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全网推荐】
- 格式:pdf
- 大小:140.64 KB
- 文档页数:3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但不能有碍于生活、工作和通行;一般可设置在管井、吊顶内或墙角边。
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既利于供水安全,又可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节省管材。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2条。
若必须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0m,并在两条引入管之间的室外给水管上装阀门。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应采用环状管网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
设2条或2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若条件不可能达到,可采取设贮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引入管从建筑物不同侧引入室内管道贯通状布置保护管道不受损坏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同时也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
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常用的措施有: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软性接头法即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为防止管道腐蚀,管道不允许布置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和排水沟内,不允许穿大、小便槽,当立管位于大、小便槽端部≤0.5m时,在大、小便槽端部应有建筑隔断措施。
留净空: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软性接头法: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为避免管道渗漏,造成配电间电气设备故障或短路,管道不能从配电间通过,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光、CT室、档案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一般不宜穿越卧室、书房及贮藏间。
1.3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1学时)室内给水管道设置的合理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①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应根据建筑标准及用水要求,合理地布置室内给水管道和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节省工料、便于施工和日常维护管理。
②管道施工时应严格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工艺的要求,使用的要求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的施工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1.3.1引入管和水表节点的布置1.3.1.1引入管的布置建筑物的引入管一般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接入。
当建筑物内部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分布较均匀时,可从建筑物中部引入,这样可使大口径管段最短,并且便于平衡水压。
对于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管网不同侧设两条及两条以上的引入管,在室内连成环状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
如图1.35所示。
如果受条件限制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用水安全:①设贮水池或水箱及第二水源等保证安全供水的措施。
②由室外环网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lOm,并在节点间的室外管网上设置阀门,如图1.36所示。
图1.35 引入管由建筑物不同侧引入图1.36 引入管由建筑物同侧引入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Om;引入管上应设置阀门,必要时还应设置泄水装置,以便干管网检修时放水,泄水阀门井的做法一般如图1.37所示。
图1.37泄水阀门井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孔洞,其孔洞尺寸见表1.2。
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m,当沉降量较大时,应由结构设计人员提交资料决定。
图1.38为引入管穿过带形基础剖面图。
当引入管穿过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墙壁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如图1.39所示。
管径(mm) 50以下 50~100 125~150孔洞尺寸(mm) 200×200 300×300 400×400图1.38 引入管穿过带形基础剖面图图1.39 引入管穿过地下室防水措施在引入管上装设水表时,水表可设在室内,也可设在室外的水表井中。
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平面布置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若近期用水管径远小于规划期末的管径,则具体实现时,可将一条大的给水管道分成两条不同管径的管道,近期现在道路一侧铺一条管道;另一侧的管道留待需要时铺设。
(2)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延向流伸,而供水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即管网中干管输水到他们的距离要求最近。
(3)管网不知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即按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干管,其间用连通管连接。
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
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m~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m~1000m。
(4)干管一般按道路规划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要求。
(5)管线应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6)力求以最短的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7)干管应尽可能的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于管内的压力,一增加管道的安全。
若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时,可考虑分压给水或局部加压,不仅能节约能量,还可以避免地形较底处的管网承受较高的压力。
(8)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为保持管网末端所需水压,二级泵房的扬程将很高,使泵房附近的干管压力过高,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可考虑在管网中间增设加压泵房,直接以管网抽水进行中途加压,这样使二级泵房的扬程只需满足加压泵房附近管网的服务水压。
当二级泵房附近的管网用水量占很大比例时,所节约的抽水能量极为明显。
加压泵房可设一处或多处。
(9)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表4-1),如果昼夜用水量相差较大,高峰用水时间较短,可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设调节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间用水量减少进行蓄水,日间供水,增加高峰用水时的供水量。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
给水管网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屉余地;
(2)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最小;
(3)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4)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根据要求,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有:树状管网、环状管网以及综合型管网。
(1)树状管网
如图所示,从泵站到用户的管线呈树枝状.水流沿一个方向流向用户。
若管网任意节点或管段损坏,则其后所有管线断水。
树状管网虽然管线短、投资省,但供水安全性较差。
(2)环状管网
如图所示,管段互相连接成闭合环状。
水流可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流向用户。
若管网任意节点或管段损坏,均可关闭损坏两端的阀门检修,断水面积较小。
一般较树状管网管线长、造价高。
(3)综合型管网
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的结合.一般在城市中心布置成环状管网,边缘地区布置成树状管网。
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工程类精品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学员问题】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
【解答】管网布置
(1)有较高的供水可靠性
(2)管线力求简短和顺直
(3)给水干管应尽可能与其他性质相似的管道集中设置,以利于施工和维修。
(4)管线应尽量避免穿越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建筑物(或设备)基础及其他有可能使管道遭受损坏的地方。
(5)管线应尽量避开有可能使水管受到污染的管道、设备和构筑物。
如确有困难,则应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污染措施。
(6)与高层建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协调一致,并综合考虑其他工种的管线布置情况。
(7)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
(8)全面考虑建筑装修及隔音、防振等问题。
根据上述原则,高层建筑给水管网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给水引入管一般不应少于2条。
(2)引入管应分别自室外环网的不同侧接出,如只能自室外环网的同侧接出时,应采取设置贮水池或其他保证安全措施,引入管与室外管网连接处应设置水表
井及倒流防止器。
(3)引入管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高层建筑物内用水量最大处,以减少管网中直径较大管段的长度及管网水头损失。
(4)引入管与建筑物的生活污水管或其他有可能污染给水管水质的管道保持一定距离(给水管与污水管的净距不宜小于1米)。
(5)引入管应朝室外管网保持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小于0.003),并应在引入管上设泄水装置。
(6)内供水管网按供水要求进行竖向分区。
(7)当高层建筑物对供水要求较高时,各分区给水管网应在竖直方向各自连接成环网。
(8)各分区垂直供水管或干管应设置在管道竖井内,在符合建筑总体布置前提下,竖井的位置宜靠近卫生间或其他用水设备较集中处,以缩短管线长度。
(9)各分区水平供水管宜布置在管道层(或技术层)内。
(10)为便于检修,各分区给水管网应按下列原则装设阀门:①水平干管任一段检修时,其他管道仍可照常供水;②垂直干管应每隔数层装设一个阀门;③由垂直干管接至各层的横管上,均应装设检修阀;
(11)为减小各分区给水管网的水压,均衡各层配水水嘴的流量,高层建筑各区下部给水管网的支管上应安装减压装置。
给水管道的敷设
室内给水管网的敷设,分为明设和暗设2种。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