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拍手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1.录制好《拍手歌》的音频或视频。
2.准备卡片,上面写有歌词的每个字,教师和学生一人一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看看谁能快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找到音乐播放器准备播放。
导入歌曲:1. 播放《拍手歌》的音频或视频,同时给学生分发歌词卡片。
歌词齐唱: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同时鼓励学生拍手,韵律明显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歌词。
2. 如果学生熟悉歌曲,可以尝试分成两组,一组唱前半部分,一组唱后半部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跟唱练习:1. 学生对照歌词卡片跟唱《拍手歌》。
2. 教师跟唱,注意发音和语调。
集体合唱:1. 教师组织学生全班集体合唱《拍手歌》,要求学生保持齐唱并按照节奏拍手。
展示表演:1. 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拍手歌》。
2. 分别给每个小组机会展示表演。
反思总结:1.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歌曲的选择,确保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
2.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活动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兴趣,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二)教案:课时:第二课时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内容:《树之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树之歌》,让学生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回忆树木的外貌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树木?二、呈现(10分钟)1. 向学生朗读《树之歌》。
语文园地八本单元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1.“识字加油站”编排了一些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学词,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2.“字词句运用”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
书中呈现的拟声词字数不同、形式不同、描绘的对象不同:有的描绘大自然中的声音,有的描绘生活场景中的声音。
同种声音可以形容不同的对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书写提示”通过书写“领、群、船、朗”4个生字,介绍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养成先观察、后落笔,减少修改次数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4.“日积月累”编排的是9个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
第一列是并列结构的成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带有动物名称。
第二列是带有“之”的偏正结构的成语,第四个字带有动物名称。
第三列是带有比喻修辞手法的成语,动物名称出现在第二个字或第四个字。
本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特点,便于认读积累。
5.“我爱阅读”编排的是一篇童话故事《称赞》,旨在让学生感受称赞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在生活中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1.认识“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虾、蚕”等生字,正确认读“狼、猩猩、海龟、白鹤、鸽子、羚羊、蚯蚓、螃蟹、虾、蚕”等词语,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读拟声词的读音,并能结合语境,准确运用拟声词。
3.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先观察、后落笔,减少修改次数的好习惯。
4.正确认读“狼吞虎咽、惊弓之鸟、胆小如鼠”等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通过师生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特点并熟读积累。
5.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1.认识动物名称的词语,并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2.学习拟声词并能结合语境准确地运用拟声词。
3.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特点,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导语】写作是以语⾔⽂字为媒介⽂化交流的⾏为,是⼈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式。
写作是⼈类精神⽣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类表现⽆穷创作⼒的⽅法之⼀,这些作品称为⽂学。
写作是⼈类的⼀种特殊的,有⽬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产⽣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学⽣写作常⽤的六⼤修辞⼿法,望对您写作有所帮助。
⽐喻 (⼀)概念: ⽐喻就是“打⽐⽅”。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事物来⽐⽅另⼀事物的⼀种修辞格。
(⼆)结构: ⽐喻的结构,⼀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喻的事物)、喻体(作⽐喻的事物)和⽐喻词(⽐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喻。
⼀个句于是不是⽐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喻。
①同类相⽐。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猜度。
例如:这天⿊沉沉的,好像要下⾬了。
③表⽰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
④表⽰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还有“似的”、“⼀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
例如: 叶⼦出⽔限⾼,像亭亭的舞⼥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关系。
例如:从喷泉⾥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脏。
3、借喻。
教育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拟人,让表达更生动》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课选择的教学内容为部编本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的第三部分。
课本上出示了两个拟人句,一个是:“‘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我把自己藏了起来。
”这一句出自本单元的课文《雾在哪里》,另一句是:“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卷,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帽子,当做铁环滚走了。
”题干设计的是:“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品读拟人句,体会“把‘物’当成人来写”在语言表达上的好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悟“拟人”句式表达的生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初步学会写拟人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悟“拟人”句式表达的生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初步学会写拟人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比喻手法,感受修辞之美1.分别出示本册课文中的三组比喻句。
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寒号鸟》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难忘的泼水节》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2.引读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
