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布病的预防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38
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总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总结。
一、布病的基本情况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我国也有一定的流行范围。
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如牛、羊、猪等,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未经过消毒的奶制品、肉类等途径感染。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劳动能力丧失等。
二、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布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为布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开展监测与预警建立了完善的布病监测网络,加强了对家畜和人群的监测工作。
定期对家畜进行检疫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动物;对医疗机构报告的疑似病例进行及时调查和诊断,掌握疫情动态,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册等,广泛宣传布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了布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强化防控措施(1)家畜免疫对易感家畜进行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接种,提高家畜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2)检疫净化加强家畜的检疫工作,对检出的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逐步净化畜群。
(3)消毒灭源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4)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对养殖户的管理,指导其科学养殖,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布病。
5、做好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和排查,确保病例的及时发现和诊断。
对确诊病人,按照规范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达剑森/扬州市邗江区畜牧兽医站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或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以流产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该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以及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列为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疫病。
布鲁氏菌具有高度感染性,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武器。
该病自被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流行广泛,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一、疫情分布 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人、畜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且流行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每年都有新的地域发生新的疫情。
2014年,我国报告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数58 515例(发病率4.30/10万),较2013 年上升30.4%,达历史新高,在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布病已由2001年的第17位升至2013年的第7位,涉及30个省份、1 608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6.4%)。
该病流行范围越来越广,其严重危害已引起各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表明了防控该病迫在眉睫。
二、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产仔季节多发。
家畜主要经生殖道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多种途径感染,还可以经吸血昆虫叮咬传播。
在家畜中,母畜较公畜,成年畜较幼年畜易感染。
羊、牛布鲁氏菌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从患病人群中分离出的病原菌90%以上是羊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可以证明山羊和绵羊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此外,牛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猪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和犬布鲁氏菌(Brucella Canis)及海洋生物种布鲁氏菌(Brucella Ceti)也可以导致人的感染。
人类感染布鲁氏菌病一方面是经皮肤、黏膜等接触患病动物感染,另一方面是接触或食用各种被病菌污染的动物产品及食品。
人类感染。
人间布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什么是人间布病人间布病(Human-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老鼠或其渗透物以气溶胶方式传播。
病原体在人类中的感染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也极高,因此在疫情暴发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应急处置技术方案预警监测早期预警监测是应急处置技术的基础,只有提前预警才能及时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
以下措施可以被采用:•监测病媒害虫:加强对老鼠、蚤子等携带鼠疫杆菌的害虫的监测和防范。
•监测动物疫情:加强野生动物、家畜等动物的监测和防范。
•监测人口流动:加强对与疫区人员接触的人群的监测。
快速反应在疫情暴发时,快速反应控制疫情成为首要任务。
以下措施可以被采用:•封锁疫区:当发现有疫情暴发时,第一时间对疫区进行封锁和隔离,以避免疫情的扩散。
•预防性应急接种:在疫情发生前或发现个别病例时,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应急接种。
应急接种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减少人群感染率。
•严格个人防护:对医护人员特别是在疫情控制一线的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和相关知识培训,提供充足的医疗防护设施和物资,包括口罩、隔离衣、消毒液、手套等。
应急处置在疫情暴发后,应急处置成为重中之重。
以下措施可以被采用:•传染病病原处理:发现感染患者后,严格执行免疫隔离措施,隔离患者并进行相关消毒工作。
•感染源追踪:通过对患者周围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的检查,追踪疫情来源,快速确定疫情爆发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紧急救治: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免疫增强剂等,以尽快恢复患者的健康。
结论在人间布病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预警监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
