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 格式:ppt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8
月亮说明文作文月亮说明文作文(通用31篇)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如何写说明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月亮说明文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说明文作文 1神话,是古时候对世界的认知。
而神话中月亮的由来,则是盘古的右眼。
其实,月亮是地球和一个跟火星差不多大的星球,也就是忒伊亚,与刚形成地壳的地球相撞,忒伊亚被撞碎了。
地球与忒伊亚的一些碎片扰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月球了。
月球上的温差实在太大了。
在白天,月球上最热能热到一百二十七摄氏度。
这温度,别说烧水了,连炒个菜都行。
而晚上,温度最低能低到零下一百八十三摄氏度。
一早一晚,温度就差了三百一十度呀!除了地球,月球其实也是有引力的。
导致月球靠近地球表面时,海水向上隆起,就是我们所说的涨潮。
当然,月亮离地球表面远时,海水低下,也就是退潮。
大家也都知道,月亮不会发光,是通过太阳光照到月亮,月亮才将光反射到地球上。
其实在一定角度,在月亮上是会看到地球在发光的。
但是,地球散发的光并没有跟月亮一样亮,因为月亮上的岩石更容易反光而已。
李白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由此可见,月亮象征着家乡。
月亮——一个美丽的天体。
月亮说明文作文 2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看那本刚买回来的《猫武士1》,突然,正在看电视的爸爸大声说:“今天晚上有月全食!十年一见啊,想不想看?”我和妈妈听到爸爸这样说,有些不大相信,我一下跑到阳台上,推开窗户一看,月亮不是好好的挂在天上吗?“骗人,爸爸就会骗人!”“我没骗你,不信你看!”我从爸爸的口气中听得出来他没有骗我,再看看电视,哇!真的!电视中正报道这个新闻呢!我把书扔到沙发上,跑到书房,打开窗户,又向月亮那个方向眺望,但是月亮真的像以往那么圆。
爸爸说:“现在才七点多,还早着呢,等到8点半以后才会开始初亏呢!”我不禁疑惑地问:“初亏是什么?”爸爸说:“初亏应该是月全食的初级阶段,这是个深奥的科学问题,你还是求助你的电脑朋友吧!”此刻我的整个心被《猫武士》吸引着,我继续坐下来看我的书,可是感觉又不是很踏实地看,原来心里还想着月全食的事情。
月亮的知识月球表面干燥,不适宜液态水存在。
月球向阳面水分子大部分时间与月球土壤紧密结合。
关于月球的小知识小巧玲珑如果你在5分硬币旁边放一个绿豆,那么你就可以很好地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大小了。
万古长存作为唯一一颗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绕地球飞行约239,000英里(385,000公里)。
同步自转地球和月亮是潮汐锁定(或同步自转)的。
它们的旋转非常同步,我们无论何时只能看到月球的一侧。
在1959年苏联飞船飞过去之前,人类没有见过月球的另一面。
难以立足月球由岩石和坚固的表面构成,其大部分表面存在因其他星体撞击和陨落而形成的凹陷。
穿宇航服月球具有非常薄且脆弱的大气层,称为外层——这样的环境下人类无法呼吸。
孑然一身月球没有卫星。
没有光环:月亮没有光环。
足迹相迭人类已经发射了超过105个太空飞船来探索月球。
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除地球外人类访问的天体。
月球的微弱的大气层和缺乏液态水的特征无法支撑我们的生命。
月球的大气环境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白天,月球表面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其表面温度可降低到-183℃。
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
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
潮汐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陆地,帮了很大的忙。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
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
月亮知识简介一、月亮简介月亮,是我们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
它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 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 27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0. 0123倍。
月亮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6,表面温度最高约为1300℃,最低-230℃。
二、月亮与地球的关系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它对地球的潮汐有显著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海洋,也影响着地球的内部。
同时,月亮的引力也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减速的作用。
三、月球的轨道和运动月亮围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它以约27. 32天的周期绕地球运行。
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它也绕自己的轴自转,周期约为29. 53天。
这种运动模式使得月球的一面总是面向地球,而另一面则总是背对地球。
四、月球的地质特征月球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月海、月陆和环形山。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低地,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月陆是高地,主要由富铝和硅的岩石构成。
环形山则是月球表面的撞击坑,是月球形成早期小行星撞击的遗迹。
五、月亮的表面构造月亮的表面构造主要是由岩石、尘埃和灰烬构成。
其表面非常干燥,几乎没有大气层。
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是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和玻璃质物质组成。
六、月亮的组成月亮主要由岩石和尘埃构成,其中岩石主要来源于地球和月球本身。
月球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氧、硅、铝、铁等元素,这些元素在月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了各种岩石。
七、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月亮对地球的潮汐有显著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海洋,也影响着地球的内部。
其次,月亮的重力也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减速的作用。
此外,月亮还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
八、月亮的探索历史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真正的科学探索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的第一次登月任务,共成功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
目前,人类已经进行了多次探月任务,包括无人探测器和载人任务。
九、月亮的文化意义月亮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月亮是什么
月亮,也称月球,古称太阴,是指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年龄大约有46亿年。
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和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月亮几乎全部的光,都来自太阳光的反射作用。
