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能源使用情况及发展途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25.35 KB
- 文档页数:1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国内外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农业机械化现状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2018年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9%。
其中,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率也在逐年提高。
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和快速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发展。
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会有以下几个方向:(1)智能化的机械化系统,即利用机器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农机的精准性和通用性;(2)更加适应特色农业产业的需求,例如:多样化、小型化、模块化的设备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3)整合力度加大,强调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农业生产中的需求和问题;(4)人性化设计,更加注重农民的生产需求和体验,在保障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对人体的消耗和伤害;(5)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社等组织机构的合作,满足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同时为青壮年返乡创业提供机会。
西方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欧美等地,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智能化和高效性。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国外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注重多方面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土耕、肥料投入、作物保护、收获等一系列环节。
未来,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将会趋向以下方面:(1)加强智能化的技术应用,解决一系列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
(2)发展一体化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
耕作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耕作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耕作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耕作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1. 传统耕作机械传统耕作机械主要包括旋耕机、铧式犁、割草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耕作机械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如能耗高、作业效率低、耕地质量差等问题。
2. 现代耕作机械为了解决传统耕作机械的不足,我国研究人员研发出现代耕作机械,主要包括:(1)节能型耕作机械: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和动力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2)高效耕作机械:采用先进的传动系统和控制技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3)保护性耕作机械:采用精确控制技术和深松、覆盖等手段,保护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
(4)智能化耕作机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耕作机械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和故障诊断。
三、发展趋势1. 节能环保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环保成为耕作机械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耕作机械将更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和排放。
2. 高效智能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耕作机械将朝着高效、智能方向发展。
未来,耕作机械将具备更高的作业效率、更精确的控制系统和更智能的故障诊断功能。
3. 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未来,耕作机械将更加注重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
4. 轻简化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轻简化成为耕作机械发展的趋势。
未来,耕作机械将更加轻便、易操作,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5. 多元化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耕作机械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未来,耕作机械将具备多种作业模式,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模式。
四、结论耕作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表明,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业机械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业机械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农机化水平不高、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本文将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探讨我国农业机械应用的发展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机化水平不高是制约农业机械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机化水平仍然不高。
这主要受制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机使用率偏低。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场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农机使用率偏低。
这导致了农机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机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机维修、保养和更新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多农民还在使用老旧的农机设备,而且长期缺乏有效的维修和保养,使得农机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农机产品质量不稳定。
我国目前的农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这大大影响了农民对农机的信任和使用积极性。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 加大对农机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对农机化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买新型、高效率的农机设备。
逐步加大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
2. 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农机维修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强对农机维修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的农机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更新和更换老旧农机设备。
3. 提高农机化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农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机设备的认识和使用积极性,促进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农机服务体系的健全对于保证农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农业生产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机服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 农机维修技术水平较低。
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
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
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
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性障碍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
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农田的耕作、种植、管理、收割等环节进行机械化作业的过程。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1. 农业机械化的起源农业机械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农具,如犁、耙、镰刀等来辅助耕种。
然而,真正的农业机械化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
当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应用逐渐兴起。
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动力机械化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靠蒸汽机和内燃机等动力设备,实现了一些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如水泵、打谷机等。
随后进入了中级阶段,机械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农民机械化意识的逐渐提高。
最后,进入了现代化机械化阶段,农业机械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不断扩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
3. 农业机械化的推动因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
首先是农业生产效益的要求。
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作物质量和农产品的产量。
其次,劳动力的问题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和少子化问题的加剧,农业机械化成为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科技进步和政府支持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二、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1. 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农业机械化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另外,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问题包括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不高、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2. 影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农民收入、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要想使我国农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要加速向农业机械化方向发展。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进一步加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对策1 我国农业机械使用现状经过此前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的出现,一方面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从2012年的全国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机总动力已经达到了10.2亿千瓦,机耕水平达到了60%左右,机播水平达到了42%左右,机收水平为40%左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7%,而据我国1978年的全国统计数据来看,当时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0%,其发展成果是肯定的。
而我国农机户以及农业机械从人员也分别达到4千万户与4.2千万户。
这些种种数据都表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一直在呈不断发展的趋势,但客观的与世界上其他农业机械化发达的国家相比,如美国以及日本等,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还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 我国农业机械使用现状的原因分析使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至今的因素众多,比如政府的宣传、帮助,社会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等等,但由于发展水平还依然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2.1 农村家庭的农作业规模较小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是由于在我国有许多家庭都赖以农业生存,但是这些家庭却并不集中,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所以农作业规模普遍较小,根据推测,我们国家农业经济活动家庭平均每户的耕地面积仅在0.9公顷到1.5公顷左右。
我国农业机械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为滞后,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方面进行分析。
