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品质数量和包装
- 格式:pptx
- 大小:407.38 KB
- 文档页数:24
[案例1]我国某出口公司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份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
”在成交前,该出口公司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该出口公司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运至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示了当地检验机构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7%,但未提出品质不符合合同的品质规定。
买方以此要求该出口公司赔偿其15000英磅的损失。
请问:该出口公司是否该赔?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案例分析:该出口公司没有充分的理由拒绝赔偿。
因为卖方行为已经构成双重保证。
在国际贸易中,凡是既凭样品买卖,又凭说明买卖时,卖方所交货物必须既符合样品要求,同时又符合说明要求,否则,买方有权利拒收货物.本案中,合同规定水分为14%,杂质不超过2.5%。
以此来看,双方是凭说明进行买卖,我方所交货物只要符合合同规定就算履行义务。
但是,我方在成交前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并且没有注明“参考样品"字样,签约后又电告对方所出运货物与样品相似,买方有理由认为这样业务既凭样品又凭说明进行交易。
因而买方检验货物与样品不符,有权索赔.本案例启示我们:(1)在国际贸易中,若向对方邮寄参考样品,一定注明“参考"字样。
(2)对于卖方在签订合同时,如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品质的,尽可能不要再提供其他的可能与前一种品质表述方法不太一致的表示品质的方法,以免买卖双方就此产生争议与纠纷。
(3)对于买方来说,如果要用几种方法来共同约束的话,要尽可能在合同中订明,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案例2]我某出口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的合同。
其中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
但在成交前我方公司曾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合同签定后又电告对方,确认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货物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
货物运抵德国后,该外国公司提出:虽然有检验证书,但货物品质比样品差,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因此要求每吨减价6英磅.我公司以合同中并未规定凭样交货为由不同意减价。
第3章国际贸易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1. 名词解释1) 对等样品2) 品质公差3) 中性包装4) 溢短装条款5) 公量2. 单项选择题(1) 在品质条款的规定上,对某些比较难掌握其品质的工业制成品或农副产品,我们多在合同中规定( )。
A.溢短装条款B.增减价条款C.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D.商品的净重(2) 凡货样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不宜采用( )。
A.凭说明买卖 B.凭样品买卖C.凭等级买卖D.凭规格买卖(3) 凭卖方样品成交时,应留存( )以备交货时核查之用。
A. 回样B. 复样C. 参考样D. 对等样(4) 若合同规定有品质公差条款,则在公差范围内,买方( )。
A.不得拒收货物B.可以拒收货物C.可以要求调整价格D.可以拒收货物也可以要求调整价格(5) 在国际贸易中对一些品质稳定的工业制成品或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表示品质的方法是( )。
A.凭规格买卖B.凭样品买卖C.凭说明书买卖D.凭商标或牌号买卖(6) 我某进出口公司拟向马来西亚客商出口服装一批,在洽谈合同条款时,就服装的款式可要求买方提供( )。
A.样品B.规格C.商标D.产地(7) 定牌中性是指( )。
A.有商标、牌名,无产地、厂名B.无商标、牌名,无产地、厂名C.有商标、牌名,有产地、厂名D.无商标、牌名,有产地、厂名(8) 某外贸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公吨。
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货物如何作价给予规定。
卖方依合约规定多交了20公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公吨应按( )作价。
A.到岸价B.合同价C.离岸价D.议定价(9)品质公差条款一般用于()A.制成品交易B.初级产品交易C.纺织品交易D.谷物类产品交易(10)我方在接到国外来样后,提供“对等样品”供买方确认。
这样,就把来样成交,转变为()A.凭买方样品成交B.凭卖方样品成交C.凭对等样品成交D.看货买卖3. 多项选择题(1) 商品的内在质量包括商品的( )。
国际贸易-商品名称、质量、数量和包装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交易。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时,商品的名称、质量、数量和包装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商品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下面将分别探讨这些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首先,商品的名称对于国际贸易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商品名称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一个简洁、容易记忆且能准确描述商品特点的名称,有助于消费者在众多选择中做出决策。
此外,商品名称还需要符合国际市场的规范与要求。
例如,在食品行业,一些国家规定食品的名称必须准确地描述其成分和制造过程,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商品的质量在国际贸易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高质量的商品能够赢得市场的信任和忠诚度,从而增加销售和盈利能力。
消费者通常倾向于购买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且寿命长的产品。
因此,对于出口商品来说,保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也设立了质量认证和标准体系,以确保进口商品符合他们的质量要求。
