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片剂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2: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与干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等)3.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1)单冲压片机的使用实验1: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原理,结构,装、卸方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2)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剂实验2: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以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硬脂酸镁等为原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维生素C片剂。
(3)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3:检查自制维生素C片剂质量使用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等对自制维生素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片重差异等进行检查。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常用辅料及其特性,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药典规定的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乙醇、硬脂酸镁等。
2. 设备与仪器:单冲压片机、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天平、尼龙筛(20目、100目),吹风机、搪瓷托盘、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简述维生素C片剂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说明解决方法。
2.将所制维生素C片剂的质量考察结果填写于以下表格中,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所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方法。
表1 外观、硬度、抗张强度表2 崩解时间崩解时间 (min)表3 片重差异表4 片剂脆碎度的测定结果试验前重量(g) 试验后重量(g)批号片数脆碎度(%)篇二:片剂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2: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与干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等)3.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1)单冲压片机的使用实验1: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原理,结构,装、卸方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篇一:实验报告2: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与干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等)3.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1)单冲压片机的使用实验1: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原理,结构,装、卸方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2)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剂实验2: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以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硬脂酸镁等为原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维生素c 片剂。
(3)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3:检查自制维生素c片剂质量使用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等对自制维生素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片重差异等进行检查。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常用辅料及其特性,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药典规定的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乙醇、硬脂酸镁等。
2. 设备与仪器:单冲压片机、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天平、尼龙筛(20目、100目),吹风机、搪瓷托盘、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简述维生素c片剂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说明解决方法。
2.将所制维生素c片剂的质量考察结果填写于以下表格中,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所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方法。
表1 外观、硬度、抗张强度表2 崩解时间崩解时间 (min)表3 片重差异表4 片剂脆碎度的测定结果试验前重量(g) 试验后重量(g)批号片数脆碎度(%)篇二:姜黄素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姜黄素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魏纤张雪(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片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得的姜黄素片剂进行质量检查。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药剂学实验指导老师:__韩旻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实验名称:片剂的制备实验类型:____时间:一、实验目的1.掌握片剂的不同制备工艺(湿法制粒压片法)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3.熟悉片剂的处方,工艺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对片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单冲压片机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片剂试纸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他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由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制备片剂用的主药及辅料一般要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
当主药为难容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若药物量少,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体积递增配研发混合,一般可混合均匀,若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可采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通常可以混合均匀。
