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10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84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本章要点一、物质代谢的特点1.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机体物质代谢不断受到精细调节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体内各种代谢物都具有共同的代谢池5.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6.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代谢物而相互联系①葡萄糖可转变为脂肪酸②葡萄糖与大部分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变③氨基酸可转变为多种脂质但脂质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④一些氨基酸、磷酸戊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三、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肝是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①肝内生成的葡糖-6-磷酸是糖代谢的枢纽②肝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2.肝在脂质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①肝在脂质消化吸收中具有重要功能②肝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代谢的中枢器官③肝是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的主要器官④肝是血浆磷脂的主要来源3.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①肝合成多数血浆蛋白②肝内氨基酸代谢十分活跃③肝是机体解“氨毒”的主要器官4.肝参与多种维生素和辅酶的代谢①肝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血液运输中具有重要作用②肝储存多种维生素③肝参与多数维生素的转化5.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四、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联系1.心肌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①心肌可利用多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为能源②心肌细胞分解营养物质供能方式以有氧氧化为主2.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①葡萄糖和酮体是脑的主要能量物质②脑耗氧量高达全身耗氧总量的四分之一③脑具有特异的氨基酸及其代谢调节机制3.骨骼肌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①不同类型骨骼肌产能方式不同②骨骼肌适应不同耗能状态选择不同能源4.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供能途径5.脂肪组织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要场所①机体将从膳食中摄取的能量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②饥饿时主要靠分解储存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供能6.肾能进行糖异生和酮体生成五、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水平的物质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②别构效应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改变酶活性③别构调节使一种物质的代谢与相应的代谢需求和相关物质的代谢协调4.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共价修饰调节酶活性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具有级联放大效应▲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a.绝大多数受化学修饰调节的关键酶都具无活性(或低活性)和有活性(或高活性)两种形式,它们可分别在两种不同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互相转变。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38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一、考试要求重点考查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组成人体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及测定原理氨基酸与多肽(氨基酸结构与分类;肽链与肽键)蛋白质的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α螺旋与其他数种二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体和结构域。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盐溶与盐析的原理蛋白质各种分离技术与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分子组成;DNA;RNA)主要碱基(嘌呤、嘧啶)的化学结构DNA 的结构与功能(碱基组成规律;一级结构,双螺旋结构;高级结构;功能);RNA 与其它非编码 RNA 的分类与功能。
核酸的理化性质;DNA 变性及其应用(变性和复性概念;核酸杂交)RNA 的结构与功能(mRNA;tRNA;rRNA)第三章、酶与酶促反应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助因子(参与组成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催化作用(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酶促反应特点;酶-底复合物)辅酶与酶辅助因子(维生素与辅酶;辅酶作用;金属离子作用)酶促反应动力学(Km 与 Vmax;最适 pH 与最适温度)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酶的调节,活性和含量的主要调节方式(别构调节;共价修饰;酶原激活;同工酶)。
核酶(概念)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五章、糖代谢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调节及生理意义;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糖有氧化与无氧酵解的关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学时数:总学时84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12学时学分数: 4.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周春燕、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8月参考书:《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杨荣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分子生物学(第2版)》,杨荣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生物化学(第4版)》,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月《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Seventh Edition)》, David L. Nelson, Michael. Cox.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7.《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 (31st, Edition)》,Victor W. Rodwell. McGraw-Hill Education Medical, 2018.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一、课程简介:(150~500字,宋体、加粗、小四、段前段后各0.5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医学生化专题和医学分子生物学专题等。
生物化学代谢整合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化学代谢如同一场精妙绝伦的交响乐,各个音符(代谢途径和反应)相互协调、整合,共同奏响生命的旋律。
生物化学代谢整合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它确保了生物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和稳定。
要理解生物化学代谢整合,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代谢。
代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物体中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这些反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比如,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葡萄糖,它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可以被分解产生能量,这个过程叫做糖酵解。
同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被合成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这些不同的代谢途径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和调节,以满足生物体的能量需求和物质需求。
那么,生物化学代谢是如何整合的呢?这其中涉及到多种调节机制。
酶的调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酶就像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的速度。
而酶的活性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比如底物浓度、产物浓度、激素等。
当底物浓度增加时,酶促反应速度加快;而当产物浓度积累过多时,可能会反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激素在代谢整合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胰岛素为例,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还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相反,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会发挥作用,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以提高血糖水平。
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也是代谢整合的重要手段。
当细胞接收到外界的信号,比如生长因子、营养物质的变化等,会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分子传递信息,最终调节代谢酶的活性或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代谢的整合和调控。
除了这些内部的调节机制,环境因素也会对生物化学代谢整合产生影响。
比如,当生物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代谢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节省能量,身体会优先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同时减少蛋白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