太阳光从太阳表面出发经过漫长的8分多钟左右才抵达月亮表面。
经过月表的反射作用,花费约1秒时间才抵达地球上人类的眼睛。
由于月亮属于固体天然卫星天体,又不像太阳那样有着可以产出大量光子的核聚变。
因此月亮自身只能靠太阳的阳光来反射,自身不发光。
月亮基本知识百科月亮一般指月球。
月球(Moon)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是月亮基本知识百科,供大家参考。
一、月球的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园轨道绕地球运转。
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园称“白道”。
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二、月球的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
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
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三、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1、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
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
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
占月面表面积的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园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2、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
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
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
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月亮的百科知识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是我们夜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
它以其神秘的美丽和独特的特性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月亮的百科知识。
一、月亮的形成月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
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碰撞理论”。
据该理论,大约45亿年前,地球早期的一个行星体与地球相撞,撞击产生的碎片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亮。
二、月亮的表面月亮的表面被称为“月球地壳”,由山脉、峡谷、平原和陨石坑等地形组成。
山脉主要分布在月球的边缘,而平原则分布在月球的正面。
月球上最著名的陨石坑是“环形山”,它们是由撞击事件形成的。
三、月亮的大小月亮的直径约为3474千米,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左右。
尽管月亮的直径较小,但它与地球的质量相比却非常轻。
月亮的密度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月亮的运动月亮绕地球运行,这个运动被称为“月球运动”。
月亮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月亮绕自身轴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7.3地球日。
公转是指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9.5地球日。
五、月亮的日食和月食月亮的运动也导致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日食是指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造成地球上某些地区在白天变暗的现象。
月食是指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到月亮上,使月亮在月全食期间变暗的现象。
六、月亮的光亮月亮并没有自己发光的能力,它所展现的光亮是来自太阳的反射光。
当太阳照射到月亮上时,月亮的表面会反射出一部分太阳光,从而使我们看到月亮的光亮。
七、月亮的影响月亮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月亮的引力对地球的潮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其次,月亮的存在也对地球的自转速度产生了微小的影响。
最后,月亮的存在和轨道稳定性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节律也有一定的影响。
八、月亮的探索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始于20世纪的上半叶。
最著名的是美国“阿波罗”计划,该计划于1969年成功将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表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月的国家。
此后,还有其他国家和组织进行了多次月球探测任务,为人类对月亮的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月亮的知识介绍月亮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在夜晚的天空中看到它的明亮光芒,还是在各种文化中被赋予的神秘和浪漫的象征意义,月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关于月亮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月亮的形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月亮的形成有关月亮的形成,有两个主要的假说。
一种假说是根据“巨大撞击假说”,认为大约45亿年前,一个名为“月球大小行星”与地球碰撞,撞击后释放出的物质逐渐聚集形成了月亮。
另一种假说是“双星理论”,认为月亮与地球几乎同时形成,都是太阳系形成的一部分。
月亮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具有各种特征,包括山脉、坑洞、平原等。
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月海,它们是月球表面深色的平原区域,由大量的玄武岩形成。
月海呈现出黑暗的表面,与月球上较亮的高地形成对比。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山脉和陨石坑,一些山脉的高度甚至可以超过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
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月亮对地球的影响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月亮的引力对地球的潮汐产生了影响。
月球的引力作用会引起地球海洋的潮汐变化,形成涨潮和退潮。
其次,月亮的存在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使得地球的倾斜角度相对稳定,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此外,月亮还对地球上的生物节律产生了影响,一些动植物的繁殖和行为习性受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而调控。
月亮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月亮在许多文化中被赋予了神秘和浪漫的象征意义。
在一些传说和神话中,月亮代表着女性、爱情和神秘力量。
月亮也经常作为艺术和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激发了无数诗人和艺术家的创作。
此外,月亮也在节日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中国的中秋节和西方的月全食观察活动。
结论月亮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它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天体。
