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教案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概括;[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讨论式教学[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4课时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本理论是关于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理论,侧重分析资本的运动,因为资本是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的。
资本的运动有三个维度:资本运动的形式、资本运动的速度和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
一、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工业、农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从流通到生产、从生产到流通的不断转换过程,在这个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它就具有了循环的形式。
因此,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从产业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来看,它经历了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不同的阶段,并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一方面购买到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要雇佣到一定数量的、合乎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从而为生产准备了条件。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作用在于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了物质条件。
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家要让雇佣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并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因此,这个阶段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产业资本采取了生产资本的形式。
生产资本的职能作用在于生产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运动的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家以商品出卖者的身份再回到市场上来,把商品卖掉。
这个阶段对资本家十分重要,因而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跳越”。
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2009-03-06 09:45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使学生了解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学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了解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与实现形式的矛盾。
教学难点:考察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节资本循环和周转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工业、农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不断增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值,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如果用G表示货币,用W表示商品(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则购买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G—W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即让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来。
这个阶段是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因为剩余价值正是在这个阶段生产出来的。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如果用P 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那么,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W…P…W′第三阶段:销售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如果用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表示增殖了的货币,则该阶段可表示为:W′—G′。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教案1.教学目的与要求:前边讲的第二章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的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那么,什么是价值形成过程,什么是价值增殖过程,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呢?第三章讲的是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过程。
找个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什么?在前边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发现,马克思不论是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还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研究,都是假定资本家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时还假定资本家能把产品顺利地卖出去,把生产耗费补偿过来,并获得剩余价值。
如果资本家不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就不能进行;如果资本家不能把产品顺利地卖出去补偿生产耗费并获得剩余价值,就不能进行再生产,更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怎样,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从而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资本家才能顺利地把产品卖出去,实现资本的预付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进行再生产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呢?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将的这些问题做详细回答。
本章讲的资本的流通过程,既包括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又包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属于广义的流通过程。
通过广义资本流通过程的学习,了解单个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以及不能满足这些实现条件所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相继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实现条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特点;固定资本的两种磨损及原因;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殖➢第二节资本积累和资本经营➢第三节资本的循环与周转➢阅读参考书目➢复习思考题➢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并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资本的本质,以及资本的运动形态和表现的特点。
同时,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来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
➢教学重点:资本的含义、特征资本的循环、周转运动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殖➢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二、资本的概念和形态构成➢三、资本的基本特点➢四、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1、运动的形式不同2、运动的内容不同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4、运动的限度不同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在着区别。
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从而带来增殖额ΔG 时,这个货币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
➢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殖余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这样资本的运动就变为:G—W—G’—W—G’’—W—G’’’ ……二、资本的概念和形态构成资本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变换形态来实现增殖的价值。
二、资本的概念和形态构成三、资本的基本特点(1)资本的增殖性—资本区别于货币的根本特征。
(2)资本的运动性—资本的增殖性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
(如静止下来增殖性可以实现吗?)(3)资本的返还性—资本的增殖、运动性是以一定的垫支为起点的,只有先返还才进一步谈得上增殖。
(4)资本的风险性—资本是收益性与风险性并存。
四、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四、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剩余劳动生产的产品叫作剩余产品。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教案1.教学目的与要求:前边讲的第二章是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的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那么,什么是价值形成过程,什么是价值增殖过程,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呢?第三章讲的是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过程。
找个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什么?在前边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发现,马克思不论是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还是对资本积累过程对研究,都是假定资本家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时还假定资本家能把产品顺利地卖出去,把生产耗费补偿过来,并获得剩余价值。
如果资本家不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就不能进行;如果资本家不能把产品顺利地卖出去补偿生产耗费并获得剩余价值,就不能进行再生产,更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怎样,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用货币顺利地购买到充足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从而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资本家才能顺利地把产品卖出去,实现资本的预付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进行再生产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呢?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将的这些问题做详细回答。
本章讲的资本的流通过程,既包括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又包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属于广义的流通过程。
通过广义资本流通过程的学习,了解单个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以及不能满足这些实现条件所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
