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道化电子侦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75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tection strategy for this detector. Evalu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 achieve blind test, and the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with high performance of full functionality and detection effect. Overall, the system is with nice commonality and scalability.Keywords: covert channels, detection system, data leakage, detection strategyII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1.1网络数据泄露事件频发 (1)1.1.2网络安全保护系统 (1)1.1.3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的必要性 (2)1.2研究意义 (3)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3)1.4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4)第二章网络隐蔽信道相关技术 (5)2.1网络隐蔽信道基础理论 (5)2.1.1隐蔽信道的提出 (5)2.1.2隐蔽信道建模 (6)2.1.3隐蔽信道的分类 (7)2.2网络隐蔽信道构建原理 (7)2.2.1信道存在的可能性 (7)2.2.2信道构建需求 (8)2.2.3信道构建逻辑 (10)2.3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现状 (12)2.3.1网络存储隐蔽信道检测 (12)2.3.2网络时间隐蔽信道检测 (14)2.3.3混合隐蔽信道检测技术 (14)2.4本章小结 (15)第三章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系统设计 (16)3.1系统概述 (16)3.1.1系统目标 (16)3.1.2网络威胁模型 (16)3.1.3系统部署 (17)3.2系统需求分析 (18)3.2.1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18)IV3.2.2网络内部信道分析 (18)3.2.3隐蔽信道特征分析 (19)3.3系统架构设计 (24)3.4模块设计 (25)3.4.1数据包抓包模块设计 (25)3.4.2信道检测模块设计 (26)3.4.3系统配置模块设计 (35)3.4.4日志与响应模块设计 (36)3.4.5界面管理模块设计 (37)3.5本章小结 (38)第四章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系统实现 (39)4.1系统实现类图 (39)4.2网络抓包模块实现 (40)4.3信道检测模块实现 (42)4.3.1信道检测模块整体实现 (43)4.3.2PCC检测器实现 (44)4.3.3KCC检测器实现 (46)4.3.4SCC检测器实现 (50)4.4配置模块实现 (53)4.5本章小结 (54)第五章网络隐蔽信道检测系统功能验证与评估 (55)5.1测试目标 (55)5.2测试内容 (55)5.3网络测试环境 (56)5.4系统测试 (57)5.4.1功能可用性测试 (57)5.4.2信道检测全面性测试 (61)5.4.3检测策略有效性测试 (62)5.5系统评估 (63)5.5.1系统优势 (63)5.5.2系统局限性 (63)5.6本章小结 (64)V第六章全文总结与展望 (65)6.1全文总结 (65)6.2后续工作展望 (65)致谢 (67)参考文献 (6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2)VI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网络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其它新型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式进展,网络已经逐步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数字化管理也逐步成为一种趋势,使得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无线电侦察的突破无线电侦察(Electronic Warfare, EW)是一种通过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侦察和干扰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情报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侦察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为军队提供了更多的侦察手段和战争优势。
一、无线电侦察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电侦察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用于电信情报收集,通过截获敌方的无线电通信,获取情报信息。
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线电侦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二战期间,各国纷纷研发出大量的无线电侦察设备,用于监听和干扰敌方的通信网络,起到了关键的情报收集和战争干扰的作用。
二、无线电侦察技术的突破1.高频谱侦察技术高频谱侦察技术是无线电侦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它可以通过对电磁频谱的扫描和分析,获取目标无线电信号的频率、调制方式、调制参数等信息,进而判断目标的通信方式和类型。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频谱侦察技术实现了对更广泛频段的监测和分析,使侦察人员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目标的通信特征,为战争指挥提供了更全面的情报支持。
2.多信号源侦察技术多信号源侦察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监测和识别多个信号源的技术,它采用了多通道并行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对复杂电磁环境中多个信号源的快速侦察。
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得侦察人员能够同时监测和分析多个目标,从而提高了侦察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发挥了无线电侦察的作用。
3.抗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电磁环境的干扰是无线电侦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是技术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
