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口腔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7.56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考站无菌操作、口腔检查与职业素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无菌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口腔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考站基本操作技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口腔基本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刷牙指导(改良Bass刷牙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窝沟封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口腔局部麻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G.V.BlackⅡ类洞制备术(磨牙邻牙合面洞)...................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磨牙开髓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口腔检查一、口腔检查概述每一个口腔疾病患者均要接受医师的口腔检查,它对诊断口腔疾病必不可少。
只有熟练掌握了口腔检查基本方法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工作,所以在临床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中,考查口腔检查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就成了重要的内容。
(一)口腔检查的准备1.检查器械的准备:所有器械均应经高温高压灭菌消毒。
口腔检查常用器械包括口镜、探针、镊子,有些特殊检查还需要专门的器械和仪器,如叩诊检查需要的叩诊器械,测试牙髓活力需要冰棍、牙胶棒、牙髓电活力测定仪等。
2.口腔准备检查前调节好口腔科综合治疗台的椅位和灯光,保证光线充足和良好的视野。
调整灯光时注意将灯光逐渐上移至口腔,应将光线集中照射口腔,避免直射患者眼部。
充分暴露患者口腔患牙或病患处以便顺利完成口腔检查。
3.患者准备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并指导他们在不便说话的情况下如何表示不适。
口腔检查时患者口腔应清洁。
如患者口内软垢或牙石过多,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含漱或擦洗口腔,可以要求患者刷牙或洁净后再行口腔检查。
4.医师准备:穿白大衣,戴口罩帽子,剪指甲,洗手。
调整好光源,戴手套。
5.椅位准备:上颌时,患者的上颌平面与地面约成45°~90°高度与医生肘部平齐;下颌时;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基本平面6.口腔检查表的阅读和使用:首先认真阅读检查表后附录的填写说明,然后按照填表顺序进行检查和记录。
牙体情况的记录按照牙体表现的异常情况将对应的代表数字填入牙位对应的方格内,如发现左上第一前磨牙釉质发育不全,则在相应的牙位对应格内填入数字6(牙发育不全);如有充填体并有龋,则填入3;如无异常,则填入0;牙龈出血、牙石和根尖部扪痛检查情况按照有、无在相应方格内填入:1(有)、0(无)。
而松动度和叩痛按照规定的记录方法进行填写:松动度(0度、I度、Ⅱ度、Ⅲ度),叩痛(-、±、+、++、+++)。
如考官指定区段,则可以进行指定区段的检查和记录。
2018年口腔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要体现在临床工作的相关环节。
(一)医德医风(二)沟通能力(三)人文关怀二、基本诊治技术(一)医院交叉感染控制在实施口腔检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体现无菌观念和防控医院交叉感染的意识,掌握基本方法。
1.洗手、戴手套2.口腔黏膜消毒(二)基本检查技能1.口腔一般检查,填写检查表2.牙髓温度测验3.牙周探针检查4.咬合关系检查5.颞下颌关系检查6.下颌下腺检查7.社区牙周(CPI)检查和记录(三)基本操作技能1.刷牙指导(改良Bass刷牙法)2.窝沟封闭术3.口腔局部麻醉术4.G.V.BlackⅡ类洞制备术(磨牙邻(牙合)面洞)5.磨牙开髓术6.龈上洁治术7.牙拔除术8.牙列印模制取9.磨牙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四)基本急救技术1.血压测量2.吸氧术3.人工呼吸4.胸外心脏按压(五)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1.牙髓活力温度测试2.X线检查(1)正常影像①根尖片②全口曲面体层片(2)口腔颌面部疾病的X线诊断①牙体硬组织疾病②根尖周病③牙周炎④阻生智牙(3)根管充填后根尖片3.实验室检查①血、尿、粪常规②血清电解质检查③血糖④血沉⑤肝功能⑥肾功能⑦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三、临床综合思辨能力(一)病史采集根据主诉进行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和有关病史,提出所考虑的可能疾病,体现鉴别诊断思路。