通过了解月亮的形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天然卫星。
无论是从科学、文化还是审美角度,月亮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浪漫。
物理特性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云遮月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
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
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虽然很大,但不及亚洲的面积大。
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
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
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公转周期27.32日。
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
同步自传月球的自转和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
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
主要有以下原因: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地形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叫的。
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
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
占月面表面积的7-10%。
关于月亮的知识资料
月亮是地球上唯一的自然卫星,它是一个无生命的天体。
以下是关于月亮的一些知识资料。
1. 形成:关于月亮的形成,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称为“大碰撞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上的一个与火星大小相当的天体撞击了地球。
这次撞击导致大量物质被抛射到太空中,并最终形成了月亮。
2. 特征:月亮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它的表面被无数的陨石坑所覆盖,这些坑是由数百万年来的陨石撞击形成的。
此外,月亮上还有一些山脉和峡谷,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登陆的阿波罗山脉。
3. 月相:月亮围绕地球运行,每个月亮周期大约为29.5天。
由于月亮的角度和太阳的光线照射不同,我们从地球上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月相。
最常见的月相是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
4. 月表温度:月亮表面的温度范围非常大,从白天的127摄氏度到夜晚的-173摄氏度不等。
这是因为月亮没有大气层来保持温度平衡,所以表面温度受到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
5. 探测任务:自从人类首次登月以来,有多个国家和组织进行了多次月球探测任务。
最著名的是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它在1969年成功将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
目前,中国也在积极进行自己的月球探测项目,最近成功实施了嫦娥系列探测任务。
总之,月亮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天体,它对地球的引力和月相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月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关于月亮的知识月亮又称月球。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25℃;夜晚温度可低到-183.75℃。
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
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
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
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
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
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
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
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与月亮有关的知识一、月亮的形成和特点月亮是地球的唯一的自然卫星,它围绕地球运行。
关于月亮的形成,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碰撞理论”。
据该理论,大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叫做“原地球”的天体与一个叫做“希腊”大小的天体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碰撞后,碎片聚集形成了月亮。
月亮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是地球上最亮的天体之一。
尽管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但它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夜晚时能够被观察到。
其次,月亮是一个干旱的天体,没有大气层和水,表面也没有风和雨的侵蚀。
因此,月亮上的地形变化非常缓慢,它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撞击坑和山脊。
第三,月亮的表面温度差异较大,白天可以达到约127摄氏度,而夜晚则会下降到约-173摄氏度。
二、月亮的运动月亮以逆时针方向绕地球运行,这个运动称为“月球公转”。
月球公转周期约为27.3地球日,也就是一个月亮的月份。
在月球公转的同时,月亮也以相同的速度自西向东旋转,这个运动称为“自转”。
因此,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月亮的运动对地球产生了一些影响。
最明显的是潮汐现象。
月亮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海洋产生周期性的涨潮和落潮。
此外,月亮的运动也对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影响,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减慢。
三、月亮的表面特征月亮的表面被分为高地区和低地区两大部分。
高地区主要由山脉和高原组成,而低地区则是广袤的平坦区域,被称为“月海”。
虽然称为月海,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水,而是一种古老的火山熔岩流。
月海的颜色较暗,因此在地球上观察时呈现出深色的外观。
月亮上最著名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撞击坑。
这些撞击坑是由陨石和小行星撞击月亮表面形成的。
撞击坑的大小和形状各异,有些非常大,可以看到明显的环状边缘,而有些则很小,几乎看不见。
撞击坑记录了月亮形成以来的撞击历史,也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太阳系演化的重要线索。
四、月亮的探索和研究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始于20世纪。
最早的探测任务是由苏联的“月球”号和美国的“流星”号发起的,它们在1959年成功将探测器送到了月球表面。
月球基本概况月球,又称为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
以下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概况:,又称为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