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采取措施防范疫情的爆发和传播,应紧密合作,强化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战役。
全旗全年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X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群众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布病患者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自X年我旗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人间布病防治综合示范区以来,我旗已累计为46983名布病高危人群进行了免费筛查,患者都能得到就近、及时治疗。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挂图、宣传光碟、防控干预包,以及悬挂宣传条幅和制作墙体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群众的布病防控意识和防控知识普遍提升。
但从人间布病发生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各相关部门继续通力合作,继续强化和提高布病防控力度。
二、X年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人间布病高危人群筛查、宣传干预、病人治疗管理、牲畜防疫与流动牲畜检疫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达到以下目标:(一)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
通过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干预,使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二)提高发现率。
在全旗范围X开展主动搜索、筛查,提高急性期布病病人发现率,X年完成7000人次的布病高危人群筛查。
(三)有效降低人间布病发病率。
通过对布病干预措施的实施(包括畜间防疫、检疫、管理以及人间高危人群防护、良好卫生习惯建立),降低人间布病发病率。
(四)提高就诊率。
通过防控知识、防控政策宣传以及高危人群初筛、追踪随访等措施,促进病人及时就诊,新发布病及时就诊率达90%以上。
(五)实施规范化治疗。
通过及时、足疗程规范治疗,减少新发病例慢性化率,使急性期病人规范治疗率达90%以上。
(六)保持牲畜高防疫率。
牲畜布病规范防疫率达到100%。
三、工作内容(一)人员培训。
采用逐级培训的方法,对布病防治工作进行系统培训。
旗疾控中心负责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培训;旗农牧业和科技局负责畜牧防疫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个嘎查村至少培训1名畜牧防疫人员和1名乡村医生。
通过培训使得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布病的初筛检测、治疗与管理;乡村医生能够进行布病重点人群排查、患者随访;基层畜牧防疫人员能够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做好重点人群的排查以及牲畜防疫的相关技术指导。
布病防治工作计划篇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人间布病防控工作计划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计划。
(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布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医务人员培训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
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布病诊断知识、避免对布病病人的误诊,使布病病人能够及时被确诊得到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
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我苏木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预防布病的侵袭,由旗疾控中心编印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布病防治知识小册子,由政府部门组织逐级下发,直到每一家牧户和农户。
三、人群布病筛查农牧区入户采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苏木农牧民以及居民布病高危人群进行布病筛查,预计筛查人数不少于上级给的计划任务,达到极早发现、及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服药、随访、建档、报告、及时治疗病人的目的。
四、布病病人治疗经过筛查和监测发现的病人,由专业医师给予规范化治疗,流行病个案调查、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的目的。
由于布病病人多数不需要住院治疗,居家治疗即可,为减轻农牧民治疗布病的经济负担,促使农牧民接受规范化治疗,新农合核销治疗。
五、布病病人随访为更好地督促布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专业人员采取电话与入户、小药箱相结合的方式,对布病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每位病人不得少于4次。
乌苏木中心卫生院篇二: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达茂旗卫生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旗卫生局拟从XX年开始,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方案。
一、医务人员培训旗卫生局组织,旗疾控中心承担培训工作。
培训时间为2天,培训对象为旗直医疗机构相关的医护人员、旗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基层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务人员。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背景及疫情形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牲畜感染后,可导致关节炎、跛行,公畜睾丸肿大,母畜流产不孕,降低生产质量,增加养殖成本,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人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多汗、乏力、疼痛,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终生不愈,严重者关节肿胀,丧失劳动能力,男性睾丸肿大,女性流产不孕,丧失生育能力,极易引发因病致残、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我市布病疫情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得到较好控制。
近年来疫情回升、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全市16个镇(街)均有病例发生,尤其是2021-2022年全市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病数居滨州市首位。
二、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多部门协作、人畜同防”的原则,全力做好全市布病防控工作,有利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防控策略1.畜间。
根据畜间、人间布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程度,综合考虑各镇(街)实际,对全市牛(羊)布病实行分畜种、分区域防控的策略。
在全市范围内,种牛(羊)禁止免疫,奶牛(羊)原则上不实施免疫,以监测净化为主;其它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和监测净化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在布病流行风险较高的魏桥、临池、九户、台子、码头等5个镇(街)实施散养羊强制免疫。
2.人间。
做好人间布病感染病例的发现、诊断报告和治疗等相关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强化布病高危人群登记与筛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规范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急性期病例治愈率,减轻慢性化危害。
