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6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8.2 敬畏生命一、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3.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二、自主预习1.敬畏生命的原因(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情怀。
2.生命至上的内涵(1)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2)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如何做到敬畏生命(1)敬畏生命,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意识层面)(2)敬畏生命体现在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个人。
(行为层面)(3)当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向走向了道德生活。
(道德层面)三、合作探究2016年4月15曰下午至4月16日凌晨,广东消防官微一连更新五条微博,言辞极为严厉地回应了一段名为《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的视频及其拍摄者。
该视频记录了4月14日发生在广州市花都区一场大火中,一名男子哀嚎丧生的画面。
“消防哥”诘问,“消防哥谴责在面对这么绝望呼救时他竟然能淡定拍下还发出来。
这是彻彻底底袖手旁观,拍摄者记录下的是这个人最没有尊严和最无助的时刻,这样的做法对吗?难道,一个生命感受到的烈火灼肤之痛,竟然比不上发一条热点视频所引发的满足感?”(1)你如何评价视频拍摄者的行为?(2)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摄像师、人人都是主持人,“传播至上”的规则与公序良俗相悖时应如何抉择?四、随堂演练1.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
他对此举不以为意: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服小强的是(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B.人们全都是为了自己活着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2.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敬畏生命高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教师介绍图片背景。
教师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
二、探究新知1.生命至上活动一:PPT呈现胡杨林的图片塔里木河流域一带的人把胡杨称为“英雄树”,因为它们“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庄子笔下的古大椿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秋,那只是一种寓言的表述;古老而生生不息的胡杨,却鲜活地存在着。
它们在“生命禁区”,顽强地传承生命,在沙漠的深处,多少次鼓励受伤的战士重新站了起来,让视前方为畏途的商贾恢复了上路的信心,为迷途的旅人指点迷津。
不朽的胡杨,演绎了生命的坚韧。
学生思考并讨论:不朽的胡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对胡杨的感悟,让我们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使自己的内心受到触动,有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候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这种敬畏,使我们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共同存在的。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多媒体播放相关寻找MH370客机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思维,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教师总结。
敬畏生命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
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成长中的我”中的第二部分“自尊自强”。
具体的内容标准要求是:“2.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2.6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本框题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
第一目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生命的思考,引领学生感悟生命至上的内涵,思考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第二目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敬畏生命,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2.教材地位分析本框题所在的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旨在通过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和理解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框题《敬畏生命》在第一框题介绍生命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
只有敬畏生命,才会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思想分析: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2.思维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但一方面,思维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仍较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需要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抽象思维仍待提高,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3.知识经验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脆弱、艰难与坚强、有力量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且在上一框题中已学习了生命的特点与价值,这些为本节课的关键词“敬畏生命”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2课时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2.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3.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4.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5.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6.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难点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学习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北京时间2024年5月1日2时10分上午,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让人十分痛心。
截至2日15时30分,灾害已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
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这个话题——敬畏生命。
二、课堂活动1.研读教材(1)举例说明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例如:自然灾害、意外灾难、车祸等会使人瞬间失去生命。
)(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
(例如:身体残疾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
)(3)举例说明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例如:因公殉职的干部、警察等。
)2.阅读教材第64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2)谈谈你对“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的理解。
提示:(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3.关爱他人的生命阅读教材第65页正文第一段及64页下方“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问题:(1)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2)谈谈你对“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理解。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课时《敬畏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
(2)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2)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生命,敬畏生命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三、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2)学生讨论、交流: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3)教师:是呀,生命至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新课教学:1、生命至上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教材第94页)(1)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4页“探究与分享”活动。
(2)学生讨论、交流: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3)教师归纳: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第94页名言警示)(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学生讨论、交流:①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②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3)教师归纳: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为此我们要尊重生命,只有真正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全社会才能创造出其他一切价值,才能真正走向富强文明。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第95页)(1)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4页“探究与分享”活动。
(2)学生讨论、交流: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3)教师归纳:生命至上,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七年级上册4单8.2——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学习小结】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93-98,5--8分钟,完成下列内容,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又是________、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______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________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______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________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____的生命同样重要。
