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土的种类及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21.24 KB
- 文档页数:8
小结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地质、气候、植被、陆地利用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岩石会受到风化、侵蚀和分解的作用,生成土壤颗粒。
同时,有机质的积累和生物活动也会对土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质土壤、粘土壤、壤土等。
二、土壤的物理特性1. 土壤的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数量和比例。
一般来说,砂质土壤通透性较好,排水性较强;粘土壤含有较多的粘粒,保水性较好,但通透性差;壤土则是砂和粘的混合物,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
2. 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相互连接的程度。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助于土壤的通气、排水和根系的生长。
土壤结构分为状结构、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等。
3. 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空气和水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对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和水分存留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土壤的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土壤中所含的颗粒的重量。
密度大小对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有一定的影响。
5. 土壤的色泽土壤的色泽反映了土壤中有机质、氧化铁和其他矿物质的含量。
不同颜色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黑色的土壤含有较多的有机质,红色的土壤含有氧化铁等。
三、土壤的化学特性1.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酸性土壤会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碱性土壤则会影响土壤中元素的溶解和养分的供应。
2. 土壤的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的养分含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3. 土壤的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粪便等有机物质分解而成。
有机质对土壤的保水、供养养分、促进微生物生长和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土壤的生物特性1.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二章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工程性质。
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系。
由于三相比例的不同,决定了土的物理性质(轻重、疏密、干湿、软硬)。
土的物理性质又决定了土的力学性质,因此土的物理性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特性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土的组成及土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物理特性土的渗透性及渗流土的动力特性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2.1概述土是风化的产物,是由固体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系,下面看三相组成示意图。
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并不显示为一般固体的特性,也不表现为一般液体的特性,因此,在研究土的工程性质时,既有别于固体力学,也有别于液体力学。
2.2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2.2.1 土的组成一、土的固体颗粒土的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矿物成分及其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2.2.1.1土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2.2.1.2土粒粒组自然界中存在的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
土粒的粒径由粗到细逐渐变化时,土的性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如,土的性质随着粒径的变细,可由无粘性变化到有粘性。
因此可以将土中各种不同粒径的土粒,按适当的粒径范围,分为若干组,各个粒组,随着分界尺寸的不同而呈现一定质的变化,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目前我国常用的土粒粒组划分方法,按照界限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六个组:漂石(块石)(>200)、卵石(碎石)(200~60)、圆砾(角砾)(60~2)砂粒(2~0.075)、粉粒(0.075~0.005)和粘粒<0.005(注漂石、卵石、圆砾是一定磨圆形状、圆形或亚圆形)土中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如何来分析土中的颗粒级配情况,通常用筛分法与水分法两种。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
中国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中国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是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1.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2.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3.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这三种土壤质地类别在农业利用上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砂质土宜种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的作物;黏质土宜种生育期长、耐肥的作物;壤土则宜种各种作物,尤其是多数粮食作物。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一、工程用土分类(一)工程用土分类1.依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二)按照土的坚实系数分类1.一类土,松软土:砂、略有粘性的砂土、腐植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2.二类土,普通土:潮湿的黏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碎石卵石及建筑材料碎宵的堆积土和种植土;3.三类土,坚土: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即建筑材料碎宵的潮湿粘性土或黄土;4.四类土,砂砾坚土:坚硬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含有碎石卵石或体积在10%-30%重量在2.5公斤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
5.五类土,软土:一般指外观以灰色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粘性土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以上五类土的详细介绍在这里因为用手机码字内容太多就不多解释了。
