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拓片展
- 格式:pps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59
怎样制作拓片我国名碑帖刻石,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对它们的损坏,自宋以来,采取了集中保护的方法。
在宋代元右二年(1087年),为了保存“开成石经”,建立了西安碑林,九百多年来,碑林不断扩大,收藏不断丰富,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碑石约3000方,共设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的碑石1087方。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碑帖刻石最多的地方,除此以外,还有曲阜碑林、昭陵碑林、岱庙碑林等。
凡已经入藏的碑帖刻石,都是作为国家文物进行保护着。
有的名碑,为了避免进一步的风化和损伤,除外面加保护罩外,还在碑文上覆以金泊纸。
非特殊情况、经特别批准,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利用这些碑帖刻石制作拓片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制作拓片的技术,对于碑帖的收藏者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用场。
但是,相对于20万这个巨大的数字来说,入藏数是相当少的。
因此,拓技的掌握,对于收藏者不仅有用,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即使你在拓术方面的知识,在制作拓片上派不上用场,在碑帖的鉴定上也会有帮助的。
也可以说,制作拓片的知识,对于碑帖拓片的鉴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这一点,下面,将拓片的制作技术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工具材料的准备制作拓片的主要工具有:棕刷,是用来刷纸、上纸的;打刷,是在上纸之后,用来将纸均匀地打入凹陷处,使纸面和器物之间不留空隙;木榔头,主要用于敲打宣纸的接茬处,使其能牢固地衔接起来;扑子,也称拓包、墨包,是用于拓片上墨的。
另外,如碗、墨盘、抹布、毛刷、毛巾、小喷雾器等,都是制作拓片的必备工具。
有些工具在商店里能买到,有的则需要自己制作。
有了工具以后,还要准备一些材料。
首先是纸张。
对于纸张的要求是,白而细腻,柔软且有拉力、薄而有韧性。
大多采用为宣纸和皮纸,也有采用高丽纸或连史纸的。
其次是墨。
墨以紫光为佳。
用墨量少的时候,可以用墨锭磨墨;量大,则可用“一得阁”或“曹素功”墨汁。
如果在墨汁中掺适量的水,然后研磨,其效果更理想;再就是白芨水或稀释胶水,其作用是使纸附于碑上。
拓印技术在中国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有些珍贵文物碑、版、印章边款、镇纸、臂搁、笔筒、扇骨、墨盒、铜镜、瓦当、画像砖和钱币等器物,由于受保护条件的限制以及大自然中有害因素的侵蚀,这些都给文物碑、版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
为了保护祖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应将其拓印下来以作备份,使其传承后世子孙。
例如:我国古代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如今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被毁,但它的传世拓片现在已成为珍品;又如唐柳公权书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佚,仅有一册拓片传世,就成为孤本。
因此,拓印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有责任将祖国传统传承技术及经验,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同时,对国外一些先进的传承保护技术和经验,也应该很好的学习,取长补短,使我馆的文物保护传承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下面就将拓片制作的方法及步骤简要介绍如下:一、什么是拓片?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后的成品。
这种拓印行为也称为拓片。
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记录的方法。
除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记录并保存流传后世。
二、主要的拓印方法扑墨拓法:先把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用喷水壶把纸均匀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
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油墨或书画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拓片。
擦墨拓法:主要用于拓印碑石。
先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顿刷有顺序地砸一遍。
待纸八成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以周懿王及夫人墓志为例文 图∕聂凡周懿王汉白玉墓志盖周懿王夫人王氏墓志盖明代周懿王墓位于河南荥阳贾峪镇鲁庄村,为配合郑州豫能热电有限公司的建设工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7—12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表明,周懿王墓由寝园建筑、主墓、祔葬墓等多部分组成。
其中周懿王墓及夫人王氏墓各出土汉白玉描金墓志一合,蔡夫人墓出土青石墓志一合。
因两合汉白玉墓志字口内描金,传统拓印技术不利于文物保护,所以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制作数字拓片。