一、制约因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农村土地资源状况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状况也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农地面积较小,而且土地利用率不高,这使得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
3.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很多农业机械产品无法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要,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而且,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不足,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也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制度、政策障碍在我国一些地区,农机合作社和农村机械站等农业机械服务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制度、政策上的障碍。
例如,在一些地区,农业机械服务机构需要缴纳高额的税费,增加了使用机械的成本,这也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发展途径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想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农业合作社等措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这样,农民就会更加有能力购买适合自己农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并使用。
2.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要想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创新等措施,推动新型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加强对农民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使用效率和安全。
3.优化农村机械服务体系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村机械服务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
要加强农机合作社、农村机械站等农业机械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在政策、制度等方面为农业机械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降低农机服务的成本。
农业机械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
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首先,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品质不断提升。
传统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等得到了更新换代,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如精准播种机、智能
化喷洒机等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设备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减
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农业机械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
械设备也在不断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配备了各种传感
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精准施肥、智能作业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
再次,农业机械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环节,
农业机械的服务范围还涉及到了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作物保护
等多个方面。
农业机械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作业环节,而是逐
渐向全方位、全周期的农业生产服务延伸。
最后,农业机械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业机
械的普及和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农民对新型农业机械设
备的接受程度有限,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另一方面,农业机
械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农民对于农业机械
设备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
些挑战。
作为农业机械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推动农业机械行业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我
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途径摘要: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而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手段。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并积极探索提高农业机械化的途径,使其服务农业生产。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农业发展一、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它是解决我国人们温饱的基础产业,其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能否实现。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还不高。
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力是成正比关系的,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生力必然会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力量的结果,推广农业机械化能够使机械劳动代替传统的人畜劳动,使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农业机械化发展还有利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之中,农业就是种植业,其实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几大产业。
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区域的限制等,单纯的种植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这就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套的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
例如,养殖业、畜牧业、渔业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机械设备,在种植、收获、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中机械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能够根据农民需要调整粮食生产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优化品质和品种结构。
这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3、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76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第5期
农业机械能源使用情况及发展途径分析
李树海
(铁力市桃山镇政府,黑龙江铁力152514)
摘要: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绝大多数工作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业机械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之一,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同时也由于多方原因造成了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通过结合现阶段农业机械能耗过高主要原因的分析,说明了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农业机械;能源;使用;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19.05.063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在我国已经很大程度的取代了人工劳动,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
随着我国惠农政策不断推进,我国的农业机械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农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大幅的扩展。
在国家对资源和环境日益重视的今天,建设节约型的农业生产环境已经成为了农机管理部门和农业生产者的共同需求,农业机械作为非道路移动机械,每年所消耗的柴油资源十分庞大,尤其是在我国粗放的农机使用环境中,燃油消耗高不仅浪费了石油资源,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农机能源消耗量的降低,形成科学的农机使用环境,具有现实且迫切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的耗能现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机械每年工作的柴油消耗量约占我国柴油使用总量的35%,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进步,预计到2020年末,我国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将接近70%,而柴油消耗量可能会超过6400万t。
我国使用的农业机械包括了农田动力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业排灌机械、畜牧机械等很多种类,其中农田动力机械所消耗的柴油资源最大,约占全部农业机械柴油使用量的70%。
据统计,我国的农机动力水平显著高于农业发达国家,这就增加了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的能源消耗。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受到经营习惯的限制,农业机械的使用趋向于小型化,由于工作效率低下导致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升高,加之农业机械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柴油机,混动技术和纯电技术的应用仍很低,这也引发了燃油消耗的增加。
在我国,农业机械的作业多在小地块进行,整个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需要不停转移地块进行工作,导致农机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引起了柴油资源的无端消耗。
2优化农机耗能的主要途径
2.1提高新型农机的使用比例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业机械多为使用多年的老旧农机,甚至还存在着应报废农机继续使用的问题,这些农机由于技术落后、机械状态不佳导致油耗很大,且作业质量不佳。
农机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利用农机宣传培训,并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提升先进农机的使用比例,改善农民使用农机的落后意识,使农民真正接受先进农机的高效与节能特点,促进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合理化购置,实现不同功能农业机械的协调发展。
2.2规范农机使用方式
我国农业机械的操作者很多是未经系统培训或没有获得驾驶资格的农民,由于缺乏系统的农机使用知识,导致农业机械在使用中存在着不规范磨合、不定期保养、维修方式不当等很多问题,甚至于对农业机械的故障性振动以及排气异常等都认为是正常现象。
这导致了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快速恶化,农业机械在不良的状态下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功率下降,油耗上升的问题。
因此对于规范农机使用方式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农机使用的监管力度,杜绝无证驾驶、危险驾驶行为的出现;二是加强驾驶技术的培训,提升农机驾驶人员的操作水平,使驾驶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农业机械在良好的状态下作业。
2.3加强节能新技术的推广
农机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农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工作,通过新技术改善现有农机装配的耗能问题。
例如推广安装节油减烟器,通过利用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对柴油实现磁化作用,进而减少燃油分子间引力,使喷入汽缸的柴油产生自身膨胀效果,通过优化雾化程度提高燃烧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和优化排放的目的。
通过推广涡轮增压器能够有效利用柴油机废气系统对增压器进行驱动,能够有效改善农机作业的经济性,农机柴油机安装涡轮增压器,能够实现在功率增加的同时耗油降低5%以上。
还可通过推广金属清洗剂替代汽油或柴油来清洗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机件的油垢,用金属清洗剂清洗零件,能够有效节约柴油和汽油的使用量。
2.4优化柴油品质与质量
柴油的品质决定了能源的使用率,甚至还会影响农业机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优化柴油的使用环境与条件是农机使用非常必要的工作。
首先,对于新购置的柴油,应进行集中静置沉淀并过滤去除杂质,以减缓农业机械燃油系统中三大偶件的磨损速度;其次,优化柴油的储存条件,避免储存过程中出现的柴油污染、变质等问题,保证发动机所使用柴油的优良品质,有效降低不良柴油的过度损耗,保证农机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寿命。
3结语
节能减排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若能做到规范操作和定期保养,就能很大程度减少燃油消耗,再配合先进的节油装置与功能,农业机械的能耗水平定能得到良好的优化。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