二、土的工程性质包括:1.土的强度性质2.土体应力应变三、不良土质的危害1.土体中各点的力学性质会因其物理状态的不均匀而不同,以此土体的剪切破坏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整体破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等。
拓展资料:土的工程性质是在设计和建造各种工程建筑物时所必须掌握的天然土体或填筑土料的工程特性。
不同类别的工程,对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研究重点和深度都各自不同。
对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需要详细掌握土和土层的压缩固结特性;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工程,需要有可靠的土抗剪强度指标;土作为填筑材料时,其粒径级配和压密击实性质是主要参数。
土的形成年代和成因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其力学性质会有很大差别(见土和土体)。
各种特殊土(黄土、软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盐渍土和红粘土等)又各有其独特的工程性质。
除土的粒径级配外,土中各个组成部分(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比例,将影响到土的物理性质,如单位体积重,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和孔隙度等。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1. 引言作为地球的表层覆盖物之一,土壤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它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保持能力、透气性以及养分的供应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力求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主题,并通过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土壤质地。
2. 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组成和大小分布。
它通常通过颗粒物质的粒径来进行描述,包括砂、粉砂、黏土和有机质等不同颗粒级别。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透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黏质土壤颗粒较小,保水能力较强,但透气性较差;粉砂质土壤介于两者之间。
有机质的存在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地。
3. 土壤质地的分类土壤质地的分类通常基于国际土壤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il Science Society)定义的三角形质地分类法。
这一分类法通过砂、粉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土壤类型,并将其表示在一个三角形图形中。
3.1 砂质土壤砂质土壤的含砂量较高,一般大于70%,黏土和粉砂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土壤透水性好,空气流通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
由于砂颗粒较大,土壤结构松散,根系难以固定和生长。
砂质土壤常见于沙漠、滩涂和海滩等地区。
3.2 黏土性土壤黏土性土壤的含黏土量较高,一般大于40%,砂和粉砂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土壤保水性能强,养分含量也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但由于黏土颗粒较小,土壤流动性差,易出现渗透不良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黏土性土壤在一些潮湿和河流沉积地区较为常见。
3.3 粉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介于砂质土壤和黏土性土壤之间,砂、黏土和粉砂的含量相对均衡。
这种土壤既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又有较好的保水能力,适宜植物根系生长。
粉砂质土壤常见于丘陵和山地等地区。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对于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壤的质地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施肥方案和灌溉措施。
渭南市土壤分布情况土壤种类(一)褐土褐土是渭南地区所处的生物气侯带条件下,土壤母质过程,钙的淋溶淀积过程、腐殖质积累过程形成的全区的地带性土壤。
分淋溶褐土·褐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和褐土性土四个亚类。
淋溶褐土。
全区31192亩。
其中黄土质淋溶褐土27799亩,分布在华县金惠、大明乡山塬交界处,以及渭南市大王、三官庙乡梁顶缓坡处。
通体重壤质地,棱柱状结构。
土壤粘结性、可塑性强,湿时粘,干时硬,耕期短,犁不深,透水性差,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土壤侵蚀,且蓄水量少,不耐旱涝。
土性凉,有机养分分解释放慢,阳离子代换高,保肥供肥性能良好。
适宜小麦、玉米种植。
花岗片麻岩淋溶褐土3393亩,分布在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四县(市)南部秦岭低山。
质地表层(腐殖质层)砂壤,心土层(粘化层)轻壤,养分较高,适宜发展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褐土(普通褐土)。
全区45988亩,分布于韩城市林塬乡和盘龙乡大岭的中上部。
土层深厚,轻壤到中壤,有利蓄水保墒。
宜发展油松等用材林,核桃等经济林和养牛、养羊、养蜂事业,以及采集药材等。
石灰性褐土。
全区7447亩。
其中黄土质石灰性褐土,分布予富平县赵老峪乡杏花村西北,面积4463亩。
强碱性,腐殖层养分含量高。
石灰岩石灰性褐土,分布在富平县赵老峪乡杏花村,峪岭乡万斛山及合阳县皇甫庄乡西北部石灰岩山坡,面积2984亩。
通体强石灰反应,碱性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含磷中等偏下水平,剖面养分垂直分布,由上而下依次下降。
适宜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
褐土性土。
全区1527871亩,分布于南北山低山和山前,是褐土类中的幼年土壤,粘化层和钙化层不明显。
其中黄土质褐土性土,分布在渭南市的花园、桥南,华县的东阳、高塘、大明、金惠、瓜坡、杏林,华阴市的孟塬,潼关县的桐峪、太要诸乡(镇)的前山低缓山坡和山麓坡、洪积扇及北部富平、蒲城、白水、澄城、合阳、韩城6县(市)北山山麓坡、洪积扇和低山山顶。
分耕种黄土质褐土性土、黄土质褐土性土、料礓褐土性土3个土种。
科学实验土壤的种类与特性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植物生长、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土壤种类与特性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
本文将就科学实验土壤的种类与特性展开讨论。
一、黏土土壤黏土土壤是由细颗粒粘土所主导的土壤类型。
黏土颗粒微小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保持水分和养分,是理想的农业土壤。
黏土土壤通透性较差,通常富含养分,但易于结块。
这种土壤在实验室中经常应用于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二、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是由大颗粒砂粒所组成的土壤类型。
沙土通透性强,排水良好,并且容易被加工和改良。
然而,沙土的肥力较低,保水能力较差,对于植物的生长不利。
在科学实验中,沙质土壤常用于研究土壤水分平衡和排水性能。
三、壤土壤土是一种介于黏土土壤和沙质土壤之间的土壤类型。
它由黏土、砂粒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壤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农业和园艺中常见的肥沃土壤。
在科学实验中,壤土常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
四、泥土泥土是一种含有大量粘土和有机质的土壤类型。
它通常存在于湿地和河流周围,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保水能力。
由于泥土湿度较高,通气性较差,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
