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时间单位的换算》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5
1.2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时间单位的换算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单元1.2《时间单位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将不同时间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情景,如:小明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刷牙洗脸需要10分钟,吃早餐需要20分钟,然后去上学。
让学生思考:小明从起床到上学一共用了多少时间?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时、分钟、秒钟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小时、分钟、秒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个典型例题,如:小明看一本故事书需要30分钟,请问他看这本书需要多少秒钟?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1. 小明跑步需要40分钟,请问他跑步需要多少秒钟?2. 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请问一节课有多少秒钟?6.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时间单位换算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小时:分钟:秒钟 = 60:1:602. 换算方法: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七、作业设计1. 小明散步需要20分钟,请问他散步需要多少秒钟?2. 一部电影的时间是90分钟,请问这部电影有多少秒钟?3. 小华每天晚上8点钟睡觉,睡9小时,请问他第二天早上几点钟起床?2. 答案:1. 20分钟 = 1200秒钟2. 90分钟 = 5400秒钟3. 8点钟 + 9小时 = 17点钟,即下午5点钟起床。
《时间的换算》(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时间的换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的单位换算,如何将小时换算成分钟,分钟换算成秒,以及秒换算成分钟。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时间的单位换算,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记忆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换算,我准备了一些时间换算的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种时间单位和它的下一级单位,比如一张卡片上写着“1小时=60分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张时间换算的卡片,上面写着“1小时=60分钟”,我让学生观察这张卡片,并提问他们:“你们知道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吗?”2. 讲解:我解释了时间的单位换算,如何将小时换算成分钟,分钟换算成秒,以及秒换算成分钟。
3. 例题讲解:我给出一个例子,比如“如果一个电影是2小时40分钟,那么它等于多少分钟?”我让学生一起回答,然后我再解释答案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出了几道时间换算的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时间的单位换算公式,让学生可以随时查看。
6. 作业设计:我给学生留了一道作业,题目是“如果一个篮球比赛是40分钟,那么它等于多少秒?”答案是“2400秒”。
六、作业设计如果一个篮球比赛是40分钟,那么它等于多少秒?答案是2400秒。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时间单位换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随堂练习也完成得很好。
但是在课后,我也要提醒他们,时间单位换算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常使用,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也灵活运用。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们可以去了解更多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比如日换算成月,月换算成年等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主要包括:
1. 第一单元《时、分、秒》:学习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其关系,掌握单位换算。
2.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以及三位数的加法、减法。
3. 第三单元《测量》:学习长度单位,包括毫米、厘米、分米、米,了解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深入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5.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学习倍的概念,理解倍与加、减法的关系,掌
握简单的倍数计算。
此外,还有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章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具体了解,可以参考教辅或学校课本。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2课时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学情分析:
时间的换算是学生在认识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并且已经知道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受到十进制的影响。
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换算时间的方法,熟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熟练记忆1时=60分、1分=60秒,能利用进率进行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加深对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加深对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8
2/ 8
举一反三:关于第一道例题,同学们掌握的都很
棒,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道题目,来考考自
己吧。
3/ 8
4/ 8
5/ 8
6/ 8
1.(基础题)你能帮小鸟回家吗。
2.(重点题)猜一猜“>”“<”或“=”
3.(重点题)和我一起计算吧。
7/ 8
8/ 8。
教学设计
容,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有所收获。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你能应用今天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五、课后练习1.数学书第6页第4题。
2.数学书第7页第5题。
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数学年级三学期上学期课题时间单位的换算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课后练习
1.数学书第6页第4题。
2.数学书第7页第5题。
参考答案:
1. 数学书第6页第4题。
9分 > 90秒 24分 < 4时 1分15秒 > 65秒
3时 < 200分 140秒 > 2分 1时30分 = 90分
2. 数学书第7页第5题。
答案略,不唯一。
可以用计时工具(钟表、电子表、手机等)测时间。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数学年级三学期上学期课题时间单位的换算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1.熟练记忆1时=60分、1分=60秒,能利用进率进行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的简单换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加深对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学习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时间单位的换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时、分、秒等时间单位。
2. 时间单位的换算: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时间管理: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时间单位换算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操练: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上学、放学所需时间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间单位的换算2. 板书内容:时、分、秒的定义;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间单位换算的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时间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题: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时间单位,如年、月、日等,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2 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换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换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
2. 老师提问: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 学生回答:时针表示小时,分针表示分钟,秒针表示秒。
4. 老师总结: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分别表示时、分、秒,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时间单位。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含义。
2. 老师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 老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换算。
4.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换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后,老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时间单位换算?2. 学生回答:做饭、看电视、上学等。
3. 老师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老师强调时间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时间单位换算。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和时间单位的换算教案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第1课时:秒的认识及时间单位的换算【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三、四页,例1.【课标要求】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1分=60秒的时间概念和观念。
【学习目标】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能通过实际观察体验,建立1分、1秒的时间概念,并能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能体会到时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学习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学习难点】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并会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活动评价方案】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地活动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描述观察钟表,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生活情景的体验、实际做一做等环节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活动方案】一、复习引入预设:二年级对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时和分,复习与时和分有关的知识。
课件出示我会填1、钟面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钟。
3、1时=()分。
其实钟面上有三兄弟,老大时针老二分针和老三,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大和老二,今天来认识老三秒针,板书:秒针的认识二、探究新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预设: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预设: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请学生仔细观察钟表(课件出示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评价学习目标1)1、让学生观察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