数字拓片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石碑、石刻本体的轮廓和凹凸信息进行图像处理,而获得具有传统拓片视觉特征的数字图像。
对这种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可以解决墓志、石碑、画像石等浮雕类型文物数字拓片的采集难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成熟的一项高新技术,激光三维扫描设备的精度日益提升。
通过激光扫描设备,可以在无接触的条件下,对碑刻文物进行扫描。
这种方法不会损害碑刻文物,不受表面复杂程度的影响,可以将扫描到的空间数据快速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并且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如实时获取数据,数字化程度高,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容易。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能够快速获取物体的三墓志数字拓片制作与虚拟展示维空间信息,进行三维模型重建。
通过三维扫描仪对碑刻进行扫描,将扫描获得的碑刻点云数据输入软件,经处理后获得三角网格模型,建立起碑刻的3D 模型。
在3D 模型上进行手工选点,勾勒出整个碑刻的形状特征;获得三维模型顶点的深度图后,通过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填充三角面片,获得对应的数字拓片。
数字拓片技术数字拓片依托结构光扫描,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网格模型,通过表面纹理提取技术,将三维纹理转化为二维纹理,从而获取数字拓片。
整个工艺流程对石碑石刻无接触、无损害,提取纹理效率高。
数字拓片技术流程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采集阶段要扫描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模型和三维网格模型。
二是在抽取关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三维网格简化获取服帖与高精度网格模型之上的三维网格简化模型。
2018.增刊试论拓片对齐鲁文化传播的意义研究与探索山东汉魏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秦王朝江山稳固,数度东巡,“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史记·秦始皇纪事本末》),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树碑立碣的传统,两千多年一直绵延不断。
山东省现存的碑刻以汉碑和魏碑居多,且保存相对完好,内容丰富,在全国存世数量最多。
据统计,山东现存汉代碑刻92件,其中包括传世作品在内,数量几乎占全国现存汉代碑刻总量的一半,主要集中在济宁、泰安等地,近几年在枣庄、淄博、临沂、济宁、潍坊等地又陆续有出土。
魏碑是我国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在山东发现了很多此时的墓志,同时,山东地区摩崖刻经更是稀有的书法艺术瑰宝。
康有为所说北朝书法的三大宝库,除河南龙门外,莱州云峰刻石和邹县四山刻经都在山东境内。
山东省的北朝摩崖刻经个性突出,气魄宏大,主要集中在泰峄山区,其中泰山经石峪刻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此外还有徂徕山北齐刻经等。
由此可见,山东汉魏碑刻在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齐鲁文化的瑰宝。
一、山东古代碑刻是齐鲁文化的瑰宝首先,山东汉魏碑刻中蕴含的大量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礼俗、地理等方试论拓片对齐鲁文化传播的意义于芹【关键词】拓片;山东;汉魏碑刻;齐鲁文化【摘要】山东古代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全国存世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是齐鲁文化的瑰宝。
其中拓片技艺在体现和提升山东汉魏碑刻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旧拓中齐鲁先贤的题跋,同样是优秀齐鲁文化的体现。
(山东博物馆,山东济南250014)2018.增刊试论拓片对齐鲁文化传播的意义研究与探索面的信息,历来为史学家们探史、证史的第一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的《张迁碑》是汉谷城长张迁的颂德碑,出土于今山东东平县东平湖北岸旧县镇(即汉代谷城所在地)。
拓片——古人最体面的礼物拓片是集金石、考古、美术三位一体的艺 术门类,将古代刻画、浮雕文物拓制于纸 上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拓片:古人最体面的礼物—148副精美拓片,再现黄帝文化大气象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金石帝迹•薪火传圣。
4月10日上午,2021 (辛丑)黄帝文化金石拓片展在郑州博物馆隆重开幕。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魂,脚下有根”的重要指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近距离欣赏黄帝的丰功伟绩,持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并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开辟一条别具生面的文化寻根之旅=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指导下,河南省黄帝故里基金会联合郑州博物馆共同举办本次展览活动。
这次展览从4月10日持续到4月19曰,共10天。
包含黄帝文化金石拓片展和黄帝金石文化学术讲座两项活动:共展出金石拓片148品,既包含史前岩岡、甲骨文拓片商周青铜器秦国铜诏版拓片汉1田丨,又有汉晋古砖、明清碑刻。
既有国内金石 传拓大师代表作品,又有国外收藏珍品。
再现历代记录、反映和讴歌黄帝事迹、黄 帝功德、黄帝文化的历史风貌与心路历程,时间跨度达5000年。