湿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
首先必须根据主要的性质选好湿润剂或粘合剂。
制软材时要控制好湿润剂或粘合剂的用量,使软材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颗粒大小一般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选用14-16,小片18-20目筛制粒。
治好的湿颗粒应根据主要和辅料的性质于适宜的温度(50-60)尽快通风干燥。
干燥完毕整粒。
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等辅料,混匀,计算片重后即可压片。
该实验计算出的片重为0.2g。
三、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对乙酰氨基酚,淀粉,微晶纤维素,淀粉浆糊(8%),硬脂酸镁器材:普通天平,分析天平,量筒,研钵,药筛,鼓风干燥箱,硬度计,单冲压片机,脆碎度检测仪,崩解检测仪。
2.【处方】对乙酰氨基酚 5.0g淀粉3.0g微晶纤维素 2.0g淀粉浆糊(8%)适量硬脂酸镁0.1g【操作】取对乙酰氨基酚过80目筛,淀粉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后,家微晶纤维素混匀,混合物过80目筛。
滴加适量的8%淀粉浆糊与药物混合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55℃干燥。
实验报告编号:2021-0301一、实验目的1. 掌握片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了解片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片剂质量的影响。
3. 评估片剂制备的限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原料药:维生素C(纯度≥99.5%)- 辅助剂: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 稀释剂:乳糖- 粘合剂:淀粉浆- 包装材料:药用铝塑包装袋2. 实验仪器:- 搅拌机- 压片机- 粉碎机- 精密天平- 粒度分析仪- 烘箱- 真空干燥箱- 药物溶出度仪- 显微镜三、实验方法1. 片剂处方:维生素C 100g,淀粉 50g,硬脂酸镁 2g,滑石粉 1g,乳糖 30g,淀粉浆适量。
2. 制备工艺:(1)将维生素C、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乳糖混合均匀,过100目筛。
(2)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加入适量淀粉浆,搅拌均匀,制成软材。
(3)将软材送入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软材均匀。
(4)将搅拌好的软材送入压片机,压制出片剂。
(5)将压制好的片剂进行干燥、冷却、分装。
3. 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片剂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异物、无裂缝、无碎片。
(2)粒度检查:片剂粒度应控制在0.5-1.5mm范围内。
(3)溶出度检查:采用药物溶出度仪,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检查:所有片剂均符合外观要求。
2. 粒度检查:所有片剂粒度均控制在0.5-1.5mm范围内。
3. 溶出度检查: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维生素C片剂的溶出度应不低于70%。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片剂的溶出度均符合要求。
4. 含量测定: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维生素C片剂的含量应不低于标示量的90%。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片剂的含量均符合要求。
五、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维生素C片剂,并通过外观、粒度、溶出度和含量等方面的检查,证明片剂制备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片剂的制备方法,了解片剂的性质和质量控制标准。
实验原理:片剂是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经过混合、压片、包衣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制备片剂的关键是控制原料的比例、颗粒度和压片工艺,以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按照配方准备好活性成分和辅料。
2. 混合均匀,将活性成分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3. 调节颗粒度,通过颗粒度分析仪对混合物进行颗粒度检测,并进行必要的颗粒度调节。
4. 压片成型,将混合物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成型。
5. 包衣处理,对压制成型的片剂进行包衣处理,以增加片剂的稳定性和口感。
6. 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片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含量测定、溶出度等指标的检测。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成功制备出了符合质量标准的片剂。
片剂外观呈现圆形,色泽均匀,无明显瑕疵。
含量测定结果符合要求,溶出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标准要求。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片剂制备过程的掌握,成功制备出了符合质量标准的片剂。
片剂的制备过程中,颗粒度的控制和压片工艺的优化是关键。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对片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药物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压片工艺,提高片剂的成型质量;加强对包衣工艺的研究,提高片剂的稳定性和口感;加强对含量测定和溶出度检测方法的学习,提高对片剂质量的准确评价。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片剂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原料的准备和混合,确保活性成分和辅料的比例准确。
2. 在压片成型过程中,要控制好压片机的压力和速度,避免出现片剂断裂或变形。
3. 片剂的包衣处理要均匀、完整,避免出现包衣不均匀或脱落的情况。
4. 对制备好的片剂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片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药物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优化片剂制备工艺,提高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片剂实验报告片剂实验报告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片剂的制备、性质分析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片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合理使用片剂提供科学依据。
一、片剂的制备1. 原料选择片剂的原料选择至关重要。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常用的药物成分A、B和C 作为示例原料,以便进行后续的制备和研究。
2. 制备工艺根据药物成分的性质和药效要求,我们采用了湿法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药物成分A、B和C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辅料D。
(2) 在搅拌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E,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