1.牙痛2.牙松动3.牙龈出血4.牙龈肥大5.牙龈肿痛6.口腔黏膜溃疡7.口腔黏膜及皮肤窦道和瘘管8.颌面部肿痛9.修复后疼痛(二)病例分析模拟口腔疾病的标准化病例,每个病例至少包括2种疾病。
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设计。
1.龋病2.牙髓病3.根尖周炎4.慢性龈炎5.慢性牙周炎6.侵袭性牙周炎7.牙周脓肿8.复发性口腔溃疡9.口腔念珠菌病10.牙外伤11.干槽症12.智牙冠周炎13.颌面部间隙感染14.口腔颌面部创伤15.牙体缺损16.牙列缺损17.牙列缺失。
十、牙列印模制取上、下牙列印模制取是口腔修复的基本技术。
印模制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修复治疗的成败,是决定口腔修复质量的关键。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通过考生互相操作,看是否能够做出合格的印模来进行考核的。
1.物品准备牙列印模制取除准备综合治疗台及一套常规包括口镜、探针、镊子的检查器具外,还要准备:口杯、酒精灯、火柴、印模材料、石膏、橡皮碗、调拌刀、平钳、模型修整机等物品。
2.操作步骤(1)选择托盘:本操作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选择合适的托盘。
托盘有不同的型号,术者应根据患者牙弓的长、宽、高度,缺牙区牙槽嵴的高度,缺牙的数目、部位和印模材料的不同做合适的选择。
合适的标准是:①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3~4mm的间隙,其翼缘应距黏膜皱襞2mm左右,这样不会妨碍唇、颊、舌的运动。
②成品托盘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地修改。
一般上颌托盘的长度应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超过颤动线3~4mm。
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区。
可用平钳调改或用蜡添加托盘的边缘长度或深度。
(2)体位准备:取模时术者应让病人取合适的体位。
正确的位置是让病人躺坐在牙科椅上,取下颌印模时,患者头稍后仰,下颌与术者的上臂中份大致相平,张口时下颌牙列与地面平行,术者位于患者右前方。
取上颌印模时,患者头稍前倾,上颌与医生的肘部相平或略高,张口时上颌牙列与地平面平行,术者位于患者的右后方。
(3)准备印模材料:托盘选好后,在选择好的合适托盘中,盛人调拌好的印模材料备用。
(4)制取牙列印模(肌功能整塑)①上颌印模制取:取上颌印模时,术者应位于患者的右后方,用左手持口镜拉开左侧口角,在倒凹区、较高的颊间隙处,上颌结节区及高穹隆者的硬腭上用右手指放置适量的印模材料,然后右手将盛入印模材料的托盘以旋转方式从左侧口角斜行旋转放入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
特别注意在印模材料硬固前必须保持托盘固定不动,同时迅速用左手将上唇、左侧颊部软组织向前、下牵动做肌功能修整,然后左手持托盘,用右手做同样的肌功能修整。
(六)颌面部肿痛颌面部肿痛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的疼痛与肿胀。
1.病史采集要点(1)肿痛的过程:详细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病部位,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
(2)肿痛的性质:此为问诊重点,深入询问肿痛的性质,是否有放射痛,何种情况可造成肿痛加重或减轻。
(3)相关病史:有无牙痛史、牙髓病史、反复肿痛史、牙髓治疗史以及有无外伤、手术史。
(4)全身情况:是否有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缺乏等全身伴随症状及轻重程度,发病以来全身的一般情况: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等。
(5)诊治经过:是否做过诊治、何处诊治以及诊治经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具体药物名称、剂量。
(6)相关病史:旅行史、传染病史、外伤史、手术史、过敏史等,如考虑为肿瘤或囊肿,尚需询问家族史。
2.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肿瘤或囊肿:依据最初出现症状的时间、确切的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最近是否突然加速生长。
此外还应询问病人的年龄、职业和生活习惯等作出诊断。
X线和病理检查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2)炎性肿痛:来源于口颌面部软硬组织的炎症均可造成,常伴发热和淋巴肿大,询问病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
(七)口腔黏膜溃疡1.病史采集要点(1)溃疡发作的特点:有无复发性、自限性、好发位置、溃疡形状、病程时间、有无疼痛、有无粘连、有元瘢痕遗留等。
(2)有无诱因:有无创伤史。
(3)有无家族史等:有无复发性口疮或癌症等家族史。
