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ppt
- 格式:dps
- 大小:10.69 MB
- 文档页数:21
唐李白
知作者
•李白(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附近)。
作品极
富浪漫色彩,感情强
烈,善用比兴、夸张
的表现手法,形成了
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李杜”。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大意
想象
单独一人坐
着(欣赏)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zh ā)山。
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
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lù)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
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眺(ti ăo )、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所有的鸟。
完
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我”,远离而去。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
闲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只有敬亭山。
厌: 满足。
只有敬亭山。
厌: 满足。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我”只有静静地凝视着
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世上
大概只有敬亭山愿意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所有鸟儿都飞向高空,直到看不见影子。
天空中仅剩的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独自
悠闲地飘走了。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感觉敬亭山也看
着我,我们互相对视总也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有
敬亭山了。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2、这首诗中写了哪些事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到低、从远到近
•【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通过写诗人独坐敬亭山的情趣及敬亭山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也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是围绕着“静”的特
点来写,在朗读的时候诘调要轻缓,节奏要缓慢,才能表达作者如找到知己似地那种轻松感。
诗中的写法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
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寞的长空
上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
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
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
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
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
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此刻诗
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
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
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诗中的写法2
生字学习
亭庭潭螺谙
检查预习:
亭tíng 字义:有墙无顶,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边和花园里。
结构:上中下结构;查字典音序是T ,去掉部首查7画
组词:亭子、凉亭、亭亭玉立
螺
luó结构:左右结构,查字典音序是L ,去掉部首查11画字义:软体动物,体外包裹着锥形或者椭圆形的硬壳。
组词:田螺、海螺、螺号谙ān 结构:左右结构,查字典音序是A ,去掉部首查9画。
字义:熟悉、精通
组词:谙悉、谙晓、谙达
庭
tíng
结构:半包围结构;查字典音序是T ,再去掉部首查6画。
字义:1、正房前的院子;2、厅堂;3、法庭,审判案件的处所。
组词:开庭、家庭、庭院潭tán 结构:左右结构;查字典音序是T ,再去掉部首查
12画。
字义:深水池、深水坑
组词:清潭、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