(二)休戚与共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____________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________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________、关注、关怀和________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________。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________的生活。
三、合作探究活动一生命至上教材P94探究与分享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活动二:教材P95探究与分享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活动三: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1)上述五个情境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3)学生分享P97相关链接,谈谈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8.2敬畏生命》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可贵,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些困难和挫折而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对生命失去敬畏之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以生动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命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敬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材料,用于实践环节。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感悟?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关于敬畏生命的案例,如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敬畏生命的,并思考自己能否做到这一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通过甘宇、罗勇的英勇行为,懂得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感悟生命至上的内涵,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
2.通过救援人员坚持17天搜救甘宇的故事,分析敬畏生命的原因,增强敬畏生命的意识,总结敬畏生命的做法。
◎素养目标: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对生命怀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树立生命道德观念,培养关怀和善待他人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敬畏生命的原因,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
【预习导学】课时线索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关怀他人生命→休戚与共重点梳理=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原因◎生命是__________、艰难的;生命是__________、有力量的,生命是__________、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________情怀。
◎我们的生命都是__________,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对待他人生命,我们应具有怎样的态度和情怀◎必须承认__________生命同样重要。
◎自觉地____________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休戚与共◎如何敬畏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怀______________,与他人____________。
◎谨慎地对待____________、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周围的生命__________,走向________生活【答案】重点梳理脆弱的坚强的崇高的敬畏的宝贵的别人的珍爱他人他人的生命共同生活生命关系休戚与共道德的【答案】议题一◎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
◎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生命至上,我们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合作探究】议题一为什么要“敬畏生命”议学背景2022年9月5日泸定地震中,甘宇和罗勇没有选择第一时间逃生,而是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下游村庄。
4.8.2《敬畏生命》教案【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第二框题,在第一框题《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体会生命的坚强和脆弱,感悟生命的宝贵,以生命平等的视角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以“生命至上—敬畏生命—休戚与共”为主线,通过学生体验生命的坚强和脆弱,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并能推己及人,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待人。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上一段新的旅途,从未思考过生命的问题:既未曾留心体验过生命的美好,也未曾思考过因困难就放弃生命的遗憾。
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体会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宝贵。
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平等的视角来认识周围的亲人和同学,推己及人,能以善待生命的心态来处理生命问题,关爱他人。
生命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如何以平等的视角来善待周围的人?这些是本课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
【三维目标】道德修养: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法治观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23年10月上旬,一次震撼世界的冲突发生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产生了武装冲突,冲突战争之下,最令人心疼的莫过于平民百姓之伤亡。
巴勒斯坦的死亡人数中,大约70%是老人、儿童、妇女,他们无辜地卷入了这场暴力冲突。
所谓敬畏,简而言之就是“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坚强与力量,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2)树立自己的生命与周围其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关爱他人。
2.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
(2)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顽强的,敬畏生命。
难点: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1)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3
页“运用你的经验”活动,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
导。
学生认真思
考,回答问题。
从学生的
日常经验入
手,感受敬畏
生命的情感。
探究新
知
一、生命至上
播放视频《失联客机》,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94页第
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
学生认真思
考,回答问题。
通过视
频,创造哀伤
的氛围,增强
学生的感受能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8.2《敬畏生命》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但受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命的认识存在误区,如对生命的轻视、自我中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和脆弱,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享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如关爱弱势群体、志愿者服务、助人为乐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中的人物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敬仰?他们是如何敬畏生命的?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8课8.2敬畏生命教案8.2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思路】课标要求及解读(1)课程内容: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2)活动建议: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因为当你一生下来,死亡也跟着你一起生下来,生命中每一片刻都在朝死亡移动,所以我们只能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贺拉斯告诉我们:“每天都想象这是你最后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将越显得可欢恋。
”这句话是让我们珍爱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
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
微观看,人生短暂,仅那么六七十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么意外,恐怕还活不到那么久,然而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真正为自己活着?又有多少人真正找到了自我?为向上爬绞尽多少脑汁?为挣大钱煞费多少心血?其实,与其说你赚了大钱,倒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只有一次的生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说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由于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失而复得,唯有生命只是一次;但许多人宁愿用它换取那些所谓的财富,却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权利或金钱的积蓄上。
他们临终时却如此悔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真实地活着,且活得尽可能地精彩和珍惜生命的人为数不多。
每一次风雨之后,让心灵感受生命拔节的人更为寥寥无几。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生命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便负有严肃的生命使命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留意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成功感、幸福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更好地体会生命的独特性。