四、工作措施(一)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措施1.加强养殖场户的监管:牛(羊)养殖经营者要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确保疫病可追溯;严格执行调入羊(牛)落地报告、隔离观察、检疫等措施,加强布病检测,严防疫病传入传播,对跨省调入牛羊不走指定检疫通道和不进行24小时内落地申报的严格按《动物防疫法》处理。
布病防治工作总结一、制定工作计划及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布病的防控工作,普及布病预防知识,制定工作计划及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由专人进行宣讲及组织实施,对每个分公司的辖区居民集中开展培训、出板报、发宣传单、布病知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提高辖区居民及重点人群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让大家都了解什么是“布病”?“布病”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年龄在40----60岁之间,季节性分布不明显,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八不要”防病措施:“即不买卖病畜;不私屠乱宰;不吃病死羔羊肉;不喝流产母畜奶;不往家牵自留畜;不在村里设畜圈;没事不到畜圈去;学前儿童不摸畜仔。
”如果发现布病患者,督促其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全程治疗并上报霍市结核病防治所。
二、加大重点人群培训力度针对布病的发病趋势,收集病例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对重点人群进行布病的疫情概况、流行趋势、预防知识要点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使人们形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治知识和概念,提高他们自我防护能力以及在预防保护措施上加大力度。
三、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辖区内牧户提出六点建议:“即畜圈要勤清扫、勤垫土、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畜流产物要深埋、流产母畜要隔离一个月、放养回家要洗手、新畜入群要检疫、剪羊毛后要消毒。
”由于东蒙公司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各类疫苗全部接种,所以这些年各类疫情发病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特别对传染源的处理,一经发现必做消毒处理、深埋或焚烧等,对传染源栖息之处进行消毒处理。
畜牧兽医人员和大多数牧户也能做到不定期体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防止布病的发生,我们今后还要积极主动的与畜牧部门联系,密切合作,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提高布病的防治工作水平,加大指导力度,减少疫情的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贡献。
人间布病情况汇报
自从布病被确认为一种由螨虫传播的寄生虫病以来,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关注
度逐渐增加。
布病主要通过螨虫传播,而螨虫又以啮齿动物为宿主,因此人类很容易受到感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人间布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以下是我对人间布病情况的汇报。
首先,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间布病的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
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人们更容易受到螨虫的感染。
而且,由于布病潜伏期长,很多感染者在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了传播源,这也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人间布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疼痛等。
严重感染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而且,由于布病症状与其他皮肤病相似,很多患者往往被误诊或漏诊,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人间布病的治疗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
治疗,但是由于螨虫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使得治疗难度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人间布病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预防人间布病也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布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人间布病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感染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多样、
治疗难度大、预防工作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高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以期在未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间布病的传播。
村镇布病防范措施方案近年来,我县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根据《___传染病防治法》、《___动物防疫法》和《县人民__关于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布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布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___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被列入国家二类多种动物共患疫病目录。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通过流产物、___和乳汁排菌病传染。
病畜通常表现为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
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病情严重的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___年以来,全县每年都有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报告,累计已达___人,新发病例遍布各乡镇,且有上升趋势。
县畜牧、卫生等部门以人间布病为线索,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加强了羊子布病的检测,___年以来共血检羊子___只,检出阳性羊子___只,阳性检出率___%,,远远高于国家控制标准___%和稳定控制标准___%以上,抽检说明我县羊子布病呈流行扩散态势,布病疫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为此,县政府决定按照《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对全县___个乡镇、___个中心社区存栏的所有羊子同步开展布病血检、免疫、消毒及阳性羊子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工作,彻底切断传染源,控制羊子布病疫情,解决布病疫情反复发生流行的问题,力争___年内控制羊子布病的发生,___年内达到稳定控制县标准。
二、工作步骤(一)摸底普查阶段(___年___月___日—___日)由各乡镇、中心社区具体___实施,全面统计辖区内羊子的实际存栏数量,普查工作必须进圈入舍逐户核查,如实填写羊子养殖情况统计表,全面查清羊子实际饲养量、分布区域等基本情况。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包括人间布病和动物间布病。