以下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概况:- 大小和距离:月球直径约为3474千米,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大小。
它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千米。
大小和距离:月球直径约为3474千米,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大小。
它距离地球约为38.4万千米。
- 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可分为海洋、高地和撞击坑三个主要特征。
其中,海洋是由灰色的玄武岩熔岩填充的低洼地区,高地是较为崎岖的地形,而撞击坑则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圆形坑洞。
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可分为海洋、高地和撞击坑三个主要特征。
其中,海洋是由灰色的玄武岩熔岩填充的低洼地区,高地是较为崎岖的地形,而撞击坑则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圆形坑洞。
- 重力和大气:月球的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较地球上小。
另外,月球几乎没有大气,无法维持大气层和天气系统。
重力和大气:月球的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较地球上小。
另外,月球几乎没有大气,无法维持大气层和天气系统。
- 周期和自转:月亮围绕地球运行,一个月球周期约为27.3地球日。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每一面始终面对地球,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周期和自转:月亮围绕地球运行,一个月球周期约为27.3地球日。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每一面始终面对地球,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 探索和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对月球进行探索和研究。
最早的人类登月任务是阿波罗计划,自1969年起陆续完成了6次载人登月任务。
此外,还有许多探测器和卫星被发送到月球,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性质和形成过程。
探索和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一直对月球进行探索和研究。
最早的人类登月任务是阿波罗计划,自1969年起陆续完成了6次载人登月任务。
此外,还有许多探测器和卫星被发送到月球,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性质和形成过程。
*以上是关于月球基本概况的简要介绍。
月亮的知识科普月亮,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一直以来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无论是在夜空中明亮的身影,还是在人类文化、科学探索中的重要角色,月亮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潮汐、气候,还是许多神话和文化的象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月亮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的重要一步。
一、月亮的基本信息1.月亮的直径月亮的直径约为3476公里,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在太阳系中,它却是第五大卫星。
2.月球的重力月亮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在月球上,人的体重将会显著减轻。
3.自转与公转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约为27.3天。
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这被称为“潮汐锁定”。
4.月亮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分为“海”和“陆”。
“月海”是指那些看似平坦、暗色的区域,实际上是古老的熔岩平原;而“月陆”则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高地,表面布满了许多坑洞。
二、月亮的形成与演化1.巨撞假说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是大约在45亿年前,由一次大型天体撞击地球而形成的。
这颗天体被称为“忒伊”,撞击后释放出的物质最终凝聚成了月球。
2.月球的冷却与演化形成后的月球经历了剧烈的冷却过程,表面形成了岩石和矿物。
在之后的数亿年中,月球表面逐渐被陨石撞击,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特征。
3.月球的地质活动尽管月球现在被认为是地质活动较少,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月球的熔岩流动和气体排放在早期是相对活跃的。
三、月亮的科学探索1.阿波罗计划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成功地将人类送上月球,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于1969年首次踏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人类探索月球的重大成功。
2.现代探测器近年来,各国相继发射了探测器到月球,像“嫦娥”系列和“月球探测器”等,收集了大量关于月球的信息。
3.未来的探索计划未来,人类计划在月球建立长期的科研基地,并为前往火星等其他星球的探索打基础。
四、月亮对地球的影响1.潮汐现象月亮对地球有着显著的潮汐影响。
月亮说明文月亮说明文(精选42篇)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别是其中的说明文,更是常见,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语言确切生动。
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说明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说明文篇1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
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可能形成于约50—75亿年前在形成于地球出现后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最普遍的说法是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
月球正面标记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间夹杂着明亮的古老的高地和显目的陨石坑。
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
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
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星球。
前苏联的月球计划在1959年发射了第一艘登月的无人太空船;美国NASA的阿波罗计划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实现的载人登月任务。
月亮说明文篇2静谧的夜晚,月亮时而像弯弯的小船,时而像圆圆的大玉盘,给我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月亮,似乎离我们很近,然而她,却是个神秘的星球。
月亮不叫月亮,而叫月球,月亮只是个俗称。
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最远两点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
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陪蠢早。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