3.复习比喻手法,找出每句的“本体”和“喻体”,体会比喻手法在语言表达上的好处。
(板书:让表达更生动)4.根据图片,进行比喻表达练习。
二、品读课文句子,感受拟人之美1. 出示语文园地七·字词句运用第三部分的两个句子,品读有趣之处:“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我把自己藏了起来。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帽子,当做铁环滚走了。
2.认识“拟人”手法: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就叫拟人。
波浪 灯笼 苹果 疑问句 尤其(部首)感叹句(两处)朗读课文于是 首都(部首) 课题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词语 句式(标点) 朗读要求背诵内容 拓展活动识字 1景色宜人 春华秋实 五谷丰登 金秋时节 尽力 表层 壮观 生字扩多个词语(我会读) 每个层次词语类型的不同收集一些关于秋天 的词语1、秋天的图画朗读课文全文园地“读读背背”美丽 劳动 生字 工作 作文(名词) 做工 做事(动词)拟人句破折号——解释说明 重点书后四句拟人句(词语搭配 ) 什么样的什么 (动词使用) 准备园地“展示台” 的作品2、黄山奇石 喜欢的段落想奇石的样子,编故风景区 巨石(半包围) 它们 安全块头 站立 天都峰(多音字)双引号——特定的称谓 省略号——省略的部分 比喻句的区分事;收集图片,讲一 讲。
3、植物妈妈有办法AABB 类型的词语 疑问句 已经 自己(形近字区分) 把字句 铁甲 豆子 知识 纷飞 关联词语(只要 就) 如果 好人 女娃 山洼(换偏旁) 朗读课文 全文收集其他植物传播 种子的方法。
4、古诗两首白云生(易错字)处有人家。
朗读课文 背诵两首“展示台”活动枝条 枫树 日记 刘海停车坐(易错字)爱枫林晚。
千古名句:每一首后两句 默写填空(山 行) 背诵其他描写秋天 的古诗。
园地一熟字去偏旁 (同音字、形近字) 根据偏旁写字(左右、上下结构)偏旁表义联想法——木本、草本植物;肉月旁身体部位;宝 盖头表示房子。
我会读的词语——重在积累,认读字扩的词语会读即可。
读读背背——会背能感悟那种植物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即可。
口语交际——按照要求说话,训练条理性和语句通顺。
展示台——结合每一课拓展活动,在平时开展。
识字 2二胡 京戏 象棋 钢铁养鱼 看图说话训练(谁在哪,干 朗读观(易错字)看 弹琴(易错字) 什么,干得怎么样?体会校 词组分类(琴棋书画)(花结合自己的才艺,准 备展示台活动。
( ( 队员 青色 宁静 教室 样子 哈欠(部首) 元(部首)旦 熟字加偏旁 (偏旁添加在左边)一字组多词(把字放在不同的位 内外生活的丰富多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分类复习各类修
辞手法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各类修辞手法,以供复使用。
以下是各类修辞手法的简要介绍:
1. 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意义。
它能够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
2. 拟人
拟人是将非生物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动作。
通过拟人,文本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 夸张
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程度,达到引起读者注意、产生独特效果的目的。
夸张常用于幽默、夸大其词和强调等情境。
4. 对偶
对偶是通过排比、对仗、反衬等手法使句子或诗句两个相对应的部分呈现对称或相似的结构,以突出句子的艺术特点或加强语言的韵律美。
5. 倒装
倒装是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以突出或强调某些句子成分。
倒装常用于疑问句、感叹句和条件句等语境中。
6. 想象
想象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或图像。
它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主要修辞手法汇总。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认读“杨、柳、枫、柏、松、木、桂、桐、金、银、苏、醒、宝、岛、站、稍”等15个生字。
1.2能正确书写“树、木、林、森、杨、柳、松、柏”等8个生字。
1.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特点和美感。
1.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树木的兴趣。
2.2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环境保护。
3.2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认识15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特点和美感。
1.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2.1理解“树之歌”的寓意。
2.2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树木名称。
1.2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树木特点。
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2.2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精讲课文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方法。
3.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4.小组讨论4.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课文中的树木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2学生自选一种树木,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其特点。
6.作业布置6.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课文,并讲述树木的特点。
6.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四、教学反思1.优点1.1学生对树木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树木。
1.2学生在朗读、背诵课文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1.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总结
第一单元
1.比喻: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2.排比: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3.对比: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4.拟人:
(1)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2)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3)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第二单元
1.拟人:
(1)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3)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4)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2.比喻:
(1)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3.对偶: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第三单元
1.比喻: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拟人:
(1)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2)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第四单元
1.比喻:
(1)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
(3)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5)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6)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五单元
1.比喻: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反问: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3.对比:
(1)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2)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
第六单元
比喻: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第七单元
1.拟人: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