此外,商品的数量也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数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进出口双方的利益。
为了避免因数量错误而导致的争议和纠纷,各方需要进行准确的数量核对和记录。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通常会采用国际贸易术语中的“单证”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确保交付物品的正确数量。
最后,商品的包装也是国际贸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包装设计可以为商品增加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包装还能够保护商品免受损坏和腐败,确保商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完好。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包装材料和标识要求、规定也不同。
因此,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标识的选择,是确保商品能够顺利通关和进入目标市场的关键。
综上所述,商品的名称、质量、数量和包装都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个好的商品名称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一个高质量的商品可以赢得市场信任,准确的商品数量可以避免纠纷和争议,恰当的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免受损坏。
第二篇:国际贸易合同的条款第四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第一节商品的名称一、约定品名条款的意义品名涉及对商品的描述,是构成商品说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一项基本依据。
还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
二、规定品名条款注意事项:第二节商品的质量一、品质的重要意义和约定品质条款的定义(一)品质的定义(quality of goods)指商品的内在本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前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生物的特性与自然属性后者包括商品的外形、色泽、透明度或款式。
(二)品质的重要性货物品质优劣不仅关系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销路,涉及到有关企业的以至国家的声誉。
我们的出口战略要改变过去那种低价倾销的格局,必须以质取胜,提高商品的质量,才能增强出口竞争能力,扩大销路。
二、对品质的要求(一)ISO9000系列标准(二)ISO14000环境保护标准(三)CE标志(四)UL标志(五)“以质取胜”是我国出口商品的战略选择(六)“以质取胜”的重要意义三、商品的品质担保和权利担保▪(一)权利担保指卖方保证对其出售的货物享有完全的权利,任何第三者不得就该项货物向买方主张任何权利,该项货物的出售也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
▪(二)品质担保品质的担保:如果买卖合同对货物的品质已有具体规定,卖方应按合同规定的品质交货;如合同对货物的品质没有具体加以规定,则须按各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办理,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
第三节表示品质的方法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所以表示品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凭实物表示和凭文字说明表示两大类。
一、凭实物表示品质(一)看货买卖现场实际看货成交、如各种展销会以及大宗农副产品、大型机器设备的交易和寄售、拍卖、展卖等贸易方式都属于看货买卖。
(二)凭样品买卖sale by sample国际贸易中大多数的交易采用凭样品买卖。
[案例1]我国某出口公司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份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
”在成交前,该出口公司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该出口公司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运至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示了当地检验机构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7%,但未提出品质不符合合同的品质规定。
买方以此要求该出口公司赔偿其15000英磅的损失。
请问:该出口公司是否该赔?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案例分析:该出口公司没有充分的理由拒绝赔偿。
因为卖方行为已经构成双重保证。
在国际贸易中,凡是既凭样品买卖,又凭说明买卖时,卖方所交货物必须既符合样品要求,同时又符合说明要求,否则,买方有权利拒收货物。
本案中,合同规定水分为14%,杂质不超过2.5%。
以此来看,双方是凭说明进行买卖,我方所交货物只要符合合同规定就算履行义务。
但是,我方在成交前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并且没有注明“参考样品”字样,签约后又电告对方所出运货物与样品相似,买方有理由认为这样业务既凭样品又凭说明进行交易。
因而买方检验货物与样品不符,有权索赔。
本案例启示我们:(1)在国际贸易中,若向对方邮寄参考样品,一定注明“参考”字样。
(2)对于卖方在签订合同时,如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品质的,尽可能不要再提供其他的可能与前一种品质表述方法不太一致的表示品质的方法,以免买卖双方就此产生争议与纠纷。
(3)对于买方来说,如果要用几种方法来共同约束的话,要尽可能在合同中订明,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案例2]我某出口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的合同。
其中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
但在成交前我方公司曾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合同签定后又电告对方,确认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货物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
货物运抵德国后,该外国公司提出:虽然有检验证书,但货物品质比样品差,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因此要求每吨减价6英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