展览共分四个专题:一金石帝迹一一历代黄帝文化金石拓片;二、汉画轩辕——汉1田1里的黄帝与黄帝文化三贵姓琳琅一一汉晋古砖里的百家性四、传薪广成一一黄帝文化的传播与孳乳。
据介绍,本次活动在策划上,注重黄帝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5在展览期间,精心安排传拓体验活动,由非遗传承人现场亲自教授传拓技艺。
还将邀请河南博物院研究部主任武玮、郑州黄帝金石文化研究院院长方清刚开展精彩的学术讲座。
让观众从多维角度感受黄帝文化的浩瀚灿烂。
本次展览在嘉宾共同拓制本次展览主题的石刻拓片中正式启幕。
展览主办方24Chinese nationalExpoCultural P erspective,文化视角河南省黄帝故里基金会理事长白东升先生向全球华人发出邀请,欢迎大家走进郑州博物馆,走进黄帝文化金石拓片展,共同欣赏这场厚重而华美的饕餮文化盛宴拓片:古人最体面的礼物拓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捶拓产生于隋,最早的用途是临摹习字。
拓片——收藏市场新宠在文物考古、博物馆陈列保管等工作中,为便于对碑碣墓志、石刻造像、古陶砖瓦、铜铁铸器、古代货币、甲骨文字等文物的研究与展览,往往需要把某些器物上的文字和花纹拓印下来,俗称为“拓片”。
不但文物上的字迹和纹饰可直接印在纸上,而且文物的形状也可以拓印出来,给人们以清晰、真实、生动和完整的印象。
经过细心装裱之后的拓片能长期保存,供学术界研究和欣赏。
近年来,拓片收藏逐渐为藏界所关注,成为一个主要的收藏门类。
笔者长期就职于文博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大量拓片,现就此发表一些自己所研究的粗浅看法。
拓片的产生拓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捶拓始于隋代,最早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临摹习字。
到盛唐时,这种临字方式被贵族士大夫广泛采用。
到南宋时期,拓片的拓制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拓片在制作时,先把宣纸润湿后再用扫刷上到碑刻上,拓包蘸墨捶拓而成,后又经过托裱。
拓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人类的共同财富。
拓片种类拓片,是以湿纸紧覆在碑碣或金石文物上,扫刷扫平,待宣纸干后,用拓包沾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而成的手工印刷品。
拓片的拓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墨色深黑有光色的谓“乌金拓”,黑色淡而匀净的谓“蝉翼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碳灰拓、颖拓、画拓、撕纸拓、隔纸拓、擦拓等技法。
从色彩上分类,又有墨拓与朱拓两种。
墨拓比较适合于文人的口味,也合乎传统的阴阳哲学;朱拓采用矿物质朱砂颜料,初拓用朱,代表珍贵,也有驱邪的用意。
拓片种类繁多,包括碑、墓志、摩崖石刻、石经、佛经刻石、经幢、造像铭文、刻帖、游记石刻、画像石、画像砖、塔铭、造桥铭、图画刻石、钟鼎铭文、瓦当文字、砚铭等。
这些文字资料分别记录了人类历史的一些片段, 对研究古代历史和书法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不仅碑石文字能拓印,金属器皿以及骨、瓷、砖、木、玉等器物也可以拓印。
从形体巨大、字迹与纹饰粗放的碑碣,到形体较小、字迹与纹饰纤细的铜器铭文以及阴刻或阳刻的画像,只要需要,都可以进行拓印。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苏州的水,是家门口的小桥流水,掩映在粉墙dài()瓦的古城里,荡淌在乡间的田野中。
苏州的水,是三万六千顷的太湖烟波浩渺、横无际涯,远山如在有无间。
苏州的水,是奔téng()不息的长江,滚浪江水翻起清波,“微笑精灵”江豚已成为常客。
河网密集的苏州,一直是令人魂牵梦yíng()的江南水乡。
河湖纵横的江南水乡,孕育苏州人如水的性格——温婉róng()通,规矩中讲灵活,方圆之间尽显苏州人性格和智慧。
水是苏州的灵魂,是苏州的命脉。
相关部门应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粉墙dài( )瓦奔téng( )不息魂牵梦yíng( )温婉róng( )通(2)文中画线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②打造沿江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③加快划定落实河湖空间保护范围④保障生态流量,畅通行洪通道⑤实施河湖空间带修复A.③⑤①④②B.②③⑤④①C.②③①⑤④D.③①⑤④②二、综合性学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苏州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推动老菜场更新改造。
近日,记者走进双塔市集,探访老菜场更新改造之道。
他们采访了市民、商户、运营方代表。
市民代表张先生:“如今环境美了,过去买了东西立即就走,现在逛了还想逛。
”商户代表陆女士:“老菜场更新改造了,我们老商户也要跟着改变。
以前菜场只是售卖鱼蛋肉奶,油盐酱醋,功能太单一了,还要切实堤供丰富的商品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要。
”运营方代表王女士:“我们调整了市集入口处几家位置好的商铺,集中安排给经营五金百货、提供‘小修小补’服务的几家小店,更方便群众生活。
”“此外,菜场的老商户,按政策在完成更新改造后可以选择自愿回迁,我们提供相关培训,以适应新菜场的要求。
”(1)请你从上面语段中,推断双塔市集需要更新改造的原因。
观英烈碑刻拓片展有感作文
走进那个展厅,简直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长廊。
每块碑刻拓片,都像是一个个老故事,静静地躺在那里。
有一块碑,字迹都快看不清了,但还能感觉到那股子劲儿。
就
像当年的将士们出征前喊的口号,声音洪亮,气势如虹。
他们在战
场上拼了命,就是为了保卫国家,真是让人佩服。
还有一块拓片,上面画着一个女子,眼神坚定,看着就让人心疼。
她可能是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的家人吧,一个人默默承受了那
么多。
想想都觉得不容易。
角落里那块碑刻,写了场大战。
看得我心里都跟着紧张。
虽然
战场上都是血和火,但那些士兵们真的勇敢,用命去拼,为了啥?
