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态⽂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_缪昌武党的⼗七⼤报告指出:“建设⽣态⽂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式、消费⽅式。
”[1](p.20)把⽣态⽂明写⼊党代会报告,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义的⽣态⽂明是指⼈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与⾃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态运⾏机制和良好的⽣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早在⼀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类社会发展规律、思考⼈类前途和命运时,就已经开始了对⼈与⾃然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系列精辟的⽣态⽂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态⽂明思想的主要观点作为⼈类遵循⼈和⾃然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的⽣态⽂明,其核⼼就是⼈与⾃然和谐共⽣、良性循环。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态⽂明思想的核⼼理念。
(⼀)⼈与⾃然的有机统⼀是⽣态⽂明的核⼼理念恩格斯认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然界的⼀体性,要坚决地摒弃“那种把精神和物质、⼈类和⾃然、灵魂和⾁体对⽴起来的荒谬的、反⾃然的观点”。
[2](p.520)他们从社会和⾃然两个视⾓考察⼈类⽂明历史进程时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样,决不象站在⾃然界以外的⼈⼀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和头脑都是属于⾃然界,存在于⾃然界的;我们对⾃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其他⼀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然规律。
”[2](p.519)这也就告诉⼈们要重视⼈与⾃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产⼒不断发展的历史。
原始社会以来,⼈类就开始认识⾃然、改造⾃然。
经过⼏千年的积淀,社会⽣产⼒较原始社会时期⼤为提⾼。
但是,⼈类在从“敬畏⾃然”向“征服⾃然”的转变中,忽视了⼈与⾃然是有机统⼀的核⼼理念。
因此,恩格斯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2](p.519)他列举了美索不达⽶亚、希腊、⼩亚细亚以及意⼤利等地的居民为提⾼⽣产⼒⽽破坏⽣态,之后受到⾃然界惩罚的事例,指出缪昌武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态⽂明思想及其当代意蕴[摘要]⼈与⾃然的有机统⼀是马克思恩格斯⽣态⽂明思想的核⼼理念,马克思恩格斯从制度层⾯寻求⽣态危机的原因,指出世界历史条件下⽣态⽂明具有了全球性含义,共产主义制度是⽣态⽂明的最终归宿。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们的政治思想影响深远,其中的政治生态思想更是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中,他们强调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其思想意蕴和现实意义。
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首先关注了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无休止地扩大生产规模为基础,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落》中也指出,资本主义的扩张无视自然界的规律,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对此提出了警示和反思。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与自然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出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实现了对自然的“社会化”。
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规律是相互关联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倡导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
三、社会制度与生态环境四、政治生态思想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政治生态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这在当今社会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可以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治生态思想提出了改革社会制度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揭示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强调生态问题与阶级斗争的密切关系。
他指出生产方式变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呼吁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马克思恩格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在其政治生态思想中得到体现。
他的观点启示我们应当重视生态问题,将其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中,并通过改革现有生产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关注生态问题,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也提出了解决当今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生态问题、阶级斗争、生产方式变革、人类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启示、未来发展、重视生态问题.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提出的政治生态思想,是对当时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他们认为,生态问题不仅是对人类自身的威胁,也是对整个社会和生产方式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出只有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方式变革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以追求利润和剥削为核心,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污染。
唯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源的公有化,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阶级斗争在生态问题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的破坏,只有通过推动阶级斗争和实现阶级的统一,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强调了人类与自然、阶级斗争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深刻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重视生态问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尤为突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吕军利王俊涛作者单位:吕军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王俊涛(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陕西,咸阳,712000)
刊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03 3(2) 分类号: A811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劳动异化。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中国价值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特别是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挖掘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指导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首先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内涵,阐述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观点,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等。
接着,文章将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概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19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
这些思想,尽管并未以专门的生态著作为载体,却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历史分析和哲学思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本质。
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这一中介来实现的,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强调,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
恩格斯则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思想。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恩格斯警告说,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理论家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于理解社会和生态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系统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界的健康和稳定。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破坏不仅仅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威胁。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他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将不再对自然进行盲目的掠夺,而是要建立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应该根据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了工人阶级与环境的关系。
他认为,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当工人阶级摆脱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掌握生产资料的控制权,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他提倡工人阶级要通过组织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改变环境破坏的现状。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社会主义与生态的相互依存关系。
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社会主义要求共享财富和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可以共同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循环利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对于解决和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思想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了工人阶级和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与生态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想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揭示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生态思想,包括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批判等。