2.可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复发性溃疡:好发于唇、颊、舌黏膜,有假膜覆盖,有复发性、自限性,需与单纯疱疹、白塞病鉴别。
重型口疮好发于口腔后部,有复发性和自限性,大而深,弹坑状,活检为慢性炎症。
(2)创伤性溃疡:由外伤、残根、不良修复物等刺激所致,溃疡位于损伤的相应部位,形状不规则,周边红肿,长期刺激可发生癌变。
去除刺激因素后溃疡可愈合。
(3)恶性肿瘤引起的溃疡:好发于唇、颊、牙龈等部位,形状不规则,边缘不齐,无复发性和自限性,可外翻形成菜花状,可有浸润性硬块,基底部较硬,晚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九)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本病为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的慢性炎症。
1.病理改变(1)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是龈沟的病理性加深,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当患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使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
随着结合上皮向根方的移动,导致牙周附着丧失。
牙周袋包括软组织壁、根面壁和袋内容物。
(2)牙槽骨吸收:慢性炎症是牙周炎骨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单纯的咬合创伤也可引起受压力侧的牙槽骨吸收,但当咬合创伤消除后,这种骨吸收是可逆的,而且不会形成牙周袋。
在牙周组织有炎症时,咬合创伤就会加重和加速牙槽骨吸收破坏。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状吸收等。
①水平型吸收:是比较多见的吸收方式,表现为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牙槽嵴顶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即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冠方。
②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形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不多,而靠近牙根侧的骨吸收较多,大多形成骨下袋,即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根方。
根据骨下袋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目,可分为一壁骨袋、二壁骨袋、三壁骨袋、四壁骨袋和混合壁骨袋。
③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3)牙龈的炎症(4)牙松动2.临床症状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常累及全口多数牙齿,尤其是磨牙、下前牙。
病程长,发展缓慢,表现为暴发性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或移位等。
其中牙龈炎症在静止期的时候可以表现不明显。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牙周袋内引流不畅时,可以发生急性牙周脓肿。
牙齿松动、咬合无力、牙龈出血、牙床肿胀、钝痛不适、口腔异味、齿槽溢脓等常是患者就诊的原因。
根据患者主诉及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临床检查牙周袋形成,有附着丧失,X线检查见牙槽骨吸收等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二十一)口腔颌面部创伤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就在于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伤口感染。
颌骨骨折线上的牙偶尔导致骨创感染,影响骨折的愈合。
而骨折移位时,又可引起牙齿的移位和咬合关系错乱,这又是诊断颌骨骨折的主要体征。
在治疗颌骨骨折时,常需利用牙来做结扎固定。
另外,口腔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或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通畅。
口腔又是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常使口腔失去正常功能,发生进食、语言等功能障碍。
颌面部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当上颌骨或面中1/3受到损伤后,容易并发颅脑损伤,如脑震荡、脑挫伤、颅底骨折等。
口腔颌面部血供丰富,受到损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也快而明显。
口底、舌根及颌下等处受伤时,可因水肿、血肿影响呼吸道通畅,甚至发生窒息。
另一方面,由于口腔颌面部血供丰富,组织抗感染和再生能力较强,伤口易于愈合。
因此,初期清创缝合的时间限制也较身体其他部位为宽,伤后24~48h 或更久的伤口,只要没有明显的感染,清创后,仍可做初期缝合。
