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安全用电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3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3节《安全用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压的概念,知道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难点: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灯泡、插座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触电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电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存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触电,分享各自的见解。
6. 知识巩固: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的组成。
2. 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3. 请列举三种触电的类型,并说明如何预防触电。
答案: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等。
2. 电压是电流流动的动力,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
3. 触电的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预防触电的方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有绝缘把手的工具;遇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掌握了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应用已学到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理解及对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几张投影幻灯片,安全用电挂图,投影仪,录像资料。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通过学生悉识的安全用电图片、符号,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
借助宣传安全用电的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
19.3 安全用电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2、了解火线、零线,试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3、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快乐重点:会用欧姆定律、电流过大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突破措施: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难点:会连接家庭电路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V,已经了安全电压。
2、人体是导体,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加在人体身上的越高,通过人体的越大,就越。
3、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安培。
4、避雷针是深入探究:1、认识高压危险的标志,如右图所示。
2、教师介绍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分析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1).算一算:设人的双手之间在干燥时电阻是1000Ω—1500Ω,潮湿时是200Ω—800Ω,如果在双手间加36V的电压,计算一下干燥和潮湿时的电流分别能达到多大?(2).由计算可知,双手是潮湿的时,那人体流过的电流将,此时的36V电压并非是绝对安全的电压了。
(3).根据欧姆定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阻值不变的电阻而言,电压,流过的电流就会;对于电压不变的电阻而言,阻值,电流也就;电流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危险。
所以电压越危险。
3、断路和短路。
(学生自己填写,老师介绍短路的两种情形)(1).断路:,(2).短路:。
(3).学习短路可能造成的的危害4、学习防雷知识(1).分析雷电产生的原因;(2).认识雷电的危害性;(3).介绍防雷电的方法。
课堂练习1.人体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指( )A.人体带了电 B.人体中有电流流过C.人体上有电压 D.人体中流过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2.如果人体的电阻按1KΩ计算,那么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应不大于mA.两手同时接触家庭电路的两根导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 mA,所以 ,这是十分危险的.3.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V,大量事实表明,不高于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一、教学内容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疼痛、抽搐甚至死亡等危害。
2. 触电的类型: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
3.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 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漏电保护器、熔断器的原理及作用。
5. 预防触电的措施:定期检查电器设备、使用合格电器产品、遵循操作规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
3. 实验演示:进行触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4. 课堂讨论:讨论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5.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触电事故分析及预防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的类型安全用电的原则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你了解的触电事故,并分析事故原因。
2. 列举几种预防触电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3. 家庭电路中,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家中做到安全用电?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进行一次家庭用电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演示”环节。
这是因为实验演示是教学过程中最为直观、生动的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
2.了解常见的几种触电事故。
3.知道安全用电原则。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安全用电原则。
2.难点:了解常见的几种触电事故。
【课前准备】教师:家庭电路示教板、多媒体、安全用电视频课件。
学生:搜集身边触电事故的实例。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视频“武汉泳池发生触电事故致3人死亡、2人受伤”或其他触电事故案例。
教师指出: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所以一定要学会安全用电,让电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由此引出课题。
【互动新授】(一)电压越高越危险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平时手拿一个或几个干电池时,一手接触正极一手接触负极,我们有没有触电的感觉?如果把电压增高到12 V、24 V、36 V,那么我们的双手有什么感觉呢?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只知道一节干电池没有触电的感觉,有的同学可能猜想,会有麻木的感觉。
教师提示学生:人体是导体,人触电时,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
让学生自主学习“电压越高越危险”。
思考问题:(1)通常情况下人体的电阻是多大?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电阻多大?(2)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3)工厂动力电路的电压是多少?(4)高压输电线电路电压是多少?(5)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当人体在通常情况和潮湿的情况下,接触家庭电路的火线造成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分别是多少?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通常情况下人体的电阻是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电阻是103Ω。
(2)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3)工厂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 V。
(4)高压输电线电路电压是10~500 kV。
(5)人体在通常情况和潮湿的情况下,接触家庭电路的火线造成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分别是22 mA~2.2 mA、220 mA。
教师告诉同学们触电电流对人的危害:(1)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电流达到8~10 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电流达到100 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3节《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和触电的原因。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判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
3. 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和触电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判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和触电的原因,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触电的急救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触电演示仪、急救包。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十九章第2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原因。
然后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何判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
3. 演示实验(10分钟)教师使用触电演示仪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触电的现象,加深学生对触电原因和安全用电原则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触电和安全用电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急救措施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触电的急救措施,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操作,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全用电1. 触电现象及原因2. 安全用电原则3. 触电急救措施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曾经遇到过的触电事故,以及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案:略2.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列举三种防止触电的方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触电的原因、安全用电的原则以及触电的急救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三节安全用电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三节安全用电教案第三节《安全用电》教案【教学目标】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4、知道雷电的产生和预防【教学重点】1、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难点】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新课讲授】(一)、新课导入现在已经进入了电气社会,电能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随之用电时产生的危险也大大增强,所以了解和学习有关安全用电及急救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次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安全电流和电压刚刚提到如果用电不慎就会造成触电事故,参看教材P12页安全电流和电压,并思考5个问题。