(3) 将溶液搅拌均匀,并逐渐加入粘合剂F,形成粘稠的混合物。
(4) 将混合物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并进行干燥处理。
(5) 将干燥后的颗粒通过压片机进行压片,形成片剂。
二、片剂的性质分析1. 外观检查制备完成的片剂应具有一定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光泽等。
我们对制备的片剂进行了外观检查,发现其形状规整,颜色均匀,光泽良好,符合要求。
2.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片剂的药物释放性能对其疗效起着重要影响。
我们采用体外释放试验方法,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测定片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
结果显示,片剂中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逐渐释放,符合预期效果。
3. 片剂的物理性质测定片剂的物理性质包括重量、硬度、厚度等指标。
我们使用电子天平、硬度计和卡尺等工具对制备的片剂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片剂的重量均匀,硬度适中,厚度符合要求。
三、片剂的质量评价片剂的质量评价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我们采用了国家药典中规定的质量评价方法,对制备的片剂进行了质量评价。
1. 质量控制点的确定根据国家药典的要求,我们确定了片剂的质量控制点,包括药物含量、溶解度、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2. 质量评价结果经过对片剂样品的检测,我们得出了以下质量评价结果:(1) 药物含量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保证了片剂的疗效。
(2) 片剂的溶解度满足药物的吸收要求,确保了药物在体内的有效释放。
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片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易于储存、携带和服用的特点。
片剂的制备涉及到药物的选择、配方设计、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一种片剂,探究片剂的制备过程以及对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释放性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药物:选择一种适合片剂制备的药物,如维生素C。
2. 辅料:选择适合片剂制备的辅料,如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等。
3. 设备:天平、搅拌器、压片机等。
实验步骤:1. 药物与辅料的筛选: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目标,选择适合的辅料,并进行筛选实验,确定最佳的辅料组合比例。
2. 药物与辅料的混合:将药物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搅拌器进行均匀混合。
3. 加入辅料溶剂:根据需要,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辅料溶剂,如水或乙醇,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4. 干燥:将混合物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或溶剂。
5. 制备片剂:将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制,制备出片剂。
6. 片剂的质量控制:对制备好的片剂进行质量控制,如测定片剂的重量、硬度、厚度等指标。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维生素C片剂。
在药物与辅料的筛选实验中,我们发现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的组合比例为3:1时,可以获得最佳的片剂质量。
在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溶剂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片剂的药效。
经过质量控制,我们发现制备好的片剂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便于携带和服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维生素C片剂,并探究了片剂的制备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在片剂的制备中,药物与辅料的选择、配方设计以及制备工艺等因素都会对片剂的质量和药效产生影响。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片剂的制备提供了基础,也为药物剂型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片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2020,25(2):123-135.[2] 王五,赵六. 片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药物分析学杂志,2021,30(5):456-468.。
片剂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2: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与干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等)3.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1)单冲压片机的使用实验1: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原理,结构,装、卸方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2)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剂实验2: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以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硬脂酸镁等为原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维生素C片剂。
(3)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3:检查自制维生素C片剂质量使用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等对自制维生素的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片重差异等进行检查。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常用辅料及其特性,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药典规定的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维生素C、淀粉、糊精、柠檬酸、乙醇、硬脂酸镁等。
2. 设备与仪器:单冲压片机、硬度计、脆碎度测定仪、崩解时限测定仪、天平、尼龙筛(20目、100目),吹风机、搪瓷托盘、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简述维生素C片剂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说明解决方法。
2.将所制维生素C片剂的质量考察结果填写于以下表格中,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所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方法。