科学实验中,泥土常被用于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
五、石灰土石灰土是一种含有较高碳酸钙含量的土壤类型。
它的pH值通常较高,碱性较强。
石灰土在土壤养分的供应、土壤酸碱性的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实验中,石灰土常被用于研究土壤酸碱调节和植物对钙的吸收等方面。
综上所述,土壤的种类与特性在科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种类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透水性、保水性和养分含量。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功能,并为农业生产、土壤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种类和特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的种类分类土壤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复杂体系。
根据土壤中的成分和特性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多个不同的种类。
本文将从土壤的成分、颜色、质地和pH值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和用途。
一、根据土壤的成分分类1. 粘土土壤:粘土颗粒较小,具有较强的黏性。
它富含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粘土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但其排水性较差,易于产生水涝。
2.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气性和排水性良好。
砂土贫瘠,容易丧失水分和养分,但适合栽培喜欢干旱环境的植物。
3. 淤泥土:淤泥土壤主要由沉积的有机物质组成,通常出现在湿地和河流附近。
淤泥土壤肥力高,但排水性差,容易引发土壤酸化。
二、根据土壤的颜色分类1. 黑土:黑土富含有机质,呈黑色或深褐色。
它通常出现在草原和森林地区,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
2. 红土:红土富含铁氧化物,呈红色或棕红色。
它通常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贫瘠但适合种植耐旱作物。
3. 黄土:黄土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呈黄色或黄褐色。
它通常出现在干旱地区,贫瘠但适合种植农作物。
三、根据土壤的质地分类1. 砂质土壤: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通气性和排水性良好。
它贫瘠但适合种植喜欢干旱环境的植物。
2. 粘质土壤:粘质土壤颗粒较小,具有较强的黏性。
它富含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3. 壤土:壤土是砂质土壤和粘质土壤的混合物,具有适度的通气性、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
四、根据土壤的pH值分类1. 酸性土壤:酸性土壤的pH值低于7,通常出现在湿润地区。
酸性土壤中的铝和铁含量较高,对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利。
2. 中性土壤:中性土壤的pH值约为7,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
3. 碱性土壤:碱性土壤的pH值高于7,通常出现在干旱地区。
碱性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较高,对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利。
通过对土壤的成分、颜色、质地和pH值等方面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特点和用途。
四、无黏性土的物理性质无黏性土主要是指砂土和碎石土,其工程性质与其密实度密切相关。
密实度越大,土的强度越大。
因此,密实度是反映无黏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指标。
评判无黏性土的密实度有以下方法:1、根据相对密实度 Dr (大小位于0~1 之间)判别:密实( 1 ≥Dr≥0 . 67 );中密( 0 . 67≥Dr≥0 . 33 );松散( 0 . 33 ≥ Dr ≥0 )。
该法适用于透水性好的无黏性土,如纯砂、纯砾。
2、根据天然孔隙比e判别:e越小,土越密实。
一般,e< 0 . 6 时属密实,e> 1 . 0 时属疏松。
该法适用于砂土,但不能考虑矿物成分、级配等对密实度的影响。
3、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密( N > 30 )、中密( 15 ≤N≤ 30 )、稍密( 10≤N≤15 )、松散( N≤10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钻孔中,利用重63.5kg的锤击贯入器,根据每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来判断土的性质,估算土层强度的一种动力触探试验。
4、根据野外方法鉴别(针对碎石类土)肉眼观察、挖、钻等。
五、黏性土的物理性质黏性土的特性主要是由于黏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因此含水量是决定因素。
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其物理状态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液限(ωL, Liqud Limit ):土由可塑状态变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大含水量,稍大即流态;塑限(ωP, Plastic Limit ):土由半固态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半固态;缩限(ωS , Shrinkage Limit ):土由固态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半固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为固态。
塑性指数IP ―表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IP 越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越大。
土颗粒越细,黏粒含量越高,土能吸附的结合水量越多,则IP越大。
黏土矿物蒙脱石含量越高,IP越大。
IP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黏性土特征的各种主要因素,故常用于对黏性土进行分类。
四、无黏性土的物理性质
无黏性土主要是指砂土和碎石土,其工程性质与其密实度密切相关。
密实度越大,土的强度越大。
因此,密实度是反映无黏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指标。
评判无黏性土的密实度有以下方法:1、根据相对密实度 Dr (大小位于0~1 之间)判别:
密实( 1 ≥Dr≥0 . 67 );中密( 0 . 67≥Dr≥0 . 33 );松散( 0 . 33 ≥ Dr ≥0 )。
该法适用于透水性好的无黏性土,如纯砂、纯砾。
2、根据天然孔隙比e判别:
e越小,土越密实。
一般,e< 0 . 6 时属密实,e> 1 . 0 时属疏松。
该法适用于砂土,但不能考虑矿物成分、级配等对密实度的影响。
3、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密( N > 30 )、中密( 15 ≤N≤ 30 )、稍密( 10≤N≤15 )、松散( N≤10 )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钻孔中,利用重63.5kg的锤击贯入器,根据每贯入30cm所
需锤击数来判断土的性质,估算土层强度的一种动力触探试验。
4、根据野外方法鉴别(针对碎石类土)
肉眼观察、挖、钻等。
五、黏性土的物理性质
黏性土的特性主要是由于黏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因此含水量是决定因素。
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其物理状态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液限(ωL, Liqud Limit ):土由可塑状态变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大含水量,稍大即流态;
塑限(ωP, Plastic Limit ):土由半固态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半固态;