2.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相继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实现条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特点;固定资本的两种磨损及原因;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难点: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及实现条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特点;固定资本的磨损和折旧;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3.讲授时间:12学时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一、研究资本循环必须以产业资本为对象产业资本是投在工业、农业、交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它不仅占有剩余价值,而且直接生产剩余价值。
它的运动不仅包括生产过程,而且包括流通过程。
只有产业资本的运动,才能反映资本运动的全貌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相继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1)含义: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把手中的货币转化为商品。
用公式表示即:W(A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代表生产资料)(2)性质:不是一般的购买阶段,而是资本运动的特定阶段。
因为在购买的商品中包括劳动力特殊商品,这里的货币既是流通手段,又是资本的预付形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生产要素。
(3)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或者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分离。
用货币购买劳动力是一种商品货币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买者是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卖者是雇佣工人,是劳动力的所有者。
因此这种买卖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关系,“而这种关系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劳动力实现的条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已经作为别人的财产而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相分离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5页。
(4)要求: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性质上相适应,在量上成比例。
2.生产阶段(1)含义: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生产出新的商品。
用公式表示即:W……P…..W(其中P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新商品)(2)性质:不是一般的生产阶段,而是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这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既是生产的物质要素,同时又在执行资本的职能,不仅生产出商品,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3)地位: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
因为它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和生产资料的耗费,生产出新的商品,创造出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3.销售阶段(1)含义:资本家把生产出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卖,从而把商品转化为货币。
用公式表示即:W’’’’-G’’’’(其中,W’’’’代表新生产出来的商品,G’’’’代表实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性质:不是一般的销售阶段,而是资本运动的特定阶段,因为在销售的商品中包含着预付资本的价值和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3)地位:关系到资本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资本再生产规模的大小和资本家的命运。
(二)产业资本中循环中相继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1.货币资本:就是表现在货币形式上的资本。
它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就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它的职能是补偿资本家价值,创造剩余价值3.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它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这里应特别注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不是三种不同的资本,而是同一产业资本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者说职能形式。
三、资本循环的概念和理解(一)什么是资本循环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继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发生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用公式表示即:(二)资本循环概念的理解1.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资本循环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作用,只有生产过程才能生产商品,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资本运动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流通过程是生产的前提和实现条件。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
资本只有不停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地进行循环。
如果在某一阶段停顿下来,资本循环就会中断。
当然,资本循环本身又要求资本在各个阶段中,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稳定。
四、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一)货币资本的循环1.什么是货币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就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运动。
用公式表示即:马克思说:“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4卷,第71页。
2.货币资本循环的典型性和片面性最典型性:把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获得剩余价值,表现得最明显;最片面性:不仅把货币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直截了当地表明货币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似乎货币本身可以产生更多的货币。
(二)生产资本的循环1.什么是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就是以生产资本开始,并以生产资本为终结的运动。
用公式表示就是:2.生产资的本循环与货币资本循环的区别第一,货币资本的循环不表示资本的再生产,而生产资本的循环则表示资本的再生产。
第二,货币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过程为媒介,两头是流通过程;而生产资本的循环则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是生产过程。
3.生产资本循环的典型性和片面性典型性:告诉人们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
片面性: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假象,好像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1.什么是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就是从商品资本开始再回到商品资本的运动。
它的公式是:2.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第一,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第二,作为起点的商品资本价值发生了增殖第三,先是两个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第四,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生活消费3.商品资本循环的典型性和片面性典型性:表明全部商品产品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是资本循环的首要条件片面性:又造成了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而不是为了价值增殖的假象。
上边讲的三种循环形式可用一个综合公式来表示。
这个公式就是:从以上分析的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中,不难看出,每一种形式都以一个侧面表现出资本运动的特征,同时又都有自己的片面性。
因此,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资本运动的实在。
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个的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在这三种循环形式之中,这三种循环形式是连续地并列进行的。
五、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及实现条件1.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就是产业资本在各个阶段和各种职能形式上不间断地顺利运动。
2.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实现条件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保持并存性。
这就是说,资本家必须把全部资本按照一定比例分为三部分,分别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
经常掌握一部分货币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常掌握一部分生产资本,使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经常掌握一部分商品资本,以便通过出售取得货币。
这样,产业资本即可同时处在循环的三种形式中。
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中时间上保持继起性。
这是说,资本的每一部分都必须相继通过循环都三个阶段,依次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完成各自的循环。
货币资本要顺序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形式上;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也要分别按顺序转化为其他两种形式,最后回到各自的出发点。
这样,三种形式的资本即可同时进行循环3.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两个实现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首先,继起以并存为条件。
每一部分的相继运行,是由各个部分资本的比列存在所决定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
其次并存性又以继起性的结果。
资本各部分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每一部分资本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没有继起性也就没有并存性。
资本价值同时地、并列处于三种形式上。
每种形式都同时地、不断进行自己的循环,即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只有种三种循环的统一中,才能实现总循环的连续性,而不致发生上述的中断。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19页)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次数和速度(一)资本周转的概念1.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就是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
马克思说:“资本的循环,本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4卷,122页)2.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揭示的问题不同。
资本循环理论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理论则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影响。
(二)资本周转时间及构成1.什么是资本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