表1 外观、硬度、抗张强度表2 崩解时间崩解时间 (min)表3 片重差异表4 片剂脆碎度的测定结果试验前重量(g) 试验后重量(g)批号片数脆碎度(%)篇二:片剂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2: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与干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2. 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硬度、崩解时限、脆碎度、片重差异等)3. 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1)单冲压片机的使用实验1:单冲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原理,结构,装、卸方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药剂学实验指导老师:__韩旻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片剂的制备实验类型:____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片剂的不同制备工艺(湿法制粒压片法)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3.熟悉片剂的处方,工艺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对片剂质量的影响
4.熟悉单冲压片机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片剂试纸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他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由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法。
制备片剂用的主药及辅料一般要经粉碎,过筛,混合操作。
当主药为难容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混合均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若药物量少,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体积递增配研发混合,一般可混合均匀,若其含量波动仍然较大,可采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通常可以混合均匀。
湿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
首先必须根据主要的性质选好湿润剂或粘合剂。
制软材时要控制好湿润剂或粘合剂的用量,使软材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颗粒大小一般根据片剂大小由筛网孔径来控制,一般大片选用14-16,小片18-20目筛制粒。
治好的湿颗粒应根据主要和辅料的性质于适宜的温度(50-60)尽快通风干燥。
干燥完毕整粒。
整粒后加入润滑剂,崩解剂等辅料,混匀,计算片重后即可压片。
该实验计算出的片重为。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对乙酰氨基酚,淀粉,微晶纤维素,淀粉浆糊(8%),硬脂酸镁
器材:普通天平,分析天平,量筒,研钵,药筛,鼓风干燥箱,硬度计,单冲压片机,脆碎度检测仪,崩解检测仪。
2.【处方】
对乙酰氨基酚
淀粉
微晶纤维素
淀粉浆糊(8%)适量
硬脂酸镁
【操作】取对乙酰氨基酚过80目筛,淀粉过12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后,家微晶纤维素混匀,混合物过80目筛。
滴加适量的8%淀粉浆糊与药物混合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55℃干燥。
干颗粒加硬脂酸镁混匀过16目筛。
用单冲压片机压片,每篇,测硬度。
3.质量检测
片中差异:取20片精密称总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隔片的重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一倍。
脆碎度:片重小于650
mg时,取总重量至少的片剂,除去片及表面的细粉,精密称量。
进行脆碎度实验,试验后除去表面细粉,精密称定,减失重量不得超过1%,而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硬度:崩解度:各片均应在15min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四、实验结果
1.片重差异:24片总质量每片质量均在平均质量为片重差异范围在,均符合规定。
2.脆碎度:脆碎前脆碎后,损失%小于1%,符合规定。
3.崩解度:27s全部完全崩解,符合规定。
4.片及外观:表面光滑的白色压片。
五、实验讨论
1.压制片剂时,为何大多数药物需先制成颗粒
颗粒流动性较好,这样压出的药片才均匀,否则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重量控制范围。
另外制成颗粒后压片时产生的灰尘比较少,对压片时排出空气也有利,此外还有一点是在制粒时可以加入适当粘合剂等辅料,对保证药片具有一定强度和外观有好处。
2.制备性能优良的片剂对物料有哪些要求
根据主要的性质选用:如疏水性药物宜选用亲水性辅料,以有利于服用后与体液接触,分
散于体液中,加快吸收;本身粘合性可压性较好的药物,不需或要用粘性大的辅料。
难溶
性的弱酸性药物可选用一些碱性辅料,服用后胃内形成碱性微环境而有利于药物的溶出等。
根据用药目的选用:例如要求服用后迅速发挥疗效的药物,应选用可加快片剂崩解,溶出
的辅料。
用于慢性疾病治疗,要求延长药效,则采用能对药物释放阻滞作用的辅料。
制备
含片,要求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时,可采用增加片剂硬度的辅料。
注意辅料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包括辅料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辅料对药物含量测定的
干扰作用,辅料与药物形成特殊复合物的影响,辅料对药物溶出吸收的影响
辅料的价廉易得性。
3.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⑴裂片:常见的形式是顶裂。
造成的原因: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复原率的不
同,是造成裂片的主要原因。
解决裂片问题的关键是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敷料,从整体上降低物料的弹性复原率。
另外,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黏合剂粘性较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
⑵松片:所谓松片,一是片剂成型后不结实,稍加外力片剂便松散了,另是基本上不成型。
前
面讨论的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都决定了片剂是否会松片。
⑶粘冲:
出现粘冲的主要原因: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以及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因加以解决。
⑷片重差异超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是①颗粒流动性不好,应重新制粒或加入较好的助
流剂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应除去过多的细粉或重新制粒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斗的重量波动,应保持加料斗内始终有1/3量以上颗粒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应更换冲头、模圈。
⑸崩解迟缓:崩解机理简介影响崩解的因素①原敷料的可压性,可压性强的原敷料被压缩时易发生塑性变形,片剂崩解较慢。
②颗粒的硬度,硬度较小时,易因受压而破碎,片剂的崩解较慢。
③压片力,压片力适中,否则片剂过硬,难以崩解。
④表面活性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改善湿润性,但对于易被水湿润的药物如果加入表面活性剂,不必要地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利于水分透入,不易崩解。
⑤润滑剂,片剂中常用的疏水性润滑剂,可能严重影响片剂的湿润性,造成崩解迟缓。
在实际应用中,应对润滑剂的品种、用量、混合强度、混合时间严格控制。
⑥黏合剂,
粘合力越大,崩解时间越长⑦崩解剂,品种、用量、加入方法等不同,崩解效果不同⑧片剂的贮存条件,贮存后,崩解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