盐分、高糖分和含油量高的食物;三是放弃饮酒烟等有害物质,以免致病和罹患慢性疾病,施以自我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服用药物是养生法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实际情况,
有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还比较充沛,要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而要以其它非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但是有些老年人可能有慢性病,此时服用药物仍是必要的,但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医生开出该药物的规定剂量和用法,并且一定要定期随访和体检,以确保用药治疗效果。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老年人健康的保障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在生活
方式上做出调整、增强饮食疗法和合理服用药物是较好的老年养生法,好的健康状况有助于老年人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也为国家节约医疗费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养老奉亲书》中的养生经作者:曹瑛王蕊芳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2期北宋陈直的代表作《养老奉亲书》是我国最早的老年养生专著。
书中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论述了老年人的饮食调养、形证脉候、用药宜忌、戒忌保护、四时摄养等方面,内容颇为翔实,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老年养生典籍。
方法一:养护脾胃食治为主脾胃是五脏强盛的根本。
为此,陈直提出了老年之人日常的护胃之法。
例如不可一次吃饱,只需频频给予饮食,使脾胃容易消化。
最好饭后再慢走一二百步,让食物在运动中逐渐消化。
在食物的选择上,陈直还指出,老人之食物应该温热熟软,最忌黏硬生冷。
陈直在强调老年人应注重调理饮食、保养脾胃的同时,还强调治病贵不伤正。
陈直说,老年人大多患有疾病,应该先用食治的方法,食治未治愈,再用药物治疗。
人们如果能知道食物的性味,合理使用,那么功效会加倍胜于药物。
陈直的食疗方包含的食物品种非常丰富,所用的剂型花样较多,如汤、饮、酒、乳、茶、浆、粥、羹、膏等,使老年人在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达到了养生的效果。
方法二:避免孤寂精神保健老年人常待在家里,心中会有空虚感、失落感。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子女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老人能过一个健康安乐的晚年,并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寿命。
首先,不要让老人孤坐独寝。
子女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也应该尽量挤出时间多陪陪老人。
晚辈要充分理解老人,生活上尽心照顾,不要让老人生气。
因为发怒可导致气血虚弱、中气不固,如果生气的时候进食就更容易生病。
其次,尽量满足老人的嗜好。
无论老人是喜欢琴棋书画,还是喜欢禽鸟,或者喜欢药饵养生,子女空闲的时候应广为寻求,选择其中的精纯上品,摆放在老人周围,使老人心情愉悦。
这样老人就不会感到孤寂,从而远离郁闷,也就有利于身心健康。
方法三:老人戒忌时刻牢记《养老奉亲书》特别列出了老年人须戒忌的20多种情况,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首先,住处环境宜安稳。
其次,避免给老年人强烈的精神刺激。
《养老奉亲书》饮食抗衰老思想刍议
《养老奉亲书》认为,童稚年年在脾胃逐渐弱小时,最适宜统摄酸甜苦咸、气血温润,营
养丰足的中和饮食,以抗衰老,确保机体的调理,有利于延年益寿。
首先,要控制饮食,不要吃多不吃腻,特别是要摄取清淡的食物,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
营养元素,保持体能的稳定状态。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合理
的脂肪均衡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基础。
此外,它还提倡用醋、曲、米醋、葱、姜、蒜等发酵食物烹调,注重滋补,而以酸甜苦咸
味和中和菜蔬为主,促使身体能量均衡,调理好阴阳,使饮食营养更加均衡。
此外,不管多么复杂的饮食,都应该服从一个原则,即均衡常识和营养学。
即要注重安全性,注意保持膳食的营养平衡,摄入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要做到有计划、有规律,适度
节制,以抗老化。
在总结,《养老奉亲书》指出,
人们在坚持实行“中和”食物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实行食物选择、搭配、调节、营养均衡,最大限度地保障正常肠健康的发展,也是延缓衰老的一个有效方法。
养老院养生书
养老院养生书通常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知识的书籍,这些书籍可能会涵盖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老年人在养老院或家中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养老院使用的养生书籍。
1.《养老奉亲书》:这是一本中国古代的老年养生专著,由宋代陈直撰写,后来由元代邹铉增补。
书中详细讨论了老年人的饮食、生活起居、情绪调摄等方面的养生知识。
2.《寿亲养老新书》:这是在《养老奉亲书》基础上修订续增的一部老年养生著作,由元代邹铉编写。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老年养生保健知识,如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等。
3.《老年养生保健》:这类书籍通常会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的养生理念,为老年人提供实用的保健建议和指导。
4.《老年健康饮食指南》:专注于老年人饮食调理的书籍,提供适合老年人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的食谱和饮食建议。
