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 格式:docx
- 大小:12.27 KB
- 文档页数:2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我们少年儿童这一代做起,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更能为我们的家长减轻负担。
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随处可见。
早晨起来,自己穿好衣服和鞋袜,自己洗脸和刷牙,自己洗小手绢,自己系好红领巾,晚上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把错误的改过来,自己把第二天要做的功课预习一遍,自己把第二天要用的书装好...。
我们不能做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父母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拐杖,离开了拐杖,我们就会摔倒,不会走路。
在茫茫碌碌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已经非常辛苦和劳累,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为我们的父母减轻负担。
当今的社会,不仅需要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同时也需要有着良好生活习惯和作风的人才,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立刻行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引以自豪。
第1页共1页。
主题班会内容:《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班级:指导教师:时间:活动背景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勤劳的良好的行为品质。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得这一传统美德出现断层现象。
为了不使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性,我班开展“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热爱劳动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目的1.知道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会劳动,爱劳动的人。
活动准备1.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会做什么事,做过什么事。
2.通过对家长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
3.针对班上学生的表现,编辑小品。
4.小红花。
5.学生行为习惯调查表。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宣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学生合唱《洗手绢》(见活动资料1)。
主持人甲: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这首歌告诉我们,自己的手绢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主持人乙:是呀。
现在我们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主持人(合)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甲:这节课我们要来分组比赛。
主持人乙:看哪组同学的表现好。
就给哪组发小红花,比比哪组得的小红花多,评出优胜组。
二、活动阶段1.表演小品《吃饭》(见活动资料2)。
主持人甲: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件最简单的事。
主持人乙:可是有的同学吃饭很不听话。
主持人(合):请欣赏小品《吃饭》。
2.表演小品《剪纸》。
(见活动资料3)。
主持人甲:同学们说说小品中的朋朋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学生自由发言,主持人相机给发言人发小红花)主持人乙:刚才,大家给朋朋提了那么多的意见,朋朋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后又怎么样呢?请欣赏小品《剪纸》。
3.谈谈自己在家里做了那些事情。
主持人甲:你觉得朋朋现在的表现怎样呢?主持人乙:你认为朋朋哪些地方做得好呢?(学生自由发言,主持人相机发小红花)主持人甲:朋朋同学知错就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主持人乙:刚才我们看了朋朋在家里的表现,同学们你在家里都做了哪些事呢?(学生个别发言)4.谈谈自己在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独立”、“自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并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PPT或黑板。
2. 相关教学挂图或卡片。
3. 学生作业本或其他学习用品。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做的事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独立”、“自主”等。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5. 应用拓展:(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内容,尝试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6.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师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并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精选20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愿意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懒惰、不依赖他人。
3、体验自己做事情的快乐心情。
二、活动准备1、幼儿午睡前折叠衣服以及起床后折叠被子的视频。
2、幼儿的衣服和被子。
三、活动过程1、播放幼儿午睡前折叠衣服以及起床后折叠被子的视频。
(1)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地方?(2)你们看看那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3)你们能不能自己把这些事情做好呢?(4)图中的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脱穿衣服,自己整理,折叠衣服,还会折被子。
2、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折叠衣服和被子。
(1)教师请两名幼儿上前尝试将衣服折叠好,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2)教师示范并讲解规范的折叠衣服的方式。
(3)幼儿自由进行折叠衣服的练习,教师从巡回指导。
(4)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折叠被子,并请幼儿自由进行练习,互相执导。
3、教师鼓励幼儿畅谈自己的想法。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折叠衣服和被子的过程。
(2)鼓励幼儿谈谈自己动手做事情时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将自己在家里做的事情与同伴分享。
五、资料库叠被子穿袜子起了床,叠被子,袜子张开大嘴巴,妈妈夸我真懂事。
小脚小脚进来吧,好习惯,要坚持,哧溜一下钻进去,自己是情自己做,轻轻一拉往上提,我要做个好孩子。
我的袜子穿好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2、体验自我服务带来的快乐。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绘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链马甲一人一件。
活动过程:1、听音乐做游戏,引入主题说说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问:你们自己都能做些什么事情?小结:原来宝宝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情景表演动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
2、学习词:自己;短句:小不点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地点:中班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小屏风)人物: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道具:录音机(放起床音乐)活动过程:1、出示场景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有什么?看谁来了?(小不点来了),小不点在干什么?(解钮扣),谁给小不点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幼儿答小不点自己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
问:“衣服脱下怎样放?鞋子脱下怎么放?”起床时提问:谁给小不点穿衣穿鞋?(小不点自己穿衣、穿鞋。
)老师小结: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点真能干。
2、老师问小不点:你在幼儿园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点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
