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社会研究方法——CH2测量、概念化与操作化
- 格式:ppt
- 大小:571.00 KB
- 文档页数:47
第4章测量与操作化(9学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活动,社会研究必然会涉及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问题。
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
因此,社会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测量的工作。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测量的概念与特征、概念的操作化过程、指数与量表、测量的层次、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等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一、什么是测量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
这一定义被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所采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下述定义来进一步解释测量的含义: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手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量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
它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同性做定量的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水平),同时,它也能对事物的属性做定性的说明(即确定特定属性的类别)。
而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所进行的大部分测量往往都是这种定性的测量。
二、测量的四个要秦为了更好地理解测量的概念,有必要对构成上述测量定义的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进行专门的说明。
这四个要素是: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
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
(2)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
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难。
(4)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比如,120厘米、110厘米等等就是测量桌子高度所得的结果;350元、400元等等就是测量人们收入的结果。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进行测量的结果中,许多是用数字来表示的。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我们知道,测量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十分普遍,也十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