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470.00 KB
- 文档页数:33
12章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影响着公共事务的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12种常见的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并阐述它们的应用和效果。
1. 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中的关键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现有政策及其实施的评估和研究,为政府制定改进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政策分析通常涉及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相关数据,并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和经济学原理来预测政策效果。
2.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与指标,评估和监测公共机构绩效的方法。
它帮助政府发现绩效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效率。
绩效管理通常包括设定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制定改进计划以及监测执行情况。
3.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检验的方法。
政策评估通常涉及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差异来评估政策效果。
它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反馈信息,以便进行政策调整和改进。
4. 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使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问题的方法。
经济分析可以帮助政府评估不同政策选项的成本与效益,并提供政策决策的理论基础。
经济分析通常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方法。
5.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来实现项目目标的方法。
在公共管理中,项目管理常用于处理复杂的公共事务,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改善等。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需求分析、资源调配、进度控制等环节。
6. 沟通与协调沟通与协调是公共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涉及与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达成共识和合作。
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以促使各方在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达成一致。
7. 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和决策模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的方法。
决策分析能够帮助政府评估不同决策选项的风险和效果,并选择出最佳方案。
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包括决策树、风险分析等。
《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创新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论文《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创新性教学体系构建引言《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方法类课程,该课程将公共管理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将spss和excel等软件与公共管理实务操作有机结合、将内容安排与公共管理定量思维逻辑有机结合、将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有机结合,较为系统地介绍公共管理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通过构建启发创新思维的创新性教学体系,重点解决《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短板,即忽视培养学生对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设计能力,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借助例题解答克服理论教学中重“数理推导”,轻“实际应用”的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对“数理推导”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一、创新性教学体系建设1.梳理理论教学体系,重点着墨于“实际应用”环节。
《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理论教学中容易出现重“数理推导”,轻“实际应用”的倾向,学生通常认为“很难”、“不易掌握”。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课程通过对取材于实际公共管理领域的例题的解答,总结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理论教学部分包括:测量与调查方法,定量分析基本方法,统计分析初步,统计推断方法,假设检验方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等模块。
理论教学内容将巧妙地避开各种方法的数理推导,介绍基本理论后,通过70多个例题,逐渐展开《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这门看似深奥的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构建启发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
近年来,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社会却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行政管理人才状况令人担忧。
面对行政管理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质量,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
附件八: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0940421(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The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三)修读对象公共事业管理071(四)总学时与学分50学时/2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公共管理学、定量分析方法等(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现代社会要求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按照方法论、一般方法与具体技术三个层面来系统地介绍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涉及控制方法、目标管理、网络计划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共管理的基本管理方法、分析方法和技术及研究方法论.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上机练习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理论课:30课时;实验教学:20课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魏娜主编,《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教学参考书:1.雷叙川主编,《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第1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
李莉、陈忠编著,《管理定量分析——决策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第1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第一章系统分析1系统与系统分析2系统分析的内容与过程3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4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重点:系统分析的原则、过程和及其分析框架难点:理解系统分析的框架教学时数:5思考题或练习题: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系统分析第二章目标管理1。
目标管理的含义2.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3 目标的制定4。
目标的实施5 成果评价和支付报酬6 目标卡片的制作与填写教学时数:6重点:目标管理的程序、实施,目标的设定与分解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难点:目标的设定和分解思考题或练习题:课后练习3、4;自制学习目标卡片第三章控制方法和技术1。
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30001(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Method and Technology of Public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业专科(四)课程性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是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五)教学目的通过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学科性质、一般理论和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及行为特征,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案例分析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4学时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和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含义、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实践背景和学科演进历程。
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三、转型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节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演进历程一、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三、公共管理学与公共管理技术、方法考核要求:1、公共管理公和共管理学的含义(识记)3、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识记)2、公共管理学与公共管理技术、方法(领会)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了解政府的基本职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以及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