小朋友们你们也要象我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由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练习解钮后,扣钮扣一边之后选几个能干的孩子表演,小不点指示帮助。
5、送小不点哥哥回班,(练习运用礼貌用语)。
6、午睡:全班练习穿脱衣服和鞋子。
活动反思: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幼儿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很强。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找机会锻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让他们经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长。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2活动目标1、激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习系鞋带的正确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能不怕困难,反复尝试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活动准备短绸带若干、幼儿穿有鞋带的鞋。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
——教师请其他老师在食指上用短绸带结扎一个蝴蝶结,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动手意识。
一年级语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自己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信、自立的品质,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一篇课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朋友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的故事,教育学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2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基本生活技能。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基本生活技能。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朋友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个话题的兴趣。
4.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尝试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
5.2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实践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我能自己做”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独立完成的事情。
7.2 拓展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绘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读后感读后感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最近读了一本超可爱的幼儿绘本,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哎呀,可太有意思啦!绘本里的小朋友们都好棒呀!他们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还会自己整理玩具。
看着他们那么能干,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一样呢?以前呀,我总是依赖爸爸妈妈帮我做这做那。
早上起床,等着妈妈给我穿衣服;玩完玩具,也不收拾,就扔得乱七八糟。
但是看了这本绘本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做错啦。
我也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那以后,我试着自己穿衣服,虽然一开始扣扣子有点难,但是多试几次就好啦。
我还会自己把玩具放回它们的“家”,这样下次玩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啦。
爸爸妈妈看到我的变化,都夸我长大了,变得更懂事啦!我心里可美了呢!这本绘本真的教会了我好多,让我知道自己动手是一件特别有趣、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小伙伴们,咱们一起加油,都做能干的小朋友,好不好呀?读后感二哈喽呀,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读的一本幼儿绘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翻开这本绘本,那五颜六色的画面就把我吸引住啦。
里面的小故事一个个都特别有趣。
你看,有个小朋友自己洗脸,洗得小脸蛋干干净净的;还有个小朋友自己叠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候我还撒娇让爸爸妈妈帮忙呢。
读完这本绘本,我就下定决心要改变。
早上不再赖床,自己快快起来穿衣服。
以前我总是穿得歪歪扭扭的,现在我认真地穿,也能穿得很好啦。
还有收拾书包,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收拾,现在我自己来,把书本和文具都放得井井有条。
我觉得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像个小大人,特别有成就感。
而且呀,我发现自己动手还能让我变得更聪明、更勇敢呢!小伙伴们,你们也快去看看这本绘本吧,然后和我一样,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起变得更厉害!。
一年级语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以此引出课题《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 课文教学: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家的夸奖?因为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4. 学生举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
3. 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能做的事情进行实践,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等。
2. 学生互相观察、互相评价,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澡、整理房间等,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能做的,但却常常依赖他人帮忙的呢?2. 学生讨论:如何改变这种依赖心理,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七、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有什么好处?2. 学生举例:自己是如何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并感受到了自豪感。
八、家长沟通:1. 教师向家长传达教学目标,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 家长签字确认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黄家埠镇中心幼儿园小一班倪萧然“妈妈,我自己来!”嘟嘟站在小板凳上,手拿小牙刷,一脸严肃地看着我。
“额,可是,嘟嘟,你自己会刷牙吗?要不,还是妈妈给你刷吧,你刷不干净的!”我心急地就想去抢他紧握手中的牙刷。
“不要!妈妈,我,我知道怎么刷牙的!”嘟嘟着急地说到。
因为着急,孩子的脸都涨红了。
“我知道的,妈妈之前说过的。
呐,你看,上面刷刷,下面刷刷,里面刷一下!”说着,他还比划了起来。
真的,这是我第一次教嘟嘟刷牙时说的小口诀——牙齿咬住,上下刷,里面左右刷一刷。
没想到,孩子真记住了!
“就让他自己刷吧!他总得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你不可能一直帮他做!”爸爸突然说到。
道理我也知道,但大部分妈妈总是管得比较细,生怕孩子做不好,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包办。
可是,我们不让孩子自己做的话,他(他)永远也不可能做好。
“那你刷刷看,妈妈在旁边看着,好吧?”“好的!”
之后,孩子像模像样地刷起来牙来,尽管袖口和衣襟打湿了,牙膏也掉了半坨,但毕竟在磕磕绊绊中他还是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独立刷牙。
而且,我相信他会越做越好。
之后,我和他爸爸就有意识地让嘟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自己穿带魔力贴的鞋子,帮妹妹扔尿不湿,自己穿脱有拉链的外套等。
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耍赖,也会偷懒,但我们都会提醒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并采取不帮他做,或者帮他做一小部分,让
他慢慢记住这句话,并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我想这之于他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
小剧场——
“嘟嘟,妹妹的尿不湿臭不臭?”
“臭!”
“那你为什么还要帮妹妹扔尿不湿啊?
“因为妹妹是我的宝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