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余华小说阅读感受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与余华小说阅读感受的异同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莫言与余华小说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因素的细致分析,阐述了作者在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时,所产生的不同阅读感受。进一步指明二者作品存在的不同之处与引人之处。

关键词:莫言余华阅读比较

七年前买了本《莫言作品精选》,看了第一篇《月光斩》,感觉不对路,就撂下了,直到今年莫言狂潮席卷而来,被冲击得站立不稳,又买了莫言两本被提及最多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坦白地说,如果不是诺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读莫言。七年前的那次短篇阅读,只能算对莫言的匆匆一瞥,所以是新读。

最早读余华是《许三观卖血记》,一口气读完,然后就毫不犹豫买了余华系列,《活着》《在细雨中呼喊》都读之欲罢不能,这个阅读经验说明,我更喜欢余华。

诺奖可以改变作者和作品的命运,但奈何不了读者的阅读口味。口味说起来好像只是感官的事,其实它很神秘地关乎一个人的性情,而性情既连着你的出生,又沉淀了岁月浇筑了阅历,说口味的时候其实在说整个人。

《丰乳肥臀》还没看完,难以做江河似的宏观评说,就

拿局部的语言和余华做个比较吧。总的来说,余华的语言含蓄内敛克制,有着随意的精致考究,更耐品,更有张力;莫言的语言想象大胆,呼啸奔突冲撞,甚至恣意妄为,瞬间的爆发力让你读之胆颤心悸。如果说莫言的语言是穿膛裂石的利箭,余华的语言就是弦拉满月的强弓。读余华如温水煮青蛙,读莫言就是高空玩蹦极。莫言把想象写给你看,余华把想象指给你看。

比如《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分娩,莫言是这样写一对双胞胎出生的,先出来的是玉女,“婴儿又扁又长的头颅脱离母体时,发出了响亮的爆炸声,犹如炮弹出膛”;随即是金童,“伴随着鲜血,一个满头柔软的黄毛的婴儿鱼儿一样游出来”。我承认我被吓到了,不是被这样惊悚的生产场面吓到,而是被莫言敢想敢写的胆子吓到了,我愣在当下,不知该拒绝还是接受这样夸张的描写。如果“炮弹出膛”还嫌不够劲道,是不是可以改写成“犹如火箭喷射而出”?

再比如日本人在大栏镇报复性杀了很多人,摞满尸首的马车行进在原野上,这时莫言写道,“高密东北乡宽广地盘上的乌鸦全部到齐,像一团黑云悬在马车上空,它们呼啦呼啦地上下翻飞,发出兴奋的尖叫,排成各种队形,不断地往下俯冲。成熟的老乌鸦用坚硬的喙啄击着死难者的眼睛;缺乏经验的年轻乌鸦则啄击死者的脑门,发出‘笃笃’的响声。‘老山雀’(赶车人)用鞭子抽打它们,每鞭都不落空。有

几只乌鸦跌下去,被车轮碾成肉酱”。不是乌鸦在上下翻飞,感觉是莫言那支放肆舞动的笔在上下翻飞。这段文字可以直接当成电影脚本,拍出的画面肯定让人?}得慌,感官刺激绝对强,但你会怀疑这样的效果是不是用电脑特技加工过的。莫言还觉不过瘾,又写道,“众人一拥而上,与乌鸦开战,骂声、打击声、乌鸦叫声、翅膀扇动声,混成一片。尸臭味、汗臭味、血腥味、淤泥味、麦子味、野花味,搅在一起”,莫言已经来不及细描了,我想象他两手齐上,握笔的手风车似地一阵狂舞,一副色彩斑驳、形象杂乱绝对重口味的人鸦大战图一挥而就。

莫言笔下的乌鸦军团使我油然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那只

乌鸦,出现在小说《药》的坟地里,孑然一只,也只有一静一动两处描写。写其静:“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写其动:“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只乌鸦。

又比如这几句,“司马亭看着我家院子里的尸首,夸张地感叹着。他的嘴角和嘴唇、腮帮和耳朵上表现出悲痛欲绝、义愤填膺的感情色彩,但他的鼻子和眼睛里却流露出幸灾乐祸、暗中窃喜的情绪”。这里莫言直接用褒贬色彩鲜明的成语来形容人物,而且两两连用,如果出现在中学生的优秀作

文里,这是可以加分的句子,可作家通常会弃用这种直白的脸谱化写法。要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当然是有难度的,但这也是最见作家笔力的地方,你不能简单化地把人的嘴、腮帮和耳朵贴上好人的标签,同时又把鼻子和眼睛贴上坏人的标签。再说了,耳朵表现出义愤填膺,鼻子流露出幸灾乐祸,这想象也太匪夷所思了,这是一张人脸还是鬼脸?

小说中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词句,像硌脚的沙砾,影响了阅读的流畅。这些词句打乱了时代界限,也使人物语言的地域特色、个性特点变得模糊,好像不是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作者在替他们说话。这是作者仓促草就还是有意为之?你要告诉我这是作者在玩魔幻或穿越,我也没有什么话说。

比如黑驴鸟枪队队长沙月亮看上大姐上官来弟,对她说,“……我率部作战的情形你看到过,那场战斗,是英勇悲壮、壮怀激烈、彪炳千古的……”,这是一个拿刀弄枪的粗人说的话吗?

写鸟枪队闯进教堂,莫言写那28匹黑驴,“结成14个对子,你轻轻地啃我的腚,我温柔地咬你的臀,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是班主任在给学生写操行鉴定吧。

母亲带着六个姐姐往地窖里搬运过冬的萝卜,莫言有这么一段描述,“母亲背着我在地窖和萝卜堆之间来回巡视,发布着命令,批评着各种错误,表达着各种感慨。母亲的所

有命令,都是为了提高工作进度。母亲的所有批评,都是为了改进工作方法,保护萝卜们的健康,使它们平安越冬。母亲的所有感慨,都在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生活艰难、必须奋力工作,才能熬过严冬”,读起来太别扭了,这是写一个乡下农妇在三四十年代的生活吗?而且用的还是排比句式。

写两个妓女打架用了一页半的篇幅细描过程,不知用意何在。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她们已咬得犬牙交错,老鹰与鹞子打架,钩爪连环,难分难解”,这句话用了四个短语做补语来形容打的状态,用词堆砌,两个成语和两个自创语混搭,不伦不类。

写女兵小唐动员妇女们剪头发,她说“……我们不搞封建迷信,但我们要拆破一切网络……”,抗战期间革命军人对乡下媳妇这样说,她提到“网络”这个词!

写母亲思念大女儿,“她抱着上官来弟的孩子,心中车轮转,双目泪婆娑”,前俗后雅的句子,不管风格的一致了,谁说混搭不是风格呢?但“心中车轮转”还真有些费解。

写“母亲奶水充足,奶汁质量高级,催得我又白又胖”,像泛滥的广告腔调,“质量高级”简直刺眼,太随意粗糙的表述了。

写元宵节的大栏镇上“人与人之间洋溢着安定团结的气氛”,莫言写的是抗战时期的景象,可怎么看都像是从节庆新闻稿中摘录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