5.《老年运动保健》:介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帮助老年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6.《老年心理健康手册》:探讨老年人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旨在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7.《老年常见病防治指南》:提供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
防和治疗知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这些书籍可以作为养老院图书馆的藏书,也可以作为老年人日常养生学习的资料。
在选择书籍时,应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老年人的阅读习惯。
2007年10月皖西学院学报O c t.,2007第23卷第5期J o u r n a l o f W e s t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23 N O.5谈《养老奉亲书》的食疗思想董 杰1,曹金发2(1.宿州学院社会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2.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摘 要:宋代关于食疗的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专著,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食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其食疗思想具体表现为天人和谐、辩证施治、味形兼顾、注重细节等方面。
关键词:《养老奉亲书》;食疗思想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07)05-0151-03*食疗即饮食疗法,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运用中医的医疗理论指导人们的饮食,以达到养生保健、治病祛病的目的。
宋元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防病治病的需求不断增强,渊源久远的饮食疗法此时已经渐趋成熟,北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1]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一直被后世的医学界奉为老年保健养生方面的圭臬,对于此书,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论述了四季易患的疾病与相应的药物治疗,从食疗护理、用药轻缓、重视起居与精神调摄、重视疾病预防等方面阐述了老年保健思想,而该书的食疗思想却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分析。
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 天人和谐传统的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的五脏六腑对应着阴阳五行,人的一举一动都应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必生疾患。
所谓“五脏本于五行,五行有相生相胜之理。
”正因如此,在治疗疾病时强调四时、阴阳、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的辨证关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病不起。
”[2]说明顺应自然变化以养生的重要性。
《养老奉亲书》的老年保健思想初探张雪峰(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4002)中图分类号 R16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338(2003)05-0047-02 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下简称“本书”)成书不晚于公元1085年,为我国现存较早的老年病学专著,远较西方弗洛耶1724年写的《老年保健医药》为早。
它上承《内经》、《千金方》诸学,论老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法及摄养之道甚详。
元代邹铉之高祖、叔祖等,用本书之法调养,“皆年过九十”;邹铉本人依之调理,亦寿至稀年。
邹于公元1307年将本书加以整理,续增第二、三、四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一度流传甚广,还传至朝鲜和日本。
元刊、明刊和日本宽文刊者皆署曰“居家必用本”。
可见它在当时国内外均起到老年保健普及读物的作用。
本书上籍述老年人食疗之方,下籍谈老年病医药之法、摄养之道,并附有“简妙老人备急方”。
书中对老年人的防病理论与方法、四时摄养措施及老年病病机、药食疗法等的阐述,均有发前人所未发,亦多为后世所师。
其老年保健思想,对现今老年病学的研究发展和推进老年医疗保健事业,仍颇具参考价值。
1 食疗护理为先本书认为,人进入老年期时,天癸数穷,五脏气弱,脾胃虚薄,“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脾胃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病。
如不及时调治,脾胃一伤,四脏失养,气血不继,康寿无保。
故“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且“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老人因“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所成疾患,治疗时应着重顾护脾胃。
书中将饮食疗法放在老年病治法首位,所列232首方剂中,食疗方有162首,竟占70.1%。
陈氏指出,“人若能知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
凡老人之患,先宜食疗,“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
中医养老食疗方法,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然仅列方17首。
本书在此基础上博采众方,大加扩充,制作与服法,因人、因时、因药、因病而变,丰富了祖国医学的食疗内容。
《养老奉亲书》与老年养生
*导读:《养老奉亲书》成书于公元1085年之前,作者陈直生平不详,仅知曾为承奉郎,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泰州兴化县令。
