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二章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精)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45
食品营养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三章产能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2)脂肪(3) 蛋白质第四章非产能营养素(1) 维生素(2) 矿物质第五章烹饪与营养第六章膳食能量与能量支出第七章特定人群营养第八章膳食营养与骨健康第九章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第十章营养评价与监测第十一章健康促进与营养指导绪论一、基本概念1、营养(nutrition) :营养是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获得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一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已知的有40一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存在于各类食品种。
3.营养素的分类:从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5.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6.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⑴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⑵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重量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⑶、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⑷、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节人体的消化系统1.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实用文档食品营养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三章产能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2)脂肪(3) 蛋白质第四章非产能营养素(1) 维生素(2) 矿物质第五章烹饪与营养第六章膳食能量与能量支出第七章特定人群营养第八章膳食营养与骨健康第九章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第十章营养评价与监测第十一章健康促进与营养指导绪论一、基本概念1、营养(nutrition) :营养是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获得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一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已知的有40一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存在于各类食品种。
3.营养素的分类:从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5.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6.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⑴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⑵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重量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⑶、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⑷、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节人体的消化系统1.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复习归纳笔记3月12日更新0年一、营养素与能量名词解释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nutrients):也称营养成分,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成人体内10-15%是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理功能:1. 构成身体组织。
2. 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
3. 供能: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直方供给不足时,供能。
4kcal/g)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借肽键连结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构成人体氨基酸有20种。
1.定义: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2.种类:9种:(借一两本色书来看)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
3.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
计算方法:以该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食物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则该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
根据该模式,食物蛋白质分为:优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又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如:大豆蛋白、麦谷蛋白等。
非优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
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如:玉米胶蛋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
4.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氨基酸互补)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三大产能营养素及能量1.宏量营养素又称为产能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1)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约产生16.7kJ(4.0kcal)的能量。
(2)机体通过粪、尿、皮肤等途径排出的氮量是不可避免的,称为必要氮损失。
来源于机体每天由于皮肤和黏膜的脱落细胞、毛发指甲、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
(3)氮平衡指一定时间内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4)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氨基酸有9种,即蛋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假设来写一两本书)和组氨酸(儿童必须)。
(5)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提供充足的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可分别减少30%和50%。
或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6)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的氨基酸,并非合成机体蛋白质时不需要,而是不一定需要从食物中摄入。
(7)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鸡蛋和人乳的氨基酸模式最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通常将鸡蛋蛋白质或人乳蛋白质作为参考蛋白质。
(8)有些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差异较大,其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故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
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如大米和面粉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相对最低,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为了提高植物性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这种通过不同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相互补充提高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9)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从蛋白质含量、消化吸收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来全面评价。
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人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6一19%,蛋白质参与几乎所有的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蛋白质在机体内始终处在分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中。
每天机体的组织蛋白质都在不断的更新和修复,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其中,人体的肠道,骨骼中的蛋白质,更新速度较快。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物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碳(50~-55%)、氢(6.7~7.3%)、氧(19~24%)、氮(13~19%) 、硫(0一4%》。
其他元素如磷、铁、碘、锌等。
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
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接近。
平均为16%,因此任何生物样品中,每克氮相当与6.25克蛋白质(100÷16),折算系数为6.25,我们常用微量凯氐定氮的方法测定氮的含量,进而折算出食品中粗蛋白的含量。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供给生长,更新和修补组织的材料,成年人体内约含16.3%的蛋白质。
占人体干重的42%-45%2、构成生理活性物质:酶、激素、抗体和部分维生素3、调节体液与酸碱平衡::人体内的水平衡和渗透压平衡受血浆蛋白调节,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液中水分会过多地渗入周围组织,出现营养性水肿。
4、供能,在能量缺乏时,蛋白质也必须用于产生能量,5、蛋白质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
如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遗传信息的控制运输功能,参与凝血过程,防止创伤后过度出血,肌肉收缩等。
总之,蛋白质对生命极其重要。
我们每天都必须摄取到充足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生命正常的运转。
二、蛋白质的生化从化学上来看,蛋白质大分子结构是由一个个肽链组成。
而肽链又是由一个个氨基酸分子组成,所以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在空间上通过螺旋折叠等逐步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乃至四级结构等高级结构,表现出不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自然界有上百种氨基酸,而只有20多种氨基酸被证明可以被合成蛋白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在营养学上被分成三类:必需氨基酸9种、非必需氨基酸9种、条件必需氨基酸2种。
三⼤产能营养素,你真的了解吗?⼈体就像⼀台运转精密的机器,⼼脏跳动,⾎液循环,⾝体活动,⽣长发育,都需要消耗能量。
这些能量从何⽽来呢?当然,来⾃于我们所吃的⾷物。
营养学将我们所摄⼊的⾷物中的成分进⾏分类,能提供能量的主要有三⼤产能营养素,分别是:蛋⽩质、脂类、碳⽔化合物,这三类物质对⼈体健康⾄关重要,也被称为宏量营养素,今天就给⼤家通俗的⼀⼀进⾏解读。
⼀、蛋⽩质——⽣命的物质基础蛋⽩质是组成⼈体所有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蛋⽩质是⽣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质就没有⽣命。
⼈体内的蛋⽩质分为很多类型,它们的作⽤、性质各不相同,但所有蛋⽩质都是由 20 种氨基酸按照不同的⽐例组合⽽成的,并且在体内不断进⾏着更新和代谢,其中有 8 种是必需氨基酸,必须通过⾷物来获取,⼈体不能⾃⾝合成,这些氨基酸在⼈体的吸收利⽤时,有⼀定⽐例。
为了让这些氨基酸能够更好发挥作⽤,含有不同蛋⽩质的⾷物可以搭配摄⼊,遵循蛋⽩质互补三原则:种属远、种类多、同时吃,这样可以更好发挥其营养价值。
下⾯,给⼤家介绍⼀下蛋⽩质的功能作⽤⼀、构成和修复组织蛋⽩质是机体细胞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体⽪肤、头发、⾻骼、内脏、⼤脑、神经、⾎液、肌⾁等,都需要蛋⽩质来构成;这是蛋⽩质最重要的⽣理功能。
⾝体的⽣长发育可视为蛋⽩质的不断累积过程。
⼆、调节⽣理功能⼈体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通过⽣化反应来实现的,在⼈体⽣化反应的过程中,离不开酶的催化作⽤,如果没有酶,⽣命活动就⽆法进⾏,这些各具特殊功能的酶,均是由蛋⽩质构成。
如:免疫蛋⽩具有维持机体免疫⼒的功能,⾎红蛋⽩具有携带运输氧⽓的功能,各种消化酶具有促进⾷物分解消化的功能,⼈体的各种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的构成也离不开蛋⽩质。
三、供给能量当碳⽔化合物和脂肪供能量不⾜,蛋⽩质也是能量的来源。
毎克蛋⽩质可供能 17KJ 约 4kcal 能量,过度饥饿会消耗机体蛋⽩质,使⼈消瘦,但是,供给能量是蛋⽩质的次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