现代无线电侦察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抗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包括自适应滤波、频谱聚焦、宽带输入、自动增益控制等,以提高对目标信号的检测和识别能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侦察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工作,保持高效的侦察效果。
4.定位侦察技术定位侦察技术是无线电侦察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用于确定目标的位置信息。
通过测量目标信号在空间上的传播和接收时间,结合卫星定位等手段,可以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信息。
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侦察和监听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作为一种重要的侦察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宽带调谐、高精度定位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侦察情报收集、通信干扰和电子对抗等领域。
本文将对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高灵敏度接收技术。
由于现代通信系统日趋复杂,传输信号的功率越来越小,因此侦察设备需要具备超高的灵敏度来接收弱小的信号。
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通过采用高速采样率的A/D转换器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能够实时捕捉、提取和分析各类信号,从而满足对高弱信号的有效接收和处理要求。
其次,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是宽带调谐技术。
传统的调谐方式需要频道切换,导致带宽和频率范围的限制。
而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采用宽带调谐技术,可以同时接收多个频段的信号,实现对整个频率范围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侦察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信息获取能力,为后续的信号识别和解析提供更多的数据。
另外,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精度定位技术也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侦察情报收集常常需要定位信号源的位置,精确的定位能够帮助侦察人员更准确地确定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通过采用多通道接收和多天线阵列的方式,可以根据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和方向差等信息,实现对信号源的三维定位。
这种技术的精度高,能够满足侦察任务对定位的要求。
除了上述关键技术,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通信情报收集和分析,包括监听通信频率、解析通信内容等。
其次,它可以应用于通信干扰,通过精确识别和跟踪敌对通信系统,实施干扰打击。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电子对抗和无线电侦察等领域,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情报收集和干扰。
然而,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
采用ADSP-TS201处理器的通信侦察系统的设计3董 健33,魏 平(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 610054)摘要:采用ADSP-TS201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进行数字中频通信侦察系统的设计,利用DSP超高性能的处理能力以及由可编程逻辑器件FPG A支持的高速接口数据交换能力,实现了通用的通信侦察信号接收处理平台。
利用该系统平台开发了通信侦察中的信号搜索及调制识别功能,并通过试验表明该系统能达到对信号实时处理和快速准确识别的目标。
该系统还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满足通信侦察高性能、多任务的需求。
关 键 词:通信侦察;数字中频;软件无线电;ADSP-TS201处理器中图分类号:T N911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50(2007)03-0007-04Desi gn of Co mmun i cati on Reconnoiteri n gSyste m Based on ADSP-TS201ProcessorDONG J ian,W E I Ping(School of Electr on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 onic Science&Technol 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China)Abstract:I n this paper,ADSP-TS201D igital Signal Pr ocess or(DSP)is adop ted t o design the digital inter mediate frequency com2 municati on reconnoitering syste m.By utilizing the high p r ocessing ability of the DSP and the high-s peed data exchange ability suppor2 ted by FPG A,a general signal receiving and p r ocessing syste m is fulfilled f or communicati on reconnoitering.Based on this syste m, such functi ons as signal search and modulati on recogniti on have been devel oped and resulted in flexibility and scalability t o meet the need of high and multi p le perf or mance in communicati on reconnoitering syste m.Key words:communicati on reconnoitering;digital inter mediate frequency;s oft w are radi o;ADSP-TS2011 引 言通信侦察是实现电磁信号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军事情报截获的重要手段[1-2],其主要任务是对通信信号进行搜索、截获、测量、分析、识别、监视以及对辐射源进行测向和定位等。