就是为了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展厅最后那块大碑,上面刻了好多名字。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
个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连命都不要了。
一想到这儿,我就
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走出展厅,我感慨万分。
这些英雄们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动。
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和幸福,咱们得好好珍惜。
以后也得记得他们,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
关于拓片的故事拓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如今仍备受喜爱。
本文将从拓片的简介、历史与发展、种类与制作方法、应用与价值、收藏与鉴赏以及行业现状与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一、拓片简介拓片是一种将石刻、木刻、砖刻等文字和图案复制到纸上的技艺。
它充分利用了纸的吸水性和矿物颜料的特性,使复制出的文字和图案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观赏价值。
二、拓片的历史与发展拓片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最初是为了复制碑刻文献,以便流传和保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拓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石刻、木刻、砖刻等各种艺术形式。
三、拓片的种类与制作方法拓片分为黑白拓、彩色拓、朱砂拓等多种类型。
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选材、制版、拓印、上色等步骤。
其中,拓印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需要技艺娴熟的拓工掌握力度、湿度等技巧。
四、拓片在我国的应用与价值拓片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文献复制、书法绘画、装饰艺术等。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教育价值。
许多拓片被列为国家级文物,成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五、拓片收藏与鉴赏拓片的收藏与鉴赏需关注其历史背景、艺术风格、拓工技艺等方面。
收藏者应注重拓片的真伪鉴别、保存方式以及市场价值。
在鉴赏方面,拓片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都是评判的重要依据。
六、拓片行业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拓片技艺也得以传承与创新。
数字化拓片技术使得拓片的制作和传播更加便捷。
然而,传统拓片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为此,有关部门和民间团体应加大对拓片事业的扶持力度,培养新一代拓片技艺人才,让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
总之,拓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拓片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更能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碑刻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而当这些碑刻不复存在时,其拓片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自古以来,我国的公私收藏机构都很重视对于拓片的收藏和保护,幸运的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有238通360余张原存河北高阳县的碑刻拓片,系20世纪80年代末由台湾中央研究院河北籍人士常先生家人捐赠的,惜因年代久远及经手人变动,捐赠人的姓名已不得而知。
这些碑刻的年代从元泰定四年(1327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所有拓片均为抗战前后所拓,碑版完整、字口清晰、拓工精良,时间跨度600余年,具有规模大、地域性强、内容集中等特点,是我院收藏文献中一批独特的资源。
一、高阳碑刻拓片的主要内容这批不同时代的碑刻拓片,按其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人物、文化教育、宗教和公益事业等几大类。
1、人物类碑刻此类碑刻的数量最多,内容皆为墓主的生平传记。
墓主有的身份显赫,如孙承宗、李国、李,都是宰相级的,但更多的为地方民间人物。
代表藏拓有《元孝子百户刘智墓碑记》、《田景母邵氏墓碑》、《孙承宗坟墓碑记》、《李国专祠碑记》、《李坟墓碑记》等。
《元孝子百户刘智墓碑记》,刻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是由两幅不规则的三角形拓———————————————*本文为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高阳碑刻研究》(HB11TQ012)。
片拼接起来的,右上角缺损30×5厘米,说明当初拓制时,墓碑已经斜对边断裂开了,是一块残碑(图一)。
碑文楷书,共18行,满行40字,撰文者刘士美。
碑文记述了孝子刘智割肝救亲的美德,其仁孝之行“感天地动鬼神”,子孙感念其美德,立石传扬。
300年以后,明朝大学士孙承宗又题写了《元刘孝子墓碣》,“既表许忠烈祠,乃更低孝子”。
在碑文中,孙承宗发出了“臣忠子孝,宇宙大伦”这样的感叹,并对孝子之裔孙诸生灿然说:“为侯王其中一通为皇帝的诏谕和敕命之母邵氏被封为宜人1474田景之母邵氏被进封为恭人别记述了田景之母邵氏去世后官员的拜祭名单,前后几次被判入狱的情况,以及孙承宗壮烈殉国的场面和他在明末抗清(后金)斗争中的诸多细节,是研究孙承宗军事思想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