该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中医专着,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年人的食疗、起居、精神调摄等多方面的事项。
*重视食疗*辅以医药
该书分上、下两籍,食疗方与其用法记载于书中的上籍,以食物养老益气、治眼目疾病、五劳七伤、脾胃气弱、泻痢、水气、喘嗽、诸淋、噎塞、冷气、诸痔等,其食治范围可谓广泛。
下籍记载了四时通用方、各时用药诸方、老人备急方等,在篇幅等方面均不及上籍,可见其重视食疗,辅以药方的思想。
饮食的色味补泻之性亦禀于阴阳五行之理,与药物并无太大的差别。
食物品种多样,其优点在于贵不伤其脏腑也,而药物对于老弱之人则是若汗之,则阳气泄。
吐之,则胃气逆;泻之,则元气脱,立致不虞,况且老人常喜食物而厌药物,故用食物调治胜于用药物治疗。
书中还指出了老人饮食的基本原则,即老人之
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
书中的食物多种多样,综合起来可分为3类。
一是食品类,有粥、羹、臛、馄饨、馎饦、索饼6种;二是饮料类,有汤、饮、酒、乳、茶、浆6种;三是菜肴类,有脍、腌、炙、煎4种。
所用食材更是种类繁多,其中对血肉有情之品的运用和重视,不仅对老人体弱者甚有补益之功,还体现了食疗的选材特点。
膳食的制作,并详细地介绍了制作方法,在膳食中常常加入葱、椒、姜、蒜、橘皮、醋、酱、盐等调味之品,从而使药膳解腥祛膻,又能调畅气机、保持疗效。
在加工之时,不同的食物还要注意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和火候,如微火煮令烂熟、微火煎取、煮令熟、炙熟、作粥、作羹、煮作饮、煎汁作饮等等。
书中对于服食的时间与方法也均有记载,其中以空腹食之为多见,充分体现了食疗所具有的补益脏腑、护养脾胃的特点。
注意到饮食的卫生,指出秽恶臭败,不可令食。
粘硬毒物,不可令餐暮夜之食,不可令饱。
阴雾晦暝,不可令饥。
对于食物的忌口事项,该书更为详细地指出了食治老人消渴消中、饮食不足、五脏干枯的芦根饮子,饮用治病时要忌咸食、炙肉、熟面等;食治老人上气,气急胸膈逆满,食饮不下的枣饮,使用时应忌咸、热、炙肉;食治
老淋病、小便长涩不利的酥蜜煎,要忌热食、炙肉。
*养老奉亲*孝为至要
百善孝为先。
凡百饮食,必在人子躬亲调治,无纵婢使慢其所食。
子女还要懂得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养护的注意事项,如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
正所谓为人子者,深宜体悉,此养老人之大要也。
绝大多数人都担当着父母、子女的双重身份,书中教导子女所要掌握的也是每位老人所应熟知的。
做子女的要了解老人的性气好嗜,随其所欲。
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
有好书画者,有好琴棋者有好珍奇者,有好禽鸟者,有好古物者,有好佛事者人之僻好,不能备举。
但以其平生偏嗜之物,时为寻求,择其精纯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已,老人衰倦,无所用心。
若只令守家孤坐,自成滞闷。
今见所好之物,自然用心于物上,日日看承戏玩,自以为乐;虽有劳倦,咨煎性气,自然减可。
可见,应当尽力满足老人的喜
好,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
要照顾好老人的宴处起居。
老年人肾气衰亏,体力下降,或兼有疾病者,更是需要子女的关心爱护。
凡人衰晚之年,心力倦怠,精神耗短,百事懒于施为,盖气血筋力之使然也。
全藉子孙孝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
老人的宴处起居要注意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
大体上,居处应清洁卫生;寝寐床榻不要过高,最好三面设屏,以防风邪;枕头要低长,以菊花充实;衣服不须宽长,以防蹴绊与感受风寒。
奉行孝心要随自己的情况竭力侍亲,而不在攀比。
富贵之人,浓己薄亲不能算孝;贫困之人,约己丰亲亦是孝行。
孝敬老人还需要注意保护老人的安全,凡是对老人不利的,都应该有所禁忌。
*四时不同*摄养有异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岁露》)。
因此老年人的养生方式要顺应四时的变化。
春主发生,肝气较旺,对于肝气盛者,可调嘘气以利之。
饮食上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而易伤脾胃的生冷、肥腻、黏滞之物不宜过多食用。
春季是宿疾宜为复发之际,加之冬季多有内热蓄积,老年人常会感到体热头昏、四肢劳倦等症状,治疗上不应用下法,而是要用凉膈化痰之药消解。
或只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与进,自然通畅。
老年人气弱骨疏,春季不宜骤减棉衣,可多穿夹衣,日后逐层减衣,以避免感受风冷。
春季还可用游赏等方式调畅情志。
夏季属火,主长养,心气较旺,对于心气盛者,可调呵气以疏之。
饮食上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
温软之物为佳且不可过饱。
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不宜生冷肥腻,瓜果之类,量虚实少为进之。
因为夏季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
夏月纳凉还要选择位置并注意防风,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
此为贼风,中人暴毒。
对于气虚的老人,夏至后宜服用苁蓉丸、八味丸之类平补肾气又不燥热的药物以助元气。
秋季属金,主肃杀,肺气较旺,对于肺气盛者,可调咽气以泄之。
饮食上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秋季谷物都已经成熟,但老人不宜食用新谷,因为宿疾在秋末多发,加之新谷的升发之性容易诱发宿疾,故应谨慎。
这时可以择其中和应病之药,预与服食,止其欲发。
秋季落叶缤纷,风雨凄厉,老人多会触景生情,产生伤感及思念之情,自己要会移情易性,多加调整。
子女在秋季也应该多加关心老人,晨昏体悉,举止看详,如若老人情绪不好,就应该多加开导,让老人忘记悲思。
冬季属水,主敛藏,肾气较旺,对于肾气盛者,可调吹气以平之。
饮食上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冬季外阴内阳、外寒内热,针对内热,则宜少食煎炙之物,以免虚阳上攻;针对外寒,则可大寒之日,山药酒、肉酒,时进一杯,以扶衰弱,以御寒气,不可轻出,触冒寒风。
老年人气血虚衰,骨肉松薄,尤要避免感受寒邪。
起居应早眠晚起,以避霜威。
晨朝宜饮少醇酒,然后进粥。
临卧,宜服微凉膈化痰之药一服。
此外,冬季还不宜过于沐浴,因为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须出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