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08.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古建筑的台基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开头来讲讲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玉砌就是今天内容的主角。
中国古建筑的台基是指建筑物底部高出室外地面的部分,用石头或者砖把夯土平台包住,并且做成面板状。
天坛祈年殿台基一、中国古建筑台基的基本构件台明——中国的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
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称为台明,是台基的主体。
月台——古代建筑正房、正殿向外突出且连着前部台阶的平台。
由于月台宽敞通透,是赏月的好地方,因此称为月台。
只有高等级的古建筑才有月台。
古建筑的月台与现代的月台不同,现代月台通常指进入火车站后方便旅客上火车的一段与火车车门踏步平行的平台。
古建筑的月台北京南站月台与动车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有栏杆的台基等级高于无栏杆的台基等级。
土衬石——在台基的最底层平行垫一层石板,比地面高出1~2寸,这块石板叫作土衬石。
阶条石——台基表层四周沿外边铺设的长条形石板。
角柱石——台基的拐角处处置铺设的石构件。
陡板石——又称斗板石,在台基阶条石以下、土衬石以上,角柱石之间沿台基四周的侧壁竖直砌的石板。
柱顶石——又称柱础,安装在台明上柱子的位置。
二、中国古建筑台基分类中国古建筑的台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普通台基:一般为素方形,是普通房屋建筑台基的通用形式。
2、须弥座台基:侧面呈凸凹状,是宫殿、坛庙建筑台基的常见形式。
3、复合型台基:普通台基、须弥座台基两种台基的重叠复合,用于比较重要的宫殿或坛庙建筑。
普通台基三、须弥座台基须弥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
须弥座源于印度,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是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
须弥山也有另一说法,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在中国的古建筑里,须弥座台基指建筑装饰的底座。
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石窟第九洞(北魏)的东壁上。
清式须弥座材料一般为石制,以束腰为中心上下对称布置。
须弥座的高度共分为51份,其中圭角占10份,对称的上枋占9份、下枋占8份,上枭和下枭各占6份,束腰占8份,皮条线占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