人间布病一般由动物间布病传播而来。
布病防治和应急处理,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进行.为切实做好全市布病应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8—1995)》,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布病疫情发生后,各级相关部门应本着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司其职,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立即按照本预案采取预防、控制等各项措施,严格控制疫情发展和蔓延。
一、散发布病疫情的应急反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发现疑似和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疫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县级地病办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协调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防疫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同步处理疫情,同时向市地病办报告疫情。
市地病办根据疫情严重程度,迅速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疫点处理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入疫点后,要开展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进一步核实诊断,确定临床类型,分析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因子。
通过对疫点周围重点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范围和传染条件,对布病现症病人进行全程正规治疗。
动物防疫人员进入疫点后,要对病人家和疫点内羊、牛等畜群进行检疫,对检出的病畜一律集中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畜舍进行消毒处理。
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写出疫情处理报告,并逐级上报.二、出现布病爆发点的应急反应布病爆发点是指2周内,局部地区(村庄等)或一个集体单位(养殖场等)发生3例以上布病新发病人。
布病防治工作机制及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布病,全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间布病督导检查工作总结近年来,人间布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在我国的防控工作中备受关注。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间布病的传播,督导检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人间布病督导检查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期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首先,我们对督导检查工作的目标进行了明确。
我们明确了人间布病督导检查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对人间布病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我们也要求督导检查工作要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人间布病的防控工作。
其次,我们对督导检查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
我们对人间布病的传播途径、病例报告和监测、疫情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整改和跟踪。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对人间布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最后,我们对督导检查工作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督导检查工作,我们发现人间布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病例报告和监测工作得到了加强,各项防控措施得到了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应对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一些地区的防控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对人间布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人间布病督导检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间布病的防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抵御人间布病的侵袭,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达茂旗卫生局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有效地遏制布病在我旗迅速蔓延的势头,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旗卫生局拟从2010年开始,开展以医务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人群布病筛查、病人规范化治疗和随访等为主要内容的布病综合性防控工作,为使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并收到实效,制定此方案。
一、医务人员培训旗卫生局组织,旗疾控中心承担培训工作。
培训时间为2天,培训对象为旗直医疗机构相关的医护人员、旗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基层卫生院相关医护人员、村卫生室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务人员。
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布病诊断知识、避免对布病病人的误诊,使布病病人能够及时被确诊得到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
二、宣传教育为了提高我旗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预防布病的侵袭,由旗疾控中心编印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布病防治知识小册子30000份,由政府部门组织逐级下发,直到每一家牧户和农户。
三、人群布病筛查旗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采取中心实验室检测、基层卫生院定期检测和农牧区入户采血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旗农牧民以及城镇布病高危人群进行布病筛查,预计筛查人数不少于20000人,达到极早发现、及时治疗病人的目的。
四、布病病人治疗经过筛查和监测发现的病人,由疾控中心专业医师给予规范化治疗,以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转慢性率的目的。
由于布病病人多数不需要住院治疗,居家治疗即可,为减轻农牧民治疗布病的经济负担,促使农牧民接受规范化治疗,新农合为每位参合的农牧民布病病人补贴治疗费500元,治疗工作指定旗疾控中心完成。
按照目前布病在我旗流行状况,预计2010年将发现布病新病例500人左右,再加上以往转慢性的患者150人左右,2010年需要治疗的布病病人约650人。
五、布病病人随访为更好地督促布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旗疾控中心需派专业人员采取电话与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对布病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每位病人不得少于3次。
六、经费预算1、培训费100人×2天×75元=1.5万元2、宣教费30000户×1份×1元=3万元3、筛查费20000人×25元=50万元4、治疗补贴费650人×500元=32.5万元5、病人随访费650人×30元=1.95万元合计所需经费:88.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