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在电子站系统中电子侦察信号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包含有很多内容,比如,信号参数等方面。
本文重点分析DSP基础上的电子侦察型号处理技术,以便更好的为今后技术处理提高借鉴。
标签: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技术;DSP1 前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不断更新,虽然我国在这一潮流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技术进步,在电子信息的各个分支领域中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逐渐激烈,我国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到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很多企业及单位都已经逐渐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变得逐渐激烈起来。
电子战主要通过电子设备参与竞争,通过电电瓷頻谱、电瓷信息破坏地方电子设备,以此保证乙方可正常运行涉笔。
收集及真核电子设备信号均是发挥电子侦察的作用而得到的,这样才能获取有效的数据,电子侦察属于电子对抗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关于电子侦察信号分选算法分析电子侦察信号分选算法中主要分析PRI特点、PRI分选算法。
其一,PRI特点,电子侦察信号包含有大量的参数,加上其运行方式多样,参数变化范围和速度比较广、快。
一个雷达系统使内就包括有各种样式的PRI和参数。
PRI指的是雷达接近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通过以下的方程式:[PRIt=TOAt-TOAt]∞t-1,方程式表示雷达系统内脉冲达到的时间[1]。
經常被使用的PRI分选算法,电子侦察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对雷法脉冲开展重复间隔分选和评估操作,高效率雷法脉冲重复间隔分选以及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雷达分型和运行状态,对评价威胁等级具有关键作用。
雷达信号环境,雷达系统对于脉冲达到时间的计算会有偏差,对选择分选和评估也是按照随机法进行,这样就可以将脉冲达到的时间计算出来。
脉冲到达时间计算有很多,其分选方式也有很多中,本次重点分析累计差值方图算法以及序列差值直方图法。
其一,累计差值方图算法,在上世纪90s初提出该算法,将统计直方图与序列搜索法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从而进行脉冲重复间隔分选操作。
摘要摘要无线电接收机是电子侦察、通信、雷达、遥测遥感系统中的信号接收的关键单元。
传统的无线电接收机通过混频器和本地振荡器将射频输入信号转换到中频,即超外差式结构。
但是该结构电路设计复杂,同时本振频率源要求高,还存在像频、组合频率、中频干扰等问题。
另外一种使用高带宽模数转换器实现射频直接采样的系统结构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又对模数转换器的性能提出苛刻要求,尤其是模拟带宽指标。
考虑以上问题及目前模数转换器技术水平,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无线电接收机结构,利用宽带采样保持电路配合模数转换器来实现射频直接采样。
该结构利用高带宽采样保持电路实现了射频信号的直接接收,将射频信号调理到模数转换器可以接收带宽内,降低对后端模数转换器高带宽的要求,最终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
本文先从宽带接收机发展背景着手,研究了超宽带信号采样系统架构类型与工作原理,开展了超宽带信号采样系统设计,最后完成系统测试验证,系统实现采样带宽12GHz,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大于36dB。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技术研究:1. 研究超宽带采样技术,使用宽带采样保持电路完成对输入信号的跟踪保持,并将输出信号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采样时刻信号值,使用精密的控制时序保证模数转换器正确采样该信号值。
同时从总体上完成对宽带采样保持电路的工艺及架构设计,从功能上完成了输入信号缓冲电路、采样保持电路核、输出信号缓冲电路和采样时钟缓冲电路的设计。
2. 研究射频信号传输链设计技术,当工作在射频段时,封装、微带线、过孔、接插件会带来寄生效应和损耗,因此在设计时要对整个链路建模仿真,严格按照射频电路设计要求,根据仿真结果,完成印制电路板材料选择,传输线设计,电源完整性设计,保证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3. 研究单板集成及各模块阻抗匹配设计技术,在具体的电路设计中,将电路的各个模块组合在一起时,严格按照信号完整性的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布线,并对电路整体建模仿真,通过仿真,准确设计各个模块之间的匹配电阻,保证系统功能正常。
电子侦察中文名称:电子侦察英文名称:electronicreconnaissance定义:利用电子设备对敌方通信、雷达、导航和电子干扰等设备所辐射的电磁信号进行侦收、识别、分析和定位,从中获取情报,或以此为依据实施电子对抗和反对抗的措施。
所属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航空电子与机载计算机系统(二级学科)类别划分根据被侦察对象的不同,电子侦察可分为通信侦察、雷达侦察、导航侦察、导弹制导侦察和光电侦察等;根据任务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电子情报侦察和电子支援侦察。
电子情报侦察属于战略侦察,是通过有长远目的的预先侦察来截获对方电磁辐射信号,并精确测定其技术参数,全面地收集和记录数据,认真地进行综合分析和核对,以查明对方辐射源的技术特性、地理位置、用途、能力、威胁程度、薄弱环节,以及敌方武器系统的部署变动情况和战略战术意图等,从而为战时进行电子支援侦察提供信息,为己方有针对性地使用和发展电子对抗技术,制定军事作战计划提供依据。
为了不断监视和查清对方的电子环境,电子情报侦察通常需要对同一地区和频谱范围进行反复侦察,而且要求具有即时的与长期的分析和反应能力。
但是,它主要着眼于新的不常见的信号,同时证实已掌握的信号,并了解其变化情况。
由电子情报侦察所收集的情报力求完整准确,利用它可以建立包括辐射源特征参数、型号、用途和威胁程度等内容的数据库,并不断以新的数据对现行数据库进行修改和补充。
通过电子情报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可分为辐射情报和信号情报两类。
辐射情报是从对方无意辐射中获得的情报;信号情报是从对方有意辐射的电磁信号中获得的情报。
信号情报一般可分为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
通信情报是从通信辐射中获得的情报,涉及通信信息、加密和解密原则等,其信息价值高,保密性强。
电子情报是从非通信信号中获得的情报,主要是从雷达信号中获得的情报。
其他作为电子情报源的信号还有:导航辐射和敌我识别信号、导弹制导信号、信标和应答机信号、干扰机信号、高度计信号和某些数据通信网信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