同时,要教育学生在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里,应珍爱生命,好好活着,抓住生命中每一瞬间,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教材分析本节课《敬畏生命》是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的内容,“生命的思考”这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对初中生开展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第2课时敬畏生命【学习目标】1.通过灾情回顾,懂得敬畏生命的原因、表现与意义。
2.通过灾情采访和灾情启示活动,了解敬畏生命的要求和做法,认识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3.通过写一写活动,理解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素养目标:敬畏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学习重点:敬畏生命的做法。
【自主预习】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的做法1.敬畏生命有哪些要求?2.我们应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参考答案】1.(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子目标2:敬畏生命从K396次列车脱困看——我们如何对待生命?观看央视新闻视频——【面对面】落坡岭的温暖。
探究分享:灾情回顾——为何敬畏生命?持续暴雨引发山洪,路基塌陷,K396次列车被迫停靠落坡岭站紧急避险。
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员紧急出动,疏通铁路;40名武警突击队徒步4个多小时运送救援物资;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筹集物资;500名武警战士随即赶到增援;直升机前后几次空投救援物资;社区居民把家里所有的吃的拿出来救助他人……(1)旅客被暴雨困在途中,当人们的生命被自然灾害威胁时,你的感受是什么?(2)有哪些人投入到这场救援当中?当大家万众一心抢险脱困时,你感受到了什么?(3)从这场救援当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感悟?【参考答案】(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①消防员、武警战士、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
②生命是坚强的、崇高的、神圣的。
(3)示例: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情!灾情采访——如何理解生命至上?情境1:K396次列车脱困纪实。
整场救援时间持续四天三夜;投入救援人员超过5000人;直升机成功投送7架次,累计空投3250公斤救援物资;100余户居民无私救助……(1)各部门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营救受灾人员,值得吗?为什么?(2)各部门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营救受灾人员,这对我们有何启示?情境2:观看门头沟融媒发布的相关视频短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学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导学案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二框敬畏生命
学习目标:
1.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敬畏生命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是责任和使命;
3.学会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
重点: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难点: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一、预习导航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重点知识。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 _______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____________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__________同样重要。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1.课本P94探究与分享: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
值得吗?为什么?
2.课本P95探究与分享: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3.课本P97探究与分享:从上述四个情景中你能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随堂练
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
③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④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面前,党和国家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这是因为()A.人生的价值在于战胜困难
B. 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C.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脆弱的、艰难的
D.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价值,要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3.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科学巨匠霍金的话表明他()A.有顽强的生命力 B. 有高雅情趣
C. 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D. 过于自信
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一把推开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最美司机”吴斌突遭飞来铁块击中,却忍痛完成换挡、刹车等操作,安全疏散24名旅客,自己却伤重身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生命?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生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导学案3
8.2 敬畏生命
【情境导入】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
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生命,欣赏生命的奥妙,感受生命之美;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依赖的,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能力目标: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尊重生命,坚守道德底线。
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善待生命,积极追寻生命的美好。
【自主预习】
1.生命是_____、艰难的;生命又是_____、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_____。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____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____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_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____的生命同样重要。
4.敬畏生命,让我们从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_______。
5.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_____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6.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__的选择。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生命至上
1. 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1)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知识点二休戚与共
1.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生活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生活。
2. 善待身边的人
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善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 内心自愿的选择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自愿的选择。
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问题解答】
教材第93页“运用你的经验”
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等追悼活动。
不但能给同胞以莫大的精神慰藉,更能让全体国民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
教材第94页“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值得。
生命至上。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第94页“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看不到认别人的生命也同样重要。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材第95页“探究与分享”
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不是。
人的生命是同样重要的。
我们应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教材第97页“探究与分享”
1.上述四个情景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让座:看似简单的让座行为,会产生连让座者本人也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件好事,可以转化为受惠一方的数倍感激。
而且,这种温暖还会传播给周围人群,会让大家对社会更加增添信心。
我是你的拐杖:同学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助,心里就充满了温暖。
蹲下去:人与人是平等的,人是需要相互尊重的。
陪伴和分享:抽时间陪伴在亲人身边,其乐融融。
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材第98页“拓展空间”
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是否有对生命的敬畏,会让我们有极大的不同。
请和同学分享上述观点的看法。
是否有对生命的敬畏,会让我们有极大的不同。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生活。
敬畏生命不会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反之相反。
【知识构建】
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休戚与共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生活善待身边的人
内心自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