口腔颌面部受到损伤时,常波及口腔、鼻腔、鼻旁窦、眼眶等腔窦。
在这些腔窦内有细菌存在,当与伤口相通时,易使伤口发生感染。
清创处理时,应尽早关闭与这些腔窦相通的伤口,以减少感染机会。
口腔颌面部受伤时,如伤及腮腺,可发生涎瘘;如损伤面神经,可发生面瘫;如伤及三叉神经,则其分布区可出现麻木感。
颌面部受损伤后,常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从而加重患者心理上的压力。
【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损伤包括软组织伤、骨折及复合阻止伤。
1.擦伤擦伤是皮肤表面被粗糙物擦破的损伤,最常见的是手掌、肘部、膝盖、小腿的皮肤擦伤。
擦伤后可见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
由于真皮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损伤后往往十分疼痛,但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如伤口无感染则愈合很快,并可不留瘢痕。
第一部分口腔基本操作一、刷牙指导(改良Bass刷牙法)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拂刷法(改良Bass刷牙法)是一种有效清除龈沟内和牙面菌斑的刷牙方法。
水平颤动主要是去除牙颈部及龈沟内的菌斑,拂刷主要是清除唇(颊)舌(腭)面的菌斑。
具体操作要领为:1.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刷毛与牙长轴大约成45°角,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
2.从后牙颊侧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动作在同一部位数次往返,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颊面。
刷完第一个部位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前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刷下一个部位,按顺序刷完上下牙齿的唇(颊)面3.用同样的方法刷后牙的舌(腭)面4.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
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5.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来回刷如下图:水平颤动刷牙法(Bass刷牙法)1.下后牙内侧:从左后牙→前牙→右后牙2.下前牙内侧:牙刷竖直,用刷头前部刷毛向上刷3.下后牙外侧:从右后牙→前牙→左后牙4.下前牙外侧:牙刷横放,与牙面呈45°角注意事项1.刷牙时间普通人群建议每次刷牙时间至少2分钟。
2.刷牙次数每天至少要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物品准备实施窝沟封闭前需做好物品准备,包括综合治疗椅、三用枪、低速手机、吸唾器、光固化灯、口镜、探针、镊子、小毛刷、棉卷、酸蚀剂、封闭剂等。
操作步骤1.清洁牙面:酸蚀与封闭前首先应对牙面,特别是窝沟作彻底清洁,方法是在低速手机上装好锥形小毛刷或橡皮杯,蘸上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也可采用干刷)。
【鉴别诊断】1.增生性龈炎是伴有龈增生的菌斑性龈炎,是慢性炎症性肥大,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多因长期菌斑刺激引起,多发于青少年,一般进展缓慢,无痛,通常发生于唇颊侧,主要局限在龈乳头和边缘龈,可局限或广泛,一般炎症较重,多覆盖于牙面1/3~2/3。
一般分为两型、炎症型(肉芽型)和纤维型。
炎症型表现为牙龈颜色鲜红,松软,易出血。
纤维型表现为牙龈实质性增生肥大,较硬而有弹性。
临床上通常两者混合存在,病程短者多为炎症型,病程长者多为纤维型。
2.白血病引起的牙龈肥大出血比较明显,不易止血。
牙龈肿大,可波及边缘龈,牙间乳头和附着龈,外形不规则,呈结节状,颜色呈暗红或苍白色,龈缘坏死,伴疼痛、口臭及低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血象检查异常。
3.龈纤维瘤病可有家族史,而无服药史。
牙龈增生广泛,大多覆盖牙面2/3以上,以纤维性增生为主。
【治疗设计】1.停止或更换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停止药物是最根本的治疗,但多数患者病情不允许停药,可考虑更换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以减轻副作用。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消除菌斑、牙石等一切导致菌斑滞留的因素,指导患者进行菌斑控制。
3.局部药物治疗对于牙龈炎症较重的患者,可局部使用3%过氧化氢冲洗,牙周袋内放入抗菌消炎药物辅助治疗。
4.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牙龈切除成形手术治疗。
指导患者严格控制菌斑,减轻牙龈增生程度和防止复发。
【病例分析】1.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
主诉:牙龈增生1年,下前牙唇侧较重。