(1)问: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能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吗?(2)问:是不是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一定会造成触电事故?(3)问:通过看图表你能得出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规律?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还会跟哪些因素有关系?(4)问:既然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触电事故的后果,那么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受什么决定?教师小结: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提到人体电阻,你们知道人体电阻大约有多大吗?(5)问:能不能粗略算一算,电压值是多少才安全?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不高于36伏的电压就一定安全吗?当空气特别潮湿,或身体不适,安全电压还要小24伏甚至12伏。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事实,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道了什么是触电,也知道了安全电压,触电都有哪些形式?2、触电事故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以家庭电路为例说说怎样做就会触电?为什么在家庭电路中触到火线就会触电?再引导学生观察图1-1-1,图1-1-2,并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和发言,再来归纳得出结论: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一、教材分析《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有安全用电的意识,能正确处理触电事故。
三、学情分析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本节课安全用电贴近生活,学生熟悉,掌握起来较轻松,当然,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还不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对一些安全标志的认识还比较欠缺,有待教师的引导和加强。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常见事故的了解,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的最后部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生产中安全使用电能的重要准则之一。
本节内容是由“电压越高越危险”“常见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原则”和“注意防雷”几部分组成,向学生介绍了安全使用电能的注意事项,以及遇到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是学生安全用电的基本技能。
因为学生对触电事故没有感性的认识,也无法通过实验来演示,只能结合欧姆定律等知识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所以本节重点是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难点是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结合实例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重点: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
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学生对生活用电比较熟悉,但没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案(30)课题19.3 安全用电课时1课时班别课型新授课时间教具试电笔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了解并掌握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工作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难点让学生克服对家庭电路中“电”的恐惧心理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预习:1、阅读教材113页“电压越高越危险”思考:(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2)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何为高压?何为低压?2、阅读教材113页“常见的触电事故”思考:(1)低压触电的形式(2)低压触电的原因(3)高压触电的形式3、阅读教材115页“安全用电的原则”回答:全用电的原则有哪些?4、阅读教材115页“注意防雷”思考:(1)什么是雷电?(2)雷电的危害?(3) 怎样防雷?学习过程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3分出示目标交流预习10分指导探究小组展示12分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触目惊心的触电事故”揭示课题;安全用电出示学习目标:1、明确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掌握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3、说出工作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交流预习指导学生完成下列探究:1、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1 )什么是触电?(2)电流对人体有哪些伤害?2、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观看视频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组交流预习情况,不懂的做出标记1 电流的大小:人体对电流反响一览表:100-200微安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1毫安左右引起麻的感觉感知电流不超过10毫安时人尚可摆脱电流摆脱电流超过30毫安时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安全电流达到50毫安时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致命电流结论: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触电的几种常见形式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二次备课精讲点拨质疑释疑5分3、讨论交流:“说出你知道的触电形式”4、怎样注意安全用电,一旦有人触电我们怎样急救?点拨: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课题:19.3《安全用电》
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审核:九年级物理组
课型:自主学习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
2、知道几种触电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常识(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高压触电的形式
【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课本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课堂导学】:
一、自学成果展示
1、触电的危害:危害程度与()及()有关;
2、常见电压:
安全电压家庭电路动力电路高压输电线
3、触电的形式有:()()()();
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1);(2);(3);(4)。
1、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的()叫做避雷针,用很粗的引线与大地
相连,可以防雷。
二、合作探究
探究1:用公式解释“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I=U/R,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所以电压越高越危险。
探究2:触电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常见的触电事故”部分的课文及图19.3-2、19.3-3,了解四种不同的触电形式的原因各是什么?
解答:触电的实质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了闭合回路。
甲是人与火线零线形成回路;乙是人体与火线大地形成回路;丙是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产生电弧,与大地形成回路;丁是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产生跨步电压,两脚连通形成通路。
探究3、安全用电的原则
解答:(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要切断电源;
(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要及时更换。
探究4、一旦发生触电,如何应对?
(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千万不能用手拉触电人;
(2)必要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
探究5、如何防雷?
1、雷电:云层之间、云层与()之间的剧烈放电现象;
2、避雷针:安装在高大建筑物顶端的针形金属物,通过很粗的引线与大地相连,
可以防雷。
3、高压输电线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
【作业】
1、完成下面的课堂检测,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批改;
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部分,做在课本上,下节上课时检查提问。
【课堂检测】
1、当有人触电或电器设备着火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立即将触电人拉开
B.立即用身边的小刀或剪刀将电线剪断
C.电器设备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D.有人触电时,应先拉断电源开关或用绝缘物将电线挑开,再进行抢救
2、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造成触电事故?.................................( ) A.人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火线 B.人站在地上,两只手同时接触火线C.人站在地上,两只手同时接触零线
D.人站在绝缘凳上,一只手接触火线,另一只手接触零线
3、下述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触摸一根电线也可能触电 B.任何电路都有危险,手摸不得C.在家庭电路中,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 D.高压电线落地时,千万不要靠近它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不要在电线上晒衣服 B.不准用剪刀或没有绝缘柄的钳子剪断电线
C.小鸟停在电线上不会触电死亡,是因为两爪间的电压很小
D.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不能接触测电笔上的任何金属部分
5、下列图示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收获和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还有哪些疑惑?或者写下自己的想法、想和老师说的话。
老师期待和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