缩限(ωS , Shrinkage Limit ):土由固态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半固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为固态。
塑性指数IP ―表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IP 越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越大。
土颗粒越细,黏粒含量越高,土能吸附的结合水量越多,则IP越大。
黏土矿物蒙脱石含量越高,IP越大。
IP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黏性土特征的各种主要因素,故常用于对黏性土进行分类。
液性指数IL ―表示黏性土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
故可根据 IL 的大小评判土的软硬程度:
IL<0坚硬状态;0<IL<0.25硬塑状态;
0.25<IL<0.75可塑状态;0.75<IL<1软塑状态;IL>1流塑状态;
六、岩土的工程分类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 l )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连接,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作为建筑物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应按下面的( 2 )~( 4 )条来划分其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
( 2 )岩石的软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按表 9-2 分为坚硬岩(>
60)、较硬岩(60>frk>30)、较软岩(30>frk>15)、软岩(15>frk>5)和极软岩(<5)。
当缺乏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项试验时,可在现场通过观察定性划分,划分标准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 A . 0 . 1 执行。
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其中微风化和未风化岩石可以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
未风化:结构构造未变,岩质新鲜
微风化:结构构造、矿物色泽基本未变,部
分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
中风化:结构构造部分破坏,矿物色泽有较
明显变化,裂隙面出现风化矿物或
风化夹层
强风化:结构构造出现大部分破坏,矿物色泽有较明显变化,长石、云母等多
风化成次生矿物。
全风化:结构构造全部部分破坏
( 3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 9 - 3 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
( 4 )碎石土为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的土。
碎石土可按表 9-4 分
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5)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按表 9 -5 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 6 )砂土为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 %、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全重 50 %的土。
砂土可按表 9-6 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 7 )砂土的密实度,可按表 9-7 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地基土粉砂、细砂层容易发生流砂现象,而卵石层容易发生管涌现象。
( 8 )黏性土为塑性指数 IP 大于 10 的土,可按表 9-8 分为黏土、粉质黏土。
( 9 )黏性土的状态,可按表 9-9 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 10 )粉土为介于砂土和黏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P≤10 且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 %的土。
( 11 )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1 . 5
的黏性土。
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 1 . 5 但大于或等于 1.0的黏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
( 12 )红黏土为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黏土。
其液限一般大于50 。
红黏土经再搬运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45 的土为次生红钻土。
( 13 )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组成的填土。
经过压实或夯实的素填土为压实填土。
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冲填土为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 14 )膨胀土为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 40 %的黏性土。
( 15 )湿限性土为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限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的土。
七、工程特性指标
( l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应包括强度指标、
压缩性指标以及静力触探探头阻力,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载荷试验承载力等其他特性指标。
( 2 )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
抗剪强度指标应取标准值,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 3 )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
( 4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原状土室内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测定。
当采用室内剪切试验确定时,应选择三轴压缩试验中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经过预压固结的地基可采用固结不排水试验。
每层土的试验数量不得少于 6 组。
室内试验抗剪强度指标ck、ψk,可按本规范附录 E 确定。
在验算坡体的稳定性时,对于已有剪切破裂面或其他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应进行野外大型剪切试验。
( 5 )土的压缩性指标可采用原状土室内压缩试验、原位浅层或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确定。
当采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压缩模量时,试验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应超过土自重压力与预计的附加压力之和,试验成果用e-logp 曲线表示。
当考虑土的应力历史进行沉降计算时,应进行高压固结试验,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试验成果用 e-logp 曲线表示。
为确定回弹指救,应在估计的先期固结压力之后进行一次卸荷,再继续加荷至预定的最后一级压力。
地基土的压缩性可按 pl 为100kPa , p2为 200kPa 时相对应的压缩系数值α1-2划分为低、中、高压缩性,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评价:
当考虑深基坑开挖卸荷和再加荷时,应进行回弹再压缩试验,其压力的施加应与实际的加卸荷状况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