现病史:近一年来,牙龈出现肥大增生,下前牙唇侧较重,刷牙出血不明显。
否认牙龈反复肿痛史,否认口呼吸史。
全身情况:一年半前行肾移植术,术后服用环孢菌素至今。
家族史:无特殊。
检查:全口牙结石(+),牙龈增生累及全口牙龈,下颌前牙唇侧较重,覆盖牙面1/3。
呈结节状、球状、分叶状,色粉红,质地坚韧,探诊出血不严重。
前牙覆合覆盖正常。
X线检查:牙槽嵴顶未见吸收。
〔3〕对摩擦的耐受性差,但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4〕严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变化,骨膜、韧带等均可钙化,并从而产生腰、腿和全身关节病症。
急性中毒病症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由于血钙与氟结合,表达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引起肌痉挛、虚脱和呼吸困难,以致死亡。
【治疗设计】1.保守疗法〔1〕药物疗法:适用于早期釉质龋,位于牙齿的光滑面,尚未形成龋洞者;龋质发育不良继发的广泛浅龋,制洞困难者。
〔2〕再矿化疗法:对已经脱矿而硬度下降的早期釉质龋,用特配药物处理使重新沉积钙盐,进展再矿化,恢复硬度,从而消除龋病。
2.充填治疗适用于已形成龋洞者,可采用树脂、银汞合金、玻璃离子等材料。
【病例分析】1.病历摘要患者,男,27岁。
主诉:右上前牙有黑点3个月余。
现病史,3个月前刷牙时发现上前牙两牙间有黑点,但无任何不适。
口腔检查:视诊见右上2近中面有褐色斑块,探针探查探到粗糙面,但无龋洞,x线可见牙面。
X线牙片:表浅处有透射影像。
2.答题要点〔1〕诊断:近中邻面浅龋。
〔2〕诊断依据:牙冠部的浅龋可分为点隙裂沟龋和平滑面龋,病变局限于牙釉质内。
前者视诊病损为不太透明的白垩色斑,探针探查可钩住探针;后者多为白垩色点或斑,探针探查牙面粗糙。
牙颈部的浅龋可以直接在没有牙骨质或釉质的根面发生,影响牙本质产生。
所有浅龋的X线片显示出射线透射的影像。
〔3〕鉴别诊断①釉质钙化不全:外表光滑,不粗糙,可发生于牙面的任何部位,质地硬。
②牙釉质发育不全:轻者牙釉质外表出现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窝或沟,常对称发生。
探查时质地硬而光滑,往往累及整个牙冠或牙尖周围。
③沟窝点隙:探针尖可插入,但色素可去除。
〔多见于后牙咬合面与前牙舌窝〕④氟斑牙:白垩色显对称分布质地较硬,可累及整个牙冠。
〔4〕治疗设计①有短期保存价值的牙:如一年内要更换的乳牙,先磨去病变组织,然后药物处理。
如75%氟化钠甘油糊剂等。
②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牙:如恒牙须采用充填法。
前牙,先去除龋坏组织,隔湿消毒后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充填。
2018 年口腔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要体现在临床工作的相关环节。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基本诊治技术
(一)医院交叉感染控制在实施口腔检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体现无菌观念和防控医院交叉感染的意识,掌握基本方法。
1.洗手、戴手套
2.口腔黏膜消毒
(二)基本检查技能
1.口腔一般检查,填写检查表
2.牙髓温度测验
3.牙周探针检查
4.咬合关系检查
5.颞下颌关系检查
6.下颌下腺检查
7.社区牙周(CPI)检查和记录
(三)基本操作技能
1. 刷牙指导(改良Bass 刷牙法)
2. 窝沟封闭术
3. 口腔局部麻醉术
4. G V Black □类洞制备术(磨牙邻(牙合)面洞)
5.磨牙开髓术
6 .龈上洁治术
7.牙拔除术
8.牙列印模制取
9.磨牙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
(四)基本急救技术
1 .血压测量
2 .吸氧术
3 .人工呼吸
4 .胸外心脏按压
(五)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1.牙髓活力温度测试
2.X 线检查
( 1 )正常影像
①根尖片
②全口曲面体层片
(2)口腔颌面部疾病的X 线诊断
①牙体硬组织疾病
②根尖周病
③牙周炎
④阻生智牙
(3)根管充填后根尖片
3.实验室检查
①血、尿、粪常规
②血清电解质检查
③血糖
④血沉
⑤肝功能
⑥肾功能
⑦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
三、临床综合思辨能力
(一)病史采集根据主诉进行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和有关病史,提出所考虑的可能疾病,体现鉴别诊断思路。
1.牙痛
2.牙松动
3.牙龈出血
4.牙龈肥大
5.牙龈肿痛
6.口腔黏膜溃疡
7.口腔黏膜及皮肤窦道和瘘管
8.颌面部肿痛
9.修复后疼痛
(二)病例分析
模拟口腔疾病的标准化病例,每个病例至少包括 2 种疾病。
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设计。
1.龋病
2.牙髓病
3.根尖周炎
4.慢性龈炎
5.慢性牙周炎
6.侵袭性牙周炎
7.牙周脓肿
8.复发性口腔溃疡
9.口腔念珠菌病
10.牙外伤
11.干槽症
12.智牙冠周炎
13.颌面部间隙感染
14.口腔颌面部创伤
15.牙体缺损
16.牙列缺损
17.牙列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