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广东饶平二中第二学期[仅供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饶平二中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
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
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
“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
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
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
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
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p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
”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
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
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饶平县凤洲中学14—15学年高二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垂涎.(yán)赍(jī)发蕴藉(jiè)衡阳之浦.(fǔ)B.贿赂.(luò) 付梓.(zǐ)拔擢.(zhuó)咬文嚼.字(jué)C.埋.(mái)怨角隅(yú)西畴(chóu)决.(jué)起而飞D.傩.送(nuó)擂.鼓(léi)骨髓.(suǐ)锱铢..必较(zīzh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唢呐怂恿高朋满座门衰祚薄 B.潦水绣闼没精打彩清云之志C.泅水结据日薄夕山俊采星弛 D.陶治譬如钟明鼎食茕茕孑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要老实说:埋葬了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B.朱光潜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在学术上做到了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可谓学富五车,汗牛充栋....。
C.郴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过去养育了像黄克勤、肖克等一代共和国的将帅,未来还将不断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D.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次校运会上,我终于发扬顽强的拼搏,拿下长跑冠军。
B.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C.“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中国,尤其是亚洲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D.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知识分子的悲剧。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广东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________人员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
②2013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油价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________。
③经过两天的搜寻,搜救小队终于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沟里找到了跌入沟里的老人,当时老人已________,不能言语。
A . 学历捉摸奄奄一息B . 学力琢磨岌岌可危C . 学力捉摸奄奄一息D . 学历琢磨岌岌可危2. (2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 . 气象台预计今年八月登陆台风数量可能偏多、强度可能偏强。
不仅台风对沿海地区造成影响,如果北上深入内陆,还极易引发暴雨洪水和次生灾害。
C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平。
D .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工作过程中适当地娱乐可提高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升士气。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6分) (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不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不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也与苏联等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所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出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西方发达国家用了近3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也被一些人认为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
但实际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之路,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现代化之路也会不同,因而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对现代化实践、价值、制度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类文明实践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形态已然形成。
二是创造了独特的人类文明价值新形态。
西方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形态。
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人类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本质性的。
当时的人,基本上没有办法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
但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流为什么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②这里需要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
地理环境“决定”了什么?“决定”到什么程度?其实,被“决定”的是一个上限或下限,超过或突破极限当然不可能,但是在这个极限之内,人可以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
如约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极限的,开发粗放的耗水农业只能维持有限的农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代明渠水沟,以喷灌取代漫灌,同样的水量就可以灌溉更多的农田。
而且,人可以通过利用新的可利用资源,发现新的地理空间来突破这个极限。
③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与河流互动。
人类与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动,自然会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
在人类早期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地理信息,对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也难以做出完全自觉、自主、理性的选择。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完全有意识发展的结果。
因此,人类与河流的互动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④首先,自然环境的变迁。
河流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有其自身的规律。
人类早期很难了解这些规律,甚至连规律这样的概念也未必有。
即使到今天,尽管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的探索手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还相当有限。
但人类活动如果正好顺应了变化,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便奠定了某种文明的基础。
⑤五六千年前,中国正经历一个气候温暖的阶段,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估计比今天要高2~3摄氏度,降水量充足,温暖而湿润。
广东省饶平县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 . 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能发表独到见解固然是好事,但必须持之有故,只有这样,独立思考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B . 他心爱的书籍,经过程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C . 美经济家提醒中国外贸,政府让企业吃小灶的做法不足取,以长期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
D .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多少文人骚客胸怀宏伟之志却得不到赏识,难免产生美人迟暮之感。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 .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 . 知道一大堆的影星、歌星,却不知道中国科学院的著名院士,这能怪孩子们吗?看看我们的主流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C . 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D . 中国红基会发起“春雨行动”,倡议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需的水、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
3. (2分)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将科学与人文统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的正确思路。
这里弘扬的不是与人文对立意义上更具优越性的科学方法,而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
它与那些效用的精神、权力意志的精神、科学至上的精神相对立。
在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充分意识到了,科学“精神”之高出具体“科学”的地方就在于“追求真理”。
如何“追求真理”?竺可桢概括说:“,。
”这种精神,对一个崇尚实用理性的民族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正是我们缺乏科学精神的根本原因。
A .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B . 只求效用,不讲方法。
饶平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质量检测高二级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张锐明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古文运动①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②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③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
宋代的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
饶平四中高二语文第二次考试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