本文将探讨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也可以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概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剖析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相互联系性和发展性。
恩格斯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由各种物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既存在斗争,又存在联系和转化。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深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这些观点割裂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忽视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极其丰富而深刻。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之无机身体,二者共生共荣,内在统一;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中介,这一物质交换必须以伟大的自然规律和人类本性的需要为尺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根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在于依靠科学技术,扬弃资本主义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性分析中国当前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愿景,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标签:人;自然;生态文明;现实启示继党的十七大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就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由于奉行赶超型发展战略,其发展之路在相当大程度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环境受破坏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
寻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需要向经典作家请教,汲取他们思想的智慧。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丰富而深刻,不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而且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路径,这对理性认识中国当前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愿景,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系统的生态思想的专门性著作,但是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散见于其宏大的哲学、经济学等相关著作中。
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之无机身体,二者共生共荣,内在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指出,首先人是自然的产物。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
其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不是游离于自然界之外或凌驾于自然界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近代价值派系,关注的是生态文明的建立和构建。
在实践中,这种思想以研究发展生态文明为主,以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为一个更宽的组织架构,来实现更加有效、兼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
对马克思主义来说,生态文明思想存在着重要地位和价值,它指导人们朝着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发展所必需的可持续关注和可持续研究。
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可划分为三个方法论范畴第一,在处理社会问题方面,采用可持续社会发展的organisational/proceeded做法,有助于形成更加和谐、高效、兼容性的生态系统。
第二,在生态产出方面,采用evolved/ecological做法,强调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可持续利用和维护,以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三,在传播方面,采用social/co-existential要求,注重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最大特点,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行,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多样化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思想鼓励人们保护、利用自然资源,集中力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发展社会责任感、建立可持续性的文明社会。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达到最佳状态。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仅仅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一种价值的追求,而且更是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制度性管理,从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脉络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政府决策、民主参与、资源管理提供着建设性的建议,让社会和谐统一,资源合理可持续地分配,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对社会生态和经济制度相互关系的探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以及解决这一危机的潜在途径。
这一思想意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由此,他们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类需要建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由资本家阶级的私有制和利益追求所主导的。
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必须通过政治手段实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生态合适的经济制度。
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主张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实现社会资源的公有化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揭示了资本主义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和环境不公。
他们关注工人阶级的境况,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他们指出,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阶级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主张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和环境正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他们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他们主张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也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整合模式。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建立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的长期保护。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生态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分析和批判。
他们通过对社会生态和经济关系的深入研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通过政治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公平和环境正义。
这一思想意蕴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作一下细致的梳理,同时对它的现实价值作具体的分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最早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在此,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以及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并提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前提。
恩格斯最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对当时英国环境污染的产生过程、类型、危害、根源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
这可以看做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历史起点。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却不仅限于此,他们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现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著作当中,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晚年笔记》、《自然辩证法》等。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通过这些不自觉的、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所以他们认为应该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并且尊重自然规律。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次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结果,常常又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了。
”[1]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19世纪出现的生态问题的分析,认为人们单纯的追求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效利益,却忽视了长此以往下去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环境代价所造成的结果。
因此,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照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来进行实践活动。
2、”双重属性”的思想。
论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恩格斯在经济、哲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但是,在今天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的背景下,恩格斯在生态学方面的思想也值得我们来探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生态意识、生态哲学以及实践措施。
生态意识恩格斯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之间应当保持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关系。
因此,他强调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指出了人类对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后果。
他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指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只能在符合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否则必将灭种”。
这一思想表明了恩格斯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所造成的警醒。
此外,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也有关于生态意识的论述:“大自然的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因此也就不存在着对于地球的私有权”。
这一思想描述了人与自然是共生的关系,用以告诫人们应当珍视这份共生关系,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哲学恩格斯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也将生态学纳入了自然辩证法的大框架中,发展了自己特有的生态哲学。
他认为,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是由矛盾推动发展的。
在自然界,恩格斯认为,“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矛盾的斗争”。
他将生态学中的生命和死亡、物种竞争、物种平衡等基本概念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选择”作为自然界进化的产物。
这一思想丰富了生态学的哲学层面。
同时,恩格斯还在自己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以矛盾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
他认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掌握和改造必须以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前提”。
这一思想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矛盾的角度出发,探究其中的矛盾本质和矛盾解决的道路,自然的法则应当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实践措施在实践方面,恩格斯也有过为生态保护而进行的一些实践。
在生产实践中,他主张要对自然进行科学的、谨慎的利用,以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摘要】生态思想的产生与人类大规模的改造自然的活动所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关,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迫使人们不断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加深对生态思想的研究。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是最早的生态思想家,他们的生态思想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运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自然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建立在他们共同的自然观基础上的,他们承认自然的客观优越性;主张自然的社会性,不能脱离人和人的活动谈论自然问题;自然是个整体,是个系统,人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人的活动必须受到自然的限制,所以人要预测和调控自己的行为,以免对自然系统造成破坏。
1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护自然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
人和动物不一样,动物是被动性的存在物,人则是主动性的存在物,人类比一切动物都强,在于人的主动创造性。
当自然环境改变时,动物只能通过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或者归于灭亡。
人的能动性则使人始终把追求更适宜的环境作为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依靠积极地、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在他们看来,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应该是健康的、合乎人性的。
“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然而人创造环境的活动不是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要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活动。
人是具有能动性,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外部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制约;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不是不受制约的,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性而不能违背自然地规律性。
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在,人类的盲目活动对自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早在19世纪50年代,雅科比在《改革报》上发表了关于论地球毁灭的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此给予了关注。
对于人们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恩格斯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生产其最初产品,并使气候恶化。
”
人通过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改造“进”的方面;而在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条件下,合理地进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保护自然环境,则体现了人堆自然改造“退”的方面。
二者有机的结合,让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有进有退。
2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马克思将自然界规定为人的一种身体。
在他看来,人“不但是有机体,而且还是这种作为主体的无机自然”。
自然对人来讲,不再是外在的存在,而是与人和人的活动不可分割的、紧密相连的另一种身体。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是人的身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单方面的需要,而是为了双方的互依互存、共同发展。
人的有机身体和无机身体具有功能和需要价值关系,是双向的价值关系。
一方面,自然地功能首先表现为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提供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其次表现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提供人展示其本质力量的舞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人的活动方式也改变了
自然的面貌,自从有了人,自然成为了人化的自然。
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的支撑系统。
人通过实践活动获取自然产品,“人扎起肉体上只有依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事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形式表现出来。
”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自然逐步的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人的产品,变成了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无机身体。
正像人的有机身体是有限的一样,人的无机身体也是有限的。
这种有限性要表现在生命存在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任何破坏都可能危机生命的支撑系统。
在这个意义上讲,自然能够给人类提供的物质资源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3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出路: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理想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于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来讲,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以赢利为目的,资本家组织生产只考虑获得利润,而对其生产所造成的环境后果毫不关心。
不仅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也给城市带来了拥挤、脏乱的景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者造成损害。
资本主义劳动是异化劳动,劳动者在为资本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灾难资本主义劳动损害了工人的身体,并且由于工人居住环境的恶劣,更加重了这一损害。
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呢·
革新观念,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主张人与自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人是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上”或”之外”。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质循环。
应该说,马克思是最早提出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质循环,减少工业废物,减少工业污染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有关思想,是环境保护理论的先驱。
“马克思富有预见性的支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展开,原料日益稀缺与昂贵;在大规模的劳动条件下,生产排泄物数量越来越大,提供了废物再利用的必要;同时,机器的改良,是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了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态。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去发现或揭示那些废料的新的有用性质,不仅利用该行业的废料,而且可以利用其它行业的废料,实现循环利用。
对科学技术应用的深层认识。
除了利用科学技术具体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以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从人的解放、人对自身行为的预见性角度赞扬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
科学技术既提高了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又使我们在技术和知识保障的前提下去估计、调整和控制我们自己行为的长远的自然影响。
同时,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学会了预测、调控自身行为的长远的长远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社会生活的预期目标与实际后果逐渐趋向一致,也使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逐渐趋向一致。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人类生存于发展所以来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两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统一的。
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际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
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然地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
方式”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王建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6]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