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校对/发酵角逐/勾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B.湖泊/淡泊星宿/乳臭未干蛇毒/虚与委蛇C.载体/刊载中肯/中饱私囊辟邪/开天辟地D.熨帖/熨烫淋漓/不幸罹难厄运/扼杀生命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的杂志《读者》,它质朴厚重,纸张之间关注世界,心怀天下,它的文章有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让人温暖,有的如警钟震耳欲聋,有的如阳光,让悲观失望的你奋进……纵观所有文章,它从不哗众取宠,如一件纯棉内衣柔软透气、宽松舒适,贴近我们心口,给予我们温暖。
在期刊杂志发行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A.娓娓道来B.震耳欲聋C.哗众取宠D.难能可贵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广州亚运会的开幕,“亚运”已经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广州市民口头语,可见,人们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亚运”。
B.由于气温降低、湿度上升、能见度下降,使日全食对交通运输、通讯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可能在部分人群中造成心理恐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降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①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②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③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⑤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⑥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A.④③⑤①⑥② B.③④①②⑤⑥ C.③②④①⑥⑤ D.④①③②⑤⑥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广东省饶平二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试题语文《传记选读》Ⅰ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默写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⑴或⑵,⑶或⑷,⑸或⑹,⑺或⑻,各选1题,共可选4题)(1)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师说》)(2)静看蜂教诲,_________________。
清琴入性灵。
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3)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__。
慨当以慷,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4)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苏武庙》)(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7)牧羊边地苦,。
,饥餐天上雪。
(李白《咏苏武》)(8)墙角数枝梅,_________________。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
(《梅花》)(二)文言文阅读,回答2—5题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
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
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语文期末试卷说明:本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给.(gěi)予嫉.(jí)恨豁.(huò)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òu)攒.(zǎn)射夔.(kuí)门C.长歌当.(dàng)哭桀.(jié)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啃噬.(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知灼见气势汹汹不可思议言不由衷B、义无返顾意气用事书生意气责无旁待C、别具一格变幻莫测漠不关心开诚布公D、讳莫如深讳疾忌医一筹莫展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__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③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勉力作客自治伤害 B.、勉励作客自制损害C、勉力做客自制伤害 D.、勉励做客自治损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
B、他俩从小学到高中同窗十二载,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琐事而吵架。
C、在国庆节前的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市直机关干部倾巢而出....,分片参加了集体劳动。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里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广东饶平二中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传记选读》)20XX20XXⅠ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鉴赏(一)古诗文默写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⑴或⑵,⑶或⑷,⑸或⑹,⑺或⑻,各选1题,共可选4题)(1)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师说》)(2)静看蜂教诲,_________________。
清琴入性灵。
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3)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__。
慨当以慷,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4)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苏武庙》)(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7)牧羊边地苦,。
,饥餐天上雪。
(李白《咏苏武》)(8)墙角数枝梅,_________________。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
(《梅花》)(二)文言文阅读,回答2—5题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
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
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
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其不皆是,因不用之。
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
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
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
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而晒.之哂:讥笑B. 难.彼所长难: 攻击C. 同事者相害.害:担心D.俱不典.工官典:管理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①其.相击刺,必已远矣②用人不当其.才③其不皆是.,因不用之④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划线的词语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B.圣人具体备物C.中人所不能免也D. 必以考试为衡石5.下列对文句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原文: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译文:(他)心里并不同意,但嘴上说不过您,所以马先生不愿回答您。
B.同情者相妒译文:感情接近的人喜欢相互嫉妒。
C.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译文:公输般、墨翟都被当时任用,才给世上带来了好处。
D. 良可恨也译文:(这)确实是值得痛恨的事啊。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6-8题。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日:“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百十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日:“何如?”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七十余战身:亲身参加B.辟易..数里辟易:容易躲避C.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D.亡.其两骑耳亡:丢失7.请写出项羽失败的一个原因,并结合选文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8.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0题。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有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苏辙《黄州快哉亭记》)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披襟当.之(当:同“挡”,挡住)B.玉之言,盖有讽.焉(讽:讽刺)C.将何往而非病.(病:生病)D.不以物伤性.(性:本性)10.下列对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B.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判断句)C.快哉,此风!(省略句)D.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五)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11-12两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
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
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
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
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
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
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窖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
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割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拔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
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
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
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
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
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
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只好做梦。
13.理解正确的两项是(6选2)A.作者如实地把自己的逃学经历展示出来,情感抒发真诚感人。
B.“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是说作者已不满足家乡这个世界,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C.作者不想上进,只是爱玩,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感到很难过。
D.“无数稀奇古怪的梦”是指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